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门市城区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蒲义良 吴斯敏 +2 位作者 叶朗明 高玲玉 王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0-659,共10页
基于2015—2017年广东省江门市城区臭氧浓度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结合应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门臭氧浓度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探讨了2017年江门臭氧严重超标的气象成因。2015—2017年,江门臭氧污染程度逐年加重,秋季... 基于2015—2017年广东省江门市城区臭氧浓度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结合应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门臭氧浓度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探讨了2017年江门臭氧严重超标的气象成因。2015—2017年,江门臭氧污染程度逐年加重,秋季臭氧浓度均值高于其它季节;37%的臭氧浓度超标日与西北太平洋或南海热带气旋活动有关,显著高于其它天气类型下超标日占比。臭氧浓度与白天气象要素相关性高于夜间,对臭氧浓度影响较大的气象要素有日照、相对湿度、气温。聚类分析得到6类气流轨迹,当气流轨迹为偏东(陆地)和偏北路径时,其受体臭氧浓度均值和污染气流轨迹占比显著高于平均值。2017年臭氧严重超标的气象成因是达到利于臭氧生成的气象条件阈值时数和日数显著高于以往,且途经江门以北和以东陆地的气流数目明显多于以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门 臭氧 气象因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ETM+/TM遥感影像的江门市区地表热环境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梁敏妍 赵小艳 +3 位作者 林卓宏 黄晓东 张薇 管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4-250,共7页
应用基于影像的反演算法对2001年11月20日和2005年11月23日的Landsat ETM+/TM卫星资料,反演广东省江门市区的地表温度,分析江门市区秋季地表热环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上,江门市区秋季地表热环境具有明显差异性,呈现出较强... 应用基于影像的反演算法对2001年11月20日和2005年11月23日的Landsat ETM+/TM卫星资料,反演广东省江门市区的地表温度,分析江门市区秋季地表热环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上,江门市区秋季地表热环境具有明显差异性,呈现出较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区地表温度普遍高于郊区2℃以上;(2)时间上,随着城市的发展,地表高热环境区面积扩张明显,新城区呈现出更强的热环境效应;(3)不同下垫面的地表热环境状况差异显著,林地、农田、水体区热环境等级比建筑用地低1~3等级。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适当增加城市绿地和水体面积,可改善城市地表热环境,缓和城市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表温度 基于影像的反演算法 热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门市区冬季地表热环境与土地覆盖类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梁敏妍 林卓宏 +3 位作者 吴婉萍 赵小艳 张贤坤 袁锡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611,共6页
应用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ETM+影像资料,反演了江门市区的地表温度(LST),并提取研究区的NDVI、NDBI和MNDWI指数。分析了江门市区冬季LST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城市地表热环境与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门市区LST分布具有空... 应用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ETM+影像资料,反演了江门市区的地表温度(LST),并提取研究区的NDVI、NDBI和MNDWI指数。分析了江门市区冬季LST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城市地表热环境与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门市区LST分布具有空间差异性,不同土地覆盖类型有较大差异,存在城市热岛效应;LST与3种归一化指数存在相关性,其中LST与NDVI存在非线性相关、与NDBI存在线性正相关、与MNDWI存在线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表温度 归一化指数 土地覆盖类型 江门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门市雷暴多发期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林卓宏 梁敏妍 +2 位作者 梁军 卢子安 黄嘉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02-1507,共6页
使用江门市1961—2010年和广东省其他20个地级市1971—2010年期间的逐日雷暴日数资料,用频率分析和主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江门地区雷暴多发期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门地区的雷暴气候特征与广东省其他市的相关性高,其雷暴发生... 使用江门市1961—2010年和广东省其他20个地级市1971—2010年期间的逐日雷暴日数资料,用频率分析和主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江门地区雷暴多发期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门地区的雷暴气候特征与广东省其他市的相关性高,其雷暴发生的气候规律在广东地区有很强的代表性。江门地区的雷暴多发期为4—9月;其中雷暴多发期又分为4—6月和8—9月的前、后雷暴多发期,7月为过渡期。前雷暴多发期有先下降然后上升的气候变化趋势,突变年份是1983年,与西风带大气环流的20世纪80年代初的突变对应。在候尺度的突变分析中,发现突变出现在5月第4候,与很多研究公认的南海夏季风的平均爆发日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日 雷暴频率 雷暴多发期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门市前汛期大暴雨的500hPa信号场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敏妍 黄嘉佑 +2 位作者 徐碧裕 林国生 林卓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5-432,共8页
使用广东省江门市1961-2010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前汛期大暴雨过程的500hPa高度场进行信号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门市前汛期的大暴雨500hPa信号场具有强信号和弱信号两种类型,强信号型出现频率为81%。在强信号类... 使用广东省江门市1961-2010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前汛期大暴雨过程的500hPa高度场进行信号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门市前汛期的大暴雨500hPa信号场具有强信号和弱信号两种类型,强信号型出现频率为81%。在强信号类型中,根据信号场显著出现的地域分布可分为4种类型,第一类强信号中心在90~115°E,10—30°N区域;第二类在85~100°E,45—55°N区域;第三类在120—140°E,25~40°N区域;第四类在128~140°E,15~25°N区域。在综合信号场中,有“负-正-负”波列特征,表明在500hPa高度场中,由高纬引导南下东移的短波槽、北部湾低压和西南季风是形成江门地区大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在信号场的异常面积和强度中,负异常表现突出,说明500hPa高度场的低值系统是形成大暴雨的主要系统。随着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对500hPa高度环流场的形势预报趋于成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应用数值模式提前预报信号场,从而对可能出现的大暴雨做出提前预报;此方法在研究中除了考虑单个样本的特征外,还综合对比气候长序列特征,从而可为更精准预测大暴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前汛期 大暴雨 500hPa信号场 江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闪电监测定位仪资料的江门地区闪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卓宏 梁敏妍 +3 位作者 于东海 梁军 林国生 黄嘉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4-528,共5页
基于闪电监测定位仪数据资料,对广东省江门市2008—2011年的逐日闪电数据进行相关、因子和序列突变等统计分析研究。得到结论:闪电物理量中的总闪数序列能够较好地代表闪电频数物理量;总闪数和日雷电小时的候际、月际变化序列能较好地... 基于闪电监测定位仪数据资料,对广东省江门市2008—2011年的逐日闪电数据进行相关、因子和序列突变等统计分析研究。得到结论:闪电物理量中的总闪数序列能够较好地代表闪电频数物理量;总闪数和日雷电小时的候际、月际变化序列能较好地反映雷暴数和降水量的候际、月际变化的主要特征,反映对流活动的情况;利用总闪数的候突变,可以作为华南夏季风爆发时间的预测指标之一;日雷电小时的突然增加,可以作为江门地区汛期开始时间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 闪电气候特征 总闪数 日雷电小时 突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防御融入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的试点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妍文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9期144-146,共3页
在多年建设"广覆盖、普适性"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基础上,江门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以周郡村为试点,局村合作,将气象灾害防御深度融入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有效提升了村庄应对风险能力和气象服务品质。总结借鉴试点经验,... 在多年建设"广覆盖、普适性"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基础上,江门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以周郡村为试点,局村合作,将气象灾害防御深度融入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有效提升了村庄应对风险能力和气象服务品质。总结借鉴试点经验,对于气象部门适应改革发展新常态,探索新途径,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推进平安村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 农村 气象灾害防御 社会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现代农业气象技术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效与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妍文 梁潮江 +1 位作者 王泽煌 余江华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1期177-180,共4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强国必先强农。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对气象为农服务的要求,江门以珠三角现代农业气象技术工程科技计划项目为带动,推进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总结该项目建设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启示,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强国必先强农。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对气象为农服务的要求,江门以珠三角现代农业气象技术工程科技计划项目为带动,推进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总结该项目建设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启示,以期更好地发挥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对同类项目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气象 科技 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会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沈碧辉 符靖茹 吴斯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2期212-212,217,共2页
本文结合广东省四会市农业发展实际,分析了四会市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开展现状,探讨了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发展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农业气象服务 现状 发展对策 广东四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发闪电环境下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特征分析
10
作者 张鹃 王孝波 +1 位作者 颜旭 陈绍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6,共9页
基于触发闪电技术,研究了2019年夏季8次触发闪电44次回击、5次初始连续电流脉冲(ICCP)和24次M分量对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探索了冲击接地电阻随雷电流注入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闪电放电ICCP、M分量和回击过程冲击接地电阻均小于工... 基于触发闪电技术,研究了2019年夏季8次触发闪电44次回击、5次初始连续电流脉冲(ICCP)和24次M分量对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探索了冲击接地电阻随雷电流注入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闪电放电ICCP、M分量和回击过程冲击接地电阻均小于工频接地电阻,ICCP和叠加在回击回落之后连续电流上的M分量冲击接地电阻略大于回击过程,平均值分别为11.2Ω和10.8Ω。叠加在回击下降沿上的M分量冲击接地电阻平均值7.8Ω,明显小于回击过程,最小值可达2.4Ω。ICCP和M分量冲击接地电阻随电流增加而减小,回击过程与电流峰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叠加在回击下降沿上的M分量冲击接地电阻随雷电流峰值、背景电流值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关系,还与之前回击电流峰值成一定的反比例关系。随着闪电回击电流的注入,冲击接地电阻呈现动态变化过程,小电流在回击峰值下降后出现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大电流在回击峰值下降后出现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闪电不同物理过程火花和电感效应的作用是不同的,两者共同作用决定了土壤的电离程度,从而决定了冲击接地电阻的大小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回击 初始连续电流脉冲 M分量 冲击接地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丘陵灌木下垫面湍流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栩诗 蓝长星 王宝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2,共10页
利用2017年珠三角野外观测站湍流连续观测资料,对丘陵灌木下垫面的热量通量、CO_(2)质量浓度和通量、湍流动能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丘陵灌木下垫面潜热通量在全年地表能量平衡中占主导地位,对比其他类型下垫面则相反。2)CO_(2)质... 利用2017年珠三角野外观测站湍流连续观测资料,对丘陵灌木下垫面的热量通量、CO_(2)质量浓度和通量、湍流动能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丘陵灌木下垫面潜热通量在全年地表能量平衡中占主导地位,对比其他类型下垫面则相反。2)CO_(2)质量浓度比其他类型下垫面低,而CO_(2)通量变化幅度远大于其他类型下垫面,说明丘陵灌木下垫面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比其他植被覆盖率和密集度较低的下垫面明显较强。3)湍流动能白天大,夜间小。白天夏季湍流动能最大,冬季峰值出现时间略早于夏季。4)无量纲速度标准差随稳定度的变化满足σ_(i)/u_(*)=a(1+bζ)^(1/3)的形式,归一化风速标准差符合σ_(u)/u_(*)>σ_(v)/u_(*)>σ_(w)/u_(*)的一般规律,说明丘陵灌木下垫面的物理特性差异对垂直风速的统计量影响比水平风速的统计量小。当大气越偏离中性状态,无量纲速度标准差越大,水平方向无量纲速度标准差比垂直方向无量纲速度标准差的离散程度大。丘陵灌木下垫面的无量纲风速分量系数在三个方向上都比大部分其他类型下垫面偏高。5)协谱基本符合Kansas实验的归一化协谱。不稳定条件下,低频大涡对湍流通量有较显著的贡献。稳定条件下各协谱的谱峰所对应的无量纲频率较不稳定条件下大,暗示着受浮力抑制作用,对动量、水汽和感热有显著输送作用的涡旋尺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丘陵灌木下垫面 湍流通量 湍流速度标准差 湍流协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仁化县与广西容县沙田柚气候生态适应性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敏妍 黄翠银 +4 位作者 张羽 罗晓玲 王华 史丽 杜尧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96-2503,共8页
【目的】对比广东仁化县与沙田柚原产地广西容县在沙田柚种植中的农业气候相似性,分析广东仁化县种植沙田柚的生态气候条件优劣,为提升沙田柚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容县和广东仁化县两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2—2018年... 【目的】对比广东仁化县与沙田柚原产地广西容县在沙田柚种植中的农业气候相似性,分析广东仁化县种植沙田柚的生态气候条件优劣,为提升沙田柚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容县和广东仁化县两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2—201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农业气候相似程度的诊断方法,对影响沙田柚生长和品质的气候生态条件进行分析;应用欧氏距离计算两县间的气候相似距离系数,分析广东仁化县种植沙田柚的生态气候条件优劣。【结果】在广东仁化县和广西容县的生态气候条件中,年极端最高气温、≥10.0℃年积温、日平均气温≥10.0℃天数两地均能很好地满足沙田柚的生长需求;年平均气温仁化县适宜沙田柚的生长,容县会出现偏高的不利影响;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仁化县更适宜沙田柚生长,其中,容县会出现偏高的不利影响,仁化县则偶尔出现偏低的不利影响;年极端最低气温容县适宜沙田柚生长,仁化县会出现偏低的不利影响;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容县略优于仁化县,其中,仁化县会出现偏低的不利影响,容县则会出现偏高的不利影响。仁化县与容县间沙田柚主要生长期气候因子欧氏距离系数的均权综合系数为0.68,为3级相似。【结论】广东仁化县的生态气候条件能满足沙田柚的生长需求,可引种和驯化种植沙田柚,但在种植中要注意防御年度最低气温和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偏低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田柚 农业气候相似程度诊断 欧氏距离 气候生态条件 广东仁化县 广西容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梅雨区域入、出梅划分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黄青兰 王黎娟 +1 位作者 李熠 何金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9-756,共8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78—2007年全国753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逐日再分析资料,从区域整体角度讨论并划定了近30年(1978—2007年)江淮流域梅雨的入、出梅时间,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梅雨各主要特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78—2007年全国753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逐日再分析资料,从区域整体角度讨论并划定了近30年(1978—2007年)江淮流域梅雨的入、出梅时间,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梅雨各主要特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30年江淮地区梅雨的各重要参数均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入、出梅时间与梅期长度和梅雨量有密切关系,但入梅时间和出梅时间几乎是独立的;入梅早晚年同期大气环流存在明显的差异,副热带夏季风的强弱和推进快慢对入梅的早晚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梅雨 划分标准 年际变化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台风Vongfong(2002)登陆前后内核结构和近海加强原因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江南 吴国强 +2 位作者 王刚 冯瑞权 王安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1-448,共8页
利用6km细网格区域的显式模拟结果分析了Vongfong(2002)的内核结构;对Vongfong近海加强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轴对称性结构中,Vongfong最大风速半径(RMW)在强盛期随高度递减。Vongfong在近海时,低层最强的流入在其移行... 利用6km细网格区域的显式模拟结果分析了Vongfong(2002)的内核结构;对Vongfong近海加强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轴对称性结构中,Vongfong最大风速半径(RMW)在强盛期随高度递减。Vongfong在近海时,低层最强的流入在其移行的前方,而流出区在其后方。这些特征与大西洋飓风和西太平洋台风相反。(2)动力场和热力场都有明显的不对称结构。在强盛期,对流西北强、东南弱;强对流云带与最大风速区的位置一致。在加强期,低层西冷东暖、中高层西暖东冷;到强盛期,低层和中高层都有明显的暖心结构。(3)中纬度中上层冷低压系统和台风的相互作用是Vongfong近海加强的重要原因。①由于冷低压系统外围的冷空气从西北侧进入台风的中层,低层有暖湿空气配合,使得位势不稳定能量增加,对流发展。②因为冷低压中心的下沉气流正是二级环流的下沉支,冷低压南移填塞,台风近海加强。两个方面最终通过CISK(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机制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台风 内核结构 近海加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航测的珠三角气溶胶垂直分布及活化特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段婧 楼小凤 +7 位作者 陈勇 高扬 李霞 周荣斌 毛辉 卢广献 汪会 林俊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7-689,共13页
2017年9月14-27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了6个架次飞机观测试验。利用飞行获取的气溶胶、云凝结核、云滴及常规气象探头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气象条件及气团后向轨迹分析,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深圳气溶胶数浓度及其谱的垂直分布特征,... 2017年9月14-27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了6个架次飞机观测试验。利用飞行获取的气溶胶、云凝结核、云滴及常规气象探头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气象条件及气团后向轨迹分析,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深圳气溶胶数浓度及其谱的垂直分布特征,配合不同过饱和度条件下云凝结核浓度观测,分析了气溶胶活化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深圳低层气溶胶数浓度变化范围为500~9000 cm^-3;边界层内气溶胶分布相对均匀,谱型随高度变化与气象条件相关。将6个架次气溶胶观测资料根据数浓度及谱型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为海洋型气溶胶,数浓度小,粒子尺度大,谱型呈双峰分布;类型Ⅲ为大陆型气溶胶,数浓度高,粒子尺度小,谱宽较宽且呈三峰分布;类型Ⅱ为海洋大陆影响型气溶胶,即受海洋和大陆共同影响,数浓度低于类型Ⅲ高于类型Ⅰ,谱型为双峰分布。拟合了包含海洋型及大陆型气溶胶的3个架次近地面云凝结核活化谱,计算了气溶胶在不同过饱和度条件下的活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数浓度 垂直分布 云凝结核 活化谱 活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的空间非均匀分布与前期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黎娟 黄青兰 +1 位作者 李熠 韩世茹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322,共10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78—2007年全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NECP/NCAR提供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第2套扩展重建海温资料,从区域整体角度确定了近30 a(1978—2007年)江淮流域梅雨期。采用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经验...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78—2007年全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NECP/NCAR提供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第2套扩展重建海温资料,从区域整体角度确定了近30 a(1978—2007年)江淮流域梅雨期。采用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经验正交函数)分析,讨论了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空间非均匀分布特征,着重研究了影响江淮梅雨空间非均匀分布的前期海温关键区及关键时段。结果表明:全区一致梅雨旱涝与前期冬季北太平洋鄂霍次克海附近的海温异常有密切的联系。当前期冬季该海域海温偏高时,冬季风偏弱,对应后期梅雨一致偏涝,反之则偏旱。5月南海至台湾和菲律宾以东附近海温偏低,江淮流域梅雨量偏多,反之则偏少。梅雨的南北反相分布与前期秋冬季中印度洋的海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前一年10月至当年1月中印度洋海温偏高时,梅雨期850 hPa江淮之间易形成切变线,有利于梅雨区"南旱北涝",反之则"南涝北旱"。梅雨的东西反相分布与前期秋、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关系密切,ENSO事件有可能通过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西位置,从而引起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梅雨东西分布反相。前期秋季和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年(对应ENSO暖事件),西太副高位置偏西,有利于梅雨区"东旱西涝",反之则"东涝西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梅雨 南旱(涝)北涝(旱) 东旱(涝)西涝(旱) 海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探空的评估分析及其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子通 闫敬华 苏耀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5-247,共13页
分析华南地区强对流天气高发季节(4~5月)的模式探空与实际观测的比较结果。从模式探空的直接评估分析中发现,地面和较高层次的预报要素误差比较大,而中间层次误差比较小,在比较多个观测站和实时预报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其可... 分析华南地区强对流天气高发季节(4~5月)的模式探空与实际观测的比较结果。从模式探空的直接评估分析中发现,地面和较高层次的预报要素误差比较大,而中间层次误差比较小,在比较多个观测站和实时预报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在不稳定度指数评估分析中发现,仅考虑中间层次要素的不稳定度指数性能比较稳定,而考虑地面要素的一些不稳定度指数则有可能比较敏感,在用地面观测订正后其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在强对流天气个例的应用研究中,认为逐时预报的模式探空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以订正的对流有效位能指数为例进行了一些分析,表明站点和平面场的逐时预报对于强对流天气确实有良好的指示意义。以清远站和香港站为例,分别探讨华南地区常见的午后强对流和凌晨强对流的一种可能机制,发现逐时预报比较真实地丰富了实际观测无法得到的变化细节,而且这些细节与发生的强对流天气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而平面预报场的分析中也表明逐时预报的对流有效位能指数变率对未来2~3小时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探空 评估分析 强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P.NET技术的江苏省农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雪琼 李秉柏 +2 位作者 郑有飞 何维 梁敏妍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ASP.NET 农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广东西部一次暖区极端降水过程的维持机制及微物理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叶朗明 徐碧裕 +2 位作者 刘显通 蒲义良 李晓惠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274,共12页
2017年6月22日广东西部经历了一次罕见的极端降水事件(24 h最大累积雨量562.5 mm),刷新了多项当地的历史雨量纪录。本文利用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仪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这次极端暖区降水的维持机制,并通过二维雨滴谱仪、FY-3B... 2017年6月22日广东西部经历了一次罕见的极端降水事件(24 h最大累积雨量562.5 mm),刷新了多项当地的历史雨量纪录。本文利用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仪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这次极端暖区降水的维持机制,并通过二维雨滴谱仪、FY-3B微波湿度计研究了其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6月21日夜间一条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对流单体,导致准静止长生命史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的产生和维持。这条辐合线位于天露山附近,处于由降水物蒸发冷却导致的较冷空气堆(较低相当位温)与来自海洋的较暖空气堆(较高相当位温)之间,中尺度辐合线两侧温差约2~3℃,环境大气的特征为对流抑制能量弱,抬升凝结高度低。本次降水事件中,对流云云顶高度较高,降水极值中心位于两个亮温极值中心之间过渡区以西的亮温梯度大值区,可降水量较高。降水雨滴谱在高湿环境中表现为暖性降水特征,最强降水时间段内,小雨滴数浓度超过105 mm^(−1) m^(−3),远高于华南地区夏季平均值(约104 mm^(−1) m^(−3)),且同时存在部分大粒子,从而导致了更高的降水效率和局地强降水。MCS产生的偏北风冷出流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并产生强辐合,持续触发新的对流单体,使得MCS维持准静止,不断地产生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暖区降水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中尺度辐合线 二维雨滴谱仪 FY-3B 微波湿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雪琼 何维 +2 位作者 李秉柏 郑有飞 梁敏妍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参数 经济指标 自然资源 经济资源 人口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