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插花公选课学习满意度调查与提升策略
1
作者 袁菊红 王子燕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226-231,共6页
以江西财经大学415名选修了艺术插花课程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课程因素、课程整体满意度以及改进教学5个维度设计19个题项指标的调查问卷,通过“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获取研究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 以江西财经大学415名选修了艺术插花课程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课程因素、课程整体满意度以及改进教学5个维度设计19个题项指标的调查问卷,通过“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获取研究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求大学生对艺术插花课程的学习满意度以及期望。结果表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满意度界于“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教师因素、课程因素、学生因素与课程整体满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教师因素和课程因素更重要地影响课程整体满意度。针对问卷调查与评价结果,总结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增加实验教学经费,以及引导学生增加课程学习投入有利于提升该校艺术插花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插花 公选课 学习满意度 调查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旅游视域下武功山辐射区域“三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2
作者 潘岩 徐津 张子晴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0期28-36,共9页
规划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三产融合”“三生同步”对形成区域联动下旅游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探究2000年、2010年和2020年江西武功山辐射区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趋势,结合政策导向进行格局优化设计。研究发现:(1)... 规划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三产融合”“三生同步”对形成区域联动下旅游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探究2000年、2010年和2020年江西武功山辐射区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趋势,结合政策导向进行格局优化设计。研究发现:(1)构建辐射区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整体格局由生态空间转入生产空间明显,部分生产、生态空间转出为复合型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受到社会经济与可持续政策影响呈波动变化。(2)分析空间结构动态转换剧烈程度,尤其以生产、生活空间最为突出,生态空间综合动态度波动较为稳定,但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转移关系仍需协调。(3)辐射区域格局演变以原始生态格局为语境,受到品质旅游需求、政策规划方向、区域供需体系构建因素的主要影响,而人文历史名迹为潜在韧性因素持续存在。研究认为武功山辐射区域发展需聚焦于空间属性协调共生、人地关系相互制约、提升游客旅游与居民生活幸福感,进而保障辐射区域空间刚性,逐步修正以引导空间秩序趋向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政策 演变机制 格局优化 区域辐射 武功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3年中国植物景观研究热点与进展
3
作者 曾朝旭 魏绪英 《园林》 2024年第12期50-56,共7页
随着城镇化建设逐渐进入存量提质更新阶段,系统性分析城乡绿地发展与植物景观研究的关系,可有效推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向。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使用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遴选出的2000-2023年... 随着城镇化建设逐渐进入存量提质更新阶段,系统性分析城乡绿地发展与植物景观研究的关系,可有效推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向。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使用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遴选出的2000-2023年植物景观研究的393篇相关文献进行发文量、研究机构、关键词等信息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揭示:(1)植物景观研究总体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主要研究涉及绿化景观多种效益评估;(2)发表相关研究论文的期刊机构众多,但相互之间关联不强,相关文章主要刊登在园艺类、农业类刊物;(3)研究主要围绕植物景观效益评估、学科交叉理论应用、历史资源价值挖掘、景观类书籍课程评价与改革等主题展开,公共绿地、古典园林、教材课程是该研究领域关注度较高的对象;(4)研究方法由调查统计向数理模型指标分析方向发展,对象经历绿地景观-使用者-人景互系的转变,研究核心由植物配置、群落效应问题转向生态文明领域,展现出多角度、多学科、多理论交叉融合趋势,研究导向由解决植物设计要素问题向探析绿地植物景观效益的视角深化。基于上述分析得出结论:应提出加强多尺度景观研究深度、提高植物资源引种转化效率、“单-复”多知识理论融合深化的研究策略,并将其作为今后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植物景观 可视化图谱 效益评价 学科关联 历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安市“农产品+文创”品牌模式的实践路径研究
4
作者 童靖宇 郑玄烨 +1 位作者 沈嘉懿 何艾贝妮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7期104-106,共3页
随着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的推进,吉安市凭借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文化积淀,为“农产品+文创”品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品牌意识滞后、附加值低及人才短缺等问题。本文论述了“农产品+文创”模式对提升农产品内在价值、拓展市... 随着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的推进,吉安市凭借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文化积淀,为“农产品+文创”品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品牌意识滞后、附加值低及人才短缺等问题。本文论述了“农产品+文创”模式对提升农产品内在价值、拓展市场、带动农民增收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四点策略,即深度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独特品牌;融合庐陵文化、红色文化和自然资源于产品设计中以提升品质和文化内涵;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营销整合文创与农产品销售,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通过教育培训引进复合型农业文创人才。以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文创”品牌发展道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品牌价值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营销策略 品牌 文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