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碎片化”困境与社会力量扶贫的机制创新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成文 王祖霖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6,共6页
社会力量扶贫是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一种补充性吸纳机制。然而,"碎片化"已成为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这种"碎片化"困境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交互作用的产物。从正式制度来看,主要包括社会动员、政策激... 社会力量扶贫是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一种补充性吸纳机制。然而,"碎片化"已成为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这种"碎片化"困境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交互作用的产物。从正式制度来看,主要包括社会动员、政策激励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制度瓶颈;从非正式制度来看,主要是价值观瓶颈。社会力量扶贫要走出"碎片化"的实践困境,就必须突破制度瓶颈,科学进行制度安排,实现机制创新。这就要求尽快健全价值引导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信息显示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社会力量扶贫 “碎片化”困境 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扶贫研究热点评析与趋势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少峰 陈成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74,共6页
消除贫困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中之重。近十年来,农村扶贫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比较集中的讨论主题和学术范式。农村扶贫研究的主要论域集中在扶贫模式、扶贫行为和扶贫结果三个方面,并一直存在着... 消除贫困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中之重。近十年来,农村扶贫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比较集中的讨论主题和学术范式。农村扶贫研究的主要论域集中在扶贫模式、扶贫行为和扶贫结果三个方面,并一直存在着个体主义与结构主义的范式之争。未来农村扶贫研究将在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进一步深入。具体而言,研究范式将从个体主义转向结构主义,研究内容将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研究方法将从规范分析转向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扶贫研究 主要论域 研究范式 学术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弱有所扶”:对象甄别与制度框架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成文 陈建平 洪业应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100,共9页
要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民生建设目标,必须科学甄别"弱有所扶"的对象,正确构建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从社会结构意义上来看,可以从经济收入维度、社会地位维度、体质维度、精神维度、能力维度... 要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的民生建设目标,必须科学甄别"弱有所扶"的对象,正确构建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从社会结构意义上来看,可以从经济收入维度、社会地位维度、体质维度、精神维度、能力维度将弱势群体划分为经济型弱势群体、社会型弱势群体、生理型弱势群体、心理型弱势群体和文化型弱势群体五大类。从社会结构意义上对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对象进行甄别,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政策意义:不仅可以避免目前对弱势群体的对象识别偏差,为新时代"弱有所扶"制度框架的构建提供客观依据,而且可以正确把握弱势群体的主导性制度需求,为提升制度框架的契合度提供客观依据。正确构建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必须以满足弱势群体的主导性需求为目标取向。从这个意义上看,新时代"弱有所扶"的制度框架应该由社会保险制度安排、社会救助制度安排、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优抚安置制度安排和慈善事业制度安排五个方面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新时代“弱有所扶” 对象甄别 制度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契合度”偏差及其测度转向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成文 陈建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8-116,共9页
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实践正面临着严重的"契合度"偏差困境,主要表现为:需求性"契合度"偏差、公平性"契合度"偏差和度量性"契合度"偏差。这种"契合度"偏差又严重制约着"两不愁&quo... 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实践正面临着严重的"契合度"偏差困境,主要表现为:需求性"契合度"偏差、公平性"契合度"偏差和度量性"契合度"偏差。这种"契合度"偏差又严重制约着"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科学测度,最终严重制约着农村贫困人口的"真脱贫"。因此,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真脱贫",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贫困人口退出标准,从根本上走出"契合度"偏差的实践困境,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测度转向:"两不愁"的测度应由"单一化"走向"综合化";"三保障"的测度应由"模糊化"走向"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真脱贫"扶贫攻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人口 退出标准 “契合度”偏差 测度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