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Heidenhain染色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志红 吴萍 王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铁矾苏木精伊红(Heidenhain)染色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旨在为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简便实用的检测方法和客观确凿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结扎家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采用Heidenhain染色,镜检观... 目的探讨铁矾苏木精伊红(Heidenhain)染色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旨在为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简便实用的检测方法和客观确凿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结扎家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采用Heidenhain染色,镜检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心肌形态变化,结合血清中检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变化,研究其与心肌缺血时间、范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冠状动脉结扎15 min时,血清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含量即有升高,Heidenhain染色显示缺血心肌点状黑染,主要分布于心室壁心外膜下浅肌层,随着心肌缺血时间延长,血清中H-FABP含量逐渐增高,Heidenhain染色显示黑染着色区域扩大,冠状动脉结扎3 h后,结扎区域大部分或心肌全层心肌纤维黑染,呈片状、团块状分布。结论心肌Heidenhain染色形态观察对早期心肌缺血有诊断价值,效果优于HE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Heidenhain染色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USP22启动子的克隆及转录活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熊建军 周英妹 +2 位作者 干丽君 龚帧 林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0-583,共4页
目的克隆原癌基因USP22部分启动子序列,探讨其转录活性。方法应用cDNA5′末端快速扩增(5′RACE)方法定位USP22基因转录起始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其5′端非编码区处包括转录起始点在内的-2828^+52片段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入荧光素酶表达载... 目的克隆原癌基因USP22部分启动子序列,探讨其转录活性。方法应用cDNA5′末端快速扩增(5′RACE)方法定位USP22基因转录起始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其5′端非编码区处包括转录起始点在内的-2828^+52片段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入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Basic。重组质粒与内参质粒pRL-TK共转染HepG2与Hela细胞,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确定其转录活性。结果成功确定USP22基因转录起始位点,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USP22基因5′端非编码区2880bp序列正确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重组质粒pGL3-USP22promoter转染HepG2细胞和Hela细胞后,检测到荧光素酶的高表达(P<0.05)。结论成功构建具有转录活性的USP22启动子片段,为进一步研究USP22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22基因 启动子 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粟米草中抗肿瘤的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可越 刘海军 +4 位作者 吴家忠 高春华 刘建云 李雪芹 周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28-1631,共4页
目的:研究粟米草(Mollugo pentaphylla L.)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PHPLC等手段对粟米草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目的:研究粟米草(Mollugo pentaphylla L.)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PHPLC等手段对粟米草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化合物体外对Hela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从粟米草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经IR、NMR、MS等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1)、三十一烷醇(hentriacon-tanol)(2)、β-谷甾醇(β-sitosterol)(3)、牡荆素(vitexin)(4)、槲皮素(quercetin)(5)。药理实验结果发现化合物1,4,5对Hela肿瘤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成一定剂量依赖关系,IC50分别为216.0μg/mL、102.4μg/mL、92.2μg/mL。并对活性最强的化合物5处理的Hela细胞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明显的细胞凋亡"梯状"条带,提示槲皮素抑制Hela细胞是通过诱导其凋亡。结论:化合物1,3,5为首次自粟米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5具有显著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活性,实验证明化合物5具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米草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弓形虫感染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涛 李金福 +4 位作者 李兴暖 梅钧 龙锴 汤自豪 赵志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9-33,共5页
为探讨地塞米松(DXM)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刚地弓形虫(T.gondii)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DXM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注射6d,再抽取腹腔巨噬细胞后分为4组,即DXM组和DXM+T.gondii感染组;对照组和T.gondii感染组。通过... 为探讨地塞米松(DXM)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刚地弓形虫(T.gondii)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DXM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注射6d,再抽取腹腔巨噬细胞后分为4组,即DXM组和DXM+T.gondii感染组;对照组和T.gondii感染组。通过瑞-吉染色观察T.gondii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DXM组和对照组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IFN-γ、TNF-α和IL-2mRNA表达情况用ELISA检测4个试验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T.gondii不增殖反而减少,而在DXM注射大鼠后巨噬细胞内T.gondii大量增殖;同时与T.gondii感染免疫密切相关的这3种细胞因子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被DXM明显抑制。试验表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对T.gondii具有明显的抗性;但DXM又可诱发腹腔巨噬细胞易感T.gondii,这一结果与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大鼠腹腔巨噬细胞 弓形虫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