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电解液中砷元素处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1
作者 靖青秀 李志明 +1 位作者 黄晓东 刘志楼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3-80,共8页
系统分析了砷在铜电解液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包括As(Ⅲ)和As(Ⅴ)的动态平衡,As与Sb、Bi的交互作用及其胶体复合物的形成规律。分析和比较了主要除砷方法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多杂质协同脱除技术及新型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总结当前铜... 系统分析了砷在铜电解液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包括As(Ⅲ)和As(Ⅴ)的动态平衡,As与Sb、Bi的交互作用及其胶体复合物的形成规律。分析和比较了主要除砷方法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多杂质协同脱除技术及新型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总结当前铜电解液中除As技术瓶颈。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多技术耦合工艺,开发耐酸、高选择性功能材料和智能监测与精准调控系统,以推动铜电解液砷治理向“高效-低碳-智能”的模式转型是今后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液 砷脱除 化学沉淀法 溶剂萃取法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分金渣中银的工艺优化
2
作者 王苏 雷刚 谢太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160,共10页
以氯化分金渣为原料,分别采用Na_(2)SO_(3)分银-HCHO还原和Na_(2)S_(2)O_(3)分银-Na_(2)S_(2)O_(4)还原工艺回收分金渣中的银。研究各因素对银浸出率和还原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以及不同含银量的分金渣所适用的分银方法。研究发... 以氯化分金渣为原料,分别采用Na_(2)SO_(3)分银-HCHO还原和Na_(2)S_(2)O_(3)分银-Na_(2)S_(2)O_(4)还原工艺回收分金渣中的银。研究各因素对银浸出率和还原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以及不同含银量的分金渣所适用的分银方法。研究发现,用Na_(2)SO_(3)分银-HCHO还原,Na_(2)SO_(3)用量220 g/L、固液比1∶5、pH 8~11、浸出时间2 h、温度40℃和搅拌速度125 r/min;m实际(甲醛):m实际(银)为1∶2.5、pH 9~11、还原时间3 h、温度20℃条件下,银浸出率和还原率分别可达95.86%和99.16%;用Na_(2)S_(2)O_(3)分银-Na_(2)S_(2)O_(4)还原,NH_(3)·H_(2)O用量75 g/L、CuSO_(4)用量48 g/L、Na_(2)S_(2)O_(3)用量160 g/L、固液比1∶5、浸出时间3 h、温度55℃;Na_(2)S_(2)O_(4)用量6 g/L、pH 7、还原时间2 h、温度60℃条件下,银浸出率和还原率分别可达93.33%和99.64%。复合箱线图的结果显示,考虑到银的浸出效果以及稳定性,含银4.70%的分金渣宜选Na_(2)S_(2)O_(3)分银法,而含银8.90%和12.60%的分金渣选用Na_(2)SO_(3)分银法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金渣 亚硫酸钠 硫代硫酸钠 浸出 银浸出率 银还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闪速冶炼智能化应用探索 被引量:9
3
作者 俞秋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4,共6页
2016年6月,贵溪冶炼厂通过工信部审核成为铜冶炼行业唯一一家"铜冶炼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通过三年的建设,贵溪冶炼厂智慧冶炼系统正式上线应用。主要从配料辅助决策、智能巡检追踪、节奏精准控制、3D智能监控和智能终点判断... 2016年6月,贵溪冶炼厂通过工信部审核成为铜冶炼行业唯一一家"铜冶炼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通过三年的建设,贵溪冶炼厂智慧冶炼系统正式上线应用。主要从配料辅助决策、智能巡检追踪、节奏精准控制、3D智能监控和智能终点判断对该系统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熔炼 智慧冶炼 辅助分析 3D监控 节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物联网技术在铜冶炼工厂中的应用实践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耕 董昱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3,共5页
在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贵溪冶炼厂智能工厂建设一期项目中,窄带物联网技术首次被成功应用于铜冶炼的能源计量与安全环保等监测系统,其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的技术优势初步显现。通过对铜冶炼全流程中现有的参数指标监控需求与环境进... 在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贵溪冶炼厂智能工厂建设一期项目中,窄带物联网技术首次被成功应用于铜冶炼的能源计量与安全环保等监测系统,其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的技术优势初步显现。通过对铜冶炼全流程中现有的参数指标监控需求与环境进行剖析,结合窄带物联网的优势特性,遴选出几例契合度高的典型应用,对其可行性展开分析探讨,旨在拓宽此项技术在铜冶炼过程中的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物联网 先进通信技术 铜冶炼 应用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胺脱硫在铜冶炼中的高效运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易瑞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88,共5页
介绍了有机胺脱硫技术对铜冶炼过程环集烟气的作用机理,详细阐述了脱硫工艺中的SO2吸收与解析、有机胺溶液的净化等生产过程。通过贵溪冶炼厂的有机胺脱硫工艺与之前活性焦脱硫工艺的对比,可以得出有机胺脱硫在脱硫效率、作业率都有很... 介绍了有机胺脱硫技术对铜冶炼过程环集烟气的作用机理,详细阐述了脱硫工艺中的SO2吸收与解析、有机胺溶液的净化等生产过程。通过贵溪冶炼厂的有机胺脱硫工艺与之前活性焦脱硫工艺的对比,可以得出有机胺脱硫在脱硫效率、作业率都有很大的提高,环集尾气排放SO2浓度可以控制50mg/m3以下,脱硫效率高达95.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环集烟气 有机胺 作业率 脱硫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状态下微生物珊瑚砂桩单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
6
作者 申春妮 章懿涛 +2 位作者 方祥位 张伟 胡丰慧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0,共10页
微生物珊瑚砂桩复合地基是利用MICP技术固化珊瑚砂成桩与珊瑚砂组成复合地基,具有就地取材、对原状砂土扰动小及对岛礁生态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岛礁工程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不同工况下的微生物珊瑚砂桩单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 微生物珊瑚砂桩复合地基是利用MICP技术固化珊瑚砂成桩与珊瑚砂组成复合地基,具有就地取材、对原状砂土扰动小及对岛礁生态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在岛礁工程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不同工况下的微生物珊瑚砂桩单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地基相对密实度(50%、65%、72%)、面积置换率(8%、14%、20%)、含水状态(干燥和饱和)和水位升降对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干燥状态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及桩侧摩阻力随地基相对密实度和面积置换率增大而增大;复合地基的桩身轴力和桩土应力比随地基相对密实度增大而减小,随面积置换率增大而增大;提高地基相对密实度和面积置换率可有效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饱和状态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为干燥状态的49%~66%;饱和状态相对于干燥状态桩身最大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减小,桩土应力比增大。两次水位升降对微生物珊瑚砂桩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珊瑚砂桩 复合地基 模型试验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砷含镍高酸硫酸铜结晶母液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罗钊荣 戴贞洧 +1 位作者 张飞 谢太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1,共8页
针对硫酸铜结晶母液含砷、含镍、高酸的特点,根据正交试验法,采用pH调控法依次进行中和、沉铜、沉镍工业试验,探究了反应时间和终点pH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碱调控母液pH能有效回收铜、砷、镍元素。中和反应最佳参数为:终点... 针对硫酸铜结晶母液含砷、含镍、高酸的特点,根据正交试验法,采用pH调控法依次进行中和、沉铜、沉镍工业试验,探究了反应时间和终点pH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碱调控母液pH能有效回收铜、砷、镍元素。中和反应最佳参数为:终点pH=2.5~3.0、反应时间1.5 h、反应自然升温,能够以铜砷渣形式回收98%以上的砷,并与镍成功分离;沉铜反应终点pH=6.0~6.5、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80~90℃,能实现铜沉淀率>93%;沉镍反应终点pH=10.0~10.5、反应时间2.0 h,在室温下压滤,镍沉淀率>98%。母液经处理后得到的沉镍后液含铜<50 mg/L,含砷<5 mg/L,含镍<100 mg/L,母液得到有效处理,实现铜回收率>96%,砷回收率>98%,镍回收率>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铜结晶母液 含砷废水 含镍废水 镍回收 废水资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铜表面质量缺陷把控关键性技术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楠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阴极铜质量的稳定关系到企业品牌形象的稳固和产量任务的顺利完成。获得板面平整、结晶致密、化学成分合格、物理外观良好的阴极铜一直是贵溪冶炼厂电解车间提升工艺技术水平的重点工作。通过对阴极铜表面质量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深入... 阴极铜质量的稳定关系到企业品牌形象的稳固和产量任务的顺利完成。获得板面平整、结晶致密、化学成分合格、物理外观良好的阴极铜一直是贵溪冶炼厂电解车间提升工艺技术水平的重点工作。通过对阴极铜表面质量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深入追踪阴极铜电解生产环节中由物料指标控制、循环系统生产环境、产品输出洗涤质量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足之处,从中总结归纳出阴极铜表面质量缺陷把控关键性技术措施,为阴极铜电解生产质量的提高做出进一步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铜 表面质量 电解 工艺 生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砷还原后液中铼的吸附研究
9
作者 王京慧 王达之 邓成虎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研究了MTA1701型和RCX5143型大孔弱碱性阴离子树脂对砷还原后液中铼的吸附和解吸性能。通过静态吸附,考察了预处理方式、时间、温度、酸度、平衡浓度对树脂吸附铼的影响;采用氨水静态解吸,考察了氨水浓度、解吸体积比、解吸时间、解吸... 研究了MTA1701型和RCX5143型大孔弱碱性阴离子树脂对砷还原后液中铼的吸附和解吸性能。通过静态吸附,考察了预处理方式、时间、温度、酸度、平衡浓度对树脂吸附铼的影响;采用氨水静态解吸,考察了氨水浓度、解吸体积比、解吸时间、解吸次数对负载树脂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树脂性能相近,树脂经过硫酸浸泡预处理后吸附砷还原后液,吸附反应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温度对吸附铼有利,静态平衡吸附量随酸度增大而降低,随平衡浓度增大而提高;在氨水浓度10%、解吸液固体积比V(氨水)∶V(树脂)=2∶1、解吸时间20 min条件下解吸2次,2种树脂的解吸率均大于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吸附 解吸 砷还原后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Cl^--SO_3^(2-)-H_2O系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聂华平 张忠堂 +2 位作者 王日 黄绍勇 王莉红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9-273,共5页
根据Au-Cl--SO2-3-H2O系中可能存在的电化学反应及各组分的热力学数据,通过计算,得出Au-H2O系、Au-Cl--H2O系和H2SO3-H2O系的电化学反应和ε-pH表达式,绘制出相应的电位-pH图及H2SO3-H2O系与Au-Cl--H2O系的重叠图,确定了不同pH和电位条... 根据Au-Cl--SO2-3-H2O系中可能存在的电化学反应及各组分的热力学数据,通过计算,得出Au-H2O系、Au-Cl--H2O系和H2SO3-H2O系的电化学反应和ε-pH表达式,绘制出相应的电位-pH图及H2SO3-H2O系与Au-Cl--H2O系的重叠图,确定了不同pH和电位条件下各种物质的热力学稳定区域和发生反应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通过氯化处理,金的电位明显降低;H2SO3系总体电位明显低于Au-Cl--H2O系的电位,采用H2SO3还原金,控制pH=1.75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热力学 电位-PH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铜闪速炉烟灰酸浸液中用P204萃取回收铟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焦芸芬 廖春发 姜国敏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3年第4期70-73,共4页
研究了萃取剂浓度、料液酸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铟萃取率的影响;反萃液酸度与反萃时间对反萃铟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酸度为0.8 mol/L、有机相组成为30%P204+70%磺化煤油、油水相比O/A=1:5、混合5 min时,In^(3+)的单级萃取率为96.8%;用4... 研究了萃取剂浓度、料液酸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铟萃取率的影响;反萃液酸度与反萃时间对反萃铟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酸度为0.8 mol/L、有机相组成为30%P204+70%磺化煤油、油水相比O/A=1:5、混合5 min时,In^(3+)的单级萃取率为96.8%;用4.0 mol/L的HCl反萃10 min,铟的反萃率为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闪速炉烟灰 萃取 P20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和密实状态下珊瑚砂地基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毓熙 章懿涛 +3 位作者 方祥位 姚志华 胡丰慧 申春妮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7,共9页
珊瑚砂工程性质特殊,研究珊瑚砂地基的承载特性对岛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相对密实度(50%、65%、72%、80%和85%)、不同含水状态(干燥和饱和)及水位升降等工况下的珊瑚砂地基平板载荷模型试验,研究相对密实度和含水状态对珊... 珊瑚砂工程性质特殊,研究珊瑚砂地基的承载特性对岛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相对密实度(50%、65%、72%、80%和85%)、不同含水状态(干燥和饱和)及水位升降等工况下的珊瑚砂地基平板载荷模型试验,研究相对密实度和含水状态对珊瑚砂地基承载特性、颗粒破碎、分层沉降和土压力传递规律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对密实度的增大,干燥状态下珊瑚砂地基极限承载力增大,沉降减小;相对密实度80%以上的珊瑚砂颗粒破碎较明显;承压板正下方的土压力随深度增大而减小。饱和珊瑚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约为干燥状态的44%,地基破坏时的沉降约为干燥状态的2倍,两次水位升降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影响较小;距离承压板中心不同位置处,饱和(含水位升降)与干燥状态下珊瑚砂地基分层沉降呈现出不同的规律;3种工况下土压力传递规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地基 承载特性 颗粒破碎 土压力传递规律 水位升降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闪速炉烟灰硫酸化焙烧后焙砂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军 宋祥莉 姜国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共3页
考察了搅拌速度、浸出时间、初始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质量比等条件对稀硫酸浸出铜闪速炉烟灰硫酸化焙烧所得焙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浸出条件下:搅拌速度400r/min、浸出时间70min、初始硫酸浓度0.8mol/L、浸出温度60℃、... 考察了搅拌速度、浸出时间、初始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质量比等条件对稀硫酸浸出铜闪速炉烟灰硫酸化焙烧所得焙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浸出条件下:搅拌速度400r/min、浸出时间70min、初始硫酸浓度0.8mol/L、浸出温度60℃、液固质量比5∶1,铜、铁、砷、铟等有价金属浸出率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闪速炉烟灰 硫酸化焙烧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闪速熔炼精矿喷嘴性能的数值仿真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汪飞虎 龙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6,22,共7页
通过对现有精矿喷嘴工作特性的分析,提出了新喷嘴设计结构,包括精矿喷嘴分散锥曲面及上方吊柱结构的改进和在下料管出口上部增加旋流叶片。以FLUENT 6.3为计算平台,建立了用于分析喷嘴性能的数值模型,在相同条件下对新喷嘴和CJD喷嘴结... 通过对现有精矿喷嘴工作特性的分析,提出了新喷嘴设计结构,包括精矿喷嘴分散锥曲面及上方吊柱结构的改进和在下料管出口上部增加旋流叶片。以FLUENT 6.3为计算平台,建立了用于分析喷嘴性能的数值模型,在相同条件下对新喷嘴和CJD喷嘴结构下的闪速熔炼过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新喷嘴结构条件下,反应塔内气粒分散更为均匀,颗粒的反应速度较快,氧气利用率相对更高,反应塔正下方沉淀池气相空间内形成的气流回流强度较小,因而对炉体冲刷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熔炼炉(FSF) 精矿喷嘴 性能分析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铜离子电解制备高纯银新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日 黄绍勇 聂华平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3-325,332,共4页
针对以电解法生产高纯银过程中杂质铜难以深度去除这一难题,在探明铜离子在银电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基础上,研究了以无铜离子电解体系电解银。试验结果表明:电解体系中无铜离子,通过添加试剂A、B,可以明显改善电解液的导电性能和电银粉... 针对以电解法生产高纯银过程中杂质铜难以深度去除这一难题,在探明铜离子在银电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基础上,研究了以无铜离子电解体系电解银。试验结果表明:电解体系中无铜离子,通过添加试剂A、B,可以明显改善电解液的导电性能和电银粉的析出性能,电流效率提高6.5%,电银粉中铜质量分数低于0.000 5%,产品质量符合IC-Ag99.99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无铜离子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铜阳极泥中浸出铜、砷、碲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永平 雷刚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研究了从铜阳极泥中提取铜、砷、碲,考察了一些因素对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浓酸浸铜—液碱浸砷,金、银贵金属没有损失;铜浸出率68.14%,砷浸出率99.01%,碲浸出率64.87%,浸出效果较好。
关键词 铜阳极泥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钯精矿制备高纯铂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敬韬 黄绍勇 +1 位作者 陈善文 刘永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3,共6页
针对传统"王水溶解—氯化铵反复沉淀法"从铂钯精矿提取铂的过程中存在氮氧化物难治理、赶硝不彻底造成钯超标等问题,提出了"氯酸钠溶解—水解—丁二酮肟除钯—水合肼还原精炼"全湿法短流程,从铂钯精矿提取高纯铂的... 针对传统"王水溶解—氯化铵反复沉淀法"从铂钯精矿提取铂的过程中存在氮氧化物难治理、赶硝不彻底造成钯超标等问题,提出了"氯酸钠溶解—水解—丁二酮肟除钯—水合肼还原精炼"全湿法短流程,从铂钯精矿提取高纯铂的新工艺方案。结合工业生产实践对该新工艺的流程和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并确定了各阶段的最佳反应条件。该工艺可以稳定产出满足SM-99.95的海绵铂,铂直收率高达98%。新工艺流程简单,原料适应性强,成本低、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 直收率 还原精炼 湿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高纯金生产工艺开发与产业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敬韬 邓成虎 +1 位作者 王日 夏兴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5-48,共4页
对贵溪冶炼厂传统高纯金电解精炼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自主研发的低金离子浓度(80~120g/L)和低酸(60~90g/L)盐酸体系金电解精炼集成技术,该技术已在贵溪冶炼厂工业化生产中稳定运行多年。
关键词 高纯金 电解精炼 低酸体系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阳极泥预处理除杂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雷刚 刘永平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研究了采用碱浸—氧化酸浸工艺从含铜、砷、铅的铜阳极泥中脱除杂质富集稀贵金属。结果表明:经氢氧化钠浸出,砷去除率为98.58%,铅去除率为38.63%;对碱浸渣再进行氧化酸浸,铜去除率达84.86%;金、银、硒、碲等稀贵稀散金属不被浸出而留在... 研究了采用碱浸—氧化酸浸工艺从含铜、砷、铅的铜阳极泥中脱除杂质富集稀贵金属。结果表明:经氢氧化钠浸出,砷去除率为98.58%,铅去除率为38.63%;对碱浸渣再进行氧化酸浸,铜去除率达84.86%;金、银、硒、碲等稀贵稀散金属不被浸出而留在浸出渣中。相比传统处理工艺,废液中铜、砷共存问题得到解决,铜砷渣量大幅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泥 氧化 硫酸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A铜电解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帆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10,共4页
介绍ISA铜电解技术近年来在工艺、阴极板绝缘边、设备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 ISA铜电解 进展 绝缘边 工艺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