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钛/多孔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陆瑶瑶 叶俊涛 +1 位作者 阮承祥 娄瑾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5,共9页
为实现纳米二氧化钛(TiO_(2))的回收和重复使用,采用静电纺丝、高温煅烧和酸溶技术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纤维(PCNF),随后使用二次形核法将锐钛矿相TiO_(2)负载到其表面,得到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_(2)/PCNF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 为实现纳米二氧化钛(TiO_(2))的回收和重复使用,采用静电纺丝、高温煅烧和酸溶技术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纤维(PCNF),随后使用二次形核法将锐钛矿相TiO_(2)负载到其表面,得到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_(2)/PCNF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等表征了TiO_(2)/PCNF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成分和光吸收性能,并测试了其对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的光催化性能。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高达331.9 m^(2)/g,光照30 min后对MB溶液(5 mg/L)的去除率为98.6%,光照60 min后对MB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9.6%,均高于同等TiO_(2)含量的对比组;重复使用5次后,其对MB溶液的去除率仍然保持在95.0%;PCN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光催化载体材料,它不仅能够实现对纳米TiO_(2)的固定和回收,而且能提高TiO_(2)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染料 光降解 二氧化钛 静电纺丝 碳纳米纤维 亚甲基蓝 二次形核法 光催化性能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表面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薄膜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军 刘莹 刘小龙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4,共5页
为提高316L不锈钢的生物相容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了TiO2薄膜,研究了改性前后316L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及血液相容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退火温度对TiO2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涂覆... 为提高316L不锈钢的生物相容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了TiO2薄膜,研究了改性前后316L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及血液相容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退火温度对TiO2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涂覆TiO2薄膜前后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基于接触角测试结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iO2薄膜亲/疏水性能的影响,计算了TiO2薄膜的表面能及薄膜材料与血液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400℃和500℃退火的TiO2薄膜晶化为完整的锐钛矿结构,表面结构致密,接触角分别为76.9°和80.1°,在模拟体液中的自腐蚀电流分别为4.04μA/cm2和6.33μA/cm2,与血液间的界面张力远小于316L不锈钢。锐钛矿结构的TiO2薄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及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溶胶-凝胶 TIO2薄膜 耐腐蚀性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盐和氢氧化钾浓度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形貌及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乔丽萍 江龙发 +4 位作者 黄华德 曲彪 张淑芳 张荣发 向军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90-1596,共7页
在含15 g/L食品添加剂植酸的基本溶液中,分别加入乙酸钙、氧化钙、磷酸二氢钙、甘油磷酸钙、EDTA-Ca5种钙盐以及氢氧化钾,研究钙盐种类和氢氧化钾浓度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形貌及成分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 在含15 g/L食品添加剂植酸的基本溶液中,分别加入乙酸钙、氧化钙、磷酸二氢钙、甘油磷酸钙、EDTA-Ca5种钙盐以及氢氧化钾,研究钙盐种类和氢氧化钾浓度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形貌及成分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氧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钙盐能显著提高氧化膜中磷含量,且氧化钙、磷酸二氢钙和EDTA-Ca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氧化膜中的钙含量;氢氧化钾浓度越高,氧化膜中的钙含量越高。钙盐和氢氧化钾均能增大氧化膜表面的微孔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弧氧化 电解质 钙盐 氢氧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氧化层在燃烧气氛中的退化行为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冬柏 洪昊 +1 位作者 多树旺 王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通过对300、400、500℃热空气和燃烧气氛中5052铝合金表面氧化层退化行为的分析,研究基于火灾后金属材料表面产物分析来确定火场中是否存在助燃剂的方法。方法使用高温氧化实验装置对火场中的燃烧气氛进行模拟,用光学显微镜、扫描... 目的通过对300、400、500℃热空气和燃烧气氛中5052铝合金表面氧化层退化行为的分析,研究基于火灾后金属材料表面产物分析来确定火场中是否存在助燃剂的方法。方法使用高温氧化实验装置对火场中的燃烧气氛进行模拟,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精密分析天平对5052铝合金在300、400、500℃空气和燃烧气氛中表面氧化物的退化行为进行研究,并对氧化物层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5052铝合金表面氧化物层与外界环境气氛和温度密切相关,在温度较低的热空气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表面生成的氧化物层完整致密;高温燃烧气氛使5052铝合金的氧化速度显著提高,表面生成的氧化物层结构疏松,并随时间的延长出现失稳氧化。结论火灾中铝合金表面氧化层的微观结构记录了火场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不但是对传统残留物宏观形貌证据的有效补充,还可作为火场中是否有助燃剂存在的辅助证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火灾调查 铝合金 退化 燃烧气氛 高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油助燃剂燃烧气氛对低碳钢表面氧化层的影响
5
作者 洪昊 谢冬柏 多树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3,共7页
目的为解决复杂火灾现场中助燃剂易污染、氧化、难寻找等问题,通过对低碳钢在煤油燃烧环境气氛中氧化行为的研究,得出其表面氧化层特点及与火场助燃剂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火场物证检验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使用模拟装置获得煤油燃烧气氛... 目的为解决复杂火灾现场中助燃剂易污染、氧化、难寻找等问题,通过对低碳钢在煤油燃烧环境气氛中氧化行为的研究,得出其表面氧化层特点及与火场助燃剂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火场物证检验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使用模拟装置获得煤油燃烧气氛,并在不同温度下对其中的低碳钢进行氧化。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氧化层的形貌,用SEM自带的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氧化层的相组成,用精密分析天平研究试样的氧化动力学。结果火场中的燃油燃烧气氛促进了低碳钢氧化层的形成,并且氧化层中没有检测到FeO相。每组氧化时间下的样品表面均沉积了10%~20%的碳。近似抛物线规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说明氧化层在后期的氧化趋于稳定。结论在燃烧环境气氛中,反应初始阶段,通过化学吸附显著加快了氧化层的形成,在该实验温度和强氧化性气氛存在的情况下,不利于FeO的形成。煤油的不完全燃烧造成了样品表面的碳沉积,并且碳含量的多少与助燃剂的碳链长度有关,这可为火场中是否有煤油助燃剂的存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氧化 助燃剂 煤油 低碳钢 火灾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具组合对0Cr21Ni6Mn9N不锈钢管数控弯曲成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鲁世强 方军 +1 位作者 唐金星 王克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73-1678,共6页
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不同模具组合下0Cr21Ni6Mn9N不锈钢管数控弯曲应力应变分布、壁厚变化和截面畸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弯曲模、夹块和压块组成的基本模块的基础上,添加防皱块会导致等效应力、切向拉应力和切向拉应变增加,而切向压... 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不同模具组合下0Cr21Ni6Mn9N不锈钢管数控弯曲应力应变分布、壁厚变化和截面畸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弯曲模、夹块和压块组成的基本模块的基础上,添加防皱块会导致等效应力、切向拉应力和切向拉应变增加,而切向压应力、等效应变和切向压应变减小;添加芯棒会导致切向应力和等效应变减小,而等效应力和切向应变增大;同时添加防皱块和芯棒则会导致等效应力、切向应力和切向应变增大,而等效应变减小。添加防皱块会导致弯管截面畸变率增大,但对壁厚变化率影响不大;添加芯棒能够有效抑制弯管截面畸变,且壁厚减薄率仅为9.0%-9.15%,远小于15%的航空标准。综合考虑0Cr21Ni6Mn9N不锈钢管数控弯曲成形质量和生产成本,可确定出最优的模具组合为弯曲模+压块+夹块+芯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Cr21Ni6Mn9N不锈钢管 数控弯曲 模具组合 应力/应变 成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式提拉法制备TiO_2薄膜的微观结构和润湿性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军 刘莹 胡静茹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62,共5页
目的研究工艺参数与TiO_2薄膜的微观结构、光学性质及润湿性的关系。方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浸渍式提拉法,改变工艺参数(提拉次数、提拉速度),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TiO_2薄膜,并通过光学表面形貌仪、紫外可见分... 目的研究工艺参数与TiO_2薄膜的微观结构、光学性质及润湿性的关系。方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浸渍式提拉法,改变工艺参数(提拉次数、提拉速度),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TiO_2薄膜,并通过光学表面形貌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接触角测试仪分析了不同参数下制备的TiO_2薄膜的微观结构、光学性质和润湿性。结果提拉次数和提拉速度都会影响薄膜的微观结构,提拉2次,提拉速度在3~7 cm/min之间制备的TiO_2薄膜表面平整、致密。在提拉方向上,存在厚度梯度,厚度梯度为1 nm/μm。透射光谱显示TiO_2薄膜在可见光区透明,吸收边与提拉工艺有关,提拉速度为7 cm/min,提拉2次制备的TiO_2薄膜,禁带宽度为3.57 e V,此时,接触角为14.8°。结论提拉速度、提拉次数影响TiO_2薄膜的微观结构、光学性质和润湿性。通过提拉工艺参数的调整,可以制备均匀致密、具有亲水性的半导体TiO_2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TIO2薄膜 工艺参数 微观结构 光学性质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iAlN涂层在800℃和900℃时对H13钢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豪 许向敏 +1 位作者 费晓燕 多树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15-2719,共5页
为了提高H13钢的抗高温氧化能力,在H13钢表面沉积了一层CrTiAlN薄膜。采用XRD和SEM分析了H13钢氧化前后的相组成及其表、截面形貌。结果表明:涂层为柱状晶结构,主要有三部分组成:里层为Cr结合层,中间为CrN过渡层,外层是CrTiAlN梯度涂层... 为了提高H13钢的抗高温氧化能力,在H13钢表面沉积了一层CrTiAlN薄膜。采用XRD和SEM分析了H13钢氧化前后的相组成及其表、截面形貌。结果表明:涂层为柱状晶结构,主要有三部分组成:里层为Cr结合层,中间为CrN过渡层,外层是CrTiAlN梯度涂层。H13钢在氧化时,在其表面发生了Cr的选择性氧化,但是Cr含量低,未能形成连续的防护层,最终导致基体元素不断地氧化,生成了大量的α-Fe2O3颗粒。CrTiAlN涂层在800℃时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涂层氧化时主要是O向里扩散占优势,没有出现裂纹和剥落,而且观察到了"钉扎效应"。900℃时,涂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磁控溅射 CrTiAlN涂层 高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酚醛树脂的热降解过程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智琴 陈鸯飞 +1 位作者 李文魁 刘洪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99,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和热重-质谱联用技术考察了氨酚醛树脂和硼改性酚醛树脂的热降解过程,利用红外光谱和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热降解过程中两种树脂结构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合成成炭率高、热稳定性好的硼改性酚醛树脂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 采用热重分析法和热重-质谱联用技术考察了氨酚醛树脂和硼改性酚醛树脂的热降解过程,利用红外光谱和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热降解过程中两种树脂结构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合成成炭率高、热稳定性好的硼改性酚醛树脂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酚醛树脂中引入硼酸后改变了其分子结构,生成了键能较高的硼酯键,提高了酚醛树脂的成炭率和热稳定性,700℃硼酸改性酚醛树脂的成炭率为76.2%,高于未改性氨酚醛树脂的成炭率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硼酚醛树脂 改性 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超音速火焰喷涂FeAl-Al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向军淮 吴志诚 +2 位作者 彭文屹 白凌云 刘学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102,154,共6页
目的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High Velocity Oxygen Fuel,HVOF)的粉末喂料设计,获取结构致密的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并详细考察热处理对所制备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在铁铝合金粉末喂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铝粉,改善喷涂效果,在316L不... 目的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High Velocity Oxygen Fuel,HVOF)的粉末喂料设计,获取结构致密的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并详细考察热处理对所制备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在铁铝合金粉末喂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铝粉,改善喷涂效果,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致密的FeAl-Al涂层,并进行真空热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及维氏显微硬度计,详细分析了涂层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微观组织、成分、结构与显微硬度的变化。结果喷涂态FeAl-Al涂层厚度约为150μm,物相为Fe2Al5,未检测到单质Al。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Fe2Al5相的衍射峰逐渐增强。500℃热处理后,喷涂态涂层中扁平粒子间存在的细微孔隙大量消失,涂层致密性明显提高。但是800℃热处理后,涂层中产生了与界面平行的裂纹。喷涂态FeAl-Al涂层的硬度为465.06HV0.1,500℃热处理2 h后增加至472.06HV0.1,继续提高热处理温度,涂层的显微硬度则明显下降。结论在粉末喂料中引入质量分数为5%的Al粉,可明显改善超音速火焰喷涂效果,获得结构致密、与基体结合牢固的FeAl-Al涂层。合适的热处理能进一步消除喷涂缺陷,使涂层显微硬度增加,微观结构更加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FeAl-Al涂层 热处理 组织结构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ZrO_2薄膜及其耐腐蚀性与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莹 刘小龙 +1 位作者 王军 丁红燕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061-14065,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316L不锈钢基底上制备氧化锆(ZrO2)薄膜,薄膜采用分级干燥工艺,经500℃退火制备得到。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干凝胶粉末的物相结构;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提拉速度对薄膜表面显微结构的影响;在PBS模拟体液中测试了动电位...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316L不锈钢基底上制备氧化锆(ZrO2)薄膜,薄膜采用分级干燥工艺,经500℃退火制备得到。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干凝胶粉末的物相结构;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提拉速度对薄膜表面显微结构的影响;在PBS模拟体液中测试了动电位极化曲线,并对比了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基于接触角测试结果,探讨了薄膜亲/疏水性能,计算了薄膜的表面能及其与血液组分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500℃退火的ZrO2晶化为四方相结构,以7cm/min提拉速度能制备得到均匀致密的ZrO2纳米薄膜,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与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薄膜 316L不锈钢 溶胶-凝胶 耐腐蚀性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溅射法制备TiO_2薄膜的耐腐蚀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军 刘莹 丁红燕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38,共5页
采用溅射法在石英和316L不锈钢衬底上制备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沉积后的TiO2薄膜表面均匀、致密,为锐钛矿结构。600℃退火后,薄膜中有金红石相生... 采用溅射法在石英和316L不锈钢衬底上制备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沉积后的TiO2薄膜表面均匀、致密,为锐钛矿结构。600℃退火后,薄膜中有金红石相生成。基于透射谱,计算得到的薄膜光学带隙在3.2eV左右。在PBS模拟体液中,测试材料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结果显示,沉积TiO2薄膜后,材料的耐腐蚀性得到改善。退火后,TiO2薄膜的自腐蚀电位正向移动94mV,自腐蚀电流最小,为4.828μ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溅射 316L不锈钢 微观结构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SiO_(2)多功能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向军淮 徐志东 王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7-354,共8页
目的改善普通玻璃的防雾性能。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表面制备均匀透明的x TiO_(2)-(1-x)SiO_(2)(x为1.00、0.75、0.50、0.25、0)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TiO_(2)-SiO2复合材... 目的改善普通玻璃的防雾性能。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表面制备均匀透明的x TiO_(2)-(1-x)SiO_(2)(x为1.00、0.75、0.50、0.25、0)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TiO_(2)-SiO2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接触角测试仪测试TiO2-SiO2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质和润湿性,通过热水浴实验评价镀膜前后玻璃的防雾性能。结果XRD测试结果表明,TiO_(2)-SiO_(2)复合材料由锐钛矿相TiO_(2)和非晶相SiO_(2)构成,其相结构随着TiO_(2)含量的变化而变化。SEM和AFM结果表明,在TiO_(2)-SiO_(2)复合薄膜中,当SiO_(2)的物质的量分数小于50%时,TiO_(2)-SiO_(2)复合薄膜表面均匀致密、粗糙度低;当SiO2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75%时,复合薄膜表面出现了孔洞和大颗粒,粗糙度增大。光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在TiO_(2)-SiO_(2)复合薄膜中,当SiO_(2)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50%时,镀膜后的玻璃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高于85%。润湿性测试结果表明,镀膜后玻璃表面的亲水性明显增强,当SiO2的物质的量分数小于50%时,TiO_(2)-SiO_(2)复合薄膜的接触角低于5°,表现为超亲水。防雾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玻璃表面制备TiO_(2)-SiO_(2)复合薄膜后,玻璃具有良好的防雾性能。评价了0.50TiO2-0.50SiO2复合薄膜的耐久性,在室内放置60 d后,0.50TiO2-0.50SiO2复合薄膜的平均透过率在84%以上,且具有防雾性能,表明其耐久性较好。结论在玻璃表面制备的0.50TiO2-0.50SiO2复合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高透明度和良好的防雾性能,且该薄膜的耐久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TiO_(2)-SiO_(2) 薄膜 防雾性能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军 刘莹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6-80,共5页
目的研究316L不锈钢生物医用材料植入体内初期的表面行为。方法在模拟体液中,采用浸泡实验,表征了316L不锈钢浸泡不同时间的表面形貌、润湿性及耐腐蚀性。结果白光干涉测试结果表明,样品表面粗糙度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变大。浸泡1 d后,... 目的研究316L不锈钢生物医用材料植入体内初期的表面行为。方法在模拟体液中,采用浸泡实验,表征了316L不锈钢浸泡不同时间的表面形貌、润湿性及耐腐蚀性。结果白光干涉测试结果表明,样品表面粗糙度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变大。浸泡1 d后,在样品表面出现大量无规则的腐蚀坑,腐蚀坑内出现金属的溶蚀。润湿性测试结果显示,随浸泡时间的延长,316L不锈钢的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强,表面能增加。电化学测试表明,浸泡1周后,316L不锈钢的自腐蚀电流为浸泡前的3倍多,腐蚀速度增大,耐腐蚀性变差。结论在模拟体液中,316L不锈钢表面存在局部腐蚀,材料的表面形貌、成分、润湿性及耐腐蚀性均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浸泡实验 表面形貌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掺杂的ZnO粉体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艾建平 周涛 +5 位作者 汪细平 陈智琴 佘义 姜佳丽 陈江 李文魁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8-552,共5页
以Zn(NO_3)_2·6H_2O、Co(NO_3)_2·6H_2O、NaOH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高结晶性、形貌均一的Co-ZnO粉体。通过调控钴的掺杂量制备了不同结构和形貌的ZnO光催化剂,研究合成工艺对粉体的形貌影响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XRD)、... 以Zn(NO_3)_2·6H_2O、Co(NO_3)_2·6H_2O、NaOH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高结晶性、形貌均一的Co-ZnO粉体。通过调控钴的掺杂量制备了不同结构和形貌的ZnO光催化剂,研究合成工艺对粉体的形貌影响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DRS)和荧光光谱仪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Co掺入量的增加ZnO的晶型结构并未改变,但粉体的结晶程度和形貌变化明显。用紫外灯作为灯源考察了ZnO和Co掺杂的ZnO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其中掺杂钴2.5%(摩尔比)的ZnO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效果(3 h达89.8%),并分析Co掺入后对光催化活性影响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氧化锌 光催化活性 甲基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CrSiN涂层摩擦磨损行为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子超 张豪 +4 位作者 张雪 常伟杰 宋玲玲 黄传 多树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5-191,共7页
目的基于细晶强化理论,借助新型涂层制备技术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CrSiN涂层,研究Si含量对涂层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四种含有不同Si含量的CrSiN涂层。使用X射线能谱仪(EDS)、X... 目的基于细晶强化理论,借助新型涂层制备技术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CrSiN涂层,研究Si含量对涂层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四种含有不同Si含量的CrSiN涂层。使用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涂层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表面粗糙度。使用纳米压痕/划痕仪测试涂层的显微硬度、杨氏模量和结合力。使用摩擦磨损试验仪考察涂层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CrSiN涂层中Si含量随着Si靶功率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涂层中均未检测到含Si物相,主要由CrN相组成。随着Si含量的增加,CrN(111)衍射峰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涂层由疏松的三角锥结构逐渐变为致密平整的CrN纳米晶和Si3N4非晶共存的复合结构,涂层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涂层的显微硬度、杨氏模量、结合力及耐磨性能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结论Si含量为18.5%的CrSiN涂层具有最佳的耐磨性能,此时涂层的硬度、杨氏模量、结合力和平均摩擦系数分别约为27 GPa、327 GPa、30 N和0.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技术 CrSiN涂层 SI含量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铬含量Fe-Cr合金800℃的循环和恒温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勋虎 张涛 +4 位作者 王玲 张洪华 门丹丹 向军淮 安江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0-586,共7页
研究了高铬含量的Fe-20Cr、Fe-30Cr和Fe-40Cr三种合金在800℃,空气中的循环氧化行为和0.1 MPa纯氧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三种合金在循环氧化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均不规则,随着Cr含量的增加,其抗氧化性能逐渐增强。24 h氧化后,Fe-20Cr单位... 研究了高铬含量的Fe-20Cr、Fe-30Cr和Fe-40Cr三种合金在800℃,空气中的循环氧化行为和0.1 MPa纯氧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三种合金在循环氧化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均不规则,随着Cr含量的增加,其抗氧化性能逐渐增强。24 h氧化后,Fe-20Cr单位面积增质最大,其值为2.21×10^-2 mg/(cm^2·h),Fe-40Cr单位面积增质最小,其值为1.45×10^-2mg/(cm^2·h)。结果表明:三种合金的恒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均可分为暂态氧化和稳态氧化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能较好地符合抛物线规律。总体上来说,恒温条件下三种合金都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其24 h单位面积氧化增质比循环氧化下降了将近一个数量级。但随着Cr含量的增加,三种合金抗氧化性能逐渐下降,Fe-20Cr反而具有最佳的抗氧化性能。在循环和恒温氧化条件下,三种Fe-Cr合金均生成了单一的保护性Cr2O3外氧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 高温氧化 高铬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2O3与Sb2O3预合成对高性能ZnO-Bi2O3基压敏陶瓷的显微结构与电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文进 艾建平 +3 位作者 苏晓瑄 吴雨龙 李文魁 程丽红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2-736,共5页
为了降低Bi2O3和Sb2O3因熔点低在烧结过程中的挥发程度,以及改善球磨法所得陶瓷样品的显微结构均匀性,实现1000℃以下烧结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ZnO压敏陶瓷,选取综合性能良好的ZnO-Bi2O3基础陶瓷配方,将其中的Bi2O3和Sb2O3按照1︰1物质的... 为了降低Bi2O3和Sb2O3因熔点低在烧结过程中的挥发程度,以及改善球磨法所得陶瓷样品的显微结构均匀性,实现1000℃以下烧结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ZnO压敏陶瓷,选取综合性能良好的ZnO-Bi2O3基础陶瓷配方,将其中的Bi2O3和Sb2O3按照1︰1物质的量比例预合成,按传统电子陶瓷工艺制备压敏陶瓷,并与传统配料方式制备获得的样品作对比。结果表明:Bi2O3和Sb2O3预合成的样品比未预合成的样品气孔少、致密度较高、粒径分布更加均匀,压敏电压460-600V/mm,非线性系数40-60,漏电流低于1μA。研究结果有望为多层片式ZnO压敏元件实现纯银内电极共烧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压敏陶瓷 显微结构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响应的ZnO/ZnFe2O4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磁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伟秀 艾建平 +5 位作者 宋成叶 周泽华 陈智琴 杨艳玲 饶少卿 李文魁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7-743,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单纯的ZnO、ZnFe2O4以及ZnO/ZnFe2O4复合光催化剂,通过调控Zn2+/Fe3+摩尔浓度获得不同物相含量和形貌特征的ZnO/ZnFe2O4复合光催化剂,并利用XRD、SEM、DRS、低温氮吸附等多种手段对样品物化性能进行分析。以亚甲基蓝作...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单纯的ZnO、ZnFe2O4以及ZnO/ZnFe2O4复合光催化剂,通过调控Zn2+/Fe3+摩尔浓度获得不同物相含量和形貌特征的ZnO/ZnFe2O4复合光催化剂,并利用XRD、SEM、DRS、低温氮吸附等多种手段对样品物化性能进行分析。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污染物,在500W氙灯照射下考察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ZnO/ZnFe2O4复合光催化剂有一定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获得的ZnO/ZnFe2O4复合光催化剂降解活性优于单纯的ZnO和ZnFe2O4催化剂,其中Zn2+/Fe3+摩尔浓度比为5︰2时,210min后亚甲蓝的降解率可达到36%。同时,利用磁强计和施加外磁场的方式,研究ZnO/ZnFe2O4复合光催化剂的磁滞回线和分离回收性能,可知Zn2+/Fe3+摩尔比为5︰2时饱和磁化强度为27.6emu·g-1,具有很强的铁磁性,在外磁场作用下可以快速从悬浮溶液中分离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ZnFe2O4 溶剂热合成 可见光响应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驱动的毛细管等离子体尾波特性
20
作者 周素云 李艳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79,共4页
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尾波解析模型,分析了毛细管中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数值计算了尾波中基本物理量。计算结果表明:毛细管等离子体尾波幅度与毛细管半径有关,在较小的毛细管中尾波幅度更大。在相同的激光与等离子体参数情况下,与无界... 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尾波解析模型,分析了毛细管中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数值计算了尾波中基本物理量。计算结果表明:毛细管等离子体尾波幅度与毛细管半径有关,在较小的毛细管中尾波幅度更大。在相同的激光与等离子体参数情况下,与无界等离子体尾波相比较,毛细管等离子体尾波中电子空泡纵向尺度、电场强度峰值、角向自生磁场强度峰值提高了60%,这些特征都表明毛细管等离子体尾波更有利于电子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体尾波 毛细管 静电场 角向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