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城市记忆的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 被引量:34
1
作者 周玮 黄震方 +1 位作者 唐文跃 沈苏彦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3期73-83,共11页
基于城市记忆的视角,文章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典型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主客双方对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呈现相似性递减特征,... 基于城市记忆的视角,文章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典型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主客双方对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呈现相似性递减特征,究其原因,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元素有机融入、建筑景观的价值弥足珍贵、自我"造血"和外来"补给"功能的匮乏以及单一静态的陈列展示方式都是其主导因素。但是,对非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存在层级差异,而非遗传承载体和方式的弱化、地方传统美食颇具特色、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文化涵化进程加快以及街巷生活环境遭受"挤压"和"形变"都是其主导诱因。尊重历史,传承记忆,文化旅游地的城市记忆功能保护和传承,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记忆 文化旅游地 游后感知维度分异 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A方法的城市滨水区旅游形象感知影响因子分析——以南京沿江地区为例 被引量:29
2
作者 陆杏梅 沙润 田逢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5,共6页
滨水区是重要的城市旅游区,对其旅游形象进行有效分析,进而抓住旅游者感知的主要影响因子,能促进旅游地形象更具针对性的建设.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从26个项目中提取了影响南京沿江地区旅游形象的6个主要公因子(包括16个项目),配对样本t... 滨水区是重要的城市旅游区,对其旅游形象进行有效分析,进而抓住旅游者感知的主要影响因子,能促进旅游地形象更具针对性的建设.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从26个项目中提取了影响南京沿江地区旅游形象的6个主要公因子(包括16个项目),配对样本t检验进一步表明16个项目的重要性和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IPA方法划分出南京沿江旅游形象塑造的4种类型:积极提升型、控制优化型、适度发展型和重点推进型,并进一步确定了各项目在4种类型中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旅游形象 因子分析法 IP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耦合态势及空间协调特征——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1 位作者 肖泽干 陈红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38,共8页
研究目的:本文基于2006-2016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及相关影像数据,揭示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总体耦合态势及空间协调特征。研究方法:重心模型法与离差系数法。研究结果:(1)2006-2016年,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 研究目的:本文基于2006-2016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及相关影像数据,揭示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总体耦合态势及空间协调特征。研究方法:重心模型法与离差系数法。研究结果:(1)2006-2016年,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总体耦合态势呈减弱-增强-减弱的阶段性变化,两者重心移动方向一致性增强,且围绕交通干线由东北往西南,从南昌逐步移向赣中、赣南,到达吉安、赣州市内。期间,农业人口转移重心的聚集程度小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聚集程度,部分年份的城市建设用地增加重心滞后于农业人口转移重心并紧跟其后。(2)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各类建设用地增加在数量与空间配置结构上并不一一匹配,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发展比较协调,与工商用地增加失调最重,与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及公共设施用地增加次之,与居住用地增加最轻,且赣北、赣中、赣南失调等级依次递减。研究结论:政府应加快优化各地市产业结构,有序引导农业人口转移,合理增加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业人口转移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 重心模型 离差系数法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老区县级旅游政务网站营销绩效评价——以江西41个革命老区县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海胜 张玲 史言信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127,共7页
旅游政务网站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评价革命老区旅游政务网站的营销绩效有助于客观审视相关营销机构的在线营销活动。本文以江西省41个革命老区县市为例,将信息服务、在线交易、客户管理、技术支持、... 旅游政务网站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评价革命老区旅游政务网站的营销绩效有助于客观审视相关营销机构的在线营销活动。本文以江西省41个革命老区县市为例,将信息服务、在线交易、客户管理、技术支持、网站运营作为一级指标,对旅游政务网站的营销绩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目前革命老区旅游政务网站基本处于信息服务的初级阶段,在线交易、技术支持等方面尚需改进;网站应加大资金投入,在技术保障、在线交易等方面进行完善,从网站的功能、游客的需求、技术的支持等几个角度进行全面整合,促进网站价值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老区 旅游政务网站 营销绩效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永博 田逢军 林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747-17749,共3页
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南京市滨水区旅游意象进行了测量,明确了滨水旅游意象的构成,提出了认知意象、情感意象与总体意象评价的方法,为同类城市滨水区旅游意象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认知意象 情感意象 总体意象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旅游大省建设战略亟待三重“突围”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丽琼 温锐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64,共3页
江西旅游产业大省建设战略,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所引领的鄱湖旅游品牌新崛起获得的新启示与发展契机,亟待实现三重突围:一是资源认识的突围,正视全省旅游"塌陷"区鄱湖精品资源的存在与旅游品牌亮点的崛起;二是主题... 江西旅游产业大省建设战略,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所引领的鄱湖旅游品牌新崛起获得的新启示与发展契机,亟待实现三重突围:一是资源认识的突围,正视全省旅游"塌陷"区鄱湖精品资源的存在与旅游品牌亮点的崛起;二是主题形象的突围,实现由"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到"鄱湖山水,人杰地灵"的转变;三是开发重点的突围,在驾驭鄱湖品牌和主题形象新平台的基础上,旅游开发重心由原来的"边陲开发型"向"聚湖向心型"转移。这三重突围,将全面打破原有江西旅游产业"‘开’字空心离散型"的传统发展格局,开创江西旅游大省建设的全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大省建设 鄱湖品牌 三重突围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与农村三产融合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于少康 谢美辉 袁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以江西省为例,对乡村旅游和农村三产融合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述评与剖析,并分别从乡村旅游与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的视角,探寻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农村三产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中国农村的社区管理及其启示——以清末民初江西寻乌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温锐 邹雄飞 陈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21,共8页
长久以来,学术界关于传统中国农村的社区管理的认识分歧较大;毛泽东八十五年前(1930年)所进行的著名"寻乌调查",就清末民初江西南部寻乌农村的社区管理展示了详实而生动的内容,为我们准确解读与认识传统中国乡村社区管理提供... 长久以来,学术界关于传统中国农村的社区管理的认识分歧较大;毛泽东八十五年前(1930年)所进行的著名"寻乌调查",就清末民初江西南部寻乌农村的社区管理展示了详实而生动的内容,为我们准确解读与认识传统中国乡村社区管理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个案;梳理与研究清末民初寻乌农村社区管理的具体内容、经费来源、管理绩效及其历史经验,对当前中国村民自治及其新农村建设不乏许多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国农村 社区管理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森林旅游资源优势与市场前景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江民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6035-16037,16108,共4页
介绍了江西省发展森林旅游的资源优势,即:自然条件优势、区位优势、森林生态优势;分析了江西省森林旅游产业的市场,以及发展森林旅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江西森林旅游的策略。
关键词 森林旅游 江西 优势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森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庄东泉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6-128,共3页
目前国内对森林旅游的研究侧重于对策、资源总体开发等方面,对森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及其产品设计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探讨了江西森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背景及条件,提出了深度开发森林旅游产品的类型及内容,为江西... 目前国内对森林旅游的研究侧重于对策、资源总体开发等方面,对森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及其产品设计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探讨了江西森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背景及条件,提出了深度开发森林旅游产品的类型及内容,为江西森林旅游产品的升级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森林旅游 深度开发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特性的旅游业危机管理责任及形成途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国新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0-53,共4页
有效掌控与策划偶然事件是保持旅游业平稳发展,维持产业集聚趋势的核心工作。主动承担危机管理责任是旅游产业特性的本质规定。旅游企业应当树立起旅游危机管理的责任意识,建立起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并形成一套危机管理策略。
关键词 旅游业 危机管理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M的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收入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22-125,共4页
SSM(偏离-份额分析法)是考察区域经济结构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收入是相关部门制定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促进森林公园区域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在2004—2010年几年中国林业统计... SSM(偏离-份额分析法)是考察区域经济结构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收入是相关部门制定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促进森林公园区域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在2004—2010年几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基础上,采用SSM分析法,解析江西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收入结构总体变化特征,提出优化其产业经营结构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M(偏离-份额分析法) 森林公园 旅游产业 收入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江西旅游业的“聚湖实心”战略——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视角
13
作者 杨丽琼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0-62,共3页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江西旅游开发实施"聚湖实心"战略,既是改变江西旅游业现在的"空心离散格局"的需要,也是准确把握鄱湖旅游品牌新崛起的需要,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则将为江西旅游业的"聚湖实...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江西旅游开发实施"聚湖实心"战略,既是改变江西旅游业现在的"空心离散格局"的需要,也是准确把握鄱湖旅游品牌新崛起的需要,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则将为江西旅游业的"聚湖实心"战略实施奠定经济基础。旅游开发的"聚湖实心":一是准确定位江西旅游核心品牌亮点并转移开发重点;二是重点打造"鄱湖文明"核心景观区;三是着力建构"鄱湖文明"核心景观圈;四是以低碳旅游引领中国旅游新模式;五是提升南昌、九江、共青等旅游目的地集散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的地位。"聚湖实心"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打破江西旅游业现有的"空心离散格局",刷新江西旅游品牌的主体形象;提升全省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全面改变江西旅游目的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旅游业 “聚湖实心” 开发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夜间旅游意象要素感知及其维度建构——基于UGC数据 被引量:36
14
作者 吴儒练 田逢军 +2 位作者 李洪义 焦珊珊 万思思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18,共6页
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和IPA分析方法,以广州“珠江夜游”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夜间旅游意象要素特征、维度建构及要素评价。结果表明:(1)城市夜间旅游意象要素包含景观、服务、活动、建筑、地方、人物、设施、环境、文化等9类要... 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和IPA分析方法,以广州“珠江夜游”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夜间旅游意象要素特征、维度建构及要素评价。结果表明:(1)城市夜间旅游意象要素包含景观、服务、活动、建筑、地方、人物、设施、环境、文化等9类要素;(2)城市夜间旅游意象要素呈现出动静结合、时空交汇及显隐同构等二元性特征;(3)城市夜间旅游意象要素可归结为都市夜间景观、城市夜游活动、地方人文氛围、夜游服务体验及夜间旅游设施5个维度、22个要素范畴;(4)IPA分析发现旅游者对珠江夜游意象要素整体满意度较高,且对灯光景观意象要素评价最好,对服务态度要素感知最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广州夜间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意象 夜间旅游 UGC数据 扎根理论 珠江夜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及动力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儒练 李洪义 +1 位作者 李向明 胡海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9-550,共12页
以2002—2020年江西省438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时空分布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i)在时序演变上,以2013年为分界点,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增长呈现前... 以2002—2020年江西省438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时空分布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i)在时序演变上,以2013年为分界点,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增长呈现前缓后陡的"M"型特征,不同类型旅游景区增长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ii)在空间维度上,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高密度区经历单核状集聚—散点状分布—组团式结构的空间演化过程,并逐步形成环鄱阳湖的"O"型核密度结构,空间分布具有环湖、亲水、沿路等显著特征,空间方向分布在总体上呈东北—西南走向,重心随着时间演化由北往南迁移,标准差椭圆整体呈现小幅度逆时针旋转;(iii)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化主要受自然环境涵养力、经济发展推动力、市场需求拉动力、区位交通辐射力、旅游资源内驱力及政策制度调控力等多种内外部力量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时空演化 动力机制 地理探测器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及其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 被引量:24
16
作者 吴志军 田逢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83,共6页
旅游意象不仅对旅游地建设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会影响到旅游者的选择意愿与选择行为。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南京、武汉和上海滨水区的26个意象属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结... 旅游意象不仅对旅游地建设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会影响到旅游者的选择意愿与选择行为。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南京、武汉和上海滨水区的26个意象属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3大滨水区在游客心目中的意象各不相同;游客对上海滨水区的意象属性认知最为强烈,武汉滨水区次之,南京滨水区最弱;除了安全卫生这个共同的意象因子外,影响上海、武汉与南京3大城市滨水区游客选择意愿的最主要意象因子分别是滨水区城市建设、旅游环境与人文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旅游意象 旅游者选择行为 武汉 南京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其空间差异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59
17
作者 林文凯 林璧属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5,共7页
生态效率是衡量区域旅游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区——江西省的11个地级市为例,在构建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11-2016年江西省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进行综... 生态效率是衡量区域旅游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区——江西省的11个地级市为例,在构建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11-2016年江西省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利用ESDA空间分析手段揭示其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总体水平较高,波动范围较小,生态效率平均值达到1.457;江西各地市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根据效率差异可将江西省11个地级市分为生态效率最优市、生态效率次优市、生态效率弱优市和生态效率非优市等四大类型;2011-2016年江西省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在空间上总体呈现"赣北均衡、赣中聚强、赣南衰弱"的变化态势,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特征,但地市间的相互作用偏弱,生态效率强市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生态效率 超效率DEA E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社区感知研究——以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为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文媛 张瑾 沈世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128,共6页
从传统村落原住民的视角切入探讨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营造,有助于理解传统村落景观意象的本源。以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为案例,将景观意象五要素理论运用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中,借助文本分析工具明确篁岭古村旅游景观客体与意象结构,据此设... 从传统村落原住民的视角切入探讨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营造,有助于理解传统村落景观意象的本源。以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为案例,将景观意象五要素理论运用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中,借助文本分析工具明确篁岭古村旅游景观客体与意象结构,据此设计调查问卷,前往实地开展调研,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原住民对传统村落旅游景观客体的关注主要聚焦于原生村落景观;(2)案例地原住民对传统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整体感知水平较高;(3)相较于没有参与旅游发展的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居民对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整体感知水平更高、旅游支持意愿和旅游参与意愿更强,但对社区的情感强度却更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观意象 社区感知 篁岭古村 婺源县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江西森林公园旅游收入差异性研究
19
作者 张红 《江西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48-50,57,共4页
江西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但在省内各区域的分布不平衡,且各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起步时间各异,因此森林公园间的旅游发展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旅游收入及其收入结构的差异性对江西国家级森林公园聚类分析,进行量化比较研究,探寻... 江西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但在省内各区域的分布不平衡,且各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起步时间各异,因此森林公园间的旅游发展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旅游收入及其收入结构的差异性对江西国家级森林公园聚类分析,进行量化比较研究,探寻江西省整体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格局,为江西森林公园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旅游收入差异 森林公园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网络口碑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丽珍 冯兴华 +2 位作者 傅钰 李建新 年柏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已成为点亮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载体,提升其消费体验是推动集聚区高质量发展、释放经济潜力的有效途径。该文基于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与携程旅行平台点评数据,结合最近邻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探究集聚区及其网络口...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已成为点亮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载体,提升其消费体验是推动集聚区高质量发展、释放经济潜力的有效途径。该文基于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与携程旅行平台点评数据,结合最近邻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探究集聚区及其网络口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各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网络口碑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我国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不同类型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具有空间差异性;②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网络口碑整体较好,呈“两极多核”分布态势,高值区基本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的“钻石菱形”区域,而核心区及次核心区多位于我国“T”形开发轴带区域;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常住人口等社会经济因子对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网络口碑影响较大,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集聚区网络口碑的主导因子,并与百度搜索指数成为主导交互因子。为此,在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及开发过程中应合理培育和布局夜间经济增长极,提升消费满意度,推动形成高质量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经济 网络口碑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