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研究牛乳外泌体的抗过敏活性
1
作者 傅斯琪 刘艳 +5 位作者 张超 杨帆 谢若凡 王晓东 李欣 陈红兵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26-232,共7页
利用小鼠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st cell,BMMC)构建脱颗粒模型,探究牛乳来源外泌体(milk exosomes,M-Exo)的体外抗过敏活性。首先通过凝乳酶辅助法去除牛乳中酪蛋白,再通过超速离心提取M-Exo,然后对其进行表征。采... 利用小鼠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st cell,BMMC)构建脱颗粒模型,探究牛乳来源外泌体(milk exosomes,M-Exo)的体外抗过敏活性。首先通过凝乳酶辅助法去除牛乳中酪蛋白,再通过超速离心提取M-Exo,然后对其进行表征。采用不同浓度的M-Exo干预致敏BMMC,测定活化后的β-氨基己糖胺酶(β-hexosaminidase,β-HEX)释放率和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结果表明:制备的M-Exo具有典型的茶托状双层膜结构,其粒径在30~200 nm范围内;M-Exo含有四次跨膜蛋白CD81、肿瘤易感基因101和热休克蛋白70标志蛋白,并进一步发现M-Exo能被BMMC摄取。在脱颗粒模型中证实可抑制β-HEX的释放率和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3的表达,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提示M-Exo具有一定的抗过敏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外泌体 表征 肥大细胞 脱颗粒 抗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纤维与肠道微生物互作调节食物过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钟菁华 王中亮 +1 位作者 武涌 陈红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9-248,共10页
食物过敏的发病率逐步上升,遗传之外的影响因素如饮食受到密切关注。其中,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可能通过与肠道菌群互作和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的方式来诱导口服耐受和降低食物过敏发生率。本文在阐述膳食纤维、肠道菌群和食物过敏三者的联... 食物过敏的发病率逐步上升,遗传之外的影响因素如饮食受到密切关注。其中,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可能通过与肠道菌群互作和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的方式来诱导口服耐受和降低食物过敏发生率。本文在阐述膳食纤维、肠道菌群和食物过敏三者的联系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膳食纤维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旨在为研究过敏人群的合理膳食及开发具有改善食物过敏体质的膳食纤维食品提供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膳食纤维 肠道微生物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过敏与炎症性肠道疾病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碧华 吴雨泓 +2 位作者 吴欢 孟轩夷 陈红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4-304,共11页
随着全球过敏人群数量的增加,食物过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炎症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对食物过敏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过敏与IBD具有相似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发病机制、临床症... 随着全球过敏人群数量的增加,食物过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炎症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对食物过敏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过敏与IBD具有相似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并且IBD能够增加患者患食物过敏的几率。本文在阐述食物过敏与IBD发病率和临床症状相似性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食物过敏与IBD的发病机制以及影响两种疾病发生的关联因素,最后概述针对IBD患者未来缓解以及避免食物过敏的方法和应对策略。通过了解食物过敏与IBD的关联性,可为认知IBD患者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预防及治疗IBD患者发生食物过敏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炎症性肠道疾病 肠道黏膜免疫 环境因素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脂方法对高脂肪型复杂食物基质中牛乳过敏原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巍 杨帆 +3 位作者 熊子奕 高金燕 陈红兵 李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脂肪作为食品的常见成分,会与牛乳过敏原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过敏原蛋白的提取效果和检测准确性。然而,有关高脂肪型复杂食物基质的脱脂方法仍鲜有研究。以含有牛乳过敏原的巧克力模拟高脂肪型复杂基质,分别测定了正己烷、异... 脂肪作为食品的常见成分,会与牛乳过敏原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过敏原蛋白的提取效果和检测准确性。然而,有关高脂肪型复杂食物基质的脱脂方法仍鲜有研究。以含有牛乳过敏原的巧克力模拟高脂肪型复杂基质,分别测定了正己烷、异丙醇、乙酸乙酯和脂肪酶脱脂处理后模拟基质的脱脂率和蛋白损失率,比较了脱脂前后蛋白结构、粒度、脂肪分布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同时利用间接ELISA测定脱脂前后从模拟基质中主要牛乳过敏原的含量。结果表明:正己烷的脱脂率最高且蛋白损失率最低,分别为87.87%和6.86%;脱脂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整体由紧凑变为松散,其中正己烷组和乙酸乙酯组的变化较小。粒径在脱脂后略微降低,但异丙醇处理会使蛋白聚集成较大的颗粒,粒径由297.9 nm升高至445.1 nm。正己烷和乙酸乙酯脱脂后模拟基质的脂肪分布更为均一且液滴变小,表面形貌由致密光滑的块状变为疏松多孔结构;而异丙醇组和脂肪酶组仍然存在部分结块。间接ELISA结果表明:酪蛋白在乙酸乙酯组中的提取率提升了61.02%;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在正己烷处理后的提取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0.73 mg/mL和1.89 mg/mL。正己烷脱脂处理可以明显改善高脂肪复杂基质中过敏原的提取效果,希望研究结果可为实现高脂肪型复杂食物基质中过敏原的准确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检测 复杂食物基质 牛乳过敏原 脱脂处理 高脂肪型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粟米活性肽减轻铜诱导秀丽隐杆线虫氧化损伤及其分子机制
5
作者 张惠琪 陈晓 +5 位作者 金雪玲 黎晶晶 袁娟丽 高金燕 陈红兵 武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393,共10页
目的: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为模型,探究发芽粟米活性肽(Germinated foxtail millet bioactive peptides,GRBPs)对铜诱导的体内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将野生型N2秀丽隐杆线虫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为模型,探究发芽粟米活性肽(Germinated foxtail millet bioactive peptides,GRBPs)对铜诱导的体内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将野生型N2秀丽隐杆线虫随机分为对照组、GRBPs组,观察喂食GRBPs对线虫接受铜刺激后运动能力和存活率的影响;通过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umutase,SOD)活性,评估GRBPs对铜诱导线虫氧化损伤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基因组及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以及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讨GRBPs的作用机制。最后对抗氧化相关基因进行逆转录和实时定量PCR(qPCR)验证。结果:GRBPs可明显提高铜刺激后线虫的存活率和运动能力;1 mg/mL浓度的GRBPs可极显著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P<0.0001),增加CAT和SOD活性,同时调节特定基因(如ctl-1、ctl-2的上调和sod-1、sod-2的下调)的表达量。在基因水平上,GRBPs对线虫的影响主要是调控编码角质层结构成分和活性以及细胞色素酶P450的相关基因表达;在代谢水平上,GRBPs对线虫的影响主要是调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结论:发芽粟米活性肽可以有效减轻铜诱导的氧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角质层和细胞色素酶P450相关基因表达和调节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粟米活性肽 秀丽隐杆线虫 铜诱导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笼液蛋白酶消减牛乳蛋白致敏表位的研究
6
作者 李婷婷 邱毓 +1 位作者 李欣 陈红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38,共11页
目的:利用废弃猪笼液中的蛋白酶来消减牛乳主要致敏原蛋白的致敏性。方法:首先采集了米兰达猪笼草(Nepenthes×Miranda)的猪笼液,经过滤、5 kDa膜超滤、真空冷冻干燥和复溶获得酶活为126.276 U/mL的猪笼液蛋白酶液。然后用此酶对牛... 目的:利用废弃猪笼液中的蛋白酶来消减牛乳主要致敏原蛋白的致敏性。方法:首先采集了米兰达猪笼草(Nepenthes×Miranda)的猪笼液,经过滤、5 kDa膜超滤、真空冷冻干燥和复溶获得酶活为126.276 U/mL的猪笼液蛋白酶液。然后用此酶对牛乳蛋白进行酶解,通过液相色谱-二级质谱法(LC-MS/MS)鉴定酶解后肽段产物,对比致敏原表位数据库以判断蛋白酶对表位的酶切情况。结果:牛乳主要致敏原蛋白中P1位的K、V、F、R、Y、I、S和L以及P1’位的D、A、V、I、L、F、E、R、Y、N、T、Q、S、W和P的肽键被有效酶解,酶切位点位于相对应的表位内,且位于蛋白表面和内部的表位均有被酶解。其中,来自α-LA的表位Eα-LA1中的K-V以及表位Eα-LA2中的K-V和K-A被酶解频率较高,来自β-LG的被酶解频率高的表位处的肽键为Eβ-LG1和Eβ-LG2中的L-D、V-Y和Y-V,来自αs1-CN的表位Eαs1-CN1中大部分的R-F和F-F被高频酶解,来自αs2-CN的表位Eαs2-CN1中的L-N、R-Y、K-F和K-T和表位Eαs2-CN2中的K-T、K-L和K-I被酶解频率较高,β-CN中被酶解频率较高的表位为Eβ-CN1和Eβ-CN2中的L-Q、S-W、D-V、L-T、T-D和E-N。结论:猪笼液蛋白酶水解对牛乳蛋白致敏原蛋白表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猪笼液有望成为新型蛋白酶开发的资源,实现农业废弃物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笼草 猪笼液蛋白酶 牛乳蛋白 致敏性 表位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多糖改善肥胖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伍洋 武涌 +4 位作者 陈红兵 金雪玲 黄道武 余秀梅 郑双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83-389,共7页
肥胖问题日益严重,伴随而来的肥胖并发症如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氧化损伤、全身性炎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褐藻多糖是从棕色海藻以及部分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提取的生物活性多糖,具有改善肥胖及其并发症等疾病的功效,逐渐成为当前... 肥胖问题日益严重,伴随而来的肥胖并发症如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氧化损伤、全身性炎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褐藻多糖是从棕色海藻以及部分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提取的生物活性多糖,具有改善肥胖及其并发症等疾病的功效,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举例介绍了当前国内外褐藻多糖在食品、药品和医学方面的部分应用,并讨论了当前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褐藻多糖功效和开发新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多糖 海藻 肥胖 膳食补充剂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致敏水解乳清粉的制备及其致敏性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谭宏凯 邱毓 +7 位作者 陈思懿 熊子奕 潘丽娜 张敏 高宇 彭小雨 李欣 陈红兵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78,共11页
以牛乳主要过敏原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处理,探究其致敏性的变化,并与2类市售低致敏乳清粉比较。乳清蛋白经酶解处理后进行喷雾干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的方法,评估酶解产物致敏性及其残留表... 以牛乳主要过敏原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处理,探究其致敏性的变化,并与2类市售低致敏乳清粉比较。乳清蛋白经酶解处理后进行喷雾干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的方法,评估酶解产物致敏性及其残留表位信息,同时采用尤斯灌流、凝胶电泳、电子舌等方法评估其肠道转运率、分子量分布、水解度、感官特征等指标。结果表明:经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处理后,低致敏水解乳清粉分子量显著降低。质谱分析残留表位发现,低致敏水解乳清粉中的α-乳白蛋白各表位均被酶解,而β-乳球蛋白仍有数个表位残基未被破坏,其中AA17-33存在于不同程度水解的乳清粉样品中。通过牛乳过敏患者血清池检测,在相似的水解度下,低致敏水解乳清粉致敏性低于市售适度水解乳清粉;尤斯灌流结果显示,低致敏水解乳清粉的肠道转运率良好,与市售深度水解乳清粉相近,而苦味较市售深度水解乳清粉更弱、适口性更强。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处理乳清蛋白,可以显著降低产品致敏性,产品被转运吸收能力强,同时苦味较弱,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粉 乳清蛋白 水解工艺 表位残留 致敏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子代患病的性别差异及其机制研究
9
作者 吴雨泓 陈碧华 +4 位作者 吴欢 刘瀚文 欧阳璞玉 孟轩夷 陈红兵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9-827,共9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小鼠子代中患IBD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将BALB/c雌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ve组)和DSS模型组(DSS组),Na?ve组小鼠自由饮用高压灭菌水,DSS组连续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extran so...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小鼠子代中患IBD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将BALB/c雌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ve组)和DSS模型组(DSS组),Na?ve组小鼠自由饮用高压灭菌水,DSS组连续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7 d后更换为自由饮用高压灭菌水10 d,共进行3~4个循环,同时与健康雄鼠合笼构建IBD母鼠模型。待幼鼠出生后8周,将幼鼠分为Con组和IBD组,Con组自由饮用高压灭菌水7 d,IBD组饮用3%DSS溶液7 d构建IBD模型。造模期间通过每日监测小鼠体重、粪便一致性以及便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切片、杯状细胞和黏液层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IL-33和IL-10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测定结肠中紧密连接蛋白和MUC-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IBD雌性小鼠相比,IBD雄性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更高、结肠显著缩短,结肠中出现大量炎性浸润、隐窝异常和杯状细胞缺失的现象,闭合蛋白(occludin,OCLN)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IL-6、IL-33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下降。结论IBD小鼠的子代中雄鼠比雌鼠的结肠炎症状更严重,主要与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严重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结肠炎 炎症反应 上皮屏障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致敏食品制备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欣 胡巍 +2 位作者 谭宏凯 黎晶晶 陈红兵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0,共8页
食物过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在食品加工多元化的背景下,食物过敏患者要完全避免过敏原十分困难,研发低致敏食品对食物过敏患者的安全膳食至关重要。总结了低致敏食品制备技术的加工技术原理... 食物过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在食品加工多元化的背景下,食物过敏患者要完全避免过敏原十分困难,研发低致敏食品对食物过敏患者的安全膳食至关重要。总结了低致敏食品制备技术的加工技术原理;以蒸煮、微波和烘烤为主的热加工技术通过加热诱导蛋白质变性的方式破坏致敏性构象性表位;高压、脉冲电场、脉冲光、低温等离子体、辐照和超声等非热加工技术可以通过过敏原蛋白结构修饰、多肽链断裂、新化学键的产生等方式直接破坏致敏性表位;酶水解、酶交联、糖基化、微生物发酵等其他加工方法则通过改变蛋白质构象或将蛋白质与糖类物质结合,破坏或隐藏过敏原致敏性表位。另外,对工业化低致敏蛋白配料的加工方法和生产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基于酶法水解的部分水解乳蛋白和深度水解乳蛋白已经可以工业化生产,其他消减食物致敏性的方法以及其他低致敏蛋白配料值得进一步研究。希望可以为工业化生产低致敏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致敏性 低致敏食品 部分水解乳蛋白 深度水解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刺激嗜碱性粒细胞产生促炎因子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菁华 王中亮 +2 位作者 武涌 高金燕 陈红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26,共7页
本研究以食物过敏重要的效应细胞嗜碱性粒细胞(KU812)为对象,探究高盐条件对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首先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 本研究以食物过敏重要的效应细胞嗜碱性粒细胞(KU812)为对象,探究高盐条件对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首先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分析高盐条件下KU812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并用q PCR分析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regulated kinase 1,SGK1)抑制剂和P38抑制剂对高盐条件下KU812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盐条件并不能促进KU812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但能促进其产生促炎因子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高盐条件也可以促进KU812细胞产生IL-4,同时伴随着SGK1基因的高表达,并且使用SGK1抑制剂和P38抑制剂都可以显著抑制高盐条件下KU812细胞表达SGK1和IL-4。综上,高盐条件会通过P38-SGK1信号通路促进KU812细胞产生IL-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812细胞 白细胞介素4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抑制剂 P38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