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Zn-Mg-Cu合金半固态成形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树国 裴桓伟 杨湘杰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第3期67-73,共7页
半固态成形技术为实现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以铸代锻"的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主要综述了Al-Zn-Mg-Cu合金半固态制浆与成形技术、半固态成形合金的成分调控、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同时结合笔者所在... 半固态成形技术为实现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以铸代锻"的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主要综述了Al-Zn-Mg-Cu合金半固态制浆与成形技术、半固态成形合金的成分调控、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同时结合笔者所在学术团队的研究经历,对半固态成形件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简要分析。详细综述了Al-Zn-Mg-Cu合金半固态制浆和成形方法,着重介绍了环缝式电磁搅拌技术、蛇形通道浇注法及复合式半固态成形技术。进而综述了Al-Zn-Mg-Cu半固态成形合金的成分及微观组织结构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合金成分调控及热处理工艺优化对性能的积极影响,分析比较了Al-Zn-Mg-Cu合金半固态成形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最后,对该成形方向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半固态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复合材料的半固态成形技术研究动向
2
作者 杨湘杰 张树国 +1 位作者 郭洪民 刘旭波 《精密成形工程》 2014年第5期9-12,63,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成形方法,特别对内生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成形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内生块体增塑非晶复合材料半固体成形技术的研究动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对内生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半固体流变铸造成形... 综述了国内外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成形方法,特别对内生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成形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内生块体增塑非晶复合材料半固体成形技术的研究动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对内生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半固体流变铸造成形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 内生块体 半固态 研究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铝合金超精密车削表面形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熊瑞亮 刘旭波 +2 位作者 熊智文 章少剑 赵丽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75,共4页
超精密加工是获得超光滑高质量工件表面的重要手段,其加工条件和工艺参数对超精密加工质量有重要影响。文章设计了振幅梯度变化的T形零件进行单晶金刚石超精密端面车削,获得了不同振动条件下的加工表面形貌,振动激烈的部位形貌刀痕深度... 超精密加工是获得超光滑高质量工件表面的重要手段,其加工条件和工艺参数对超精密加工质量有重要影响。文章设计了振幅梯度变化的T形零件进行单晶金刚石超精密端面车削,获得了不同振动条件下的加工表面形貌,振动激烈的部位形貌刀痕深度大,呈一字形重叠,粗糙度大;离中心点较近的大部分中间区域振动最小,表面呈光滑镜面;过渡区域振动平缓些,表面会出现很多类似丘陵状或鱼鳞状的多边形。探索了超精密加工进给量、主轴转速及切削深度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切削进给量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变大;随着主轴转速增大,表面粗糙度变小,但当主轴转速增大到一定值时,表面粗糙度反而有增大的趋势;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表面粗糙度也变大,并且从工艺参数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示意图可以看出,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要小于进给量和主轴转速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加工 表面形貌 工艺参数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冷熔体近球晶组织形成机理的相场模拟
4
作者 吕星 杨湘杰 +1 位作者 桂云鹏 郭洪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91,97,共5页
以二元合金相场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耦合溶质场的相场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模拟了Al-Cu二元合金在等温凝固时晶粒的生长过程。研究了过冷度和晶粒间距对晶粒生长行为的影响,分析了溶质扩散对晶粒生长长度和生长速... 以二元合金相场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耦合溶质场的相场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模拟了Al-Cu二元合金在等温凝固时晶粒的生长过程。研究了过冷度和晶粒间距对晶粒生长行为的影响,分析了溶质扩散对晶粒生长长度和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的过冷度和小的晶粒间距下,晶粒趋于球形生长;而在高的过冷度或大的晶粒间距下,晶粒趋于树枝状生长。在高晶粒密度和缓慢冷却条件下,晶粒周围浓度场的相互叠加使得晶粒生长界面前沿的溶质分布更均匀,有利于晶粒呈球形生长,球晶可以在液相中直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合金 相场法 近球晶生长 过冷度 晶粒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成形轮毂模具自动喷雾机的研发
5
作者 李真健 刘旭波 杨湘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3-245,共3页
针对目前国内压铸行业使用的自动喷雾机的缺点,结合已开发的两板立式金属内腔挤压成形机的结构,按一体化成套开发的理念设计开发了一种结构紧凑性能优异高效率的喷涂设备,通过创新开发的双盘旋转式喷雾装置及采用单独控制外混式雾化技... 针对目前国内压铸行业使用的自动喷雾机的缺点,结合已开发的两板立式金属内腔挤压成形机的结构,按一体化成套开发的理念设计开发了一种结构紧凑性能优异高效率的喷涂设备,通过创新开发的双盘旋转式喷雾装置及采用单独控制外混式雾化技术的自动喷枪,大大的缩短了轮毂等大面积零件的喷涂时间,有效节省了脱模剂、压缩空气的消耗量,提高了喷涂质量。通过将喷雾机直接设计安装在主机导轨架上,采用双轴直线运动机构完成喷雾装置上下及前后移动,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造价成本,使整套装备更紧凑,工作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喷雾机 大吨位 立式挤压铸造 轮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二板挤压成形机主油缸研究与设计
6
作者 刘贤华 赵丽 +2 位作者 崔智敏 杨湘杰 刘旭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93-96,共4页
立式二板挤压成形机在生产中同比耗能低,占地面积少,产品性能同比高,耗材少,能生产大型零件,但其主油缸因工作原理容易产生偏载现象。针对此问题,在油缸密封结构、尺寸等方面进行了改进设计,成功解决了偏载问题,大幅提高了油缸的耐用度... 立式二板挤压成形机在生产中同比耗能低,占地面积少,产品性能同比高,耗材少,能生产大型零件,但其主油缸因工作原理容易产生偏载现象。针对此问题,在油缸密封结构、尺寸等方面进行了改进设计,成功解决了偏载问题,大幅提高了油缸的耐用度,为以后二板机主油缸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二板挤压成型机 油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11钛合金本构及铣削表面质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侍中楼 杨湘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2,共10页
目的探明不同铣削参数对TA11钛合金铣削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基于铣削参量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实现TA11钛合金铣削表面质量的预测。方法通过TA11钛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室温拉伸实验,构建TA11钛合金相关的JC本构模型,并基于此建... 目的探明不同铣削参数对TA11钛合金铣削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基于铣削参量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实现TA11钛合金铣削表面质量的预测。方法通过TA11钛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室温拉伸实验,构建TA11钛合金相关的JC本构模型,并基于此建立铣削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结合单因素分析法,阐明不同铣削参数组合下的TA11钛合金表面粗糙度演化规律;最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基于铣削参量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结果分别建立了可真实反映TA11钛合金不同应变速率下应力-应变行为和损伤行为的JC本构模型与损伤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在铣削速度为5300 r/min、每齿进给量为0.04 mm/z、铣削深度为1 mm、铣削宽度为0.2 mm的实验条件下,铣削过程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为11.83%;所建立的粗糙度预测模型拟合程度R2=0.963、显著性水平P<0.001,模型拟合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所建立的JC本构模型和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TA11钛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变形行为和损伤演化过程,基于此开展的铣削过程有限元模拟可反映铣削参量对TA11钛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所建立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可为TA11钛合金铣削工艺方案的制订提供一定的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1钛合金 表面粗糙度 JC本构模型 有限元模拟 正交实验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5182铝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徐颖宣 孟祥晨 +5 位作者 李根 金斌 盖炳君 谢庭祯 刘勇 吕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5182铝合金经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可以克服铝合金表面性能的不足,提高铝合金材料整体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显微硬度、单轴拉伸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使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5182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特... 5182铝合金经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可以克服铝合金表面性能的不足,提高铝合金材料整体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显微硬度、单轴拉伸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使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5182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特征。经过SMAT处理后的5182铝合金,其表面晶粒细化至纳米级,且沿试样表面到芯部方向形成纳米梯度结构;其板材的整体硬度都有一定的提高,且沿板材试样表面到芯部方向形成了梯度下降的状态;随着表面机械研磨处理时间的增加,5182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强度也随之提升,但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合金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 梯度结构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Ca对Cu-Ca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招红 杨湘杰 +1 位作者 郭洪民 邹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3-54,59,共3页
在ZG-0025型的真空中频炉中制备了Ca质量分数分别为0.19%,0.56%,0.69%,0.87%,1.31%的Cu-Ca合金试样;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HV-1000A显微硬度计和涡流导电仪分析了不同Ca含量的Cu-Ca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随Ca含量的增加... 在ZG-0025型的真空中频炉中制备了Ca质量分数分别为0.19%,0.56%,0.69%,0.87%,1.31%的Cu-Ca合金试样;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HV-1000A显微硬度计和涡流导电仪分析了不同Ca含量的Cu-Ca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随Ca含量的增加,Cu5Ca数量增多,合金导电率下降,显微硬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a合金 导电率 显微硬度 Cu5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Y和Sm对AZ91D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湘杰 郑彬 +1 位作者 付亮华 杨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9-148,共10页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单一稀土Y和复合稀土Y,Sm元素对AZ91D镁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稀土元素对AZ91D合金的细化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添加稀土Y和Sm对AZ91D合金的作用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添加稀土Y对AZ91D合金的作用效果,添加Y和Sm...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单一稀土Y和复合稀土Y,Sm元素对AZ91D镁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稀土元素对AZ91D合金的细化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添加稀土Y和Sm对AZ91D合金的作用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添加稀土Y对AZ91D合金的作用效果,添加Y和Sm后,生成了块状相Al_(2) Y相和针状相Al_(2)Sm相,可以作为α-Mg的有效异质形核点。当加入量为0.8%(质量分数,下同)Y+1.0%Sm时,α-Mg晶粒尺寸最为细小,分布最为均匀,其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分别为67.42HV,153.37 MPa和3.62%,改善了铸态AZ91D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但是超过这个最佳添加量后,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稀土 镁合金 晶粒细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铜/非晶复合板材的制备和弯曲性能
11
作者 张丽 杨湘杰 刘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55-2861,共7页
采用挤压成形工艺制备新型纯铜/Cu40Zr44Ag8Al8非晶复合板材。通过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维氏硬度(HV)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复合板材芯部非晶尺寸与硬度的分布及复合板材的界面性能;并对比纯铜板材和复合板材的三点弯... 采用挤压成形工艺制备新型纯铜/Cu40Zr44Ag8Al8非晶复合板材。通过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维氏硬度(HV)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复合板材芯部非晶尺寸与硬度的分布及复合板材的界面性能;并对比纯铜板材和复合板材的三点弯曲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挤压成形工艺可以使复合板材获得良好的界面结合,界面元素梯度分布表明界面宽度约为2.15μm。挤压开始阶段,复合板材由单一纯铜组成;随后芯部开始出现非晶,且在距离头部12 mm处非晶尺寸达到最大,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785和1.481 mm;随着挤压的继续进行,芯部的非晶尺寸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稳定阶段长度和宽度的平均尺寸分别为2.269和0.797 mm。X射线衍射和维氏硬度结果表明,芯部非晶在复合挤压过程中没有发生晶化现象。三点弯曲试验表明,复合板材的弯曲强度比纯铜的大,其弯曲断裂强度为377.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复合材料 热塑性成形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态等温热处理对Zr基非晶复合材料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
12
作者 杨湘杰 杨颜 +2 位作者 刘军 史坤 郑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165,共7页
通过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Nb,本工作设计了一系列Zr基非晶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Nb含量对铸态、半固态非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塑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复合材料塑性应变量随晶体相(β-Zr相)体积分数增加而呈现S型增强规律。半固态... 通过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Nb,本工作设计了一系列Zr基非晶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Nb含量对铸态、半固态非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塑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复合材料塑性应变量随晶体相(β-Zr相)体积分数增加而呈现S型增强规律。半固态等温处理后的非晶复合材料塑性提升,但其塑性增长率随Nb含量增加而减小。当D C(当量直径)/X(平均自由程间距)≥0.65时,β-Zr相体积分数出现最小临界阈值35%,此时材料塑性开始迅速提升;D C/X≥1.5时,β-Zr相体积分数超过54%后,材料塑性保持稳定,进一步说明非晶复合材料塑性与β-Zr相体积分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复合材料 半固态等温热处理 微观结构 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挤压与热处理对半固态方法制备7075铝合金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永博 杨湘杰 桂云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3,共5页
采用剪切低温浇注式(LSPSF)半固态浆料制备工艺制备7075铝合金铸棒,并依次进行均匀化处理、热挤压和T6热处理,研究了热挤压和热处理对铝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铝合金中的近球形晶粒在热挤压过程中变为不规则形状,... 采用剪切低温浇注式(LSPSF)半固态浆料制备工艺制备7075铝合金铸棒,并依次进行均匀化处理、热挤压和T6热处理,研究了热挤压和热处理对铝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铝合金中的近球形晶粒在热挤压过程中变为不规则形状,经T6热处理后,铝合金组织中出现较明显的晶界;热挤压和T6热处理使铝合金组织中的(110)晶面产生择优取向;经热挤压后,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比铸态的分别提高了136%和140%,经T6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进一步提高;铸态铝合金的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经热挤压和T6热处理后,其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态方法 7075铝合金 热挤压 热处理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J3300吨金属内腔挤压成型主机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建峰 黄持伟 +2 位作者 杨湘杰 刘旭波 欧海龙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4-148,共5页
金属内腔挤压成型的主机框架是承载工作压力的最重要组件,其框架设计不仅直接影响压机的使用与寿命,而且是反映主机整体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利用有限元分析对主机框架在工作状态下进行结构刚度和强度校核计算,得出主机框架整体安... 金属内腔挤压成型的主机框架是承载工作压力的最重要组件,其框架设计不仅直接影响压机的使用与寿命,而且是反映主机整体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利用有限元分析对主机框架在工作状态下进行结构刚度和强度校核计算,得出主机框架整体安全、可靠。研究结果为大型金属内腔挤压成型机的生产与制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板机 挤压成型 有限元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式高洁净取注浆机的设计开发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真健 叶寒 +1 位作者 刘旭波 杨湘杰 《精密成形工程》 2013年第5期53-56,60,共5页
为保证取注浆机在取出和运送过程中金属浆料的洁净度和温度,研发设计了一种由浆罐、浆罐移动系统和机架等3部分组成的闭式高洁净取注浆机,包括方案设计、浆罐移动系统的设计和机架的设计。闭式高洁净取注浆机提高了取注浆过程的安全性... 为保证取注浆机在取出和运送过程中金属浆料的洁净度和温度,研发设计了一种由浆罐、浆罐移动系统和机架等3部分组成的闭式高洁净取注浆机,包括方案设计、浆罐移动系统的设计和机架的设计。闭式高洁净取注浆机提高了取注浆过程的安全性、准确性,原料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在生产对浆料质量要求较高的压铸件时,闭式高洁净取注浆机可以替代传统的浇汤机,使压铸件产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注浆机 闭式浆罐 高洁净金属浆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O_(3))_(3)和CeO_(2)纳米粒子对APTES膜耐腐蚀性的影响
16
作者 杨湘杰 廖凯 +3 位作者 杨颜 刘辉 蔡金趸 李彤宇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3,共10页
目的通过对铜箔进行硅烷化处理,增强铜箔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化学浸泡法在9μm电解铜箔表面制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APTES)硅烷膜层、Ce^(3+)/APTES膜层、CeO_(2)/APTES膜层和Ce^(3+)/CeO_(2)/APTES膜层,对改性硅烷膜试样... 目的通过对铜箔进行硅烷化处理,增强铜箔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化学浸泡法在9μm电解铜箔表面制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APTES)硅烷膜层、Ce^(3+)/APTES膜层、CeO_(2)/APTES膜层和Ce^(3+)/CeO_(2)/APTES膜层,对改性硅烷膜试样与空白试样进行接触角对照实验,对硅烷表面润湿性进行表征。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对空白样、单一硅烷膜层、Ce^(3+)/APTES硅烷膜层和Ce^(3+)/CeO_(2)/APTES硅烷膜层进行浸泡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改性膜层前后的耐腐蚀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膜层表面形貌,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纳米粒子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改性膜层的钝化机理。结果Ce(NO_(3))_(3)/CeO_(2)/APTES复合膜层的接触角最大,接触角为106.6°,表现出最佳的疏水性。同时,其表面的腐蚀坑数量和面积最小。在盐水浸泡和电化学实验中,各试样的腐蚀电流密度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上升,Ce^(3+)/CeO_(2)/APTES试样的腐蚀电位发生正移,具有较低的腐蚀电流密度,并且该试样具有最高的相角和最高的阻抗值,远高于Ce^(3+)/APTES试样。结论与单一硅烷膜层和仅分别添加Ce(NO_(3))_(3)、CeO_(2)2种缓蚀剂的膜层相比,Ce(NO_(3))_(3)/CeO_(2)/APTES复合膜层的防护效果有明显提升,且Ce^(3+)与CeO_(2)之间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硅烷膜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APTES) 缓蚀剂 复合膜层 协同作用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激光熔覆铁基合金温度场模拟及其试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旭波 操顺森 +3 位作者 李学文 赖志慧 熊瑞亮 赵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9-444,共6页
通过建立Q235钢表面激光熔覆低碳铁基合金温度场三维模型,分析了熔覆层顶、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此对熔覆层成形质量进行预测。结合实验论证得到激光功率为2000W、扫描速度为10mm/s时,熔覆层顶、底点最高温度分别为2300℃和1500... 通过建立Q235钢表面激光熔覆低碳铁基合金温度场三维模型,分析了熔覆层顶、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此对熔覆层成形质量进行预测。结合实验论证得到激光功率为2000W、扫描速度为10mm/s时,熔覆层顶、底点最高温度分别为2300℃和1500℃,有利于得到表面形貌较好、与基体良好冶金结合的熔覆层,熔覆层组织由等轴晶和垂直于界面的树枝晶构成,过渡区为富Cr、Ni的板条状马氏体;熔覆区组织均匀致密,过渡区中基体和熔覆材料产生了良好冶金结合且稀释率低,热影响区铁素体与珠光体得到了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激光熔覆 铁基合金 温度场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356铝合金近球晶组织三维重构及空间结构表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会 杨湘杰 郭洪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7-31,共5页
应用LSPSF流变铸造工艺,制备了A356铝合金半固态浆料。应用基于连续切片技术的三维重构方法,对流变铸造A356铝合金微观组织进行了三维重构,获得了A356铝合金微观组织的三维空间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定义了三个定量表征的参量,从三维的角... 应用LSPSF流变铸造工艺,制备了A356铝合金半固态浆料。应用基于连续切片技术的三维重构方法,对流变铸造A356铝合金微观组织进行了三维重构,获得了A356铝合金微观组织的三维空间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定义了三个定量表征的参量,从三维的角度描述了初生固相的数量、大小和平均等效直径。得出流变铸造A356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固相分数f V=74%,形状因子F=0.51,平均当量直径=91.4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构 连续切片 空间结构 定量表征 流变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冷熔体中非等温凝固枝晶生长相场法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涛 郭洪民 杨湘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4,47,共5页
基于二元合金相场模型,建立了耦合溶质场和温度场的相场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控制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模拟了Al-Cu二元合金非等温凝固时枝晶生长过程,研究了过冷度对等轴枝晶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冷度越大,枝晶的侧向越发达,... 基于二元合金相场模型,建立了耦合溶质场和温度场的相场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控制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模拟了Al-Cu二元合金非等温凝固时枝晶生长过程,研究了过冷度对等轴枝晶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冷度越大,枝晶的侧向越发达,甚至三次枝晶出现,枝晶尖端生长速度越大,计算范围内温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法 非等温凝固 枝晶生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态等温处理Ti_(48)Zr_(18)V_(12)Cu_5Be_(17)非晶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洪民 王程 +2 位作者 温飞马 杨湘杰 章爱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10-2117,共8页
采用水冷铜模吸铸法制备内生β-Ti晶体相增塑Ti_(48)Zr_(18)V_(12)Cu_5Be_(17)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研究该材料在半固态温度区间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水冷铜模吸铸的铸态组织和半固态等温处理后的水淬组织均由β-Ti晶体相... 采用水冷铜模吸铸法制备内生β-Ti晶体相增塑Ti_(48)Zr_(18)V_(12)Cu_5Be_(17)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研究该材料在半固态温度区间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水冷铜模吸铸的铸态组织和半固态等温处理后的水淬组织均由β-Ti晶体相和基体非晶相组成。半固态等温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决定着β-Ti相的最终形态,提高等温处理温度将提高β-Ti相的演变速度。β-Ti相晶粒尺寸D^3和保温时间t存在线性关系,生长动力学因子K=3.6μm^3/s,β-Ti相的球化过程是由溶质元素扩散控制的粗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基复合材料 半固态 水冷铜模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