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视野下古村落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以江西婺源思溪延村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琴 司丹丹 +2 位作者 王心怡 郑芳菲 彭志军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5期196-198,共3页
“中国传统村落”思溪延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较多的明清古宅、三雕文化和民间习俗。但由于资金缺乏、宣传力度不足、村民保护意识薄弱、文化利用方式单一,以及专业修复人员缺失,思溪延村正面临着古建筑破败、板龙灯民俗停... “中国传统村落”思溪延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较多的明清古宅、三雕文化和民间习俗。但由于资金缺乏、宣传力度不足、村民保护意识薄弱、文化利用方式单一,以及专业修复人员缺失,思溪延村正面临着古建筑破败、板龙灯民俗停演等现实问题。在乡村振兴视野下,要想实现对古村落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可以从加强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走文旅融合之路、创新文化利用方式、建立乡村生态博物馆、引进专业的古建筑修复人才等方面入手,助力古村落历史文化的活态传承及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传承 江西婺源 思溪延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旅游重点县域全域旅游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彭燕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7,共10页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域旅游函待破解的难点。以江西省井冈山市、湖南省韶山市等八个红色旅游重点县(市、区)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供给产品、旅游通达性、旅游经济发展、旅游环境质量、旅游管理水...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域旅游函待破解的难点。以江西省井冈山市、湖南省韶山市等八个红色旅游重点县(市、区)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供给产品、旅游通达性、旅游经济发展、旅游环境质量、旅游管理水平五个维度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展开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井冈山市全域旅游综合发展排名第一。从具体维度指标来看,江西省井冈山市在旅游供给产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这两个维度居于首位;湖南省韶山市、浙江省南湖区、贵州省红花岗区分别在旅游管理水平、旅游通达性、旅游环境质量维度居于首位。通过深入研究,各县域在要素配套、文化体验感方面较为落后。进而建议:以红色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带动全域区域发展,构建多元红色旅游消费体系,明确政府主导定位,塑造展示城市性格内容IP形象,构建“国家引领,区域合作”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TOPSIS法 红色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风景名胜区山地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
3
作者 文静 谢冬明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1-66,86,共7页
【目的】为建立庐山生态补偿机制,对庐山风景名胜区山地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估。【方法】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以2023年为基准年,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对庐山风景名胜区6个重点湖泊的9项子服务功能进行... 【目的】为建立庐山生态补偿机制,对庐山风景名胜区山地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估。【方法】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以2023年为基准年,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对庐山风景名胜区6个重点湖泊的9项子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庐山风景名胜区6个重点湖泊的生态功能总价值约为9 330万元,其中,直接功能价值约为2 294万元,间接功能价值约为6 406万元,间接价值约是直接价值的3倍,差距较大;以CVM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估算的非使用价值约为638万元,且受教育水平和月收入对存在价值的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各项子服务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蓄水、防洪、发电、供水、存在价值、旅游景观、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科研教育;各湖泊提供的价值量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将军河水库、莲花台水库、芦林湖、如琴湖、仰天坪水库、大月山湖。【结论】从估算价值的方法来看,影响庐山风景名胜区山地湖泊生态资产价值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如面积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湖泊 生态资产 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茶业危机与吴觉农的茶业改良实践——以《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为中心
4
作者 欧阳怡雯 吴启琳 《农业考古》 2025年第5期31-43,共13页
20世纪30年代,作为中国出口大宗的茶叶生产与贸易,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国内、国外的双重困境。在国内,产销环节面临生产经营无序、国内运卖不善等问题;在国外,则出现国际贸易衰敝与洋茶挤对的困境,这在吴觉农与胡浩川共同... 20世纪30年代,作为中国出口大宗的茶叶生产与贸易,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国内、国外的双重困境。在国内,产销环节面临生产经营无序、国内运卖不善等问题;在国外,则出现国际贸易衰敝与洋茶挤对的困境,这在吴觉农与胡浩川共同编纂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有着充分地反映。针对此种蠹政的局面,吴觉农从制度、研究与组织等方面推动改革:在制度上,推行国家统制政策;在研究上,鼓励发展茶业研究机构并加紧技术改进;在组织上,则推行合作社并积极培育人才。就最终成效来看,吴氏的这一改革方案颇具成效,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茶业经济的改良,也向后人呈现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某些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业危机 吴觉农 茶业复兴思想 《中国茶业复兴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