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改性花生壳处理含Cd^(2+)废水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伟华 徐大勇 董洪霞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42,共5页
采用高锰酸钾改性、酸性甲醛改性、酯化改性、未改性花生壳去除模拟废水中的Cd^(2+),考察了恒温振荡时间、溶液pH、花生壳投加量、Cd^(2+)的初始浓度及温度五个因素对花生壳去除Cd^(2+)效果的影响,结合四种类型花生壳的再生实验优选出... 采用高锰酸钾改性、酸性甲醛改性、酯化改性、未改性花生壳去除模拟废水中的Cd^(2+),考察了恒温振荡时间、溶液pH、花生壳投加量、Cd^(2+)的初始浓度及温度五个因素对花生壳去除Cd^(2+)效果的影响,结合四种类型花生壳的再生实验优选出最佳改性方法。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改性为最优改性。在吸附t为120min、pH=6、花生壳投加质量为0.2g、Cd^(2+)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及θ为30℃时,去除率最大(97.56%),解析率和再生去除率为90.2%和86.87%。在此基础上对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改性 酸性甲醛改性 酯化改性 Cd^(2+)废水 花生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疏水侧链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乳液聚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媚媚 杨彦春 +2 位作者 胡昕 彭化南 郑劼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63-667,共5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主要原料,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制备一系列含疏水侧链聚氨酯表面活性剂。采用FT-IR和~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单体质量5%的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固含量(质量分数)为35%的...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主要原料,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制备一系列含疏水侧链聚氨酯表面活性剂。采用FT-IR和~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单体质量5%的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固含量(质量分数)为35%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聚丙烯酸丁酯乳液,研究了预聚物n(-NCO)/n(-OH)对表面活性和乳液聚合应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聚物n(-NCO)/n(-OH)=1.07时,含疏水侧链聚氨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具有最低表面张力值33.24 mN/m。该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用于制备聚丙烯酸酯乳液可得到核壳结构乳胶粒子,当预聚物n(-NCO)/n(-OH)=1.11时,制备得到的乳胶粒子最小,直径约为7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表面活性剂 疏水侧链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性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季铵盐制备及性质研究
3
作者 钟国媛 张黎明 +3 位作者 胡冬敏 彭化南 杨彦春 郑劼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8-432,共5页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均聚物,利用溴化苄对PDMAEMA进行季铵化得到一系列不同季铵化程度的PDMAEMA季铵盐。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凝胶渗透色谱、表面张力测试、动态光散射和Zeta电位对产...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均聚物,利用溴化苄对PDMAEMA进行季铵化得到一系列不同季铵化程度的PDMAEMA季铵盐。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凝胶渗透色谱、表面张力测试、动态光散射和Zeta电位对产物进行表征和性质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PDMAEMA和聚季铵盐,芳基季铵化的PDMAEMA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在25 g/L质量浓度下季铵化程度对其表面张力值影响不大。季铵化后的聚合物粒子流体力学直径变大。随季铵化程度增加,PDMAEMA季铵盐的温敏性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 季铵盐 温敏性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前后碱性高炉矿渣净化酸性废水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伟华 黄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46,共5页
为研究碱性高炉矿渣对模拟酸性水的去除效果,采用酸碱改性方法,通过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和酸碱性(pH)的判定,确定最佳改性方法及其最优条件,并对改性前后高炉矿渣进行红外光谱和XRD表征。结果表明:碱改性优于酸改性,COD和TP的去... 为研究碱性高炉矿渣对模拟酸性水的去除效果,采用酸碱改性方法,通过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和酸碱性(pH)的判定,确定最佳改性方法及其最优条件,并对改性前后高炉矿渣进行红外光谱和XRD表征。结果表明:碱改性优于酸改性,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70%和10.23%。碱性高炉矿渣氢氧化钠改性前后的较优条件都为在超声波作用下振荡时间80 min、投加量为0.4 g、温度为25℃。改性后COD和TP去除率可达79.30%和99.92%,较改性前提高了7.49%和3.42%,改性前后pH变化不大,分别为7.70和8.32。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高炉矿渣组分基本保持不变,只是提高了各组成成分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矿渣 酸性废水 改性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二氢嘧啶酮衍生物的晶体结构及与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化南 郑大贵 +2 位作者 谢嘉霖 叶红德 杨彦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3-428,共6页
该文培养得到6-甲基-4-(4-氨基苯基)-5-乙氧基羰基-3,4-二氢嘧啶酮(AEMD)的单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23 7(4)nm,b=0.579 9(2)nm,c=2.239 4(7)nm,α=90... 该文培养得到6-甲基-4-(4-氨基苯基)-5-乙氧基羰基-3,4-二氢嘧啶酮(AEMD)的单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23 7(4)nm,b=0.579 9(2)nm,c=2.239 4(7)nm,α=90°,β=91.048(5)°,γ=90°,Z=4。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EM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EMD对BSA有荧光猝灭作用;热力学参数(ΔH〈0,ΔS〈0)表明:AEMD与BSA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9rster's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AEMD与BSA的结合距离为2.19 nm;同步荧光结果表明:AEMD使BSA分子构象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嘧啶酮 晶体结构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