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宋志芳 郑泽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3812-3816,共5页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9月选取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高血压1级患者126例。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纳入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Hcy<10μmol/L,n=35...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9月选取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高血压1级患者126例。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纳入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Hcy<10μmol/L,n=35)和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n=9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型高血压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试验组(n=45)。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患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试验组患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均连续服用6个月。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_(62p))、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CD_(63))、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g)、血栓素B2(TXB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CD_(62p)、CD_(63)、vWF、Fg、TXB_2、t-PA、PAI-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_(62p)、CD_(63)、vWF、Fg、TXB_2、PAI-1低于对照组,t-P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_(62p)、CD_(63)、vWF、Fg、TXB_2、PAI-1低于治疗前,t-PA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CD_(62p)、CD_(63)、vWF、Fg、TXB_2、t-PA、PAI-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血栓前状态,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有助于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依那普利 叶酸 血栓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高血压对血管内皮功能、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左室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彭燕 熊瑶 宋志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病对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左心室重构及动脉硬化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到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Ⅰ级患者70例,根据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其分为2组...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病对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左心室重构及动脉硬化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到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Ⅰ级患者70例,根据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其分为2组:单纯高血压组34例,H型高血压组36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1)、血清一氧化氮(NO)、左室质量指数(LVMI)、脉搏波传导速度(Pw V)。同时对HCY与ET-1、NO、LVMI及PW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型高血压组及单纯高血压组ET、LVMI及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ET、LVMI及PWV显著升高,而NO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血Hcy水平与ET、LVMI及PWV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在不同程度上对内皮功能损害、左室重构及动脉硬化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内皮功能 脉搏波传导速度 左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慢病毒载体介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邓海燕 曾俊义 +6 位作者 魏云峰 王梦洪 郑泽琪 彭景添 张婉 文通 张玉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4-520,共7页
目的通过微小RNA-1(microRNA-1,miR-1)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探讨miR-1对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MSC并进行流式细胞学鉴定;构建表达miR-1慢病毒载体;将miR-1慢病毒载体转染... 目的通过微小RNA-1(microRNA-1,miR-1)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探讨miR-1对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MSC并进行流式细胞学鉴定;构建表达miR-1慢病毒载体;将miR-1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MSC(MSCmiR-1)连续培养15d,光镜下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分别于0、4、6、15dqRT-PCR检测miR-1、心肌相关基因锌指结构蛋白(GATA-4)、肌钙蛋白I(cTnI)、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cTnI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actin的表达。结果原代大鼠MSC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98%以上细胞表达CD44和CD29,不足1%细胞表达CD45;成功构建miR-1重组慢病毒载体,病毒滴度为3×108 TU/μl;转导miR-1后,MSCmiR-1高表达心肌特异性相关基因GATA-4、α-actin、cTnI,并随时间逐渐增强,转染4d免疫荧光检测可见cTnI在部分MSCmiR-1中表达,于15d时表达最强,Westernblot进一步证实了α-actin在MSCmiR-1中表达。结论转导miR-1至大鼠MSC中可促使其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慢病毒属 间质干细胞 转染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抗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介导心肌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廖章萍 章志玲 +4 位作者 邹逢琳 尹淑华 刘丹 汤蕾 何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白藜芦醇抗心肌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明确其与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的关系。方法以pFLAG质粒为载体,构建VDAC1真核表达载体pFLAG-VDAC1。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A/R)组、白藜芦醇组...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白藜芦醇抗心肌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明确其与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的关系。方法以pFLAG质粒为载体,构建VDAC1真核表达载体pFLAG-VDAC1。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A/R)组、白藜芦醇组、pFLAG-VDAC1-白藜芦醇组和pFLAG-白藜芦醇组。Western blot法测定VDAC1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LDH、CPK活性,线粒体肿胀实验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mPTP)的开放。结果 A/R处理后,VDAC1表达上调,细胞存活率下降,LDH和CPK活性增高,mPTP开放;而白藜芦醇则能抑制VDAC1的上调,并降低mPTP开放程度,对抗A/R损伤;但VDAC1高表达的pFLAG-VDAC1-白藜芦醇组则可取消白藜芦醇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白藜芦醇抗A/R损伤作用与VDAC1密切相关,其可通过下调VDAC1从而防止mPTP的开放,保护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线粒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缺氧复氧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心肌细胞离子通道改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邹晓荣 陶剑 +2 位作者 殷然 王迎春 王云开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4-219,共6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病会导致一种特异性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其独立于其他心血管疾病。DCM患者易合并多种心律失常,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且心电图常显示QT间期延长。离子通道的改变是导致动作电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病会导致一种特异性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其独立于其他心血管疾病。DCM患者易合并多种心律失常,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且心电图常显示QT间期延长。离子通道的改变是导致动作电位时程延长的基础,主要涉及钙离子、钾离子和钠离子通道的改变,本文对DCM患者离子通道改变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离子通道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甲基槲皮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万青 彭易安 +3 位作者 刘丹 黄璜 刘季春 何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五甲基槲皮素(PMQ)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经终浓度分别为10、30、100μmol/L PMQ预处理24h后,制作A/R损伤,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探讨五甲基槲皮素(PMQ)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经终浓度分别为10、30、100μmol/L PMQ预处理24h后,制作A/R损伤,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情况、线粒体肿胀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情况。结果:不同剂量PMQ(10、30、100μmol/L)预处理24h后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LDH活性、增加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P<0.05或P<0.01);30、100μmol/L PMQ预处理24h后,线粒体膜电位更为稳定、mPTP开放减少(P<0.05或P<0.01)。结论:PMQ预处理24h后,可产生药理性延迟保护作用,机制与其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抑制mPTP开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甲基槲皮素 心肌细胞 损伤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egulin-1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肖坚 李宾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是心血管系统中重要的信号蛋白,其在心脏发育及成熟心脏功能维持方面的作用已为人所知。目前研究表明其有可能成为心脏疾病新的治疗靶点。该文综述了关于NRG-1的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旨在为NRG-1的临... 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是心血管系统中重要的信号蛋白,其在心脏发育及成熟心脏功能维持方面的作用已为人所知。目前研究表明其有可能成为心脏疾病新的治疗靶点。该文综述了关于NRG-1的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旨在为NRG-1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蛋白-1 表皮生长因子 信号通路 心血管系统 心力衰竭 交感迷走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节蛋白-1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黄鑫 李宾公 +3 位作者 郑泽琪 肖坚 李勇 李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32-1536,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心肌病(DCM)模型,对照组(Control)大鼠给予腹腔注射PBS溶液。成模后12周大鼠分为DCM组(隔日1次尾静脉注... 目的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心肌病(DCM)模型,对照组(Control)大鼠给予腹腔注射PBS溶液。成模后12周大鼠分为DCM组(隔日1次尾静脉注射PBS液)、NRG-1组(隔日1次尾经脉注射重组NRG-1)、HERCE组(隔日1次尾经脉注射重组NRG-1及Herceptin),药物干预共2周,观察2周于DCM造模后16周,采用心脏超声评估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Masson特殊胶原染色定量检测心肌胶原纤维,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诱导16周后,DCM组大鼠心功能降低,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Em/Am)较对照组下降(P<0.05)。凋亡指数(AI)、胶原容积分数(CVF)、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上调,bcl-2 mRNA下调而bax mRNA上调(P<0.05)。与DCM组相比,NRG-1组LVEF、FS、bcl-2 mRNA上调(P<0.05),AI、CVF、Ⅰ/Ⅲ型胶原mRNA、bax mRNA表达下调(P<0.05)。与NRG-1组比较,HERCE组以上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补给NRG-1可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减轻心肌纤维化,从而改善DCM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蛋白 糖尿病心肌病 凋亡 胶原 大鼠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文渊 王梦洪 +3 位作者 危春英 郑泽琪 彭景添 彭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可能因素。方法:入选131名患者,采用64层CT重建208枚支架血管图像,用4分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再狭窄诊断的金标准。结果:208枚支架中发现35例再狭窄。64层CT诊断支... 目的:探讨影响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可能因素。方法:入选131名患者,采用64层CT重建208枚支架血管图像,用4分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再狭窄诊断的金标准。结果:208枚支架中发现35例再狭窄。64层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3.6%,其位于左主干和前降支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而且大直径支架的图像质量也显著优于小直径(<3.0mm)支架,此外,支架重叠也因伪影加重而干扰图像的质量。结论: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尤其可作为左主干、前降支等大直径单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CT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X受体抑制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被引量:12
10
作者 殷然 王梦洪 +2 位作者 郑泽琪 彭锦添 夏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71-1675,共5页
目的:探讨肝X受体(LXRs)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的影响和相应的细胞信号通路。方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复制A/R模型;不同浓度LXRs激动剂T0901317(1、5、10μmol/L)预处理后,常规比色法检测复氧24 h后各组上清液乳酸脱氢酶(... 目的:探讨肝X受体(LXRs)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的影响和相应的细胞信号通路。方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复制A/R模型;不同浓度LXRs激动剂T0901317(1、5、10μmol/L)预处理后,常规比色法检测复氧24 h后各组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活性;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表达;心肌特异性表达LXRα及LXRβ的腺病毒载体转染H9c2细胞,随后进行A/R实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各组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T0901317预处理显著减轻A/R损伤引起的LDH和CK活性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T0901317预处理组心肌细胞炎症因子释放显著减少(P<0.05);LXRs过表达明显抑制A/R损伤造成的H9c2细胞NF-κB活化。结论:LXRs是机体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防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受体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心血管介入相关的心包填塞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文渊 王梦洪 +4 位作者 郑泽琪 彭景添 黄俊 张智亮 路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总结17例与心血管介入相关的心包填塞病例资料。方法:17例患者均表现为心血管介入术后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增快、颈静脉充盈及奇脉。分析其病因:5例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破裂;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患者因冠... 目的:总结17例与心血管介入相关的心包填塞病例资料。方法:17例患者均表现为心血管介入术后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增快、颈静脉充盈及奇脉。分析其病因:5例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破裂;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患者因冠状静脉窦电极插入过深导致其破裂;1例心房扑动和5例心房颤动患者为射频消融损伤左心房;3例行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患者为操作导致;2例由临时心脏起搏电极引起右心室穿孔的心包填塞。17例患者均给予急诊X线透视心包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有效的治疗手段为立即床边心包穿刺引流,同时辅以静脉扩容与药物升血压治疗。结果:17例患者中心包引流物为200~2000 ml不等,4例患者给予静脉输血。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立即停用肝素等抗凝药物,3例患者还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2例给予补充血小板。1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进行了胸外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介入相关的心包填塞贵在早认识、早发现,心包穿刺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治疗 心包填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在左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小平 郑振中 +6 位作者 王梦洪 郑泽琪 彭景添 吴友平 黄俊 张智亮 李宾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在左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11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结果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手术成功率高...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在左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11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结果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手术成功率高,10例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完全通畅,椎动脉正向血流方向恢复;局部并发症少。结论冠状动脉导丝、球囊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效果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闭塞 冠状动脉导丝 冠状动脉球囊 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志勇 漆红梅 +5 位作者 罗骏 刘诗英 万勇 周裔忠 盛国太 李华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5-981,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的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心...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的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心肌内分别注射BMSCs(BMSCs组)、BMSCs条件培养液(BMSCs-CM组)及生理盐水(NS组)。RT-PCR检测3组心肌组织MMP-2、MMP-9和TIM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MMP-2、MMP-9和TIMP-1蛋白,胞浆和胞核内核因子κB(NF-κB)的p65和p50,以及总蛋白中NF-κB抑制物(I-κB)和磷酸化NF-κB抑制物(p-I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和NS组比较,BMSCs组和BMSCs-CM组MMP-2和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而与BMSCs-CM组比较,BMSCs组MMP-2和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胞核中p65和p50蛋白表达,NS组明显多于BMSCs组和BMSCs-CM组(P<0.05);而胞浆中p65和p50蛋白表达,NS组明显少于BMSCs组和BMSCs-CM组(P<0.05)。和BMSCs-CM组比较,BMSCs组胞核中p65和p5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胞浆中p65和p50蛋白表达,BMSCs组明显少于BMSCs-CM组(P<0.05)。NS组心肌组织总蛋白中p-IκB/IκB最高,明显多于BMSCs组和BMSCs-CM组(P<0.05),BMSCs组最低(P<0.05)。结论:BMSCs及其在缺氧条件下的培养液均可通过改变NF-κB的抑制蛋白IκB的活性,从而改变心衰心肌细胞胞核中NF-κB含量,影响有关基因的转录,使得MMPs水平升高和TIMPs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液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HCN2基因转染的脂肪组织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可分化为起搏样细胞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勇 李宾公 +2 位作者 李哲 张健 曾明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1-904,909,共5页
目的大鼠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ADSC)转染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2(hHCN2)基因,观察其作为起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生长良好的ADSC转染hHCN2基因,通过RT-PCR、Western blot分析、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HCN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用... 目的大鼠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ADSC)转染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2(hHCN2)基因,观察其作为起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生长良好的ADSC转染hHCN2基因,通过RT-PCR、Western blot分析、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HCN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用膜片钳技术检测细胞的电生理特征并记录其内向电流。将转染hHCN2基因的ADSC与心室肌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心室肌细胞自发性搏动的影响。结果 hHCN2基因修饰的大鼠ADSC能表达较强的hHCN2基因及蛋白,还能够产生超级化激活内向离子流。将其与心室肌细胞共培养,能使心室肌细胞的自发性搏动明显增快增强。结论将hHCN2基因转染ADSC能够使其分化为具有起搏功能的起搏样细胞,为进一步优化生物起搏器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 起搏样细胞 生物起搏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预NRG-1/ErbB通路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向类窦房结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勇 李宾公 +2 位作者 肖坚 李哲 张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7-942,共6页
目的探讨在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一定时期内,通过干预NRG-1/ErbB通路是否可调控其向类窦房结样细胞或工作肌样细胞分化。方法分离培养大鼠ADSCs,免疫荧光测定细胞相关表面抗原鉴定其干细胞特性。取3代ADSCs加入含10... 目的探讨在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一定时期内,通过干预NRG-1/ErbB通路是否可调控其向类窦房结样细胞或工作肌样细胞分化。方法分离培养大鼠ADSCs,免疫荧光测定细胞相关表面抗原鉴定其干细胞特性。取3代ADSCs加入含10μmol.L-15-氮胞苷(5-Aza)和10μg.L-1bFGF的培养基处理24 h后分3组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包括对照组、AG1478组、神经调节蛋白-1(NRG-1)组,取正常培养的为ADSCs组。诱导3周后,通过RT-PCR检测各组NKx2.5、HCN4、TBX3、TBX2基因,Westernblot检测TBX3蛋白,膜片钳检测各组动作电位的表达差异。结果 ADSCs加5-Aza诱导3周后表达心脏早期转录因子Nkx2.5及肌钙蛋白,证明5-Aza可以将ADSCs诱导成心肌样细胞。而AG1478组起搏相关基因(HCN4、TBX3、TBX2)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及NRG-1组(P<0.05),TBX3蛋白也强于对照组(P<0.05),并能产生窦房结样动作电位。而NRG-1组Nkx2.5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及AG1478组(P<0.05),亦能检测到心室肌样动作电位。结论在大鼠AD-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一定时间内通过干预NRG-1/ErbB通路可使其定向分化为起搏样细胞或工作肌样细胞,这为今后干细胞生物起搏研究做了有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神经调节蛋白-1 类窦房结样细胞 TBX3 生物起搏 5-氮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核糖核酸-31对大肿瘤抑制因子2及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俊义 张婉 +4 位作者 丁露 魏云峰 郑泽琪 文通 付勇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通过下调肥大心肌细胞中微小核糖核酸(miR)-31的表达,观察miR-31对大肿瘤抑制因子2(LATS2)及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大鼠心肌细胞并连续培养10天,按干预条件不同将心肌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血管紧张素Ⅱ(An... 目的:通过下调肥大心肌细胞中微小核糖核酸(miR)-31的表达,观察miR-31对大肿瘤抑制因子2(LATS2)及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大鼠心肌细胞并连续培养10天,按干预条件不同将心肌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干预组、miR-31抑制物慢病毒感染组、阴性病毒感染组。培养第8天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各组心肌细胞miR-31、LATS2及肥大基因心房钠尿肽(A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表达。培养第10天心肌细胞荧光探针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LATS2蛋白表达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转染293T细胞并检测荧光素酶活性,鉴定miR-3l对LATS2的靶向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AngⅡ干预组miR-31、心肌肥大基因ANP、β-MHC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心肌细胞相对表面积明显增大(P<0.05),而LATS2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单纯AngⅡ干预组比较,miR-31抑制物慢病毒感染组miR-31、心肌肥大基因ANP、β-MHC表达明显下调(P<0.05),心肌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P<0.05),而LATS2在基因水平略有上升,蛋白水平则显著上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TRAF6-3'UTR+miR-146b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较TRAF6-3'UTR+miR-NC显著性下降(P<0.01),LATS2-3'UTR+miR-3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较LATS2-3'UTR-NC+miR-31显著性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调肥大心肌细胞miR-31表达水平可一定程度逆转心肌细胞肥大,miR-31靶向作用LATS2参与调控心肌细胞的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类 肿瘤抑制蛋白质类 肌细胞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引导丝操作托盘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漆红梅 吴志勇 +2 位作者 颜琼 罗萍 文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导引导丝操作托盘,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使用导丝操作托盘,n=20)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操作导丝,n=20),两组PCI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观... 目的探讨自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导引导丝操作托盘,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使用导丝操作托盘,n=20)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操作导丝,n=20),两组PCI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观察评价两组术中导丝缠绕次数、手术操作区域手术单污染程度及导丝操作舒适便利程度。结果实验组导丝缠绕次数、手术操作区域手术单污染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操作导丝舒适便利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中应用自制导引导丝操作托盘,可有效地避免导丝相互缠绕,降低手术区域手术单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引导丝操作托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自制发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x受体通过NF-κB信号通路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8
作者 雷梅先 王云开 +2 位作者 殷然 李卫勇 王迎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98-1704,共7页
目的探讨肝X受体(LXRs)是否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方法LXR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高糖培养的H9C2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甘露醇组(5.5 mmol·L-1葡萄糖+2... 目的探讨肝X受体(LXRs)是否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方法LXR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高糖培养的H9C2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甘露醇组(5.5 mmol·L-1葡萄糖+27.5 mmol·L-1甘露醇)、高糖组(33 mmol·L-1葡萄糖)、GFP组、LXRα组、LXRβ组。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Bax mRNA、Bcl-2 mRNA表达,NF-κB、Bax、Bcl-2、Cleaved caspase-3蛋白量,细胞凋亡率。结果过表达LXRs组明显降低高糖诱导的Bax、NF-κB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P<0.05),上调由高糖抑制Bcl-2的表达(P<0.05)。结论 LXRs通过NF-κB信号通路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肝X受体 NF-KB 高糖 细胞凋亡 糖尿病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X受体通过调控GLUT-4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耀富 殷然 +2 位作者 王梦洪 郑泽琪 彭景添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肝X受体(LXRs)是否通过调控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应用Langendorff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组:LXRs激动剂T0901317(0.1μmol/L、0.5μmol/L和1.0μmol/L)预... 目的:探讨肝X受体(LXRs)是否通过调控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应用Langendorff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组:LXRs激动剂T0901317(0.1μmol/L、0.5μmol/L和1.0μmol/L)预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各组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心梗面积、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力变化速率(±dp/dt max)、冠脉流量(CF)、心肌组织GLUT-4 mRNA和细胞膜GLUT-4蛋白量。结果:模型组在缺血/再灌注后LDH、CK活性及心梗面积均增加(P<0.05),并产生血流动力学障碍(P<0.05);T0901317预处理显著降低CK和LDH活性,减小心梗面积(P<0.05),明显改善因I/R损伤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P<0.05),进一步增加由I/R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GLUT-4 mRNA表达及细胞膜GLUT-4蛋白表达(P<0.05)。结论:LXRs可能通过调控GLUT-4表达减轻离体灌流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X受体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葡萄糖转运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泽宇 刘丹 +4 位作者 万青 罗勇 廖章萍 汤蕾 何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353-1358,共6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预处理对大鼠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R-IPC)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Cont)组、缺血/再灌注(I/R)组、R-IPC组、TMP组、R-IPC+TMP组。预处理时R-IPC组和R-IPC+TMP组每...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预处理对大鼠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R-IPC)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Cont)组、缺血/再灌注(I/R)组、R-IPC组、TMP组、R-IPC+TMP组。预处理时R-IPC组和R-IPC+TMP组每天R-IPC预处理1次,连续3d;TMP组和R-IPC+TMP组每天i.p.TMP 10mg/kg预处理1次,连续3d;末次预处理24h后,制备Langendorff逆灌离体心脏并作I/R损伤模型;检测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aspase-3活性,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IPC或TMP预处理24h后,大鼠心脏可有效对抗急性I/R损伤性的冠脉流出液中LDH、CPK活性以及梗死面积的增加,心肌组织中MDA含量上升和SOD、GSH-Px活性降低以及caspase-3活性和凋亡指数增加(P<0.01),表现出延迟保护作用;R-IPC与TMP共同预处理24h后,诱发的延迟保护作用--在LDH、CPK活性与梗死面积等指标上,二者间表现为相互协同作用稍逊于SOD、GSH-Px、caspase-3活性和凋亡指数等指标。结论:TMP预处理可有效增强R-IPC对大鼠心脏急性I/R损伤之延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缺血预适应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