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弋阳腔曲牌音乐与南戏诸腔的关系
1
作者 樊凤龙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弋阳腔继承了南戏早期的特征,在传播过程中,吸收了各地方言语调、民间歌曲及地方戏曲等艺术营养。虽然它在诸多方面与南戏有着不同的鲜明特色,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与南戏相互吸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最终完成新的艺术特色和声腔剧种。
关键词 弋阳腔 南戏 曲牌音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与影片主题的缠绵交融--评王家卫执导的影片《东邪西毒》的电影音乐 被引量:2
2
作者 孔晓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9-,共1页
《东邪西毒》是王家卫作品中最率性自由的一部作品,美丽的音乐,匪夷所思的摄影角度,不断变换的广角镜头,倾斜构图,把一种古典的写实主义发挥到极致。影片取得如此成功,背景音乐功不可没。《东邪西毒》原声的特点是音乐元素非常简单:电... 《东邪西毒》是王家卫作品中最率性自由的一部作品,美丽的音乐,匪夷所思的摄影角度,不断变换的广角镜头,倾斜构图,把一种古典的写实主义发挥到极致。影片取得如此成功,背景音乐功不可没。《东邪西毒》原声的特点是音乐元素非常简单:电子合成乐为主线,加上鼓声的点缀。就跟片子的人物构成一样:除了几个主要演员外,其他演员极少露面。这样的搭配使得影片主题与音乐融合达到了极致,堪称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东邪西毒》 电影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中的汉代音乐社会生活转型发展
3
作者 王玲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0-233,共4页
汉代音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其在音乐理论形成、乐器种类、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都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汉画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对汉代音乐文化发展... 汉代音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其在音乐理论形成、乐器种类、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都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汉画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对汉代音乐文化发展、转型做初步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汉代 音乐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影片《理发师》的音乐运用
4
作者 樊凤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2,共2页
电影音乐,是音乐范畴中的一个分支,是电影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它补充画面内涵,传达导演的艺术理念、思想境界,增强艺术效果。影片《理发师》片头、片尾音乐突了影片主旨;通过音乐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通过音乐暗示或推动剧情的... 电影音乐,是音乐范畴中的一个分支,是电影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它补充画面内涵,传达导演的艺术理念、思想境界,增强艺术效果。影片《理发师》片头、片尾音乐突了影片主旨;通过音乐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通过音乐暗示或推动剧情的发展或延伸以及音画同步形成了"四维时空"的运动立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音乐 《理发师》 音画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乐的困境、反思与对策——以“女子十二乐坊”为视角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霜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20世纪中国民乐跨入了由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期。当关闭已久的国门终于被打开时,"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而中国传统民乐却走进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怎样才能使民族音乐再现辉煌... 20世纪中国民乐跨入了由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期。当关闭已久的国门终于被打开时,"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而中国传统民乐却走进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怎样才能使民族音乐再现辉煌,古老的传统如何才能叩响现代之门,步入时代的门槛,是现代音乐人所关注的焦点。文章以"女子十二乐坊"为视角,对振兴中国民乐进行了探讨,通过评析中国民乐步入困境的原因,新民乐发展存在的利弊,借鉴"女子十二乐坊"成功的艺术创新和营销策略,从而寻找新民乐的发展对策,意在弘扬民族艺术,振兴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乐 “女子十二乐坊” 反思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客家古文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红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5-197,共3页
古文是赣南具悠久历史,流行很广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它的音调优美动听,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艺术感染力;它的内容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崇尚道德、弘扬正义、乐善好施、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反映了民众期盼过上太平、安稳生活的美好愿望... 古文是赣南具悠久历史,流行很广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它的音调优美动听,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艺术感染力;它的内容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崇尚道德、弘扬正义、乐善好施、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反映了民众期盼过上太平、安稳生活的美好愿望。给长年处于半封闭状态下的山区农民以难得的艺术享受和受教育、求知识的机会。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古文在赣南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着主导地位。是一个平民唱,平民听,完全属于底层百姓的艺术形式,可谓"平民文化"的重要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 客家民间说唱 勾筒 平民文化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