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药微乳剂配方设计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赵丰 夏红英 贺纪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336-12337,12426,共3页
[目的]为提高农药微乳液的质量和性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从物质体系的相图为切入点,以物理化学和胶体界面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利用相图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到最佳农药微乳液配方的方法。[结果]根据相图中形成微乳液区域及... [目的]为提高农药微乳液的质量和性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从物质体系的相图为切入点,以物理化学和胶体界面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利用相图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到最佳农药微乳液配方的方法。[结果]根据相图中形成微乳液区域及可无限稀释区域的面积大小,找到每个因素的最佳水平,将几个因素的最佳水平结合起来,就组成了能形成最佳相图的各个组分的含量。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地绘制在最佳组分含量情况下的拟三元相图,在相图的微乳液区域,依据生产实际,确定最终产品的配方。[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农药微乳液制剂方面的技术、提高农药微乳液的质量和性能以及该剂型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普及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 胶体界面 配方设计 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昱 陈义旺 孙晓霞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69-72,共4页
为了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要求,充分发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在多学科中的基础作用,结合多个学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以及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对建立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模式做出有益尝试。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一般知识... 为了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要求,充分发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在多学科中的基础作用,结合多个学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以及我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对建立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模式做出有益尝试。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一般知识和基础型知识进行整合,提高该部分的教学效果;增加综合性、多步骤合成性和设计性实验组成的提高型实验教学比率,充分锻炼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丰 贺纪陵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8,共4页
以丙烯腈和二异丁烯为原料,通过里特反应,合成了具有较大空间体积、疏水性好的树枝状功能性单体,并通过质谱、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复合引发体系的催化下,把功能性单体、丙烯酰胺(AM)和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 以丙烯腈和二异丁烯为原料,通过里特反应,合成了具有较大空间体积、疏水性好的树枝状功能性单体,并通过质谱、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复合引发体系的催化下,把功能性单体、丙烯酰胺(AM)和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共聚合,合成了不同阳离子度的高性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并对其絮凝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具有很好的除油、除污效果,有望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实际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树枝状功能单体 絮凝剂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微乳剂配方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丰 贺纪陵 夏红英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11期26-30,共5页
以物质体系的拟三元相图为切入点,结合正交实验方法,对如何通过科学、严谨、高效的配方设计方法而得到微乳剂的最佳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数据显示在二甲苯原药高效氯氟氰菊酯40%,农乳600#与农乳500#以3∶1混配时,高效氯氟氰菊酯... 以物质体系的拟三元相图为切入点,结合正交实验方法,对如何通过科学、严谨、高效的配方设计方法而得到微乳剂的最佳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数据显示在二甲苯原药高效氯氟氰菊酯40%,农乳600#与农乳500#以3∶1混配时,高效氯氟氰菊酯所形成的微乳液无限稀释区域的面积最大。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试验过程更为直观,对农药微乳剂配方筛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三元相图 正交实验 配方设计 农药微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8-羟基喹啉锌的合成和荧光性能研究
5
作者 管建军 强西怀 +1 位作者 马茶 申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37-40,共4页
通过收敛法合成了2种不同树枝状8-羟基喹啉配体,产物通过核磁共振(NMR)和红外(IR)进行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对树枝状8-羟基喹啉配体及Zn(Ⅱ)金属配合物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配体和Zn(Ⅱ)配合物均能溶于常见的溶剂,树... 通过收敛法合成了2种不同树枝状8-羟基喹啉配体,产物通过核磁共振(NMR)和红外(IR)进行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对树枝状8-羟基喹啉配体及Zn(Ⅱ)金属配合物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配体和Zn(Ⅱ)配合物均能溶于常见的溶剂,树枝状修饰使荧光强度变大,树枝状结构的外围官能团影响荧光性质;树枝状8-羟基喹啉锌的荧光出现明显的红移,有望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树枝状大分子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交联体系对丙烯酸树脂木器涂料用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强西怀 钱亦萍 +1 位作者 乔永洛 申亮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9-22,共4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丙烯酸锌(ZA)、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己二酰肼(ADH)为交联单体,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交联型丙烯酸树脂乳液,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最低...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丙烯酸锌(ZA)、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己二酰肼(ADH)为交联单体,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交联型丙烯酸树脂乳液,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最低成膜温度(MFT)仪等测试手段考察了4种交联体系对丙烯酸树脂乳液涂膜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液体系中通过添加具有交联作用的功能单体,对硬核软壳结构的丙烯酸树脂乳液粒子中硬核层进行适当的交联,可大幅度地提高乳液涂膜的硬度,同时又可以保证乳液的低温成膜性,对制备水性丙烯酸树脂木器涂料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器涂料 丙烯酸树脂 功能单体 交联体系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牛顿流体在毛细管中真实黏度的计算 被引量:4
7
作者 赵丰 夏红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2-174,共3页
在现有的有关聚合物流变学的教科书或辅导书中,对非牛顿流体中"真实黏度"的概念解释不清,部分内容计算上有误。文中对毛细管中非牛顿型流体的真实黏度从概念、计算方法给予了详细的解释及更正。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毛细管 计算 黏度 非牛顿型流体 教科书 流变学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丙烯酸亚光树脂的制备 被引量:3
8
作者 乔永洛 申亮 +1 位作者 陈绍球 方文昌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0-52,60,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功能性单体YG为原料,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一种水性丙烯酸亚光树脂,分别考察了YG、交联单体N-MAM以及单体AA的用量对树脂亚光效果、透明度和耐水...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功能性单体YG为原料,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一种水性丙烯酸亚光树脂,分别考察了YG、交联单体N-MAM以及单体AA的用量对树脂亚光效果、透明度和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YG用量的增加,亚光度和耐水性不断提高,透明度下降;随着交联单体N-MAM用量的增加,亚光度不断下降,亚光树脂的透明度和耐水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随着AA用量增加,亚光度下降,透明度提高,耐水性下降;同时对亚光树脂进行DSC热分析和SEM电镜扫描,表明树脂中存在结晶是树脂出现亚光效果的主要因素,所得亚光树脂乳液在木器涂料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乳液聚合 亚光树脂 透明度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T与点击化学结合制备UV固化丙烯酸树脂
9
作者 刘忠彬 程传杰 +3 位作者 郑义 申亮 乔永洛 付长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6-159,共4页
以3-(苄硫基硫代羰基硫基)丙酸(BCTPA)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铵(APS)/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制备了窄分布(PDI=1.21)的聚甲基丙烯酸烯丙酯(PAMA),并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 以3-(苄硫基硫代羰基硫基)丙酸(BCTPA)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铵(APS)/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制备了窄分布(PDI=1.21)的聚甲基丙烯酸烯丙酯(PAMA),并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进行了表征,GPC测得PAMA数均分子量为7463,与通过单体转化率计算的理论分子量7483及氢谱计算分子量9358结果基本一致。采用巯基-烯烃点击反应对PAMA进行UV固化交联,固化后涂膜硬度由1H变为2H;耐水性测试表明,固化前40 min即发白,固化后24 h内仍未发白。PAMA固化前后的IR对照结果表明,固化后乙烯基信号3088 cm-1峰消失,表明烯丙基参与了固化交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UV固化 巯基-烯烃点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