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尾矿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朱街禄 宋军伟 +3 位作者 王露 熊蓉蓉 冯胜雷 欧阳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492-3497,共6页
综述了铜尾矿的物理、化学性质,对铜尾矿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展望。铜尾矿含有丰富的矿物成分,可作为矿化剂、铁质原料、代替粘土生产水泥熟料,铜尾矿可降低水泥熟料烧成温度,提高熟料质量和产量。铜尾矿具有与火山灰质材... 综述了铜尾矿的物理、化学性质,对铜尾矿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展望。铜尾矿含有丰富的矿物成分,可作为矿化剂、铁质原料、代替粘土生产水泥熟料,铜尾矿可降低水泥熟料烧成温度,提高熟料质量和产量。铜尾矿具有与火山灰质材料相似的矿物物相,用作混合材可降低水泥生产成本。铜尾矿作为细集料或掺合料用于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强度特性和耐久性能。利用铜尾矿制备加气混凝土、蒸压灰砂砖、蒸养标准砖等新型墙体材料,可节约大量能源与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水泥 混凝土 混合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粉-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热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朱街禄 宋军伟 +2 位作者 王露 肖莉娜 刘方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2-1288,共7页
采用等温量热法,分别测定了铜渣粉磨时间为30、60min,掺量为0%、20%、30%和40%的铜渣粉-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放热速率和放热量,分析了铜渣粉细度和掺量对复合胶凝体系水化反应历程的影响,并且基于Kstulovic-Dabic模型计算得到了水化... 采用等温量热法,分别测定了铜渣粉磨时间为30、60min,掺量为0%、20%、30%和40%的铜渣粉-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放热速率和放热量,分析了铜渣粉细度和掺量对复合胶凝体系水化反应历程的影响,并且基于Kstulovic-Dabic模型计算得到了水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铜渣粉推迟了复合胶凝体系的诱导期结束时间、加速期开始时间以及第2放热峰出现时间,降低了复合胶凝体系水化放热量及水化速率;水化12h前,铜渣粉对复合胶凝体系水化热呈抑制作用;水化12h后,铜渣粉活性逐渐被激发,水化速率加快;铜渣粉-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反应经历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相边界反应扩散作用(NG-I-D)过程,由Kstulovic-Dabic水化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铜渣粉-水泥复合胶凝体系水化反应速率曲线,能够较好地分段模拟由量热试验得到的水化速率曲线;复合胶凝体系的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NG)过程随铜渣粉掺量的增加和细度的降低而延长,相边界反应(I)过程随铜渣粉掺量的增加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粉 水泥 水化热 动力学 水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尾矿粉对复合胶凝体系强度和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宋军伟 朱街禄 +1 位作者 刘方华 冯胜雷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6-852,共7页
为阐明铜尾矿粉在水泥铜尾矿粉复合胶凝体系中的作用机理,制备了铜尾矿粉掺量分别为15%,30%和45%的水泥铜尾矿粉净浆试样,并采用抗压强度活性指数和水化活性贡献率等指标,定量分析了铜尾矿粉研磨时间和养护温度等活性激发方式对净浆试... 为阐明铜尾矿粉在水泥铜尾矿粉复合胶凝体系中的作用机理,制备了铜尾矿粉掺量分别为15%,30%和45%的水泥铜尾矿粉净浆试样,并采用抗压强度活性指数和水化活性贡献率等指标,定量分析了铜尾矿粉研磨时间和养护温度等活性激发方式对净浆试样抗压强度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净浆试样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常温养护条件下,增加铜尾矿粉掺量将降低净浆试样的抗压强度,但对其后期强度增长有利;当铜尾矿粉掺量为45%时,铜尾矿粉的水化活性很低,浆体中存在大量孔隙;铜尾矿粉在水泥浆体中没有形成新的晶相,直到28 d龄期时铜尾矿粉的活性才被激发;增加研磨时间可显著提高铜尾矿粉的水化活性;在增加养护温度的同时增加铜尾矿粉的研磨时间,可进一步提高净浆试样的抗压强度,但对其后期强度增长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粉 抗压强度活性指数 水化活性 微观形貌 活性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辉 韦昌富 +1 位作者 陈芳芳 曾金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2,共5页
在Wei等[1]基于多相孔隙介质非平衡渗流理论提出的多孔介质热动力学混合物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能描述不考虑土骨架变形的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动态模型。依据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动态模型,推导出不考虑土骨架变形的气-水两... 在Wei等[1]基于多相孔隙介质非平衡渗流理论提出的多孔介质热动力学混合物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能描述不考虑土骨架变形的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动态模型。依据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动态模型,推导出不考虑土骨架变形的气-水两相非饱和土的饱和度演化方程。利用饱和度演化方程并结合多步流动瞬态试验的成果,通过数值反演,提出了一种能利用多步流动瞬态试验数据快速确定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方法。通过对低液限粉土及低液限黏土的多步流动瞬态试验研究发现,饱和度演化方程能较好地模拟非饱和土在小基质吸力步长变化下饱和度的变化规律。此外,通过对多步流动瞬态试验试样饱和度的模拟确定的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与联合测试系统测得的土-水特征曲线的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流动理论 多相孔隙介质 多步流动瞬态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筋材和布筋形式对加筋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雷胜友 陈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2-127,共6页
笔者进行了两种加筋材料、两种布筋形式下的加筋黄土的三轴剪切试验,发现加筋土的强度随围压、加筋层数、加筋材料的刚度的增大而增大;加筋土强度提高效益数随加筋层数、加筋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筋材周向布置... 笔者进行了两种加筋材料、两种布筋形式下的加筋黄土的三轴剪切试验,发现加筋土的强度随围压、加筋层数、加筋材料的刚度的增大而增大;加筋土强度提高效益数随加筋层数、加筋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筋材周向布置时的加筋土强度提高效益数比径向布置时的大;筋材发挥作用的临界轴向应变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加筋层数、筋材刚度的增加而减小;加筋土的规格化视粘聚力随规格化加筋间距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 径向 周向 应力应变曲线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溢出量数据确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辉 韦昌富 胡国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7-352,共6页
在Wei&Muraleetharan基于非饱和土两相流交界面上的动态相容条件提出的多孔介质热动力学混合物理论模型基础上,推导出能描述溢出量与时间关系的溢出量演化方程。根据溢出量演化方程,结合一定变化规律的基质吸力序列,建立了给定基质... 在Wei&Muraleetharan基于非饱和土两相流交界面上的动态相容条件提出的多孔介质热动力学混合物理论模型基础上,推导出能描述溢出量与时间关系的溢出量演化方程。根据溢出量演化方程,结合一定变化规律的基质吸力序列,建立了给定基质吸力序列作用下利用多步流动试验瞬态溢出量数据确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的方法。通过对低液限粉土、低液限黏土的多步流动试验研究发现,利用瞬态溢出量数据的拟合来确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的方法而得到的各基质吸力作用下试样饱和度和渗透系数预估值,与联合测试系统测得的各基质吸力作用下试样的饱和度及渗透系数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步流动试验 溢出量数据 水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某沉积岩型难选硫氧混合铜矿石浮选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方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3-78,共6页
国外某沉积岩型硫氧混合铜矿石铜品位为2.96%,为确定该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工艺,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中的主要铜矿物有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硅孔雀石,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 国外某沉积岩型硫氧混合铜矿石铜品位为2.96%,为确定该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工艺,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中的主要铜矿物有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硅孔雀石,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辉铜矿、赤铜矿的嵌布粒度一般在0.02~0.30 mm,孔雀石、硅孔雀石的嵌布粒度主要为0.02~1.20 mm;硫化铜占总铜的60.14%,氧化铜占39.86%。②原矿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3.60%的情况下,先以丁基黄药+乙基黄药为组合捕收剂采用2粗2精1扫流程浮选硫化铜矿物,再以硫化钠为硫化剂、丁基黄药+烷基羟肟酸为捕收剂采用1粗3精2扫流程浮选氧化铜矿物,获得了Cu品位为46.92%、回收率为71.57%的硫化铜精矿和Cu品位为29.23%、回收率为16.08%的氧化铜精矿,总精矿Cu品位为42.17%、回收率为87.65%,选别指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矿物 氧化铜矿物 浮选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g-C3N4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冯胜雷 刘方华 +3 位作者 付翔 郭慧 彭小英 宋军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9-102,107,共5页
将纳米TiO2与尿素均匀混合,以密封热解的方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石墨相氮化碳(TiO2/g-C3N4)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TiO2/g-C3N4复合光催化剂的可见光降解性... 将纳米TiO2与尿素均匀混合,以密封热解的方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石墨相氮化碳(TiO2/g-C3N4)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TiO2/g-C3N4复合光催化剂的可见光降解性能、对染料的降解选择性和循环降解寿命。结果表明,TiO2与g-C3N4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制备的TiO2/g-C3N4复合光催化剂降解性能优于纯g-C3N4,降解过程中TiO2/g-C3N4反应速率常数是纯g-C3N4的2.22倍,对罗丹明B(RhB)的降解效果最好,循环5次后RhB降解率降低了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光催化剂 可见光 石墨相氮化碳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跌扩型底流消能工特征流速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周书建 王海军 +1 位作者 万芳芳 付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着重分析了跌坎深度、突扩比和弗劳德数对跌扩型底流消能工的最大临底流速和最大临边墙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跌扩型底流消能工中,选择合适的跌坎深度、突扩比和入池水流弗劳德数能有效降低消力池内最大临底流速... 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着重分析了跌坎深度、突扩比和弗劳德数对跌扩型底流消能工的最大临底流速和最大临边墙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跌扩型底流消能工中,选择合适的跌坎深度、突扩比和入池水流弗劳德数能有效降低消力池内最大临底流速和最大临边墙流速,在一定的最优组合下,可满足消力池底板和边墙处最大流速较小的要求,避免底板和边墙的冲磨破坏和空蚀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扩型底流消能工 跌坎深度 突扩比 弗劳德数 临底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养条件下掺矿物掺合料水泥复合浆体的水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熊蓉蓉 龙广成 宋军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30-3636,共7页
为掌握矿物掺合料在蒸养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效应,采用热重分析(TG-DSC)和抗压强度等测试方法,调查了60℃蒸养和标养两种养护条件下,分别掺粉煤灰、矿渣、硅灰及石灰石粉水泥复合浆体的化学结合水含量、Ca(OH)_2含量、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变... 为掌握矿物掺合料在蒸养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效应,采用热重分析(TG-DSC)和抗压强度等测试方法,调查了60℃蒸养和标养两种养护条件下,分别掺粉煤灰、矿渣、硅灰及石灰石粉水泥复合浆体的化学结合水含量、Ca(OH)_2含量、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变化,并采用结合水含量影响系数、Ca(OH)_2含量影响系数和温度影响系数3个参数,分析了蒸养条件下矿物掺合料对浆体水化进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蒸养条件下不同矿物掺合料复合浆体的水化进程存在显著的不同。相对于基准水泥浆体,矿渣、硅灰的掺入增强了蒸养浆体早期的水化进程,但随龄期的延长这种促进作用减弱;而粉煤灰、石灰石粉对蒸养浆体的水化进程影响不显著。蒸养提高了矿渣和硅灰早龄期的水化反应进程。蒸养浆体抗压强度与化学结合水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但其抗压强度随化学结合水含量的变化率小于标养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养水泥浆体 矿物掺合料 化学结合水含量 氢氧化钙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纳米SiO_(2)和矿粉的混凝土梁冻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思璐 宋辉 +1 位作者 周艳华 张伟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1-47,共7页
为研究掺纳米SiO_(2)和矿粉的高性能混凝土梁冻损规律,开展了快速水冻水融、电镜扫描和梁弯曲等试验,探讨了冻损后抗压强度折减指标和梁受弯承载力的退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n的增加,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损伤度H呈非线性... 为研究掺纳米SiO_(2)和矿粉的高性能混凝土梁冻损规律,开展了快速水冻水融、电镜扫描和梁弯曲等试验,探讨了冻损后抗压强度折减指标和梁受弯承载力的退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n的增加,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损伤度H呈非线性增大趋势;冻融循环并未改变高性能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类型;随n的增加,中性轴位置逐渐下移,极限弯矩逐渐降低;掺入纳米SiO_(2)和矿粉可有效减缓混凝土梁冻损后抗弯承载力的退化;建议采用H作为表征和评价高性能混凝土梁冻损后弯曲性能退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梁 冻融损伤 受弯特性 纳米S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解石对白铅矿硫化浮选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胜雷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3,共3页
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测试、Zeta电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方解石对白铅矿硫化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基黄药作用下白铅矿的可浮性较好,而方解石基本不可浮;方解石粒度对白铅矿硫化浮选影响较大,粒度越小白铅矿硫化浮选性能越差;pH=9.5左右... 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测试、Zeta电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方解石对白铅矿硫化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基黄药作用下白铅矿的可浮性较好,而方解石基本不可浮;方解石粒度对白铅矿硫化浮选影响较大,粒度越小白铅矿硫化浮选性能越差;pH=9.5左右时,白铅矿表面荷负电,方解石表面荷正电,两种矿物由于静电吸引作用而发生异相凝聚,使微细粒方解石罩盖在白铅矿表面,从而降低硫化钠在白铅矿表面的吸附,抑制白铅矿的浮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铅矿 硫化浮选 吸附量 方解石 异相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