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氨基PAMAM树枝状化合物捕获皮革中游离甲醛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强西怀 田灵 +4 位作者 陈国平 章川波 李龙 乔永洛 申亮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24,共3页
以二乙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采用发散法合成了外围为4个和8个氨基的两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化合物(dendri-PAMAM(NH2)4和dendri-PAMAM(NH2)8),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这种树枝状化合物作为一种游离甲醛捕获剂应用于皮革和生产工序中,... 以二乙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采用发散法合成了外围为4个和8个氨基的两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化合物(dendri-PAMAM(NH2)4和dendri-PAMAM(NH2)8),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这种树枝状化合物作为一种游离甲醛捕获剂应用于皮革和生产工序中,试验结果表明:当该甲醛捕获剂加入量为2%时,可将革样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减少50%以上,而且在后续染色加油处理中,可改善坯革对染料和加脂剂的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化舍物 PAMAM 皮革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微乳剂配方设计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赵丰 夏红英 贺纪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336-12337,12426,共3页
[目的]为提高农药微乳液的质量和性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从物质体系的相图为切入点,以物理化学和胶体界面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利用相图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到最佳农药微乳液配方的方法。[结果]根据相图中形成微乳液区域及... [目的]为提高农药微乳液的质量和性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从物质体系的相图为切入点,以物理化学和胶体界面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利用相图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到最佳农药微乳液配方的方法。[结果]根据相图中形成微乳液区域及可无限稀释区域的面积大小,找到每个因素的最佳水平,将几个因素的最佳水平结合起来,就组成了能形成最佳相图的各个组分的含量。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地绘制在最佳组分含量情况下的拟三元相图,在相图的微乳液区域,依据生产实际,确定最终产品的配方。[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农药微乳液制剂方面的技术、提高农药微乳液的质量和性能以及该剂型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普及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 胶体界面 配方设计 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酒石酸衍生物DMTA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昱 孙晓霞 +3 位作者 郭瑛 张秋兰 辛少岗 杨金诚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39,60,共3页
研究了手性酒石酸衍生物D-或L-二对甲氧基苯甲酰酒石酸(DMTA)的合成工艺。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催化下,D-(或L-)酒石酸与对甲氧基苯甲酰氯和二氯亚砜作用生成D-(或L-)二对甲氧基苯甲酰酒石酸酐,然后酸酐在丙酮-水体系中水解成D-(或L-)... 研究了手性酒石酸衍生物D-或L-二对甲氧基苯甲酰酒石酸(DMTA)的合成工艺。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催化下,D-(或L-)酒石酸与对甲氧基苯甲酰氯和二氯亚砜作用生成D-(或L-)二对甲氧基苯甲酰酒石酸酐,然后酸酐在丙酮-水体系中水解成D-(或L-)二对甲氧基苯甲酰酒石酸,两步总收率82.73%,光学纯度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对甲氧基苯甲酰酒石酸 手性拆分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氯扁桃酸的绿色手性拆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昱 俞卓尔 +3 位作者 庄晓晓 孙晓霞 郭瑛 李利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367,共4页
用酒石酸衍生物O,O’-二苯甲酰基酒石酸(DBTA)代替有机胺类化合物,通过金属配合拆分方法有效地拆分邻氯扁桃酸。研究了拆分溶剂体系、固体析出方式、主客体比对拆分效率的影响,建立了在"绿色溶剂"水为主要溶剂条件下,添加适... 用酒石酸衍生物O,O’-二苯甲酰基酒石酸(DBTA)代替有机胺类化合物,通过金属配合拆分方法有效地拆分邻氯扁桃酸。研究了拆分溶剂体系、固体析出方式、主客体比对拆分效率的影响,建立了在"绿色溶剂"水为主要溶剂条件下,添加适量的异丙醇,搅拌析出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主客体比n(DBTA与CaO)∶n(邻氯扁桃酸)为1∶1,2.5mmol邻氯扁桃酸在6mL水和4mL异丙醇溶剂体系下,拆分效率可达到5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氯扁桃酸 金属配合拆分 绿色手性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丙烯酸树脂乳液聚合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钱亦萍 强西怀 +1 位作者 乔永洛 申亮 《化学建材》 2006年第6期4-6,共3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和预乳化工艺制备了核壳型丙烯酸树脂乳液。重点讨论了壳层单体加入方式、乳化剂用量及其在核壳层中的分配比例、搅拌速度、交联单体等因素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并简要介绍了其控制方法。
关键词 半连续 预乳化工艺 丙烯酸树脂 核壳乳液 聚合稳定性 交联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牛顿流体在毛细管中真实黏度的计算 被引量:4
6
作者 赵丰 夏红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2-174,共3页
在现有的有关聚合物流变学的教科书或辅导书中,对非牛顿流体中"真实黏度"的概念解释不清,部分内容计算上有误。文中对毛细管中非牛顿型流体的真实黏度从概念、计算方法给予了详细的解释及更正。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毛细管 计算 黏度 非牛顿型流体 教科书 流变学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酚羟基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皮革鞣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龙 马茶 +2 位作者 申亮 徐景坤 罗明标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23-25,38,共4页
以三聚氯氰和1,3,5-苯三酚为主要原料,采用发散法合成了端酚羟基的树枝状化合物(G1和G2),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这类多元酚化合物是一种结构新颖的合成单宁。皮革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多元酚化合物应用于皮革鞣制,可提高生皮胶原纤维... 以三聚氯氰和1,3,5-苯三酚为主要原料,采用发散法合成了端酚羟基的树枝状化合物(G1和G2),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这类多元酚化合物是一种结构新颖的合成单宁。皮革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多元酚化合物应用于皮革鞣制,可提高生皮胶原纤维热变性温度(Ts);将其和铝盐结合与生皮胶原作用能够获得良好的协同鞣制效应,使生皮胶原纤维的变性温度由49℃增加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酚羟基的树枝状化合物 结合鞣 制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PTA交联体系对阳离子丙烯酸酯皮革涂饰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亚丽 李闻欣 +1 位作者 强西怀 乔永洛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16,共4页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交联型阳离子丙烯酸树脂乳液,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最低成膜温度仪(MFT)、红外等测试手段,考察了交联单体对丙烯酸树脂乳液涂膜基本性能的影...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交联型阳离子丙烯酸树脂乳液,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最低成膜温度仪(MFT)、红外等测试手段,考察了交联单体对丙烯酸树脂乳液涂膜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TMPTA可显著提高胶膜的物理性能及成革的耐干湿擦性和耐溶剂性,解决丙烯酸树脂乳液"热粘冷脆"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丙烯酸树脂 TMPTA 耐干湿擦性 耐溶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T与点击化学结合制备UV固化丙烯酸树脂
9
作者 刘忠彬 程传杰 +3 位作者 郑义 申亮 乔永洛 付长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6-159,共4页
以3-(苄硫基硫代羰基硫基)丙酸(BCTPA)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铵(APS)/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制备了窄分布(PDI=1.21)的聚甲基丙烯酸烯丙酯(PAMA),并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 以3-(苄硫基硫代羰基硫基)丙酸(BCTPA)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铵(APS)/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制备了窄分布(PDI=1.21)的聚甲基丙烯酸烯丙酯(PAMA),并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进行了表征,GPC测得PAMA数均分子量为7463,与通过单体转化率计算的理论分子量7483及氢谱计算分子量9358结果基本一致。采用巯基-烯烃点击反应对PAMA进行UV固化交联,固化后涂膜硬度由1H变为2H;耐水性测试表明,固化前40 min即发白,固化后24 h内仍未发白。PAMA固化前后的IR对照结果表明,固化后乙烯基信号3088 cm-1峰消失,表明烯丙基参与了固化交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UV固化 巯基-烯烃点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