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地震前电离层扰动
1
作者
郭雨帆
刘江
杜晓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1-857,共7页
基于欧洲轨道测定中心(CODE)总电子含量(TEC)数据和张衡一号卫星电子密度(N_(e))数据,分析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浅源地震(2020年伽师M_(S)6.4、2021年漾濞M_(S)6.4和2022年马尔康M_(S)6.0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现象。结果表...
基于欧洲轨道测定中心(CODE)总电子含量(TEC)数据和张衡一号卫星电子密度(N_(e))数据,分析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浅源地震(2020年伽师M_(S)6.4、2021年漾濞M_(S)6.4和2022年马尔康M_(S)6.0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现象。结果表明,电离层异常集中在震前1周内,并且在伽师M_(S)6.4地震前5 d和2 d、漾濞M_(S)6.4地震前7 d和马尔康M_(S)6.0地震前6 d出现CODE TEC和张衡一号卫星Ne同步异常。这3次强震可能通过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机理模型的地球化学和电磁波通道影响电离层,震前5~15 d内震源区附近出现地球化学、水位和电磁等地震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强震
CODE
TEC
张衡一号卫星N_(e)
圈层耦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BDS空间信号的连续性和可用性评估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下平
张奇超
+3 位作者
贺小星
严丽
秦永彪
冯超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21-27,共7页
为了及时评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空间信号(SIS)可用性和连续性,采用2020-10-01至2021-10-01共1 a的BDS广播星历数据,对BDS中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3类卫星进行了可用性和连...
为了及时评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空间信号(SIS)可用性和连续性,采用2020-10-01至2021-10-01共1 a的BDS广播星历数据,对BDS中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3类卫星进行了可用性和连续性评估。结果表明:3类卫星的单星可用性最优为0.993,平均可用性达到0.991,但也存在如C07、C14号卫星的可用性未达到预期标准(0.98)的现象;SIS的连续性评估中,除个别卫星未达到规范的标准要求外,指数模型和滑窗算法计算的GEO卫星达到0.995,IGSO和MEO均达到0.998;指数模型计算的BDS中GEO、IGSO和MEO卫星的平均连续性分别为0.99729、0.99926、0.99958,而滑窗算法计算得到的平均连续性分别为0.99627、0.99917、0.99939,2种方法计算的BDS 3类卫星的整体连续性分别为0.99914和0.99885,指数模型较滑窗算法计算的SIS连续性偏差不大,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总体达到系统设计的指标要求。最后对比分析指数模型算法与滑窗算法,验证了指数模型可用于短期连续性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可用性
连续性
计划中断
空间信号(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顾及多种弛豫模型的GNSS坐标时序分析软件GTSA
3
作者
李萌
邹小平
+1 位作者
赵爱平
严丽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2年第5期135-142,150,共9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坐标时序中,强震引发的震后弛豫效应难以用单一的对数或指数函数模型描述的问题,研发了一款包含多种弛豫模型的GNSS坐标时序分析(GTSA)软件,能够自动估计震后弛豫时间,提供对数、指数、双对数、双指数、对数...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坐标时序中,强震引发的震后弛豫效应难以用单一的对数或指数函数模型描述的问题,研发了一款包含多种弛豫模型的GNSS坐标时序分析(GTSA)软件,能够自动估计震后弛豫时间,提供对数、指数、双对数、双指数、对数加指数5种弛豫模型描述不同形变机制。以日本2011年矩震级9.0强震后9a的GNSS坐标时序为例,利用GTSA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并与赫克托(Hector)软件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TSA自动估计对数模型的弛豫时间和振幅系数大小与站点的震中距呈反比,Hector估计对数模型的振幅系数也呈现类似规律,但无法估计弛豫时间;GTSA对数建模与Hector相当,指数建模优于Hector;针对震后短期形变机制复杂的GNSS站点,GTSA提供的弛豫模型中双函数优于单函数模型。双函数模型中,对数+指数模型最优。采用GTSA软件进行GNSS坐标时序建模,可估计同震形变位移场、震前震后速度场、年周期和半年周期振幅、弛豫时间和振幅系数等,用于震后形变机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弛豫模型
坐标时序分析软件
震后形变
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地震前电离层扰动
1
作者
郭雨帆
刘江
杜晓辉
机构
江西省
防震
减灾与
工程
地质
灾害
探测
工程
研究
中心
(
江西省
地震局
)
四川省
地震局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1-857,共7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24023YA)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EAIEF20230401)
江西省防震减灾与工程地质灾害探测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SDGD202211,SDGD202219)。
文摘
基于欧洲轨道测定中心(CODE)总电子含量(TEC)数据和张衡一号卫星电子密度(N_(e))数据,分析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浅源地震(2020年伽师M_(S)6.4、2021年漾濞M_(S)6.4和2022年马尔康M_(S)6.0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现象。结果表明,电离层异常集中在震前1周内,并且在伽师M_(S)6.4地震前5 d和2 d、漾濞M_(S)6.4地震前7 d和马尔康M_(S)6.0地震前6 d出现CODE TEC和张衡一号卫星Ne同步异常。这3次强震可能通过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机理模型的地球化学和电磁波通道影响电离层,震前5~15 d内震源区附近出现地球化学、水位和电磁等地震前兆异常。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强震
CODE
TEC
张衡一号卫星N_(e)
圈层耦合机理
Keywords
western China
strong earthquakes
CODE TEC
CSES N_(e)
sphere coupling mechanism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DS空间信号的连续性和可用性评估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下平
张奇超
贺小星
严丽
秦永彪
冯超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西
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
工程
学院
江西省
防震
减灾与
工程
地质
灾害
探测
工程
研究
中心
(
江西省
地震局
)
河北省水利
工程
局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21-2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6YFB0502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4171,42104023)
+2 种基金
上海市空间导航与定位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201913)
江西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5200100564)
江西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DLLJ202203)。
文摘
为了及时评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空间信号(SIS)可用性和连续性,采用2020-10-01至2021-10-01共1 a的BDS广播星历数据,对BDS中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3类卫星进行了可用性和连续性评估。结果表明:3类卫星的单星可用性最优为0.993,平均可用性达到0.991,但也存在如C07、C14号卫星的可用性未达到预期标准(0.98)的现象;SIS的连续性评估中,除个别卫星未达到规范的标准要求外,指数模型和滑窗算法计算的GEO卫星达到0.995,IGSO和MEO均达到0.998;指数模型计算的BDS中GEO、IGSO和MEO卫星的平均连续性分别为0.99729、0.99926、0.99958,而滑窗算法计算得到的平均连续性分别为0.99627、0.99917、0.99939,2种方法计算的BDS 3类卫星的整体连续性分别为0.99914和0.99885,指数模型较滑窗算法计算的SIS连续性偏差不大,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总体达到系统设计的指标要求。最后对比分析指数模型算法与滑窗算法,验证了指数模型可用于短期连续性统计。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可用性
连续性
计划中断
空间信号(SIS)
Keywords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
availability
continuity
planned interruption
signal in space(SIS)
分类号
P228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顾及多种弛豫模型的GNSS坐标时序分析软件GTSA
3
作者
李萌
邹小平
赵爱平
严丽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测绘
工程
学院
江西
九江扬子块体东部地球动力学野外科学观测
研究
站
江西省
防震
减灾与
工程
地质
灾害
探测
工程
研究
中心
(
江西省
地震局
)
出处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2年第5期135-142,15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4031)
江西九江扬子块体东部地球动力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项目(OGYB202004)
江西省防震减灾与工程地质灾害探测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SDGD202109)。
文摘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坐标时序中,强震引发的震后弛豫效应难以用单一的对数或指数函数模型描述的问题,研发了一款包含多种弛豫模型的GNSS坐标时序分析(GTSA)软件,能够自动估计震后弛豫时间,提供对数、指数、双对数、双指数、对数加指数5种弛豫模型描述不同形变机制。以日本2011年矩震级9.0强震后9a的GNSS坐标时序为例,利用GTSA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并与赫克托(Hector)软件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TSA自动估计对数模型的弛豫时间和振幅系数大小与站点的震中距呈反比,Hector估计对数模型的振幅系数也呈现类似规律,但无法估计弛豫时间;GTSA对数建模与Hector相当,指数建模优于Hector;针对震后短期形变机制复杂的GNSS站点,GTSA提供的弛豫模型中双函数优于单函数模型。双函数模型中,对数+指数模型最优。采用GTSA软件进行GNSS坐标时序建模,可估计同震形变位移场、震前震后速度场、年周期和半年周期振幅、弛豫时间和振幅系数等,用于震后形变机制分析。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弛豫模型
坐标时序分析软件
震后形变
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Keyword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laxation model
coordinate time series analysis software
post-seismic deformation
log function
exponent function
分类号
P228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地震前电离层扰动
郭雨帆
刘江
杜晓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BDS空间信号的连续性和可用性评估
马下平
张奇超
贺小星
严丽
秦永彪
冯超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顾及多种弛豫模型的GNSS坐标时序分析软件GTSA
李萌
邹小平
赵爱平
严丽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