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的江西省婺源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鑫 吴珍云 +4 位作者 丁德建 李希星 石祖峰 祝民强 孙彬涵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59-268,共10页
江西省婺源县位于中低山、丘陵地区,是省内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近年来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活动不断加剧,给当地居民财产及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基于婺源县野外调查资料及最新的地质灾害数据,选取坡度、高程变异系数、斜坡结构、... 江西省婺源县位于中低山、丘陵地区,是省内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近年来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活动不断加剧,给当地居民财产及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基于婺源县野外调查资料及最新的地质灾害数据,选取坡度、高程变异系数、斜坡结构、地貌类型、工程岩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道路缓冲区、断层缓冲区8个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及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呈线状分布且多位于道路100 m范围内;中易发区呈带状分布且多位于断层300 m范围内;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断裂不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少,植被覆盖较多且岩层较坚硬的低山丘陵区域。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性检验及精度检验,表明分区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好,评价结果精度较高,可为婺源县后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 婺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瑞昌盆地土壤气体Rn、CO_(2)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影 陈志 +7 位作者 吕坚 肖孟仁 胡婷霞 刘兆飞 何鸿毅 罗齐彬 王成楠 胡旭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2-550,共9页
通过野外流动观测,获取了2005年江西九江—瑞昌M S5.7地震震中所处的瑞昌盆地139个测点的土壤气体Rn和CO_(2)浓度数据。地质统计分析显示,瑞昌盆地Rn、CO_(2)背景浓度分别为7.33 kBq/m^(3)和0.50%,异常界浓度分别为27.50 kBq/m^(3)和6.... 通过野外流动观测,获取了2005年江西九江—瑞昌M S5.7地震震中所处的瑞昌盆地139个测点的土壤气体Rn和CO_(2)浓度数据。地质统计分析显示,瑞昌盆地Rn、CO_(2)背景浓度分别为7.33 kBq/m^(3)和0.50%,异常界浓度分别为27.50 kBq/m^(3)和6.00%。Rn和CO_(2)浓度空间分布结果表明:Rn浓度异常呈NE向优势分布特征,可能反应了当前赣北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状态;Rn和CO_(2)浓度的同步异常带与刘家—范家铺—城门山断裂带、瑞昌盆地东南缘断裂重合较好;Rn、CO_(2)浓度异常分布对比分析显示瑞昌盆地东南方向的断裂活动性较西北方向的断裂活动性强,推测瑞昌盆地内相关地震活动与盆地东南方向断裂构造关联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瑞昌地震 土壤气 地球化学 Rn C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测氡仪标定装置设计及标定方法实验研究
3
作者 宁洪涛 周红艳 +4 位作者 罗齐彬 黄仁桂 肖健 赵影 鲍志诚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3-1062,共10页
针对地震氡观测,当前面临着现有固体氡气源无法向上量值溯源和老化损坏的问题,利用老化损坏固体氡气源中的镭源设计了一种测氡仪标定装置和一种配套的标定方法,实验验证和对比评估表明,氡气在该装置中可以达到较好的衰变平衡,提出的体... 针对地震氡观测,当前面临着现有固体氡气源无法向上量值溯源和老化损坏的问题,利用老化损坏固体氡气源中的镭源设计了一种测氡仪标定装置和一种配套的标定方法,实验验证和对比评估表明,氡气在该装置中可以达到较好的衰变平衡,提出的体积置换标定法能够有效保证标定期间装置内氡浓度的稳定性,与计量技术机构常用的HD-6型多功能自控氡室的标定结果间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地震氡观测量值向上溯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对推动地震氡观测计量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通过重复利用,实现了对老化损坏固体氡气源的科学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氡仪 标定装置 标定方法 体积置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坡折带对盐上覆褶皱冲断构造形成演化影响的实验模拟:以库车坳陷西段米斯坎塔克背斜为例
4
作者 杨秀磊 吴珍云 +4 位作者 尹宏伟 王宏斌 董少春 崔键 马德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9,共13页
为探明库车坳陷西段含盐褶皱-冲断带内盐下基底坡折带对盐上覆沉积盖层构造形成演化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米斯坎塔克背斜为研究实例,基于地震剖面解译结果,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运行了两组挤压型砂箱模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在含盐沉... 为探明库车坳陷西段含盐褶皱-冲断带内盐下基底坡折带对盐上覆沉积盖层构造形成演化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米斯坎塔克背斜为研究实例,基于地震剖面解译结果,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运行了两组挤压型砂箱模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在含盐沉积盆地中,受区域挤压应力作用,当盐下基底地层较为平坦时,盐上覆沉积盖层倾向于发育两翼对称式的滑脱褶皱(盐相关褶皱);当盐下基底地层存在先存坡折带时,盐上覆沉积盖层易发育两翼非对称式的滑脱褶皱(盐相关褶皱)。(2)盐下先存基底坡折带对后期挤压变形中盐岩的侧向流动具有阻挡作用,促使盐岩在基底坡折带处聚集增厚,进而加强盐上覆地层的褶皱作用,导致盐上覆地层发育非对称式盐相关褶皱,且褶皱翼部易发育调节性逆冲断层。结合库车坳陷西段却勒地区盐下基底形态特征、米斯坎塔克背斜平面和剖面构造特征及实验模拟结果,推断研究区盐下先存基底坡折带分布对盐上覆地层构造变形演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影响米斯坎塔克背斜构造形成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坡折带 盐构造 物理模拟 库车坳陷 米斯坎塔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近域特征的堆积层滑坡多维地电信息成像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哈宁 邓居智 肖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3-484,共12页
堆积层滑坡作为一种非线性系统变形演化规律复杂,准确量化坡体形变过程中滑移面边界变化、降雨入渗边界、水头边界和流量边界等重要参数是堆积层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的基础。此项研究基于电阻率成像技术,可依据岩土体成分、结构的不同... 堆积层滑坡作为一种非线性系统变形演化规律复杂,准确量化坡体形变过程中滑移面边界变化、降雨入渗边界、水头边界和流量边界等重要参数是堆积层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的基础。此项研究基于电阻率成像技术,可依据岩土体成分、结构的不同和地层间电性的差异实现快速、多维剖面成像,并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建立了浅层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数据和各类监测数据的“时间-空间-属性”邻近域特征信息统一表达矩阵,实现了各监测项空间权重的快速收敛。在此基础上,用逐层、逐个递推式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深层电阻率成像数据,准确构建了反映堆积层滑坡形变过程的内部结构多维电性特征模型。试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各类边界参数基于地电信息成像监测结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为堆积层滑坡形变破坏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层滑坡 电阻率成像技术 邻近域特征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地震前电离层扰动
6
作者 郭雨帆 刘江 杜晓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1-857,共7页
基于欧洲轨道测定中心(CODE)总电子含量(TEC)数据和张衡一号卫星电子密度(N_(e))数据,分析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浅源地震(2020年伽师M_(S)6.4、2021年漾濞M_(S)6.4和2022年马尔康M_(S)6.0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现象。结果表... 基于欧洲轨道测定中心(CODE)总电子含量(TEC)数据和张衡一号卫星电子密度(N_(e))数据,分析2020—2022年中国西部3次M_(S)≥6.0浅源地震(2020年伽师M_(S)6.4、2021年漾濞M_(S)6.4和2022年马尔康M_(S)6.0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现象。结果表明,电离层异常集中在震前1周内,并且在伽师M_(S)6.4地震前5 d和2 d、漾濞M_(S)6.4地震前7 d和马尔康M_(S)6.0地震前6 d出现CODE TEC和张衡一号卫星Ne同步异常。这3次强震可能通过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耦合机理模型的地球化学和电磁波通道影响电离层,震前5~15 d内震源区附近出现地球化学、水位和电磁等地震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强震 CODE TEC 张衡一号卫星N_(e) 圈层耦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条件下河道型水库流场与水温结构的三维数值模拟
7
作者 柏晓鹏 王昊 +2 位作者 闫晓惠 敖瑞贵 周聪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23,共9页
掌握洪水条件下水库流场和水温结构的动态变化对于水质管理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以河道型水库BLH水库为典型案例,基于Delft3D模型建立了三维水动力水温模型,使用水体相对稳定度(RWCS)量化水温结构,分析了不同洪水条件下的流场和水温特... 掌握洪水条件下水库流场和水温结构的动态变化对于水质管理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以河道型水库BLH水库为典型案例,基于Delft3D模型建立了三维水动力水温模型,使用水体相对稳定度(RWCS)量化水温结构,分析了不同洪水条件下的流场和水温特征。坝前和库中心表底层水温模拟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9和0.982,模型效果良好。结果显示,水温结构受水流形态和流速影响,入库流量增加会降低水库RWCS/H,削弱水温分层;受洪水影响从河流区到湖泊区温跃层厚度逐渐增加,随入库径流增大各区温跃层占水深的比值呈现下降的趋势。洪水对水库温跃层的影响从库尾到坝前逐渐减弱。径流越大其潜入库区的位置越往下,水体扰动越强,水体热分层结构破坏程度越大,垂向水温分布会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流场 洪水条件 水温分层 三维数值模拟 时空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秃鹰搜索算法的瑞雷面波频散曲线反演
8
作者 何胜 苏世杰 +2 位作者 姚振岸 毕升博 卜凯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针对使用传统粒子群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等全局优化算法进行频散曲线反演时存在早熟收敛、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将秃鹰搜索算法应用于频散曲线反演研究中。通过对多个典型地质理论模型和美国怀俄明地区的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使用传统粒子群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等全局优化算法进行频散曲线反演时存在早熟收敛、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将秃鹰搜索算法应用于频散曲线反演研究中。通过对多个典型地质理论模型和美国怀俄明地区的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秃鹰搜索算法在瑞雷面波频散曲线反演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稳定性和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雷面波 频散曲线反演 全局优化 秃鹰搜索算法 阿基米德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卷积定位神经网络在两个地震相互干扰情形下的应用
9
作者 陈慧慧 张雄 +1 位作者 田宵 张伟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2,共14页
台站连续记录的弱余震或微震数据中经常会遇到两个地震发生的时间比较接近,波形存在互相干扰的情况,给震相拾取和关联等处理造成困难,进而影响地震定位结果.近年来,人们开始探索使用深度学习方法直接从波形数据中定位地震,但鲜有对两个... 台站连续记录的弱余震或微震数据中经常会遇到两个地震发生的时间比较接近,波形存在互相干扰的情况,给震相拾取和关联等处理造成困难,进而影响地震定位结果.近年来,人们开始探索使用深度学习方法直接从波形数据中定位地震,但鲜有对两个波形相互干扰的地震进行定位的情况.本研究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叠加两个高斯概率分布的方法,同时标记两个地震,使得同一时窗内存在两个波形相互干扰的地震事件时,神经网络能够同时定位两个地震事件.我们将该方法应用于美国南加州的Ridgecrest地震序列和样本,研究发现输入时窗只包含一个地震事件时,实际数据定位平均误差为2.8 km,当输出标签包含两个地震时,我们利用输出标签减去其中一个地震位置波峰的方法提取出两个地震的位置,估算出的干扰地震事件定位平均误差为7.9 km (定位范围89 km×72 km,包含了位置提取方法的误差).测试表明,该方法对两个波形相互干扰的地震进行定位具有一定的效果,对多事件相互干扰的定位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从而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的完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相互干扰 全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干涉成像的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田宵 张雄 +3 位作者 张华 麻昌英 戴梦雪 储仿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105-3115,共11页
基于偏移成像的微地震定位方法由于可避免走时拾取误差以及可实现自动化定位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绕射叠加方法将能量沿走时曲线聚焦到空间网格点上,进行成像时需要搜索发震时刻.干涉成像方法利用互相关提取的走时差信息可避免搜索发震时刻... 基于偏移成像的微地震定位方法由于可避免走时拾取误差以及可实现自动化定位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绕射叠加方法将能量沿走时曲线聚焦到空间网格点上,进行成像时需要搜索发震时刻.干涉成像方法利用互相关提取的走时差信息可避免搜索发震时刻,但定位结果受数据信噪比的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干涉成像法的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同时使用互相关和自相关道集的全干涉成像方法,增加的自相关道集提取的S-P走时差可降低震源-检波器方向的定位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单井监测的理论测试和实际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干涉成像的定位精度高于仅使用互相关道集的干涉成像方法,同时计算效率高于绕射叠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井下监测 干涉成像 绕射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坡角度及含水率对江西上饶黏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振平 毕晨洁 +3 位作者 吴珍云 石祖峰 李希星 欧阳海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7-51,147,共6页
以上饶地区典型黏土质边坡为研究实例,利用ANSYS软件设计了3种模型分析在不同切坡角度和含水率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1)边坡在30°坡角,含水率28.54%状态下,安全系数为1.188 4,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失稳临界平衡安全系数为1.0)... 以上饶地区典型黏土质边坡为研究实例,利用ANSYS软件设计了3种模型分析在不同切坡角度和含水率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1)边坡在30°坡角,含水率28.54%状态下,安全系数为1.188 4,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失稳临界平衡安全系数为1.0),在自重作用下不易发生失稳滑移;(2)当边坡发生切坡作用时,边坡安全系数随切坡角度发生改变,当角度达到44°时,边坡处于失稳临界状态,大于这个临界角度,易发生失稳滑移;(3)受降雨影响,随着含水率不断增加,边坡安全系数呈降低状态,当坡角低于40°,含水率不高于31.5%时,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当坡角达45°及以上,含水率大于28.54%时,边坡失稳,而坡度为50°时,含水率只需超过23.6%,边坡便失稳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质边坡 含水率 有限元模拟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IW型α能谱测氡仪用于地震水氡连续观测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宁洪涛 周红艳 +2 位作者 余志成 黄仁桂 毛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7-762,共6页
根据地震水氡观测环节相互独立、人工参与度高、人为影响因素大的特点,对NRIW型α能谱测氡仪应用于地震水氡连续观测的可行性展开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NRIW型α能谱测氡仪能够对湿度效应进行有效修正,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均满足地震氡... 根据地震水氡观测环节相互独立、人工参与度高、人为影响因素大的特点,对NRIW型α能谱测氡仪应用于地震水氡连续观测的可行性展开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NRIW型α能谱测氡仪能够对湿度效应进行有效修正,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均满足地震氡观测的技术要求,能在台站进行无人值守式连续自动观测,验证了NRIW型α能谱测氡仪应用于地震水氡连续观测具有可行性,并总结了仪器在实验和应用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测试 水氡观测 连续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剩余密度结构的松原地震成因
13
作者 刘文玉 程正璞 +4 位作者 年秀清 陈闫 胡钰铃 覃祖建 邵明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76,共15页
自2006年以来松原市乾安县与宁江区地震频发,成为东北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目前对两地的发震构造和地震成因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制约了地震危险性评价与预防工作的开展。文中通过对区域重力数据进行非线性共轭梯度聚焦反演,获得了松... 自2006年以来松原市乾安县与宁江区地震频发,成为东北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目前对两地的发震构造和地震成因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制约了地震危险性评价与预防工作的开展。文中通过对区域重力数据进行非线性共轭梯度聚焦反演,获得了松原震区的三维剩余密度结构,结合石油井震资料,获得了如下认识:1)研究区的剩余密度异常呈高低相间的带状分布,南部异常走向为NNW,北部异常转变为NNE向,该特征反映出乾安震区和宁江震区的深部孕震环境不同,前者震源位于查干花高密度异常体内及其边缘,后者震源位于松原低密度异常带中部,指示两地震源位置的岩性不同;2)两者的发震构造不相同,前者受控于查干花断裂和乾安断裂,后者受控于松原断裂和扶余北断裂;3)地震的形成与区域应力,基底结构,深部气、流体运移和长期油气开采等因素有关。长期注水采油破坏了地质结构和应力环境,可能是重要的地震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地震 三维剩余密度结构 深部孕震环境 基底构造 地震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采样随机森林的临滑阶段的预测算法:以湖北黄石5号铁矿石治理地块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明娟 徐哈宁 +3 位作者 肖慧 范凌峰 胡佳超 游丝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733-5741,共9页
针对碎石土边坡监测过程中滑坡稳定变形期与临滑阶段监测数据量严重不匹配,导致临滑阶段数据量偏小,从而产生的非平衡数据集造成预判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ST随机森林的碎石土边坡临滑阶段地表位移的预测算法。首先,采用过采样... 针对碎石土边坡监测过程中滑坡稳定变形期与临滑阶段监测数据量严重不匹配,导致临滑阶段数据量偏小,从而产生的非平衡数据集造成预判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ST随机森林的碎石土边坡临滑阶段地表位移的预测算法。首先,采用过采样和欠采样相结合的双采样技术(double sampling technique,DST)对地表位移中的非平衡数据集进行采集,然后,通过随机森林预测算法有放回的随机抽样进行预测,最后,通过实验得出预测结果。结果表明:DST随机森林预测算法相比于普通随机森林预测算法预测误差率降低到3.39%,证明双采样技术(DST)采集临滑阶段非平衡数据集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土边坡 临滑阶段 地表位移 随机森林 非平衡数据集 双采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鲸鱼优化混合神经网络的滑坡位移预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超雷 徐哈宁 +3 位作者 肖慧 范凌峰 胡佳超 游丝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10-6616,共7页
针对静态机器学习模型难以有效反映滑坡的动态演化特性,且存在时序过长时历史数据遗忘导致位移预测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鲸鱼优化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和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gat... 针对静态机器学习模型难以有效反映滑坡的动态演化特性,且存在时序过长时历史数据遗忘导致位移预测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鲸鱼优化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和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BiGRU)的滑坡位移动态预测方法。首先对滑坡影响因子进行特征筛选,构建数据集,建立CNN-BiGRU网络模型,使用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OA)对模型进行超参数寻优,使用CNN网络模型从滑坡数据中提取潜在的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以时间序列的形式输入BiGRU模型中,利用其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优势,完成滑坡位移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得到的滑坡位移预测精度较高,与未优化的CNN-BiGRU相比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下降了0.030 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位移预测 鲸鱼优化算法(WOA) 卷积神经网络(CNN) 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BiGR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EE云平台实现三峡库区滑坡危险性动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英旭 邹昱嘉 +2 位作者 叶润青 贺志霞 王宁涛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1,共8页
传统的遥感监测手段受限于数据的可用性以及计算性能,往往无法满足大区域的滑坡灾害监测研究。为此,该文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建立了三峡库区滑坡危险性动态评价模型,依托GEE云平台海量的存储数据和强大的算... 传统的遥感监测手段受限于数据的可用性以及计算性能,往往无法满足大区域的滑坡灾害监测研究。为此,该文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建立了三峡库区滑坡危险性动态评价模型,依托GEE云平台海量的存储数据和强大的算力,实现了三峡库区的滑坡危险性动态评价。首先,采用坡度、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水体指数和地质构造等因子,通过加权的梯度提升决策树(weighted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WGBDT)模型生成了滑坡易发性分区图;然后,利用全球降雨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数据,研究三峡库区诱发滑坡的降雨阈值,建立了降雨分级标准,构建了联合降雨和滑坡易发性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最后,以三峡库区“8·31”降雨过程为研究对象,逐日生成三峡库区滑坡危险性分布图,得到了滑坡危险性的时空变化趋势。利用GEE提供的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可以用来分析三峡库区滑坡地质灾害相关的数据,并提供滑坡危险性近实时的监测和预警信息,为政府部门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滑坡 降雨 Google Earth Engine(GEE)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阶振幅谱面积差的Q值估计方法
17
作者 张瑾 王彦国 +3 位作者 王洋 李红星 郝亚炬 张翠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9,共11页
常规Q值估计方法易受频段、子波叠加及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在振幅谱指数项1~4阶泰勒级数展开基础上推导出不同阶次振幅谱面积差的Q值估计方法(ASAD法),并将对数谱面积差法(LSAD法)及1~4阶ASAD法应用于实际叠前CMP道集中。结果表明:... 常规Q值估计方法易受频段、子波叠加及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在振幅谱指数项1~4阶泰勒级数展开基础上推导出不同阶次振幅谱面积差的Q值估计方法(ASAD法),并将对数谱面积差法(LSAD法)及1~4阶ASAD法应用于实际叠前CMP道集中。结果表明:相对于LSAD法而言,不同阶次ASAD算法受频段选择及子波宽度的影响更小,抗噪性更强;新方法还可以处理复杂叠后数据,并能够获得良好的Q值估计结果;2~4阶ASAD法的Q值估计结果一致性较强,且ASAD法Q估计值的反Q滤波结果同向轴连续性更强、纵向成像分辨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子波 Q值估计 泰勒级数展开 振幅谱 稳定性 抗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残差网络的微地震事件五分类检测方法
18
作者 潘禹行 田宵 +2 位作者 甘兆龙 张雄 张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403,共12页
常规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通常需要人工选取阈值,在处理大量连续记录数据时效率较低,难以适应实时监测的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网络的微地震事件五分类检测方法,将样本分为噪声、完整的微震事件、只含有P波、只含有S波以及多个微... 常规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通常需要人工选取阈值,在处理大量连续记录数据时效率较低,难以适应实时监测的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网络的微地震事件五分类检测方法,将样本分为噪声、完整的微震事件、只含有P波、只含有S波以及多个微震事件五类。该方法只需将连续记录的波形数据等分,并通过时窗调整获得完整的微震记录。通过一系列数据增广方法实现小规模实际数据样本集的模型训练,模型精度高达99%。将该方法与二分类方法同时应用于微地震监测数据检测,并通过P波、S波到时拾取和震源定位评估检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残差网络的五分类检测方法检测到了更多数量的微震事件,且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事件检测 数据增广 残差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广域电磁法自适应有限元正演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峰 徐锦通 +3 位作者 张志勇 蓝泽鸾 陈辉 汤洪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7-1029,共13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域电磁法正演求解精度,采用基于电流密度法向连续为依据的后验误差估计策略的自适应有限元技术,实现了三维广域电磁法正演模拟。首先,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推导了可控场源满足的电场方程,采用非结构四面体网格的矢量有...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域电磁法正演求解精度,采用基于电流密度法向连续为依据的后验误差估计策略的自适应有限元技术,实现了三维广域电磁法正演模拟。首先,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推导了可控场源满足的电场方程,采用非结构四面体网格的矢量有限元技术对电场方程进行离散,从而形成大型稀疏复线性方程组;其次,设计电流密度法向连续的后验误差估计策略,并将其融入大型稀疏复线性有限元方程组,实现了高精度三维广域电磁法正演计算;最后,采用一种优化Brent‑Dekker求根算法,提高广域视电阻率计算的稳定性,并利用层状介质模型验证了自适应算法的正确性,同时设计了典型的地形和球状地电模型,分析广域电磁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有限元法能够避免人为设计网格带来的低效率问题,通过对重点区域进行局部网格加密提升正演模拟精度;同时,在同等收发距情况下,广域电磁法相比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具有更大勘探深度与勘探范围,受非平面波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自适应有限元 非结构化网格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岭多金属矿复杂采空区稳定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勇 张敏思 +1 位作者 张飞 胡高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14982-14987,共6页
为确保矿山的正常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以红岭多金属矿复杂采空区为例,针对遗留的大量采空区问题,进行稳定性研究。在现场监测数据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及K.B.鲁别涅依他公式法分别研究了空区间柱、顶板和上下盘围岩的稳定性,并与现场实... 为确保矿山的正常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以红岭多金属矿复杂采空区为例,针对遗留的大量采空区问题,进行稳定性研究。在现场监测数据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及K.B.鲁别涅依他公式法分别研究了空区间柱、顶板和上下盘围岩的稳定性,并与现场实际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现场调查结果、数值模拟方法及经验公式分析方法相结合,对空区稳定性进行综合评判,全面地获得复杂采空区的稳定性情况以及潜在破坏区域,可更有效地指导工程实践,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矿山安全回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围岩 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