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及胃周血管移位征对胃源性外生型肿瘤定位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黎佩君 王秋实 +3 位作者 黄飚 龙晚生 兰勇 林伟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探讨MSCT上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及肿瘤与胃周血管的关系对胃源性外生型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起源于胃或其周围器官组织的外生型肿瘤73例(胃起源肿瘤39例,胃周围器官组织起源肿瘤34例),观察识别肿瘤优势... 目的:探讨MSCT上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及肿瘤与胃周血管的关系对胃源性外生型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起源于胃或其周围器官组织的外生型肿瘤73例(胃起源肿瘤39例,胃周围器官组织起源肿瘤34例),观察识别肿瘤优势供血动脉及肿瘤与胃周血管的关系。同时测量肿瘤最大径及动静脉期CT值,记录术前血清CEA、CA19-9水平。结果:病变边缘胃周血管显示"内移位"中,非胃肿瘤组(20/22)明显多于胃源性肿瘤组(2/22),显示"外移位"中,胃源性肿瘤组(26/30)明显多于非胃肿瘤组(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源性肿瘤组优势供血动脉多来源于胃动脉系统,非胃肿瘤组优势供血动脉多来源于其它动脉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肿瘤的最大径、动静脉期CT值、术前血清CE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胃源性肿瘤组术前血清CA19-9水平低于非胃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据MSCT肿瘤优势供血动脉以及肿瘤与胃周血管的关系可辅助胃源性外生型肿瘤的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