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治疗脑卒中后轻中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范元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4期164-165,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卒中后轻中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脑卒中后经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27分的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及对照组,于治疗后的第15天、22天再次进行进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并比较分析治...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卒中后轻中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脑卒中后经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27分的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及对照组,于治疗后的第15天、22天再次进行进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并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结果。结果轻度认知障碍占绝大多数(74例,77.08%)。依达拉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MMSE(24.92±3.10)分,治疗后2周及4周时MMSE分别为(26.32±1.26)分和(28.16±3.60)分,治疗前后MMSE分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以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占绝大多数,而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脑卒中后 依达拉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范元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液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对84例首次发病且于起病24h内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住院号单双码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液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对84例首次发病且于起病24h内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住院号单双码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两组均于入院时、入院第3d、7d、14d采外周血测IL-6,TNF-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及TNF-α浓度均随病程逐渐增高,于7d时达高峰。但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于14d时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6,TNF-α参与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依达拉奉通过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对脑组织实施保护作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依达拉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后不同阶段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谢玉梅 朱敏林 伍志媛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0期184-186,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不同阶段吞咽障碍采取吞咽治疗仪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后不同吞咽功能障碍分为A组(口腔期)、B组(咽期)及C组(混合期),三组患者均采取吞咽治疗仪...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不同阶段吞咽障碍采取吞咽治疗仪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后不同吞咽功能障碍分为A组(口腔期)、B组(咽期)及C组(混合期),三组患者均采取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三组患者的饮水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发现,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3.4%,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0.0%。A组与C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后不同阶段吞咽障碍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咽期患者,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治疗仪 急性脑梗死 不同阶段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薇 刘岱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7期119-120,共2页
目的研究喹硫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脑血管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喹硫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 目的研究喹硫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脑血管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喹硫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与对照组患者的93.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脑血管所致精神障碍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脑血管病 精神障碍 氟哌啶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用丹红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治疗对其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5
作者 王来有 范元 +4 位作者 李国泉 邓盈军 黄河 陈利明 赵健嫦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期290-291,共2页
目的:探讨为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ction,ACI)患者联用丹红注射液、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其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目的:探讨为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ction,ACI)患者联用丹红注射液、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其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在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其血清hs-CRP的水平和NIHSS的评分。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NIHSS的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NIHSS的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且实验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NIHSS评分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用丹红注射液、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可以较好地抑制其炎症反应,降低其血清hs-CRP的水平,进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