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省域路网的高速公路联网监控与人脸识别技术改进
1
作者 陈钊正 郭晓峰 +1 位作者 谭政宇 张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22-128,共7页
当前人脸识别技术普遍存在识别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为此,设计了基于省域路网的高速公路联网监控与人脸识别技术改进。介绍了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设计的目的和需具备的功能。给出系统总体结构,其主要包括控制中心与外场终端设备... 当前人脸识别技术普遍存在识别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为此,设计了基于省域路网的高速公路联网监控与人脸识别技术改进。介绍了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设计的目的和需具备的功能。给出系统总体结构,其主要包括控制中心与外场终端设备,外场终端设备利用省域路网和控制中心设备进行通信,以此完成监控信息的采集与发布;通过透视投影成像阶段和摄像机标定阶段完成对省域路网视频的预处理,构建光照补偿模型和人脸特征检测模型,最终实现人脸识别技术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就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其识别处理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路网 高速公路 联网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形距离的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2
作者 雷毅 张善关 +3 位作者 谢云驰 胡勇 喻蒙 张跃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312-7317,共6页
准确的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是实现交通诱导和控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流形距离(MD)的K近邻-长短期记忆(K-nearest neighbor-long short-term memory,KNN-LSTM)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 准确的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是实现交通诱导和控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流形距离(MD)的K近邻-长短期记忆(K-nearest neighbor-long short-term memory,KNN-LSTM)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流形相似性分析高速公路交通流的时空特性,计算多站点与目标站点之间的流形距离。然后,采用改进的KNN算法筛选出空间相关站点构造交通流数据集,通过LSTM模型提取时序特征得出预测结果。实验表明,与单一预测模型相比,该方法能更好地提取交通流时空特性且预测精度更高,可为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时空特性 流形距离 K近邻 长短期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上自适应车辆阴影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胜华 唐先亮 +1 位作者 谭飞刚 黄玲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77-179,187,共4页
为了增强阴影检测算法对高速公路复杂的户外交通环境的自适应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阈值的运动阴影检测算法。该算法先利用局部颜色恒定性(LCC)特征检测出阴影候选区,估计c_1c_2c_3颜色空间检测阈值,同时得到最终阴影候选区域;然后,通过... 为了增强阴影检测算法对高速公路复杂的户外交通环境的自适应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阈值的运动阴影检测算法。该算法先利用局部颜色恒定性(LCC)特征检测出阴影候选区,估计c_1c_2c_3颜色空间检测阈值,同时得到最终阴影候选区域;然后,通过空间调整和抽样估计得到新的LCC检测阈值;最后,通过加权将新检测阈值与当前检测阈值结合来实现阈值自动更新。在三个高速公路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综合评价指标达到了93.29%。该算法的检测精度比其他方法有所提升,通过自动更新检测阈值来适应高速公路复杂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阴影检测 自适应阈值 局部颜色连续性 智能交通系统 运动阴影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聚类分析的高速公路交通流状态实时评估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钊正 吴聪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5-233,共9页
针对交通状态单变量判断传统方法的不足,本文建立了基于多变量聚类分析的高速公路交通流状态实时评估方法.结合实际交通流数据,利用模糊聚类、K均值聚类等算法对速度、流量等向量进行聚类分析,给出适合当前高速公路特点的交通状况划分... 针对交通状态单变量判断传统方法的不足,本文建立了基于多变量聚类分析的高速公路交通流状态实时评估方法.结合实际交通流数据,利用模糊聚类、K均值聚类等算法对速度、流量等向量进行聚类分析,给出适合当前高速公路特点的交通状况划分方法和关键参数.本文方法能够实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交通流的运行情况,为制定高效的交通管理控制方案及合理的出行方案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多变量 聚类分析 K均值聚类 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星载光学测量确定静止卫星轨道的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宋叶志 邵瑞 +5 位作者 王蕾 杨建华 刘佳 胡小工 黄勇 尧敏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8,共11页
为了研究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对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的跟踪定轨能力,文章提出利用LEO星载光学测量技术对GEO卫星进行轨道确定。文章充分考虑光学可视条件与星载相机的观测区域,对LEO卫星跟踪GEO卫星的空间环境以及测量模式进行模拟。... 为了研究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对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的跟踪定轨能力,文章提出利用LEO星载光学测量技术对GEO卫星进行轨道确定。文章充分考虑光学可视条件与星载相机的观测区域,对LEO卫星跟踪GEO卫星的空间环境以及测量模式进行模拟。利用模拟得到的测角数据采用数值方法对GEO卫星进行定轨并与参考轨道进行重叠对比。通过仿真算例对单圈及多圈跟踪情况下GEO目标定轨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平台轨道误差3m、测量精度5"情况下,随着观测圈数的叠加,GEO卫星的轨道确定精度可由500m量级提升至百米量级。若提升平台精度和测量精度,则轨道确定性可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天文定位 星基测角 轨道确定 卫星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阶段进化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文欢 张少辉 +2 位作者 李巍 吴烈阳 刘圣卿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67-70,共4页
针对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在优化多极值函数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分析了其进化原理以及过早收敛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进化的改进算法,即将进化过程分成多个阶段,不同的进化阶段应用不同的迭代进化公式,以提高种群的多样性... 针对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在优化多极值函数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分析了其进化原理以及过早收敛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进化的改进算法,即将进化过程分成多个阶段,不同的进化阶段应用不同的迭代进化公式,以提高种群的多样性,进而有效避免过早收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复杂的多极值函数优化问题,改进后的方法比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更强的全局寻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局部最优 种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3656芯片的EPON系统中新型ONU的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晓峰 张跃进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78,共3页
论述了EPON系统的光模块工作模式,对ONU端光模块的设计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包括对ONU光端模块中的芯片选择、与激光器间的耦合设计、连续接收模块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一种EPON系统ONU端用的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关键词 EPON ONU 收发模块 MAX36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重构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快速分析及动态反馈 被引量:4
8
作者 彭蓉蓉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5-570,共6页
节理的存在降低了岩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隧道围岩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若支护不及时或强度不够将会严重威胁施工安全。本文依托井冈山特长隧道,提出了基于三维重构、块体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快速分析方法,动态反馈、指导设计施工方案... 节理的存在降低了岩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隧道围岩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若支护不及时或强度不够将会严重威胁施工安全。本文依托井冈山特长隧道,提出了基于三维重构、块体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快速分析方法,动态反馈、指导设计施工方案优化。针对中风化砂岩、Ⅳ级围岩区段,通过地质素描与统计分析,建立基于节理特征的三维重构地层模型;运用块体理论,分析隧道开挖时临空面关键块体分布、失稳形式及安全系数;提出围岩稳定性动态反馈方法,并对比分析不同支护方案。研究表明:开挖后围岩稳定性较差,必须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根据动态反馈明确在实际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原设计方案施作锚杆支护。基于三维重构的围岩稳定性快速分析及动态反馈,可以实现施工过程中地质数据的动态采集、分析与反馈,及时依据实际开挖地层条件,动态调整支护体系,确保结构的经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节理特征 三维重构 围岩稳定性 快速分析 动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