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基废催化剂载体的回收与再生制备
1
作者 李琳 黄国勇 +14 位作者 徐盛明 郁丰善 翁雅青 曹才放 温嘉玮 王春霞 王俊莲 顾斌涛 张袁华 刘斌 王才平 潘剑明 徐泽良 王翀 王珂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0-649,共10页
铝基催化剂是石油精炼行业中需求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催化剂。将报废无法继续使用的铝基废催化剂载体回收再生,可大幅度地提高工业催化过程的综合经济效益。本研究工作通过“钠化焙烧-弱碱性浸出”将用于轻质油催化重整工艺的废Pt-Sn/Al_... 铝基催化剂是石油精炼行业中需求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催化剂。将报废无法继续使用的铝基废催化剂载体回收再生,可大幅度地提高工业催化过程的综合经济效益。本研究工作通过“钠化焙烧-弱碱性浸出”将用于轻质油催化重整工艺的废Pt-Sn/Al_(2)O_(3)催化剂中的铝元素回收得到NaAlO_(2)溶液,并采用反沉淀法将NaAlO_(2)制备成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的介孔γ-Al_(2)O_(3)。通过改变焙烧温度、原料质量比、浸出pH等参数,研究铝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在焙烧温度为450℃、质量比为1.2、浸出pH为8.5的条件下,铝的浸出率高达99.9%,效果最佳。将回收的NaAlO_(2)溶液制备为介孔γ-Al_(2)O_(3),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Brunner−Emmet−Teller(BET)、粒度分析仪等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500℃、老化时间为12h、反应pH为10的条件下,合成的介孔氧化铝比表面积为284.19m^(2)/g,孔体积为0.47cm^(3)/g,平均孔径为6.65nm,且其孔径分布均一、颗粒均匀程度良好,所得再生γ-Al_(2)O_(3)的比表面积、粒径等均满足《氧化铝》(GB/T24487—2022),样品纯度可达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载体 弱碱性浸出 偏铝酸钠 反沉淀法 再生 氧化铝 理化指标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机理
2
作者 李美萱 成建凤 +15 位作者 黄国勇 徐盛明 郁丰善 翁雅青 曹才放 温嘉玮 王俊莲 王春霞 顾斌涛 张袁华 刘斌 王才平 潘剑明 徐泽良 王翀 王珂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86-5094,共9页
尖晶石型镍锰酸锂(Li 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平台为4.7V (vs.Li/Li^(+)),是目前输出电压最高、成本较低且环保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铝掺杂的镍锰酸锂(Li Ni_(0.45)Al_(0.05)Mn_(1.5)O_(4),简... 尖晶石型镍锰酸锂(Li 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平台为4.7V (vs.Li/Li^(+)),是目前输出电压最高、成本较低且环保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铝掺杂的镍锰酸锂(Li Ni_(0.45)Al_(0.05)Mn_(1.5)O_(4),简称Al@LNMO)样品,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掺铝对镍锰酸锂电化学特性的影响。DFT计算结果表明,铝掺杂可以降低镍锰酸锂的带隙,提高其电导率。XRD和FTIR表征证明,合成的Al@LNMO的晶体结构为F3dm。此外,电化学循环测试表明,Al@LNMO在25℃和50℃温度下、1C倍率下的初始比放电容量分别为137.1m Ah/g、138.0m 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2.9%和79.1%;并且,Al@LNMO在50℃下的容量保持率与在25℃下的容量保持率相近。这表明Al@LNMO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掺杂镍锰酸锂 电化学 复合材料 分子模拟 高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