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师范专业学生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顾兵 李华南 +1 位作者 龚妍春 张国福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8期612-614,共3页
目的评价师范专业学生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健康教育。采用自制的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知识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和队列研究。结果通过该公共选修课的学习,师范专业学生对... 目的评价师范专业学生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健康教育。采用自制的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知识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和队列研究。结果通过该公共选修课的学习,师范专业学生对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平均得分为92.0±14.6分,高于教育前52.2±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师范暴露组对非处方药的定义、标识、药物有效期、储藏条件、活菌药物的性质等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药物半衰期、剂型特点、抗生素滥用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有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对师范专业学生开展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健康教育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专业学生 健康教育 非处方药 家庭用药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运动功能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顾兵 金建波 +1 位作者 李华南 张国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93-897,共5页
不同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复制出不同类型的解剖结构损伤以及相应的行为学改变。损伤后的运动功能评价既可直接衡量脊髓的再生、修复和神经功能的重建,也是开展神经保护药物药效学试验不可或缺的环节。该文就国内外已经建立的评价方法作... 不同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复制出不同类型的解剖结构损伤以及相应的行为学改变。损伤后的运动功能评价既可直接衡量脊髓的再生、修复和神经功能的重建,也是开展神经保护药物药效学试验不可或缺的环节。该文就国内外已经建立的评价方法作系统综述,同时列举其在实验治疗学上的应用,指导研究者选用合适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运动功能 评价方法 BBB法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动物模型及其实验治疗学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顾兵 程翔 +1 位作者 金建波 余日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9期1074-1080,共7页
脑缺血是指由于大脑特定部位的血流供应受阻所导致的血氧不足或脑缺氧,以致不能满足供能的需要,造成脑组织死亡或脑梗塞/缺血性中风。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修复是当今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动物模型的成功... 脑缺血是指由于大脑特定部位的血流供应受阻所导致的血氧不足或脑缺氧,以致不能满足供能的需要,造成脑组织死亡或脑梗塞/缺血性中风。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修复是当今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动物模型的成功复制为脑缺血的实验治疗学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国内外已经建立的弥漫性脑缺血、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学文献作系统综述,同时列举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验治疗学中的应用,为实验性神经保护药物的药效学筛选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物模型 弥漫性脑缺血 局灶性脑缺血 实验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斌 常军 +2 位作者 刘可越 刘海军 程春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246-15247,15249,共3页
以甘草苷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新疆巴楚产甘草总黄酮含量最高(5.62%),宁夏盐池产甘草总黄酮含量最低(3.89%);甘草总黄酮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524~13.100μg/ml,平均回收率为100.65%,RSD为... 以甘草苷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新疆巴楚产甘草总黄酮含量最高(5.62%),宁夏盐池产甘草总黄酮含量最低(3.89%);甘草总黄酮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524~13.100μg/ml,平均回收率为100.65%,RSD为2.24%(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苷 紫外分光光度法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顾兵 金建波 +1 位作者 李华南 王烁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7期721-728,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控制性脊髓挫伤大鼠模型。方法:采用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并在伤后1、2、3、5、7、142、8 d借助斜板试验及BBB评分评价其运动功能,然后观察损伤部位及其邻近区域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脊髓... 目的:建立一种控制性脊髓挫伤大鼠模型。方法:采用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并在伤后1、2、3、5、7、142、8 d借助斜板试验及BBB评分评价其运动功能,然后观察损伤部位及其邻近区域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脊髓损伤后大鼠在斜板上维持的角度以及BBB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损伤部位可见神经纤维肿胀。灰质部运动神经元肿胀、坏死,尼氏体淡染,甚至溶解。小胶质细胞明显增生。通过铜银染色和Luxol固蓝染色,可见运动神经元溃变以及髓鞘脱失。结论:建立的控制性脊髓挫伤大鼠模型重复性好,适合神经保护药物的药效学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挫伤 铜银染色 Luxol固蓝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晓季 吕常山 郑鹏武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0-42,共3页
通过对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实践进行了广泛调研与深入思考,根据医药工业发展的要求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我省医药工业发展现状和我校办学条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通过对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实践进行了广泛调研与深入思考,根据医药工业发展的要求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我省医药工业发展现状和我校办学条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专业教材编写与实践教学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尝试。构建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加以完善和优化。培养社会急需的制药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复制及其实验治疗学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顾兵 张政 +2 位作者 李华南 孟玮 余日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59-1562,共4页
脊髓损伤的机制和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治疗是当前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动物模型的复制为开展脊髓损伤的实验治疗学研究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该文就国内外已经建立的脊髓挫伤、压迫损伤、横断损伤、缺血损伤、牵张损伤和化学损伤等模型的进展... 脊髓损伤的机制和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治疗是当前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动物模型的复制为开展脊髓损伤的实验治疗学研究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该文就国内外已经建立的脊髓挫伤、压迫损伤、横断损伤、缺血损伤、牵张损伤和化学损伤等模型的进展作系统综述,同时列举了这些模型在实验治疗学上的应用,为实验性新药的筛选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挫伤模型 压迫损伤模型 横断损伤模型 实验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蒺藜中总皂苷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彭亮 李知敏 祝珍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6-889,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蒺藜中总皂苷的工艺条件。方法首先对AB-8、D101、HPD-450三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然后对上柱液浓度、最大上样量、上柱液pH、洗脱剂乙醇度及洗脱剂用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 D101型大孔树脂最适合蒺藜总... 目的探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蒺藜中总皂苷的工艺条件。方法首先对AB-8、D101、HPD-450三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然后对上柱液浓度、最大上样量、上柱液pH、洗脱剂乙醇度及洗脱剂用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 D101型大孔树脂最适合蒺藜总皂苷的分离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柱液浓度为0.369 mg/mL,pH为5.0~5.5,上样体积为5BV,待吸附平衡后,用70%的乙醇进行洗脱,收集3BV的洗脱液,洗脱率可达70%以上,而纯化产品中总皂苷量可达80%左右。结论 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蒺藜总皂苷的综合性能较好,适合于蒺藜总皂苷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蒺藜 总皂苷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皮化学成分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知敏 陈纪军 闫孟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288-7290,共3页
[目的]研究桑科构树属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干燥的构树皮用95%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乙酸乙酯部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N... [目的]研究桑科构树属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干燥的构树皮用95%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乙酸乙酯部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kazinol B(1),7,4′-dihydroxy-3′-prenylflavan(2),7,3′-dihydroxy-4′-methoxyflavan(3),kazinol A(4),3′-(3-methylbut-2-enyl)-3′,4′,7-trihydroxyflavane(5)和BroussochalconeA(6);2个三萜分别为:齐墩果酸(7)和augustic acid(8);胡萝卜苷(9)。抗菌试验显示,化合物1,2,5,7对口腔微变异链球菌(S.mATCC25175)、放线菌(A.n ATCC12104)、牙龈卟啉单胞菌(P.g ATCC33277)和厌氧具核梭菌(F.n ATCC10953)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3、7、8为首次从构树树皮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黄酮 三萜 抗口腔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枳实总黄酮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亮 李知敏 陆丽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857-7859,共3页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枳实(Auraneii immaturusFructus)总黄酮的工艺。[方法]比较AB-8、HPD-450和D101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枳实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并对上柱液的黄酮浓度、pH值和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了优化。[结果]D101大...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枳实(Auraneii immaturusFructus)总黄酮的工艺。[方法]比较AB-8、HPD-450和D101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枳实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效果;并对上柱液的黄酮浓度、pH值和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了优化。[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枳实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最好,其纯化枳实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为:上柱液浓度3mg/ml,上柱液体积2.0BV,上柱液pH值4.5,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体积2.0BV。[结论]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黄酮的综合性能较好,适合于枳实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总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兜巴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亮 李知敏 徐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343-7344,7347,共3页
[目的]研究灰兜巴提取物的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以维生素C为对照,比较灰兜巴提取物在3个不同提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HDB-1、HDB-2和HDB-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3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灰兜巴的3个不... [目的]研究灰兜巴提取物的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以维生素C为对照,比较灰兜巴提取物在3个不同提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HDB-1、HDB-2和HDB-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3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灰兜巴的3个不同提取阶段的中间提取产物中,以HDB-1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最强。在该试验浓度条件下,HDB-1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6.2%、31.1%和35.0%;而HDB-2和HDB-3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差异不大。[结论]该方法提取的灰兜巴产物有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兜巴 提取物 自由基 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常军 周斌 胡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374-11376,11379,共4页
[目的]分离能水解獐牙菜苦苷的胞外β-葡萄糖苷酶,并研究其分子量、最适催化温度、最适pH、稳定性及催化特征。[方法]黑曲霉液体发酵3d,收集培养液,培养液经盐析、柱分离得到1个β-葡萄糖苷酶。[结果]该β-葡萄糖苷酶的分子量为86kD,最... [目的]分离能水解獐牙菜苦苷的胞外β-葡萄糖苷酶,并研究其分子量、最适催化温度、最适pH、稳定性及催化特征。[方法]黑曲霉液体发酵3d,收集培养液,培养液经盐析、柱分离得到1个β-葡萄糖苷酶。[结果]该β-葡萄糖苷酶的分子量为86kD,最适pH为5.0~6.0,最适反应温度为50~60℃,在60℃以下时酶稳定;Ca2+、Zn2+、Fe3+和Cu2+能抑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而Mg2+和Mn2+能够激活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纤维二糖是该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催化底物。[结论]该酶和大多数真菌来源黑曲霉相似,对獐牙菜苦苷的亲和性弱,对ρ-NPG的亲和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Β-葡萄糖苷酶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法的肿节风粗黄酮纯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斌 李雁霞 +4 位作者 李忠贵 曾宪仪 朱才庆 余华 魏东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000-9001,共2页
[目的]筛选适用于肿节风(Sarcandra glabra)粗黄酮类物质纯化的大孔吸附树脂。[方法]比较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肿节风总黄酮的静态吸附率和解吸率,用不同梯度浓度的乙醇洗脱HPD-600大孔吸附树脂,并计算总黄酮回收率和纯度。[结果]HPD-600... [目的]筛选适用于肿节风(Sarcandra glabra)粗黄酮类物质纯化的大孔吸附树脂。[方法]比较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肿节风总黄酮的静态吸附率和解吸率,用不同梯度浓度的乙醇洗脱HPD-600大孔吸附树脂,并计算总黄酮回收率和纯度。[结果]HPD-600大孔吸附树脂的回收率为86.56%,纯度可达68.7%。[结论]HPD-600树脂综合性能良好,适用于肿节风粗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总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獐牙菜苦苷的生物转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军 胡娜 周斌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
利用黑曲霉、米曲霉、康氏木霉、短乳杆菌和大肠杆菌体外转化獐牙菜苦苷。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黑曲霉、米曲霉、康氏木霉能有效地转化獐牙菜苦苷,其中以黑曲霉的转化能力最强,转化率达到36%;短乳杆菌和大肠杆菌没有可见的转化反应。从黑... 利用黑曲霉、米曲霉、康氏木霉、短乳杆菌和大肠杆菌体外转化獐牙菜苦苷。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黑曲霉、米曲霉、康氏木霉能有效地转化獐牙菜苦苷,其中以黑曲霉的转化能力最强,转化率达到36%;短乳杆菌和大肠杆菌没有可见的转化反应。从黑曲霉转化液中分离得到了两个转化产物,分别为红百金花内酯和(Z)-5-Ethylidene-8-hydroxy-3,4,5,6,7,8-hexahydro-1H-pyrano[3,4-c]pyridin-1-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獐牙菜苦苷 生物转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中麻黄碱萃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家全 周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86-3287,3290,共3页
[目的]优化乙酸乙酯萃取麻黄碱工艺参数,为改进麻黄碱提取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分别考察溶液pH值、振摇时间、相比、萃取级数对麻黄碱萃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溶液的pH为12~13,料液比为1∶1,振摇时间... [目的]优化乙酸乙酯萃取麻黄碱工艺参数,为改进麻黄碱提取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分别考察溶液pH值、振摇时间、相比、萃取级数对麻黄碱萃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溶液的pH为12~13,料液比为1∶1,振摇时间为2.0m in,采用三级逆流萃取。[结论]该工艺污染小、工艺简单,可作为麻黄碱提取纯化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麻黄碱 萃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小红 丁黄洁 瞿明仁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7年第4期9-12,共4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变化进行核酸定量的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基因表达、基因组变异和多态性检测等许多方面。它的出现极大地克服了原有PCR技术存在的不足如交叉污染等问题,具有实时监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变化进行核酸定量的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基因表达、基因组变异和多态性检测等许多方面。它的出现极大地克服了原有PCR技术存在的不足如交叉污染等问题,具有实时监测、快速、灵敏、精确等特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几种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应用 畜牧兽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蒺藜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帆 朱才庭 +1 位作者 程丹 周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5939-15940,共2页
[目的]通过对10种大孔吸附树脂筛选,寻求适用于纯化蒺藜总皂苷类成分的大孔吸附树脂。[方法]比较不同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蒺藜总皂苷的静态吸附率和解吸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洗脱并计算总皂苷回收率和纯度。[结果]HPD-300大孔吸附树脂... [目的]通过对10种大孔吸附树脂筛选,寻求适用于纯化蒺藜总皂苷类成分的大孔吸附树脂。[方法]比较不同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蒺藜总皂苷的静态吸附率和解吸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洗脱并计算总皂苷回收率和纯度。[结果]HPD-300大孔吸附树脂的回收率为87%,纯度可以达到68%。[结论]HPD-300树脂综合性能最好,适宜于蒺藜总皂苷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总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检测哈巴苷及其黑曲霉转化产物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露娟 胡娜 +1 位作者 周斌 常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7862-17864,共3页
[目的]研究黑曲霉转化液中哈巴苷及其3个转化产物的同时检测方法。[方法]通过用HPLC-SPE法快速测定黑曲霉转化液中哈巴苷及其3个转化产物的含量考察了该法的应用条件。[结果]哈巴苷、哈巴苷代谢素Ⅰ、哈巴苷代谢素Ⅱ和桃叶珊瑚甙B的线... [目的]研究黑曲霉转化液中哈巴苷及其3个转化产物的同时检测方法。[方法]通过用HPLC-SPE法快速测定黑曲霉转化液中哈巴苷及其3个转化产物的含量考察了该法的应用条件。[结果]哈巴苷、哈巴苷代谢素Ⅰ、哈巴苷代谢素Ⅱ和桃叶珊瑚甙B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52.32x-89.76、y=32.52x-45.26、y=14.73x-25.64和y=41.25x-33.71,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0、0.010、0.015和0.015μg/ml。0.010、0.100和2.500μg/ml哈巴苷的回收率分别为103.0%、99.7%和99.9%,0.010、0.500和2.500μg/ml的哈巴苷代谢素Ⅰ的回收率分别为102.1%、99.8%和99.9%,0.015、0.500和2.500μg/ml的哈巴苷代谢素Ⅱ的回收率分别为99.3%、99.6%和99.6%,0.015、0.500和2.500μg/ml的桃叶珊瑚甙B的回收率分别为100.6%、100.7%和99.9%。该法检测哈巴苷、哈巴苷代谢素Ⅰ、哈巴苷代谢素Ⅱ和桃叶珊瑚甙B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3%~4.7%。[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检测黑曲霉转化液中哈巴苷及其转化产物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哈巴苷 哈巴苷代谢素Ⅰ 哈巴苷代谢素Ⅱ 桃叶珊瑚甙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接枝邻苯二酚衍生物的二次聚合
19
作者 黄瑶 朱召进 +2 位作者 徐景坤 卢宝阳 岳瑞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8-614,共7页
合成了2种聚合前驱体邻苯二丙烯酸酯(o-PDA)和2-甲氧基苯丙烯酸酯(2-MOPA),分别通过与丙烯酸(AA)自由基共聚得到邻苯二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O1)和2-甲氧基苯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O2).产物邻苯二酚(o-DHB)-O1(质量比1∶1)和1-羟基-2... 合成了2种聚合前驱体邻苯二丙烯酸酯(o-PDA)和2-甲氧基苯丙烯酸酯(2-MOPA),分别通过与丙烯酸(AA)自由基共聚得到邻苯二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O1)和2-甲氧基苯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O2).产物邻苯二酚(o-DHB)-O1(质量比1∶1)和1-羟基-2-甲氧基苯(HMOB)-O2(质量比1∶1)分别在乙腈/二氯甲烷-三氟化硼乙醚体系中直接阳极氧化聚合获得交联网状共聚物P1和P2.P1和P2均可溶于DMSO,而难溶于ACN,DCM和THF等有机溶剂.通过UV-Vis,FTIR和1H NMR对交联共聚物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AA的引入不仅可以增加链的柔韧性,而且提高了共聚物的力学性能.而o-DHB/HMOB的引入极大地减弱了单体的聚合位阻,实现了单体的二次聚合,同时也增强了单体及聚合物的电化学活性.荧光光谱显示,得到的2种交联共聚物膜分别在415和487 nm处有较强的发射峰,表明共聚物仍具有良好的蓝色发光性能,且聚丙烯酸结构的引入并没有对聚邻苯二酚(Po-DHB)和聚(1-羟基-2-甲氧基苯)(PHMOB)产生较大的荧光猝灭作用.热重分析曲线(TGA)表明2种交联共聚物膜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邻苯二酚衍生物 聚丙烯酸 电化学交联反应 交联网状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紫萍提取液絮凝处理的工艺研究
20
作者 李丹 彭亮 +2 位作者 杨以平 周良良 李淑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B05期96-99,共4页
为了后续紫萍总黄酮分离纯化过程的便利,本文采用壳聚糖乙酸溶液对中药紫萍粗提液进行了絮凝除蛋白的处理,并研究了絮凝过程中壳聚糖加入量、絮凝温度、粗提液pH值和壳聚糖粘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度为30Pa·s的壳聚... 为了后续紫萍总黄酮分离纯化过程的便利,本文采用壳聚糖乙酸溶液对中药紫萍粗提液进行了絮凝除蛋白的处理,并研究了絮凝过程中壳聚糖加入量、絮凝温度、粗提液pH值和壳聚糖粘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度为30Pa·s的壳聚糖,当加入量为待絮凝液体积的6%,絮凝温度为60℃,粗提液pH值为5.5时,除蛋白效果最好,同时对溶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萍 壳聚糖 絮凝 加入量 温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