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并联导热结构的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1
作者 刘学璋 余志明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103,共8页
为提高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在芯材表面预先化学气相沉积(CVD)高质量金刚石膜,获得柱状金刚石棒,再将其垂直排列,填充铜粉后真空热压烧结,制备并联结构的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分别采用激光拉曼光谱(Raman)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 为提高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在芯材表面预先化学气相沉积(CVD)高质量金刚石膜,获得柱状金刚石棒,再将其垂直排列,填充铜粉后真空热压烧结,制备并联结构的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分别采用激光拉曼光谱(Raman)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VD金刚石膜的生长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分析讨论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结果表明: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结构致密,密度为9.51g/cm3;CVD金刚石膜构成连续的导热通道,产生并联式导热,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392.78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导热 化学气相沉积 金刚石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参数对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失稳起皱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戴莉 方军 +3 位作者 程璐 熊梦思 李园 鲁世强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研究材料参数波动对管材数控绕弯成形失稳起皱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平台,建立了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过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材料参数波动对其数控绕弯成形过... 目的研究材料参数波动对管材数控绕弯成形失稳起皱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平台,建立了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过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材料参数波动对其数控绕弯成形过程失稳起皱的影响规律。结果随着厚向异性指数、屈服强度的增大或弹性模量、硬化指数的减小,弯管的起皱趋势增大,泊松比和强度系数对弯管起皱趋势的影响较小。结论材料参数对弯管起皱趋势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厚向异性指数、硬化指数、强度系数和泊松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参数 起皱 高强不锈钢管 数控绕弯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催化裂解制氢和碳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迪 胡燕 +1 位作者 高卫民 崔彦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80-93,共14页
甲烷通过催化裂解反应可生成不含碳氧化合物(CO_x)的高纯氢和碳纳米材料(如碳纤维或碳纳米管等),对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及新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制氢工艺相比,甲烷催化裂解制氢工艺具有反应过程简单、产物清洁无污染、反应成... 甲烷通过催化裂解反应可生成不含碳氧化合物(CO_x)的高纯氢和碳纳米材料(如碳纤维或碳纳米管等),对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及新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制氢工艺相比,甲烷催化裂解制氢工艺具有反应过程简单、产物清洁无污染、反应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该工艺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重点阐述了催化剂(活性组分、催化剂载体、制备方法等)以及反应条件(催化剂还原条件、空速、反应温度等)对甲烷转化率、氢气产率和碳纳米材料(形貌和产量)的影响并对甲烷催化裂解反应机理、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进行了概述。甲烷催化裂解反应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高效催化剂的研制以及流化床反应器的优化是该反应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催化裂解 制氢 催化剂 反应机理 碳纳米材料 失活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3N4/Ag/TiO2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性能(英文)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平 张孝贤 +6 位作者 斯颖 梁婷婷 刘欢 邱灵芳 段舒祺 多树旺 陈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6-574,共9页
以合成的g-C3N4纳米片和Ag/TiO2空心微球为原料,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构筑了g-C3N4/Ag/TiO2三元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 DRS)和... 以合成的g-C3N4纳米片和Ag/TiO2空心微球为原料,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构筑了g-C3N4/Ag/TiO2三元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 DRS)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g-C3N4/Ag/TiO2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g-C3N4/Ag/TiO2是由Ag/TiO2微球和g-C3N4纳米片复合而成的。与TiO2相比,其可见光响应范围延长,光生载流子的分离速率加快。在室温下,用降解罗丹明B的反应考察了g-C3N4/Ag/T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光照180 min时,g-C3N4(0.5%)/Ag/TiO2显示了最高的光催化活性(91.9%),分别是TiO2和Ag/TiO2的7.5和1.8倍。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与合理的异质结构建和Ag的导电性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二氧化钛 模板法 石墨相氮化碳 罗丹明B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机组新型叠片联轴器传扭特性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闵旭光 陈棋 +1 位作者 徐剑萍 方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4,49,共5页
针对柴油发电机组领域使用的叠片联轴器加工工艺要求高以及没有连接螺钉强度、叠片刚度校核公式难题,设计了一种加工工艺性好、加工成本较低、装拆快速方便的新型叠片联轴器;采用动力学、电磁学、摩擦学及接触力学等经典力学理论,分析... 针对柴油发电机组领域使用的叠片联轴器加工工艺要求高以及没有连接螺钉强度、叠片刚度校核公式难题,设计了一种加工工艺性好、加工成本较低、装拆快速方便的新型叠片联轴器;采用动力学、电磁学、摩擦学及接触力学等经典力学理论,分析研究了其叠片螺孔端面、叠片内外圆以及螺钉在传扭过程中的力学模型,证明了这种新型叠片联轴器结构的可行性,推导出了联轴器连接螺钉直径及叠片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且通过实例说明了这些理论公式的使用方法。对设计、推广使用这类新型叠片联轴器具有实用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片联轴器 传扭 螺钉直径 叠片厚度 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硬质合金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邝海 谭敦强 +4 位作者 何文 王晓茹 邹志航 易志强 白杜娟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74,共6页
综述了稀土元素对硬质合金颗粒均匀化的作用、固溶强化作用、对晶界的净化作用、对Co相的作用及对硬质合金的强韧化作用,但这些作用机理并未得到完全认同,还需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稀土硬质合金未来研究的方向,为稀土硬质合金的... 综述了稀土元素对硬质合金颗粒均匀化的作用、固溶强化作用、对晶界的净化作用、对Co相的作用及对硬质合金的强韧化作用,但这些作用机理并未得到完全认同,还需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稀土硬质合金未来研究的方向,为稀土硬质合金的产业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稀土 性能 作用机理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法回收废硬质合金 被引量:5
7
作者 邝海 谭敦强 +1 位作者 何文 易志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75,共6页
氧化还原法回收废硬质合金是一种简便环保的方法。分析了氧化还原法回收废硬质合金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指出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重点讨论了氧化还原法回收废涂层硬质合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氧化还原法回... 氧化还原法回收废硬质合金是一种简便环保的方法。分析了氧化还原法回收废硬质合金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指出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重点讨论了氧化还原法回收废涂层硬质合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氧化还原法回收废硬质合金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为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硬质合金 回收 氧化还原法 涂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钙电解质对Mg-1.0Ca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勇强 郭世柏 +3 位作者 张荣发 张淑芳 姚灵菊 谢辛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7-1033,共7页
在含6 g/L氢氧化钠和15 g/L植酸钠的基本溶液中,分别加入4种钙盐研究钙盐,对Mg-1.0Ca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影响。使用SEM、EDS和XRD分析陶瓷氧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及结构,通过点滴实验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来判定氧化膜的腐蚀降解速率。结果... 在含6 g/L氢氧化钠和15 g/L植酸钠的基本溶液中,分别加入4种钙盐研究钙盐,对Mg-1.0Ca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影响。使用SEM、EDS和XRD分析陶瓷氧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及结构,通过点滴实验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来判定氧化膜的腐蚀降解速率。结果表明:CaCO3可稍微增加氧化膜的钙含量,使氧化膜厚度由3.4μm增加到8.8μm,且明显改善表面微孔均匀性。点滴实验和动电位极化曲线分析表明:CaCO3能显著提高氧化膜的耐蚀性能,其点滴时间由75 s提高至116 s,自腐蚀电流密度由3.898μA/cm2降低至1.473μA/cm2,且自腐蚀电位由1.538 V升高至1.46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钙合金 微弧氧化 腐蚀降解速率 钙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1.0Ca合金微弧氧化膜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降解行为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荣发 张勇强 +3 位作者 张淑芳 郭世柏 刘洋 向军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0-1226,共7页
在含植酸钠和碳酸钙的碱性溶液中,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Mg-1.0Ca合金表面制备钙磷盐涂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氧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相组成;通过析氢试验、表面观察法以及浸泡腐蚀失重法分析比较镁钙合金氧化前后... 在含植酸钠和碳酸钙的碱性溶液中,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Mg-1.0Ca合金表面制备钙磷盐涂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氧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相组成;通过析氢试验、表面观察法以及浸泡腐蚀失重法分析比较镁钙合金氧化前后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能显著降低Mg-1.0Ca合金的腐蚀降解速率;浸泡后氧化试样表面钙含量明显增加,表明氧化膜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钙合金 微弧氧化 钙磷涂层 腐蚀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视阈下制造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矛盾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文瑜 闵旭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214,共3页
"数字化赋能"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同时对职业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结合"数字化赋能"对制造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我国制造业职业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未来需求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加快制造业技术技能型人... "数字化赋能"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同时对职业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结合"数字化赋能"对制造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我国制造业职业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未来需求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加快制造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制造业崛起、提升经济发展动力等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装备制造业 职业教育 人才需求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扩散对0Cr18Ni10Ti热浸镀铝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娄瑾 汪杰克 王瑜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74-176,共3页
采用熔剂法对0Cr18Ni10Ti热浸镀铝。通过高温热重分析仪对热浸镀铝试样、热浸镀铝经扩散退火处理后的试样及0Cr18Ni10Ti不锈钢试样900℃×24h短期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EDS、SEM对截面进行了能谱分析及形貌观察,利用XRD对表面进... 采用熔剂法对0Cr18Ni10Ti热浸镀铝。通过高温热重分析仪对热浸镀铝试样、热浸镀铝经扩散退火处理后的试样及0Cr18Ni10Ti不锈钢试样900℃×24h短期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EDS、SEM对截面进行了能谱分析及形貌观察,利用XRD对表面进行了物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浸镀铝经950℃×2 h高温扩散试样及不锈钢900℃×24 h氧化动力学曲线均符合抛物线规律,热浸镀铝经950℃×2 h高温扩散提高了0Cr18Ni10Ti不锈钢的抗高温氧化性,Fe 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热浸镀铝未经950℃×2h高温扩散,试样表层富铝层较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Cr18Ni10Ti不锈钢 热浸镀铝 高温扩散 高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N涂层对锌熔法回收废涂层硬质合金的影响
12
作者 邝海 谭敦强 +3 位作者 何文 王晓茹 邹志航 易志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80,共6页
为研究TiAlN涂层对锌熔法回收废涂层硬质合金的影响,采用锌熔法在880℃温度下回收废TiAlN涂层WC-Co基硬质合金,分析了回收中TiAlN涂层被突破的过程,讨论了Zn、TiAlN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了TiAlN涂层在回收料WC粉末中的存... 为研究TiAlN涂层对锌熔法回收废涂层硬质合金的影响,采用锌熔法在880℃温度下回收废TiAlN涂层WC-Co基硬质合金,分析了回收中TiAlN涂层被突破的过程,讨论了Zn、TiAlN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了TiAlN涂层在回收料WC粉末中的存在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锌熔法回收过程无涂层硬质合金仅需保温6h即基本被熔散,而TiAlN涂层硬质合金在相同条件下需保温9h才能基本被熔散,这主要是因为涂层的阻碍作用。在回收过程中溶解和扩散不是涂层的主要失效机制;熔融Zn主要通过裂纹进入硬质合金而与Co发生反应;涂层、基体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同引起的应力是合金表面裂纹形成及扩展的主要原因。EDS结果显示回收粉末中有涂层元素,仍有片状TiAlN涂层存在于回收WC粉末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涂层硬质合金 TIALN涂层 锌熔法 回收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0 kV超高压扩径覆冰导线的机械振动模态分析
13
作者 王芸 王宏 +2 位作者 王春耀 李艳芳 尚志勇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1-276,共6页
为了对超高压扩径覆冰导线进行机械振动模态分析,首先建立超高压扩径导线模型,然后覆裹一定厚度的冰层,分别建立长度为146 mm的微段和1/10、1/20档距的长段扩径覆冰导线的机械动力学模型,对微段和长段覆冰导线模型分别进行机械振动模态... 为了对超高压扩径覆冰导线进行机械振动模态分析,首先建立超高压扩径导线模型,然后覆裹一定厚度的冰层,分别建立长度为146 mm的微段和1/10、1/20档距的长段扩径覆冰导线的机械动力学模型,对微段和长段覆冰导线模型分别进行机械振动模态仿真。结果表明:扩径覆冰导线的振型是弯扭组合振动;在相同工况下,随着覆冰导线长度的增大,悬垂增大,舞动的临界风速减小,发生舞动的频率增大,次档距振荡频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扩径覆冰导线 动力学模型 机械振动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盐和氢氧化钾浓度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形貌及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乔丽萍 江龙发 +4 位作者 黄华德 曲彪 张淑芳 张荣发 向军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90-1596,共7页
在含15 g/L食品添加剂植酸的基本溶液中,分别加入乙酸钙、氧化钙、磷酸二氢钙、甘油磷酸钙、EDTA-Ca5种钙盐以及氢氧化钾,研究钙盐种类和氢氧化钾浓度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形貌及成分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 在含15 g/L食品添加剂植酸的基本溶液中,分别加入乙酸钙、氧化钙、磷酸二氢钙、甘油磷酸钙、EDTA-Ca5种钙盐以及氢氧化钾,研究钙盐种类和氢氧化钾浓度对钛合金微弧氧化膜表面形貌及成分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氧化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钙盐能显著提高氧化膜中磷含量,且氧化钙、磷酸二氢钙和EDTA-Ca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氧化膜中的钙含量;氢氧化钾浓度越高,氧化膜中的钙含量越高。钙盐和氢氧化钾均能增大氧化膜表面的微孔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弧氧化 电解质 钙盐 氢氧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弯曲半径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过程应力应变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尚文瑄 向军淮 +4 位作者 方军 李旻纯 肖伯涛 鲁世强 王克鲁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4-212,共9页
为了揭示小弯曲半径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机理,实现精确成形和有效控制的目的,基于ABAQUS有限元平台建立了小弯曲半径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全过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网格尺寸和质量放大因子对有限元模型计算精... 为了揭示小弯曲半径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机理,实现精确成形和有效控制的目的,基于ABAQUS有限元平台建立了小弯曲半径21-6-9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全过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网格尺寸和质量放大因子对有限元模型计算精度和效率的影响,并从理论和实验方面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了小弯曲半径高强不锈钢管数控绕弯全过程应力和应变以及对称平面和典型截面上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的历史演变规律。获取了合理的网格尺寸和质量放大因子分别为0.6×0.6 mm和3000,以及全过程、对称平面和典型截面上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6-9高强不锈钢管 小弯曲半径 数控绕弯 应力应变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弹性模量变化条件下管材绕弯成形截面畸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军 欧阳芳 +4 位作者 尚文瑄 鲁世强 王克鲁 肖伯涛 向军淮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75,共8页
基于ABAQUS有限元平台,建立了考虑弹性模量变化的高强度0Cr21Ni6Mn9N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及回弹全过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管材数控绕弯成形截面畸变的影响,并利用修正的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模型探讨了截面畸变对工艺参数的... 基于ABAQUS有限元平台,建立了考虑弹性模量变化的高强度0Cr21Ni6Mn9N不锈钢管数控绕弯成形及回弹全过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管材数控绕弯成形截面畸变的影响,并利用修正的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模型探讨了截面畸变对工艺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弹性模量的变化,工艺参数对弯管截面畸变影响的变化趋势相似,考虑弹性模量变化时截面畸变率更大。截面畸变率随管材-防皱块摩擦因数f_(w)、管材-弯曲模间隙C_(b)的增大或管材-弯曲模摩擦因数f_(b)的减小而增大,随着管材-防皱块间隙C_(w)的增加,截面畸变率先减小后基本不变,而弯曲速度ω对其影响不大;合理的f_(w)、f_(b)、C_(w)、C_(b)和ω分别为0.05~0.15、0.2~0.3、0.075~0.1 mm、0.1~0.15 mm和0.4~0.8 rad·s^(-1);截面畸变对工艺参数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C_(b)、C_(w)、f_(b)、f_(w)和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绕弯成形 截面畸变 弹性模量 工艺参数 有限元模拟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功率器件封装的新型Cu@Sn@Ag焊片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天文 高卫民 +1 位作者 徐菊 徐红艳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0-246,254,共8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焊接半导体芯片的新型焊接材料Cu@Sn@Ag焊片。对比分析了Cu@Sn@Ag焊片和商用PbSn5Ag2.5焊片焊层的孔隙率和力学性能,采用这两种焊片封装了110 A商用Si器件并对其进行了电学、热学性能和功率循环可靠性对比。结果表明:优... 提出了一种用于焊接半导体芯片的新型焊接材料Cu@Sn@Ag焊片。对比分析了Cu@Sn@Ag焊片和商用PbSn5Ag2.5焊片焊层的孔隙率和力学性能,采用这两种焊片封装了110 A商用Si器件并对其进行了电学、热学性能和功率循环可靠性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Cu@Sn@Ag焊片孔隙率小于4%,焊层剪切强度平均值约为35 MPa;相应器件的最小热阻为0.18 K/W,且经过150000次的有源功率循环(温差为60℃)后正向压降增长率基本小于2%,Cu@Sn@Ag焊片的性能和器件功率循环可靠性高于商用PbSn5Ag2.5焊片。基于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的Cu@Sn@Ag焊片可以实现高铅焊片的无铅化替代,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耐高温芯片焊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n@Ag焊片 瞬态液相扩散焊接(TLPS) 功率器件 剪切强度 功率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催化剂载体应用的TiO_(2)多孔陶瓷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无有 杜纯 +1 位作者 艾建平 单斌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33-2843,共11页
周期性点阵结构的多孔陶瓷采用增材制造可有效解决传统粉末催化剂可回收性差和块状催化剂催化效率低的问题。由于结构特征参数与应用性能之间的复杂关系,周期性点阵结构的精确与快速设计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该挑战,构建了一套用于... 周期性点阵结构的多孔陶瓷采用增材制造可有效解决传统粉末催化剂可回收性差和块状催化剂催化效率低的问题。由于结构特征参数与应用性能之间的复杂关系,周期性点阵结构的精确与快速设计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该挑战,构建了一套用于多孔陶瓷的仿真模型,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精细多孔结构的TiO_(2)陶瓷样件,并通过实验实现了对仿真模型的验证和修正。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优化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了结构构成要素对性能的影响机制,选取角度a=153.4°、b=90°、c=45°作为最优参数设计了一种新型周期性点阵结构并进行了优化。对比结果显示,优化设计后的多孔结构的压降减小了57.2%,表面积增大了25.3%。该工作为扩展多孔陶瓷在催化剂载体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催化剂载体 周期性点阵结构 增材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B镁合金表面含钛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师晓亭 朱园园 +4 位作者 李国强 张淑芳 赵融芳 张祎家 张荣发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5,共9页
含钛氧化膜因具有自封孔现象而引起关注。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氟钛酸钾(K2TiF6)、植酸(H12Phy)和氟化钠(NaF)浓度以及终电压对氧化膜耐蚀性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方法表征... 含钛氧化膜因具有自封孔现象而引起关注。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氟钛酸钾(K2TiF6)、植酸(H12Phy)和氟化钠(NaF)浓度以及终电压对氧化膜耐蚀性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方法表征涂层性能。结果表明:影响氧化膜耐蚀性的主次顺序是植酸浓度>NaF浓度>终电压> K2TiF6浓度;氧化膜主要由TiO2、MgF2、Mg2PO4F和Mg2TiO4组成;微弧氧化膜可明显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但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膜层耐蚀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氟钛酸钾 耐蚀性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对TA18高强钛管数控弯曲成形截面畸变及壁厚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梁闯 鲁世强 +1 位作者 方军 王克鲁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3,共7页
基于ABAQUS/Explicit平台,建立了TA18高强钛管数控弯曲成形过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模具与管材之间的间隙对TA18高强钛管数控弯曲成形截面畸变和壁厚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减小芯棒/管材的间... 基于ABAQUS/Explicit平台,建立了TA18高强钛管数控弯曲成形过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了模具与管材之间的间隙对TA18高强钛管数控弯曲成形截面畸变和壁厚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减小芯棒/管材的间隙、弯曲模/管材的间隙和压块/管材的间隙可以降低截面畸变程度;减小弯曲模/管材的间隙、压块/管材的间隙或增加芯棒/管材的间隙可以减小壁厚减薄率;增大弯曲模/管材的间隙、芯棒/管材的间隙和压块/管材的间隙可以降低壁厚增厚率;防皱块/管材的间隙对截面畸变和壁厚变化影响不大。获得了较佳的芯棒/管材的间隙值、弯曲模/管材的间隙值、压块/管材的间隙值和防皱块/管材的间隙值,分别为0.075、0.1、0.1和0.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8高强钛管 间隙 截面畸变 壁厚变化 数控弯曲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