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琴 胡斌华 +1 位作者 黄心一 陈家宽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5,共7页
近20年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史上的最重要时期,但在保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自然保护与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凸显出来。处理好这对矛盾首要条件是对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要有深入了解。基于以上目的,对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 近20年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史上的最重要时期,但在保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自然保护与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凸显出来。处理好这对矛盾首要条件是对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要有深入了解。基于以上目的,对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进行了深入的社会调查,包括个别访问与问卷调查,涉及新建县南矶乡总户数1 590户,这些居民全部生活在保护区试验区。本调查的覆盖率达到全部农户的45%,扣除外迁农户后覆盖率高达69.3%。调查结果表明:(1)南矶乡保持着典型的湖区社会经济特征,其对湖泊自然资源依赖性极强;(2)保护区内渔业资源较为丰富,但区内渔产量因湖池不同而不同,因此,从承包湖池的渔获量来看,拥有较优的湖池的农户收入颇丰;(3)近几年,小龙虾产量猛增,市场价格攀升,成为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其捕获量与市场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与社会稳定。认为:(1)该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赣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在不破坏其基本特征的情况下,适度捕捞,特别是对外来种小龙虾的捕捞,与自然保护不发生根本冲突;(2)由于当地农户收入颇丰,无外出动力,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湖泊渔业资源,是解决保护区与社区共同发展的唯一途径;(3)从长远来看,在各级政府支持下管理局应当建立一种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冲突并把社区农户作为保护的生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 自然保护区 社区 社会经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调查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凌峰 涂纯悦 +1 位作者 杨玉涵 杨小兰 《南方林业科学》 2018年第2期40-42,共3页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鄱阳湖区南部,是以保护越冬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为了解该保护区昆虫资源,本研究于2013-2017年利用网捕法等对该保护区昆虫资源进行调查。调查共采集到5 300余号昆虫标本,鉴定...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鄱阳湖区南部,是以保护越冬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为了解该保护区昆虫资源,本研究于2013-2017年利用网捕法等对该保护区昆虫资源进行调查。调查共采集到5 300余号昆虫标本,鉴定为10目83科353种。该区昆虫以鳞翅目、蜻蜓目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1.36%和17.00%。在地理区系构成上,该区昆虫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征,东洋界188种,古北界112种,广布种53种,分别占总数的53.26%、31.73%和14.01%。水生昆虫有168种,优势种有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nesis)等。通过对昆虫资源调查现状进行评价,提出保护和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南矶山湿地 昆虫资源 区系 水生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度鸟类环志监测报告
3
作者 余冠军 胡斌华 +2 位作者 付辉 熊国勇 黄冠华 《南方林业科学》 2017年第4期69-72,共4页
2015年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矶山保护站周边次生林开展了春季和秋季两期鸟类环志研究工作,每期持续近30 d,共环志鸟类45种356只。其中春季35种249只,秋季22种107只。其中以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白眉鹀Emberiza tristr... 2015年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矶山保护站周边次生林开展了春季和秋季两期鸟类环志研究工作,每期持续近30 d,共环志鸟类45种356只。其中春季35种249只,秋季22种107只。其中以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白眉鹀Emberiza tristrami、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极北柳莺Phylloscopus borealis 4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环志188只,占环志总量的52.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环志 迁徙 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恢财 杨小兰 邵菁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57-61,共5页
本文分析了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自然教育开展的优势,指出了自然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自然教育理念、扩大自然教育影响力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类似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工作提... 本文分析了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自然教育开展的优势,指出了自然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自然教育理念、扩大自然教育影响力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类似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缪泸君 万松贤 +2 位作者 况绍祥 刘鹏 孙志勇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第3期74-78,共5页
2019年4-9月和2020年4-9月,采用样带法对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系统分析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群落结构、丰富度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现有两栖动物1目6科11种,其中虎... 2019年4-9月和2020年4-9月,采用样带法对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系统分析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群落结构、丰富度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现有两栖动物1目6科11种,其中虎纹蛙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4种,包括大树蛙、镇海林蛙、金线侧褶蛙和无斑雨蛙。2)保护区两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0.804,均匀度指数为0.890;在地理区系上,东洋界9种,广布种2种。结果表明,南矶湿地具有丰富的两栖动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根据两栖动物群落特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开展两栖动物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多样性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欣宇 李枫 +1 位作者 吴星兵 胡斌华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1期75-80,共6页
2011年3—4月,在鄱阳湖区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通过样线法对当地鸟类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68种鸟类,隶属于12目27科,其中冬候鸟36种,留鸟19种,夏候鸟8种,旅鸟5种;从区系成份上看古北种38种,为优势类群,占调查到鸟类种... 2011年3—4月,在鄱阳湖区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通过样线法对当地鸟类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68种鸟类,隶属于12目27科,其中冬候鸟36种,留鸟19种,夏候鸟8种,旅鸟5种;从区系成份上看古北种38种,为优势类群,占调查到鸟类种数的55.88%;广布种、东洋种分别为22种、8种。在草洲、居民区、林地、水域沼泽4种典型生境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H’水域镕泽〉H’林地〉H’草洲〉H’居民区,均匀度指数E水域沼泽〉E林地〉E草洲〉E居民区;在相似性方面,K草洲一水域沼泽〉K林地.居民区〉K草洲一林地〉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群落多样性 南矶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福建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研究
7
作者 沈金全 卢敏勇 +3 位作者 吴宝花 钱建鑫 余冠军 汪凌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8-448,共11页
福建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安溪县西北部,是戴云山脉东南的延伸,生物资源丰富。为调查该保护区的鸟兽生物多样性本底,2018—2023年,在保护区内布设106台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共采集37003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 福建安溪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安溪县西北部,是戴云山脉东南的延伸,生物资源丰富。为调查该保护区的鸟兽生物多样性本底,2018—2023年,在保护区内布设106台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共采集37003个相机工作日,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8719张,其中兽类10172张,鸟类8547张。经鉴定,共记录到野生动物14目40科77种,其中兽类5目12科20种,鸟类9目28科5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即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即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凤头鹰(A.trivirgatus)、林雕(Ictinaetus malaiensis)、鹰雕(Nisaetus nipalensis)、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领角鸮(Otus lettia)、褐林鸮(Strix leptogrammica)、红头咬鹃(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猕猴(Macaca mulatta)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鸟类相对丰富度指数前5位的依次是白鹇、白眉山鹧鸪、黑领噪鹛(Pterorhinus pectoralis)、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相对丰富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白鹇、白眉山鹧鸪、白颈长尾雉、红头咬鹃、松雀鹰、领角鸮、黄腹角雉、鹰雕、凤头鹰、林雕、褐翅鸦鹃和褐林鸮。兽类中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的前5位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花面狸(Paguma larvata)、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食蟹獴(Herpestes urva)。国家重点保护兽类相对丰富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豹猫、中华鬣羚、猕猴和小灵猫。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基本查清了云中山保护区的鸟类、兽类生物多样性现状,可为未来开展系统调查监测和制定保护管理措施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相对丰富度指数 鸟类 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区2014-2016年环志鸟类年际动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冠军 李喜华 +3 位作者 万松贤 汪凌峰 郭恢财 黄冠华 《南方林业科学》 2019年第1期58-61,68,共5页
2014-2016年在南矶湿地保护区矶山岛次生林开展了6期春季、秋季鸟类环志研究工作,每期持续近25 d,共环志鸟类67种995只,2014年环志43种515只,2015年环志44种353只,2016年环志28种127只。通过研究发现,春秋季环志鸟种无显著性差异且符合... 2014-2016年在南矶湿地保护区矶山岛次生林开展了6期春季、秋季鸟类环志研究工作,每期持续近25 d,共环志鸟类67种995只,2014年环志43种515只,2015年环志44种353只,2016年环志28种127只。通过研究发现,春秋季环志鸟种无显著性差异且符合正态分布,3年间环志鸟种差异显著。鄱阳湖迁徙鸟种,春季的高峰期为4月上旬至4月下旬;秋季的高峰期为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林鸟 环志 南矶湿地 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候鸟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郭恢财 李琴 +1 位作者 胡斌华 刘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1-186,共6页
鄱阳湖湿地是越冬候鸟栖息和觅食的重要场所,是一个过水性湖泊;候鸟栖息地的面积大小和空间分布受湿地水位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关键工程,当前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仍存在一定... 鄱阳湖湿地是越冬候鸟栖息和觅食的重要场所,是一个过水性湖泊;候鸟栖息地的面积大小和空间分布受湿地水位变化的影响非常显著。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关键工程,当前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仍存在一定争议且正在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中。该文简要论述了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概况,分析了水利工程的水位调度过程及其对鄱阳湖2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候鸟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利工程调度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碟形湖泊等主要候鸟栖息地无影响,对都昌省级候鸟保护区影响较大;工程还将改变涉禽类等水鸟觅食空间、影响通江水体及低水位下部分苔草群系、虉草群落的发育及其生物量。因此,工程调度水位过程应尽可能遵循天然水位消涨过程,确保鄱阳湖候鸟栖息地面积和空间相对稳定,维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枢纽工程 自然保护区 候鸟栖息地 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果子狸秋冬季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冠军 李堃 +2 位作者 陈燃 缪灿 王贵林 《野生动物》 2011年第4期194-198,共5页
2006年6月~2007年3月,在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应用选择系数、选择指数、判别分析,对果子狸在秋冬季节栖息地的选择和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与冬季果子狸对栖息地的选择有差异性。秋季在低海拔地区有较多林... 2006年6月~2007年3月,在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应用选择系数、选择指数、判别分析,对果子狸在秋冬季节栖息地的选择和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与冬季果子狸对栖息地的选择有差异性。秋季在低海拔地区有较多林木果实、藤本果实成熟,不需要消耗太多能量即可满足自身需要。冬季气温下降,果子狸较喜欢选择海拔较高的阳坡活动,以获取更多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子狸 栖息地选择 选择系数 选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南矶湿地优势植物群落及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94
11
作者 张全军 于秀波 +1 位作者 钱建鑫 熊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656-3669,共14页
湿地植物和土壤是承担湿地诸多生态功能的主要基质和载体,相互之间有着强烈的影响。湿地土壤影响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发育、形态和分布,湿地植物又影响土壤中元素的分布与变化。鄱阳湖湿地的植物和土壤的特征及由他们带来的候鸟栖息... 湿地植物和土壤是承担湿地诸多生态功能的主要基质和载体,相互之间有着强烈的影响。湿地土壤影响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发育、形态和分布,湿地植物又影响土壤中元素的分布与变化。鄱阳湖湿地的植物和土壤的特征及由他们带来的候鸟栖息地价值都受到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湖泊水位不同频率和幅度波动的影响。研究鄱阳湖湿地植物和土壤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相互关系。为此,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对鄱阳湖湿地不同水位梯度下分布的芦苇、南荻、苔草、虉草和刚毛荸荠5个优势植物群落中57个定点样方展开了月度植被调查并且对5个不同植物群落下的135个土壤样品进行了实验室分析,研究了鄱阳湖优势植物群落及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受湿地土壤元素分布特征、湖面水位波动及植物生长特性和土壤沉积及土壤养分的综合影响,呈现了沿水位和海拔梯度明显的条带状或弧状分布、从湖岸到湖心依次分布为:狗牙根群落、芦苇群落、南荻群落、苔草群落、虉草群落、刚毛荸荠群落,最后是水生植物。同时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也随季节性水位涨落的变化而变化;土壤有机质及其他各元素含量特征受植物群落分布、水位波动规律及湿地土壤特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相对一致的分布规律,在0—20cm土壤层含量较高,20cm层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渐减小,减小的速度先快后慢直至40cm层后趋于稳定;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及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植物群落下同种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并且各自随土壤深度和植物群落的变化呈现出层状、带状或弧状富集特征。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影响程度不同,苔草群落对各元素吸收和滞留能力最强、影响最大,刚毛荸荠群落对土壤营养元素影响最弱。湿地植物群落和土壤之间彼此有着强烈的影响,其中植株的重量和土壤的SOC、TN及TP含量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土壤TK含量则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植株的重量和高度与土壤地下水埋深也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植物群落 湿地土壤 有机碳 全氮 全磷 全钾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南矶湿地子湖泊水位变化对越冬候鸟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恢财 胡斌华 +3 位作者 万松贤 万青 孔萍 胡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0-558,共9页
为了解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南矶湿地子湖泊水位变化对越冬候鸟的影响,本研究于2015年的10月、11月、12月与2016年的1月、2月、3月对鄱阳湖南矶湿地东湖口、白沙湖、战备湖3个子湖泊内水位及越冬候鸟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共记录... 为了解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南矶湿地子湖泊水位变化对越冬候鸟的影响,本研究于2015年的10月、11月、12月与2016年的1月、2月、3月对鄱阳湖南矶湿地东湖口、白沙湖、战备湖3个子湖泊内水位及越冬候鸟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共记录到鸟类9目14科32种,其中冬候鸟23种、冬夏鸟和夏候鸟各3种、旅鸟2种、留鸟1种;不同月份不同子湖泊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不同月份的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3月>11月>1月>12月>10月>2月,不同子湖泊鸟类多样性指数为战备湖>白沙湖>东湖口;不同月份鸟类种类差异不大、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2月达最大约4万只,以雁鸭类候鸟为主;水位变化、气候特征与越冬候鸟的种类、数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总体来看,鸟类种类与水位、最高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呈负相关,白沙湖与战备湖的水位变化与越冬候鸟数量呈负相关。基于子湖泊水位变化对越冬候鸟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种类、数量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保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湖泊 水位变化 越冬候鸟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南矶湿地“点鸟奖湖”生态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凌峰 胡斌华 +3 位作者 万青 万松贤 余冠军 钱建鑫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47,共4页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非常丰富的鱼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许多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地。保护区成立后湿地资源虽得到有效保护,但如何正确处理渔业...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非常丰富的鱼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许多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地。保护区成立后湿地资源虽得到有效保护,但如何正确处理渔业生产和资源保护的问题,一直困扰保护区管理者。为缓解社区矛盾,保护区开展了"点鸟奖湖"等一系列活动,补偿社区渔民损失。通过这些活动,提高社区民众参与保护鸟类的热情,建立保护区管理者和社区民众的互信,达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效果。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发展是所有保护区管理人员必需考虑到的问题,"点鸟奖湖"生态保护激励机制是南矶湿地保护区在全国首创生态保护新模式的实践,将为长江中下游乃至国内同类型保护区开展有效管理和社区共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南矶湿地 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南矶湿地斑背大尾莺食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星兵 李枫 +1 位作者 丛日杰 胡斌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8-441,共4页
为了填补斑背大尾莺食性研究的空白和比较其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是否有食性差异,于2011年4月繁殖期,在江西南矶湿地用望远镜观察和录像机拍摄斑背大尾莺亲鸟育雏行为,记录育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11月秋季非繁殖期,斑背大尾莺专项环志过程... 为了填补斑背大尾莺食性研究的空白和比较其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是否有食性差异,于2011年4月繁殖期,在江西南矶湿地用望远镜观察和录像机拍摄斑背大尾莺亲鸟育雏行为,记录育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11月秋季非繁殖期,斑背大尾莺专项环志过程中采集7只意外死亡的个体,进行实验室胃容物解剖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分别得出:1)春季取食动物性食物,主要有直翅目蝼蛄科成虫或幼虫、鳞翅目成虫或幼虫、蜻蜓目的成虫,蛛形纲的小型蜘蛛;2)秋季食物由动物性食物(70.24%)和植物性食物(29.76%)组成,动物性食物主要为鞘翅目、直翅目、蜻蜓目、鳞翅目、蜘蛛目等节肢动物,植物性食物为一些植物种子和少量的叶片组织。本研究表明,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斑背大尾莺食性有差异,这种差异性是随季节变化生境中的食物组成不同,及育雏期雏鸟需高蛋白营养食物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背大尾莺 食性 南矶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凌峰 钱建鑫 +2 位作者 谢凤俊 申艳 秦子杰 《南方林业科学》 2021年第4期69-73,共5页
南昌市自然保护地涉及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城建、文广新旅等多个部门。根据各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方式和保护特征差异,按照推行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自然保护地统一归林业部门负责管理。在自然保护地建设的过程中,... 南昌市自然保护地涉及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城建、文广新旅等多个部门。根据各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方式和保护特征差异,按照推行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自然保护地统一归林业部门负责管理。在自然保护地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历史等原因,形成了各自然保护地发展不平衡、建设不完善的现状。本文根据南昌市自然保护地的现状,对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和保护管理提出科学建议,为南昌市自然保护地在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建设中提供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 整合优化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两种优势植物叶片C、N、P动态特征 被引量:44
16
作者 郑艳明 尧波 +2 位作者 吴琴 胡斌华 胡启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488-6496,共9页
2011年2—6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月测定了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叶片C、N、P含量及其地上生物量,以阐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动态特征与控制因子,探讨湿... 2011年2—6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月测定了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叶片C、N、P含量及其地上生物量,以阐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动态特征与控制因子,探讨湿地养分利用与限制状况。结果表明:(1)两种优势植物叶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65.3—386.6 mg/g和352.6—393.2 mg/g,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75.5±17.4)mg/g和(371.7±12.5)mg/g;叶N含量分别为6.96—17.59 mg/g和5.50—20.68 mg/g,平均值分别为(11.35±1.40)mg/g和(11.54±0.84)mg/g;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0.65—2.14 mg/g和0.57—2.25mg/g,平均含量为(1.56±0.69)mg/g和(1.55±0.68)mg/g。两种植物C∶N、C∶P、N∶P平均值分别为44.00、1068.46、21.30和47.90、1059.92、21.19,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2)气温与地上生物量是N、P及其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气温和生物量对两种优势植物叶片氮、磷含量的影响要高于对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3)植物C∶N、C∶P与地上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N、P养分利用效率随植物的快速生长而提高;根据两种优势植物及土壤N、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来判断,研究区植物更多地受氮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 化学计量比 养分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水体与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其对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简敏菲 李玲玉 +2 位作者 余厚平 熊建秋 余冠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对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吴城自然保护区、白沙洲国家湿地公园及鄱阳湖龙口等典型湿地进行沉水植物群落的调查与采样,并测定各样点水样及底泥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采用Shannon-Wiene... 对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吴城自然保护区、白沙洲国家湿地公园及鄱阳湖龙口等典型湿地进行沉水植物群落的调查与采样,并测定各样点水样及底泥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沉水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评价,对水体、底泥重金属含量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鄱阳湖湿地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探讨水体与底泥重金属Cu、Pb、Cd等污染物对其水体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体与底泥中Cu、Pb、Cd等3种重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为Pb;各样点水体(除白沙洲水体ρ(Pb)外)ρ(Cu)、ρ(Pb)和ρ(Cd)等均未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限值,水体重金属含量最高的区域为鄱阳湖东部的白沙洲(ρ(Cu)为50.826μg·L-1,ρ(Pb)为68.660μg·L-1,ρ(Cd)为0.337μg·L-1),最低的区域为鄱阳湖西南部的南矶山湿地(ρ(Cu)为4.316μg·L-1,ρ(Pb)为7.301μg·L-1,ρ(Cd)为0.167μg·L-1)。两种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结果均表明,受纳乐安河下游来水的龙口区域为底泥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区域;但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地累积指数法评价龙口区域的结果为偏中度或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轻度污染。研究区野外调查中共发现11种沉水植物,隶属7科9属,其中南矶山湿地的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但其物种分布的均匀度较低,水体与底泥重金属含量与其水体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或物种多样性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沉水植物 重金属污染 群落结构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及碳、氮、磷释放动态特征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全军 张广帅 +6 位作者 于秀波 刘宇 夏少霞 孟竹剑 许策 胡斌华 万松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905-8916,共12页
植物枯落物分解对生态系统碳通量和养分循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主要由3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决定,即化学(枯落物理化特性)、物理(气候和环境)以及生物(参与枯落物分解的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因素。在气候和立地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植物枯落物分解对生态系统碳通量和养分循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主要由3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决定,即化学(枯落物理化特性)、物理(气候和环境)以及生物(参与枯落物分解的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因素。在气候和立地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枯落物质量是制约分解的内在因素。在鄱阳湖湿地开展了野外定位观测实验,采用分解袋技术研究了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和薹草(Carex.cinerascens Kükenth)枯落物分解速率及碳(C)、氮(N)、磷(P)元素释放动态特的征差异性。结果表明,在0—150 d内三种植物枯落物的干物质分解速率和残留率以及碳相对归还指数(CRRI)、氮相对归还指数(NRRI)、磷相对归还指数(PRRI)差异性都极其显著。在0—150 d内分解速率都是芦苇的最大,薹草的次之,南荻最小。分解进行150 d后,芦苇、南荻和薹草枯落物干物质残留率依次约为56.57%、67.99%和60.88%,CRRI依次约为57.44%、34.58%和41.75%,NRRI依次约为50.71%、-22.66%、和23.18%,PRRI依次约为88.91%、79.27%和85.63%。用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拟合方程预测芦苇、南荻、薹草枯落物分解完成50%所需的时间大约依次为184 d、249 d和210 d,分解完成95%所需的时间依次为795 d、1078 d和908 d。芦苇和薹草枯落物碳、氮和磷在分解过程中都表现出净释放模式,而南荻枯落物的碳和磷也一直表现为净释放模式,但是氮一直表现为净积累模式。芦苇分解过程中的营养释放作用最强,而南荻群落对氮的吸收和富集效应最强。研究表明植物种类及基质物质量对枯落物分解及其养分释放有很强的调控作用。今后的研究应考虑不同物种枯落物混合时的分解过程以及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因素,以便能揭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微生物活动在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调控作用机制,以期为鄱阳湖湿地碳、氮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更新的认识,为鄱阳湖湿地的科学管理、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芦苇 南荻 薹草 枯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植食越冬候鸟粪便对洲滩湿地薹草枯落物分解过程及碳、氮、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全军 张广帅 +5 位作者 万松贤 刘宇 夏少霞 李雅 许策 于秀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4-824,共11页
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采用分解袋技术和鸟粪添加试验研究了鄱阳湖湿地植食性越冬水鸟粪便和典型洲滩湿地植物薹草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氮、磷释放动态的差异性以及植食性越冬水鸟粪便的加入对鄱阳湖湿地薹草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采用分解袋技术和鸟粪添加试验研究了鄱阳湖湿地植食性越冬水鸟粪便和典型洲滩湿地植物薹草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氮、磷释放动态的差异性以及植食性越冬水鸟粪便的加入对鄱阳湖湿地薹草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解时间内薹草枯落物、薹草+鸟粪中薹草枯落物和鸟粪3种样品的干物质损失率和分解速率的差异性都十分显著,其数值都表现为薹草+鸟粪中薹草样品>薹草枯落物样品>鸟粪样品.鸟粪的加入显著加速了薹草分解进程,使其平均分解速率提升了约21.23%. Olson负指数模型模拟预测显示,薹草+鸟粪中薹草、薹草枯落物和鸟粪样品分解完成50%所需的时间依次为259、314和355天,分解完成95%所需的时间大约依次约为3.1、3.7和4.2年. 3种样品碳、氮、磷都表现为净释放模式,其相对回归指数之间差异性也显著.碳相对归还指数都表现为薹草+鸟粪中薹草>薹草枯落物>鸟粪,氮相对归还指数和磷相对归还指数值都表现为鸟粪>薹草+鸟粪中薹草>薹草枯落物.本研究推测鸟粪添加给分解环境带来额外的营养物质,使分解者微生物的数量、种类、活性增加以及鸟粪刺激产生了一系列降解酶,如木质素酶、纤维素酶、蔗糖酶等,胞外酶数量和活性增加,是鸟粪促进薹草分解的关键因素,而样品中初始养分含量以及分解过程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是造成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越冬水鸟 湿地植物 分解过程 湿地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不同环境条件土壤AM真菌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
作者 王金平 袁继红 +5 位作者 任琼 周莉荫 缪泸君 万方 徐盛丁 万松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2-258,共7页
丛枝菌根(AM)真菌可以与湿地植物共生,并在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维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不同环境条件下湿地土壤AM真菌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仍然有待明晰。选择鄱阳湖湿地不同水位条件(高水位和低水位)2种典型植物群落(南荻... 丛枝菌根(AM)真菌可以与湿地植物共生,并在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维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不同环境条件下湿地土壤AM真菌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仍然有待明晰。选择鄱阳湖湿地不同水位条件(高水位和低水位)2种典型植物群落(南荻和水蓼)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水位和植被类型对鄱阳湖湿地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AM真菌OTU数为21~38,水位和植被类型影响鄱阳湖湿地土壤AM真菌OTU数,高水位下AM真菌OTU数高于低水位,水蓼群落高于南荻群落。被鉴别出的菌属为Glomus、Claroideoglomus和Paraglomus,其中,Glomus是优势属,占比85%以上,其相对丰度在高水位下显著高于低水位(p<0.05),南荻群落高于水蓼群落。AM真菌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指数)受水位和植被类型以及二者交互影响(p<0.01),低水位下不同群落之间的AM真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而高水位下水蓼群落AM真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南荻群落(p<0.05)。水位对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高于植被类型,只有在低水位下植被类型才显著影响AM真菌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显示,AM真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指数)与土壤因子无显著关系,低水位下土壤含水量与Glomus和OTU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高水位下pH与优势属Glomus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含水量对Glomus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研究结果能为退化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 水位 植被类型 土壤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