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小RNA-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
1
1
作者
冼文娇
梁景南
+1 位作者
卢巍
洪跃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4-940,共7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199a-3p(miR-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靶基因。方法 构建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9a-3p、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表达。原代分离和体外...
目的 探讨微小RNA-199a-3p(miR-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靶基因。方法 构建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9a-3p、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表达。原代分离和体外培养成体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利用脂质体将miR-199a-3p模拟物和Smad1 siRNA转染至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99a-3p的靶基因;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验证miR-199a-3p和沉默Smad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过表达miR-199a-3p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转染Smad1 siRNA和miR-199a-3p模拟物后瘢痕疙瘩相关基因、Smad1的蛋白表达。结果 疤痕疙瘩组织中瘢痕疙瘩相关基因Col1a1(t=-3.334,P=0.016)、Col3a1(t=-5.927,P=0.001)和ACTA2(t=-3.673,P=0.010)mRNA表达和Smad1(t=-4.403,P=0.010)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小鼠皮肤组织,而miR-199a-3p(t=7.059,P<0.001)表达显著下降。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miR-199a-3p可以抑制瘢痕疙瘩的相关基因Col1a1(t=5.514,P=0.005)、Col3a1(t=5.132,P=0.014)和ACTA2(t=4.136,P=0.026)mRNA表达和相关蛋白Col1a1(t=4.643,P=0.001)、Col3a1(t=6.554,P=0.003)和α-SMA(t=4.681,P=0.008)表达。miR-199a-3p与Smad1 3′-UTR有结合作用。过表达miR-199a-3p抑制Smad1 mRNA(t=3.556,P=0.024)和蛋白(t=3.781,P=0.019)的表达。分别转染miR-199a-3p模拟物和Smad1 siRNA后均能同时抑制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F=18.622,P<0.001、<0.001)和瘢痕疙瘩的相关蛋白Col1a1(F=18.804,P=0.003、0.022)、Col3a1(F=33.212,P=0.001、0.001)和α-SMA(F=10.181,P=0.020、0.028)表达。结论 miR-199a-3p通过靶向Smad1抑制瘢痕疙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瘢痕疙瘩
皮肤成纤维细胞
微小RNA
SMA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梁景南
卢巍
+1 位作者
廖颖怡
冼文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究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和纯化新会陈皮的陈皮多糖成分,原代分离并培养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50、100、200μg/mL陈皮多糖),处理24 ...
目的探究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和纯化新会陈皮的陈皮多糖成分,原代分离并培养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50、100、200μg/mL陈皮多糖),处理24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观察陈皮多糖对细胞存活率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Col1a1、Col3a1、TGF-β1和AC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陈皮多糖对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p-Smad3的激活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和中、高剂量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90.54±6.75)%和(78.90±4.24)%;Col1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3±0.15、0.57±0.16和0.48±0.05;Col3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1±0.13、0.49±0.11和0.50±0.03;TGF-β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1±0.15、0.60±0.13和0.33±0.11;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6±0.05、0.75±0.06和0.71±0.03。Col1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7、0.58±0.11和0.52±0.12;Col3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2、0.56±0.19和0.65±0.14;ACTA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3、0.24±0.04和0.22±0.07;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9、0.50±0.10和0.49±0.15。高剂量陈皮多糖时间处理的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6±0.06、0.66±0.06、0.55±0.13、0.43±0.09、0.35±0.06和0.27±0.12。中、高剂量的陈皮多糖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皮多糖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激活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陈皮多糖
成纤维细胞
增殖
TGF-β1/Smad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氨氮降解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Gan-35的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洪跃辉
冯爱娟
+3 位作者
张洪瑕
吕锦慧
梁建林
王江海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9-51,共13页
为揭示赣南稀土矿山废弃地氨氮降解菌Gan-35的遗传背景,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an-35的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了Gan-35的基因组草图序列。序列组装后得到49个scaffold,包含两条质粒序列,基因组大小为8.35 Mbp,GC含量为6...
为揭示赣南稀土矿山废弃地氨氮降解菌Gan-35的遗传背景,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an-35的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了Gan-35的基因组草图序列。序列组装后得到49个scaffold,包含两条质粒序列,基因组大小为8.35 Mbp,GC含量为62.0%。Gan-35含有7519个基因,这些基因在GO注释中主要富集于“binding”“catalytic”等。KEGG注释显示,“ABC transporters”富集的基因最多。在Gan-35基因组中预测出457条串联重复序列、8个rRNA基因和54个tRNA基因,包括与硒代半胱氨酸对应的tRNA基因。Gan-35与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BAA-463具有良好的基因组共线性关系。Gan-35基因组与其他基因组比较,有少量COG分类富集的基因数目出现显著差异。基于分析结果,将Gan-35的物种名称重新确定为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Gan-35。从Gan-35基因组中鉴定出反硝化脱氮途径的硝酸盐还原酶基因和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并进行了验证。此外,还鉴定出氨同化作用的关键酶基因,但未找到硝化途径的主要酶基因。对Gan-35基因组的全面分析有助于后续深入研究氨氮降解机制和解决水产养殖中的氨氮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基因组
稀土
赣南
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Gan-35
氨同化
硝酸盐还原酶
亚硝酸盐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缺陷短波单胞菌DB-19的基因组分析
4
作者
洪跃辉
范红弟
+2 位作者
吴嘉燕
熊群英
王江海
《生物学杂志》
2025年第4期101-108,共8页
为揭示缺陷短波单胞菌DB-19(Brevundimonas diminuta DB-19)的遗传背景及其石油烃降解机制,采用Illumina测序、Nanopore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菌株DB-19的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菌株DB-19的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组装得到1个重叠群,类型...
为揭示缺陷短波单胞菌DB-19(Brevundimonas diminuta DB-19)的遗传背景及其石油烃降解机制,采用Illumina测序、Nanopore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菌株DB-19的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菌株DB-19的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组装得到1个重叠群,类型为环状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为3589837 bp,GC含量为67.38%,一共预测到360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使用tRNAscan-SE搜寻到52个tRNA基因,16S rRNA、5S rRNA、23S rRNA和sRNA基因的数目分别为2、2、2和1。基因功能注释显示,在NR、Swiss-Prot、COG、GO、Pfam、PHI、VFDB、ARDB、KEGG、CAZy数据库中获得注释的基因数目分别为3401、2189、2854、1714、2817、812、629、1、3193和89。根据鉴定到的基因推断,菌株DB-19主要通过末端氧化途径降解石油中的正构烷烃,尿黑酸途径和β-ketoadipate途径在菌株DB-19降解芳香族化合物中发挥主要作用。这些结果加深了对缺陷短波单胞菌的认识,有助于设计更有效的方法开展石油污染修复,并为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物降解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短波单胞菌
基因组
石油
烷烃
芳香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小RNA-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
1
1
作者
冼文娇
梁景南
卢巍
洪跃辉
机构
广东
江门
中医药职业学院基础医学院
江门市中药成分及其作用机制重点实验室
江门市
中心医院药学部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4-940,共7页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No.20241368)
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No.2023KQNCX252)。
文摘
目的 探讨微小RNA-199a-3p(miR-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靶基因。方法 构建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9a-3p、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表达。原代分离和体外培养成体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利用脂质体将miR-199a-3p模拟物和Smad1 siRNA转染至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99a-3p的靶基因;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验证miR-199a-3p和沉默Smad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过表达miR-199a-3p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转染Smad1 siRNA和miR-199a-3p模拟物后瘢痕疙瘩相关基因、Smad1的蛋白表达。结果 疤痕疙瘩组织中瘢痕疙瘩相关基因Col1a1(t=-3.334,P=0.016)、Col3a1(t=-5.927,P=0.001)和ACTA2(t=-3.673,P=0.010)mRNA表达和Smad1(t=-4.403,P=0.010)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小鼠皮肤组织,而miR-199a-3p(t=7.059,P<0.001)表达显著下降。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miR-199a-3p可以抑制瘢痕疙瘩的相关基因Col1a1(t=5.514,P=0.005)、Col3a1(t=5.132,P=0.014)和ACTA2(t=4.136,P=0.026)mRNA表达和相关蛋白Col1a1(t=4.643,P=0.001)、Col3a1(t=6.554,P=0.003)和α-SMA(t=4.681,P=0.008)表达。miR-199a-3p与Smad1 3′-UTR有结合作用。过表达miR-199a-3p抑制Smad1 mRNA(t=3.556,P=0.024)和蛋白(t=3.781,P=0.019)的表达。分别转染miR-199a-3p模拟物和Smad1 siRNA后均能同时抑制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F=18.622,P<0.001、<0.001)和瘢痕疙瘩的相关蛋白Col1a1(F=18.804,P=0.003、0.022)、Col3a1(F=33.212,P=0.001、0.001)和α-SMA(F=10.181,P=0.020、0.028)表达。结论 miR-199a-3p通过靶向Smad1抑制瘢痕疙瘩的形成。
关键词
皮肤瘢痕疙瘩
皮肤成纤维细胞
微小RNA
SMAD1
Keywords
keloid
skin fibroblast
microRNA
Smad1
分类号
R75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梁景南
卢巍
廖颖怡
冼文娇
机构
江门市
中心医院药学部
广东
江门
中医药职业学院基础医学院
江门市中药成分及其作用机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38,共6页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No.20241368)
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No.2023KQNCX252)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2024年度院级科技计划项目(No.JMZYYKY20241005)。
文摘
目的探究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和纯化新会陈皮的陈皮多糖成分,原代分离并培养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50、100、200μg/mL陈皮多糖),处理24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观察陈皮多糖对细胞存活率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Col1a1、Col3a1、TGF-β1和AC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陈皮多糖对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p-Smad3的激活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和中、高剂量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90.54±6.75)%和(78.90±4.24)%;Col1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3±0.15、0.57±0.16和0.48±0.05;Col3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1±0.13、0.49±0.11和0.50±0.03;TGF-β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1±0.15、0.60±0.13和0.33±0.11;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6±0.05、0.75±0.06和0.71±0.03。Col1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7、0.58±0.11和0.52±0.12;Col3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2、0.56±0.19和0.65±0.14;ACTA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3、0.24±0.04和0.22±0.07;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9、0.50±0.10和0.49±0.15。高剂量陈皮多糖时间处理的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6±0.06、0.66±0.06、0.55±0.13、0.43±0.09、0.35±0.06和0.27±0.12。中、高剂量的陈皮多糖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皮多糖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激活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表达。
关键词
瘢痕疙瘩
陈皮多糖
成纤维细胞
增殖
TGF-β1/Smad3信号通路
Keywords
hypertrophic scar
tangerine peel polysaccharide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TGF-β1/Smad3 signaling pathway
分类号
R961 [医药卫生—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氨氮降解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Gan-35的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洪跃辉
冯爱娟
张洪瑕
吕锦慧
梁建林
王江海
机构
广东
江门
中医药职业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
广东
江门
中医药职业学院护理临床学院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
出处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9-51,共13页
基金
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2018GkQNCX050)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2022ZDZX4116)
+2 种基金
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2017B020218004)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21-2022)
江门市基础与理论科学研究类科技计划项目(126,2020JC03038)。
文摘
为揭示赣南稀土矿山废弃地氨氮降解菌Gan-35的遗传背景,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an-35的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了Gan-35的基因组草图序列。序列组装后得到49个scaffold,包含两条质粒序列,基因组大小为8.35 Mbp,GC含量为62.0%。Gan-35含有7519个基因,这些基因在GO注释中主要富集于“binding”“catalytic”等。KEGG注释显示,“ABC transporters”富集的基因最多。在Gan-35基因组中预测出457条串联重复序列、8个rRNA基因和54个tRNA基因,包括与硒代半胱氨酸对应的tRNA基因。Gan-35与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BAA-463具有良好的基因组共线性关系。Gan-35基因组与其他基因组比较,有少量COG分类富集的基因数目出现显著差异。基于分析结果,将Gan-35的物种名称重新确定为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Gan-35。从Gan-35基因组中鉴定出反硝化脱氮途径的硝酸盐还原酶基因和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并进行了验证。此外,还鉴定出氨同化作用的关键酶基因,但未找到硝化途径的主要酶基因。对Gan-35基因组的全面分析有助于后续深入研究氨氮降解机制和解决水产养殖中的氨氮污染问题。
关键词
氨氮
基因组
稀土
赣南
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Gan-35
氨同化
硝酸盐还原酶
亚硝酸盐还原酶
Keywords
ammonia nitrogen
genome
rare earth
southern Jiangxi
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Gan-35
ammonia assimilation
nitrate reductase
nitrite reductase
分类号
Q933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缺陷短波单胞菌DB-19的基因组分析
4
作者
洪跃辉
范红弟
吴嘉燕
熊群英
王江海
机构
广东
江门
中医药职业学院
江门市中药成分及其作用机制重点实验室
江门市
健康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生物学杂志》
2025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基金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项目(2022ZDZX4116)
江门市基础与理论科学研究类科技计划项目(126,2020JC03038)
+1 种基金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1—2022)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2023年度院级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科创团JMZYYKCT20233001)。
文摘
为揭示缺陷短波单胞菌DB-19(Brevundimonas diminuta DB-19)的遗传背景及其石油烃降解机制,采用Illumina测序、Nanopore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菌株DB-19的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菌株DB-19的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组装得到1个重叠群,类型为环状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为3589837 bp,GC含量为67.38%,一共预测到360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使用tRNAscan-SE搜寻到52个tRNA基因,16S rRNA、5S rRNA、23S rRNA和sRNA基因的数目分别为2、2、2和1。基因功能注释显示,在NR、Swiss-Prot、COG、GO、Pfam、PHI、VFDB、ARDB、KEGG、CAZy数据库中获得注释的基因数目分别为3401、2189、2854、1714、2817、812、629、1、3193和89。根据鉴定到的基因推断,菌株DB-19主要通过末端氧化途径降解石油中的正构烷烃,尿黑酸途径和β-ketoadipate途径在菌株DB-19降解芳香族化合物中发挥主要作用。这些结果加深了对缺陷短波单胞菌的认识,有助于设计更有效的方法开展石油污染修复,并为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物降解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缺陷短波单胞菌
基因组
石油
烷烃
芳香烃
Keywords
Brevundimonas diminuta
genome
petroleum
alkane
aromatic hydrocarbon
分类号
Q933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小RNA-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冼文娇
梁景南
卢巍
洪跃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梁景南
卢巍
廖颖怡
冼文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氨氮降解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Gan-35的基因组分析
洪跃辉
冯爱娟
张洪瑕
吕锦慧
梁建林
王江海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缺陷短波单胞菌DB-19的基因组分析
洪跃辉
范红弟
吴嘉燕
熊群英
王江海
《生物学杂志》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