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门市1385例骨密度检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建华 索鹏 +3 位作者 郑建辉 张瑞平 谷洪 张茂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江门市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法国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正常人群1385例中男784例;女658例,分别作前臂、股骨上端及腰椎正位测量。骨质疏松者重点检测股骨...  目的:探讨江门市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法国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正常人群1385例中男784例;女658例,分别作前臂、股骨上端及腰椎正位测量。骨质疏松者重点检测股骨上段和腰椎正位。结果:男、女前臂峰值骨量分别为(0 539±0 107)、(0 438±0 090)g/cm2,均处于20~29岁年龄组;股骨上端的峰值骨量分别为(0 933±0 129)、(0 981±0 119)g/cm2,腰椎峰值骨量分别为(1 007±0 097)、(0 956±0 072)g/cm2,两组峰值骨量均处于30~39岁年龄组。男性60~69岁年龄组腰椎正位骨量为(0 969±0 122)g/cm2,骨密度的变化较特殊,其余各组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结论:江门市区正常人群20岁以前男、女各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部位骨密度(BMD)值持续增长;20~39岁男、女各部位骨量均达到峰值,40~49岁仍保持接近峰值的骨量,随后随年龄的增加BMD逐渐下降。女性由于受绝经的影响50岁以后BMD丢失更快,男性组在60~69岁由于普遍存在骨质增生、韧带及软组织钙化,腰椎BMD又有轻度回升后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光密度测量法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江门地区2454人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24
2
作者 高建华 郑健辉 +3 位作者 张瑞平 谷洪 张茂根 索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特点,分析骨密度及骨质疏松变化规律,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法国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江门地区2454人进行检测,其中男1236例,女1218例。分...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特点,分析骨密度及骨质疏松变化规律,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法国产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江门地区2454人进行检测,其中男1236例,女1218例。分别做股骨上端及第2~4腰椎椎体测量。年龄20~89岁,按10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股骨上端、第2~4腰椎椎体骨密度峰值均在30~39岁,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骨密度下降,女性下降较男性显著。江门地区男性50~89岁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7.94%,女性50~89岁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2.14%,两者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江门地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与国内其他地区基本一致,早期干预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全科医生应该肩负起帮助社区人群早期干预骨质疏松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密度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瘤和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高建华 卢瑞沾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瘤和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疑有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6层螺旋CT主动脉增强血管成像扫描,然后将数据送工作站作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RP)、容积再现(VRT)、最大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瘤和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疑有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6层螺旋CT主动脉增强血管成像扫描,然后将数据送工作站作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RP)、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仿真内窥镜重建(VE)。结果:63例病人中,正常者7例,异常者56例。异常病例中单纯主动脉钙化4例,主动脉粥样硬化52例,并发主动脉瘤5例,并发主动脉夹层7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主动脉血管成像对诊断主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瘤和夹层诊断具有快速、准确、创伤小等优点,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主动脉 主动脉瘤 动脉瘤 夹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引导下冷极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建华 赵相胜 商健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极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76例恶性肿瘤84个瘤灶,瘤体直径3.0~15.0cm,平均8.5cm。根据消融术前MSCT图像制定治疗计划,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准确将针型电极插入肿... 目的探讨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极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76例恶性肿瘤84个瘤灶,瘤体直径3.0~15.0cm,平均8.5cm。根据消融术前MSCT图像制定治疗计划,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准确将针型电极插入肿瘤预定位置进行热消融,消融温度58~90℃,治疗时间15~120min。术后2h复查,观察有无急性并发症。术后1个月和每3个月CT复查观察肿瘤有无残留和复发,必要时可多次治疗。通过影像学评估消融的疗效,并统计生存期。结果76例恶性肿瘤84个瘤灶在MSCT引导下消融针均准确插入肿瘤预定位置并顺利完成热消融过程,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84个瘤灶完全坏死15个;不完全坏死和部分坏死45个,总有效率71.43%(60/84)。治疗后生存率随访:6个月90.79%,12个月63.16%,18个月36.84%,24个月14.47%。结论在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极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创伤小、易耐受、安全有效的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导管消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低场MRI表现及其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毅 陈棣华 +1 位作者 谷洪 郑健辉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结果:80例病例中共累及终板186个,按Modic分型其中Ⅰ型109个,占58.6%;Ⅱ型20个,占10.8%;Ⅲ型57个,占30.6%;单个累及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结果:80例病例中共累及终板186个,按Modic分型其中Ⅰ型109个,占58.6%;Ⅱ型20个,占10.8%;Ⅲ型57个,占30.6%;单个累及7例(8.8%),多发累及73例(91.2%);好发下腰段。结论:低场MRI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各期的信号特点,对病灶显示清晰,能准确分型,有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骨软骨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碘基图对肝细胞癌化疗栓塞术后瘤体血供的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郑健辉 王秀河 +2 位作者 张俊成 黄飞文 梁燕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图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血供的判断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5例肝脏肿瘤患者能谱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且在TACE术后3周进行肝脏能谱CT检查.所有患者均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像...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图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血供的判断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5例肝脏肿瘤患者能谱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且在TACE术后3周进行肝脏能谱CT检查.所有患者均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能谱图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对能谱图像进行碘基图像重建,再对栓塞术后瘤体进行碘浓度测量、比较.结果:在65例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中,5例(第1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IC肝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60例(第2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血管减影检查(DSA)复查证实只有5例(第1组)患者瘤体仍有动脉供血,60例(第2组)患者瘤体没有动脉供血.结论:能谱CT碘基图能判断肝细胞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瘤体血供情况,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碘基图像 肝癌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扩散成像在子宫肌瘤HIFU术后早期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俊成 杨振华 +1 位作者 赵相胜 王秀河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2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在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早期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15例患者共21个肌瘤经1次性HIFU刀治疗,术前、术后0.5及24h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DWI成像,观察肌瘤术前、术后在常规MRI、DWI上信号及ADC值变化特点...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在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早期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15例患者共21个肌瘤经1次性HIFU刀治疗,术前、术后0.5及24h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DWI成像,观察肌瘤术前、术后在常规MRI、DWI上信号及ADC值变化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8个肌瘤增强扫描无灌注区,在DWI序列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信号增高;肌瘤消融区术后0.5h平均ADC值[(1.287±0.213)×10-3 mm2/s]低于术前平均ADC值[(1.442±0.233)×10-3 mm2/s]及残留未消融区平均ADC值[(1.513±0.271)×10-3 mm2/s],术后24h复查,消融靶区平均ADC值[1.369±0.220)×10-3 mm2/s]回升。术前、术后0.5及24h消融区及残留未消融区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h消融区在DWI上高信号主要分布于外周,中央部信号强度相对较低,呈较有特征性环形高信号改变,而且外周部ADC值低于中央部ADC值。结论:DWI和ADC值是早期评价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术后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成像 子宫肿瘤 超声透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皮质脊髓束的MR扩散张量成像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俊成 赵相胜 +1 位作者 陈艳娟 王秀河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FT)技术对评价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皮质脊髓束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例临床确诊为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和12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婴幼儿进行常规MRI和DTI检查,重建皮质脊髓束图,采...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FT)技术对评价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皮质脊髓束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例临床确诊为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和12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婴幼儿进行常规MRI和DTI检查,重建皮质脊髓束图,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商(TMQ)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按轻、中、重度功能障碍对患儿进行分组。分析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左右两侧皮质脊髓束FA值的不对称差异度(△F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纤维束成像图显示偏瘫患侧皮质脊髓束稀疏、受压变形、移位和部分中断;配对资料t检验显示偏瘫组患侧各兴趣区FA值均较健侧对应部位显著减低(P<0.01)。偏瘫组各部位△F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皮质脊髓束两侧的△FA均数与总运动商(TMQ)评分呈负相关(r=-0.764,P=0.004)。患侧皮质脊髓束在示踪图上的损伤分级与总运动商(TMQ)分组间具有相关性(χ2=6.942,P=0.018)。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和白质纤维束成像在评价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脑内皮质脊髓束的变化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婴幼儿 皮质脊髓束 偏瘫 脑性瘫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对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早期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19
9
作者 卢瑞沾 张俊成 +1 位作者 杨振华 梁燕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71-27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后DCE-MRI的特征。材料与方法对33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所有患者在术前1周内及术后1周行DCE-MRI检查,然后对同一肌瘤边缘的强化模式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完全消融。结果高...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后DCE-MRI的特征。材料与方法对33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所有患者在术前1周内及术后1周行DCE-MRI检查,然后对同一肌瘤边缘的强化模式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完全消融。结果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33例子宫肌瘤,其中25例术后DCE-MRI表现为中央低信号无强化的消融区,并有窄边强化,经术后6个月复查,未见复发肿瘤组织,证实完全消融;8例消融区边缘有结节或有不规则增厚边缘强化,5例经病理学确认有残留存活肿瘤组织,3例6个月后复查表现为增大。结论子宫肌瘤被完全消融的DCE-MRI征象为中央无强化低信号区,伴狭窄强化边缘,而边缘有结节强化或有不规则增厚边缘强化,则考虑肿瘤只被部分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子宫 超声疗法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WI、STIR及SET_1WI+C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鲁 卢瑞沾 +2 位作者 唐运成 赵相胜 汪慧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888-890,共3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脂肪抑制技术)(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及SET1WI+C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差异,并探讨3者对发现较小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收集39例鼻咽癌并颈部淋巴结转... 目的:比较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脂肪抑制技术)(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及SET1WI+C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差异,并探讨3者对发现较小转移淋巴结的价值。方法:收集39例鼻咽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R资料,对比DWI、STIR、SET1WI+C上淋巴结的分布,显示小淋巴结的数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DWI、STIR及SET1WI+C分别检出颈部淋巴结转移38例(97.43%)、30例(76.92%)和21例(53.85%)。3种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P<0.01);DWI与SET1WI+C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0.11,P<0.01);DWI与STIR检出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34,P<0.01);SET1WI+C与STIR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01<P<0.05)。结论:联合应用DWI和STIR,有利于对鼻咽癌颈部较小转移淋巴结的鉴别,可提高病理性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淋巴转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化疗栓塞在治疗肾癌中应用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毅 谷洪 张茂根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评价肾癌术前进行肾动脉介入性化疗栓塞,对手术切除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13例肾癌患者,先进行介入性化疗栓塞,48~72h后进行肾癌根治术。对手术疗效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设立了11例仅行肾癌根治术的肾癌患者,作对... 目的:评价肾癌术前进行肾动脉介入性化疗栓塞,对手术切除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13例肾癌患者,先进行介入性化疗栓塞,48~72h后进行肾癌根治术。对手术疗效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设立了11例仅行肾癌根治术的肾癌患者,作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本组13例肾癌患者,经过术前介入性治疗,12例成功地进行了肾癌根治术,1例由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未能手术切除。术后随访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6%,63%及48%。结论:肾癌患者术前介入性治疗,有助于肾癌的切除,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治疗肾癌的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介入治疗 栓塞 手术根治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肠粪石性肠梗阻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俊成 王建益 张茂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95-1195,共1页
关键词 回肠 粪石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低场MRI表现3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毅 谷洪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50-1451,共2页
关键词 中毒性脑病 海洛因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