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量模型和频率比模型的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对比评估
1
作者 潘峰 文慧 +3 位作者 袁芳 沈发兴 胡松 牛德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5,共9页
崩岗是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最为严重的侵蚀形式之一,基于GIS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对该地区崩岗侵蚀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计算10个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矩阵... 崩岗是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最为严重的侵蚀形式之一,基于GIS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对该地区崩岗侵蚀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计算10个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矩阵进行影响因子筛选,利用信息量、加权信息量和频率比3种模型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气温、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是江西省崩岗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2)信息量模型、加权信息量模型和频率比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860、0.852和0.833,3种模型评估精度均良好,都适用于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3)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等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呈现由北往南逐渐递增的趋势,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西省南部,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南部和中部,这与江西省崩岗实际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崩岗侵蚀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风险评估 信息量模型 频率比模型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绿水资源消耗量及利用效率时空变化特征
2
作者 吴治玲 涂安国 +1 位作者 聂小飞 莫明浩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7,共7页
了解区域绿水资源的消耗量和利用效率,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农业政策。以2001—2020年间的蒸散发和净生产力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对江西省的绿水资源消耗量及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 了解区域绿水资源的消耗量和利用效率,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农业政策。以2001—2020年间的蒸散发和净生产力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对江西省的绿水资源消耗量及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01—2020年20 a间,江西省绿水资源消耗总量为796~965 mm,平均值为887.75 mm,其中生产性绿水和非生产性绿水消耗量分别为519.12~692.53、230.64~356.30 mm。生产性绿水消耗量占总消耗量的比例为60.83%~74.02%,全省平均为69.26%。年均绿水利用效率为0.67~0.81 g C/(kg H_(2) O)。2001—2020年间,江西省绿水资源消耗总量、生产性绿水和非生产性绿水消耗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5.26、1.73、3.53 mm/a,而绿水利用效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067 g C/((kg H_(2) O)·a)。空间分布上,江西省绿水资源消耗总量和生产性绿水消耗量均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其中生产性绿水消耗量除鄱阳湖周边呈上升趋势外,其他地区均呈下降趋势,而绿水消耗总量除九江市和景德镇部分地区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外,其他区域均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全省92.70%的区域绿水利用效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资源 蒸散发 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 水分利用效率 变化特征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多时相影像的鄱阳湖水体提取及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乐颖 刘聚涛 文慧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171,206,共9页
鄱阳湖水体面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呈现季节性变化,为了更好地探究其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结合多时相雷达影像和光学数据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以Sentinel-1A雷达影像和Sentinel-2光学影像为研究数据,首先对遥感影像集进行一系列数据预处理... 鄱阳湖水体面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呈现季节性变化,为了更好地探究其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结合多时相雷达影像和光学数据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以Sentinel-1A雷达影像和Sentinel-2光学影像为研究数据,首先对遥感影像集进行一系列数据预处理,利用Sentinel-1双极化水体指数(SDWI)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分别提取出雷达影像和光学数据中湖区边界,并根据湖区范围计算出水体面积,从精度、时序和变化检测3个方面评价水体提取结果的准确性,对比分析湖区面积变化趋势,为鄱阳湖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的灾害预警。结果表明:①利用雷达影像和光学遥感数据提取鄱阳湖的水体结果基本一致,在提取农田、细小水体及有云区域时,雷达影像提取效果优于光学影像提取效果,说明借助雷达影像提取完整水体信息更具优势。②鄱阳湖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面积的均值分别为3686.49、4077.73、2612.81 km^(2),其中丰水期水量是枯水期水量的1.56倍。③雷达影像时序水体提取结果与星子站、都昌站、湖口站和康山站共4个水文站水位数据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87、0.90、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体提取 时空变化 MNDWI SDWI 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场对鄱阳湖丰水期表层蓝藻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平 刘聚涛 +5 位作者 胡芳 温春云 文慧 吴桨 付莎莎 戴国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7-388,共12页
目前,在风场对蓝藻的影响研究方面,国内针对太湖、滇池、巢湖等浅水湖泊的研究较多,针对鄱阳湖的研究则多集中于蓝藻群落特征及其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通江湖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的鄱阳湖水体蓝藻水华在... 目前,在风场对蓝藻的影响研究方面,国内针对太湖、滇池、巢湖等浅水湖泊的研究较多,针对鄱阳湖的研究则多集中于蓝藻群落特征及其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通江湖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的鄱阳湖水体蓝藻水华在局部库湾和部分水域出现,风场如何影响鄱阳湖表层蓝藻密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0192021年,在鄱阳湖布设13~49个采样点,于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现场采集各个点位表层水样、藻类、风场和流场数据,分析风场对鄱阳湖丰水期表层蓝藻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2021年鄱阳湖丰水期风速与表层蓝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性,风场对水体的充分混合及驱动水体形成的风生流是促进蓝藻生长的原因之一。在流速较高(>0.05 m/s)的区域,无论风速高于还是低于临界风速(3~4 m/s),鄱阳湖表层蓝藻密度的空间分布受流场的影响更大;在流速较低(<0.05 m/s)的区域,风速在临界风速以下时,鄱阳湖表层蓝藻密度的空间分布受风场影响更大。20192021年鄱阳湖丰水期蓝藻密度超过水华暴发的阈值,但在高风速高流速的共同作用下未能发生大范围的蓝藻水华,仅能在风速适宜(<3~4 m/s)、流速较低(<0.05 m/s)的内湾、尾闾区等区域发生小面积的蓝藻水华。鄱阳湖丰水期水体处于长江顶托的低流速且微风条件下时,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的概率可能会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丰水期 蓝藻 水华 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鄱阳湖区入出湖总磷浓度与负荷变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楠芳 成静清 刘章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7,共7页
入、出湖总磷负荷变化是影响鄱阳湖富营养化状态的关键性要素。基于2009—2018年水质水量监测资料,计算环鄱阳湖区的入、出湖总磷负荷,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分别计算总磷年平均浓度,探明其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回归... 入、出湖总磷负荷变化是影响鄱阳湖富营养化状态的关键性要素。基于2009—2018年水质水量监测资料,计算环鄱阳湖区的入、出湖总磷负荷,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分别计算总磷年平均浓度,探明其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回归分析法,分析入湖水量和入湖总磷浓度与入湖总磷负荷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污染负荷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加权平均法比算术平均法更能反映环鄱阳湖区入、出湖水量、水质时空差异性,入湖总磷多年平均浓度高低排序依次为饶河区(0.123 mg/L)>信江区(0.091 mg/L)>抚河区(0.069 mg/L)>赣江区(0.063 mg/L)>修水区(0.045 mg/L)。②环鄱阳湖区各水资源分区入湖总磷负荷多年平均值为98514 t,低于湖口出湖总磷负荷年均值108442 t,这主要是由于鄱阳湖滨湖区输入、湖体内源释放以及干湿沉降等均未进行计算。③赣江区和饶河区入湖总磷年负荷多年平均值分别为45208 t和19320 t,占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总入湖负荷的比重位居前二,其中赣江区的占比达46%。④各水资源分区月入湖总磷负荷与入湖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各分区入湖总磷负荷在很大程度上受水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浓度 负荷 富营养化状态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长制下江西省水环境治理效率评价研究——基于超效率SBM和Tobit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桨 张兰婷 +3 位作者 方媛瑗 付莎莎 杨平 刘聚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124,132,共7页
为探讨河长制实施背景下江西省水环境治理的成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对2010年至2021年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水环境治理效率开展测算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水环境治理效率从2010年的0.948下降至2014年的0.7... 为探讨河长制实施背景下江西省水环境治理的成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对2010年至2021年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水环境治理效率开展测算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水环境治理效率从2010年的0.948下降至2014年的0.792,然后增加到2021年的0.978,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此外,江西省水环境治理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赣北优于赣中、赣中优于赣南的特点。自河长制实施以来(2016年至2021年),江西省的水环境治理效率提高了9.4%。分析还发现,经济水平和科技创新对江西省水环境治理效率呈正相关,而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空间集聚则表现为负相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江西省各地水环境治理效率提升的关键。研究成果可为江西省水环境治理效率提升、河长制的实施以及打造生态文明的“江西样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治理效率 河长制 超效率SBM模型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度同时相“星-地”协同遥感反演鄱阳湖叶绿素a浓度
7
作者 郑璞 许新发 +2 位作者 许小华 陈鑫雨 张任高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6,共9页
作为长江最大的通江湖泊,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影响着整个长江流域。叶绿素a浓度是水生态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叶绿素a浓度常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为试验区,以表征富营养化程度的叶绿素a浓度为反演指标,基于2015—2... 作为长江最大的通江湖泊,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影响着整个长江流域。叶绿素a浓度是水生态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叶绿素a浓度常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为试验区,以表征富营养化程度的叶绿素a浓度为反演指标,基于2015—2020年6 a的观测数据以及Landsat系列影像,在规范建模时相以及“星-地”协同匹配的情况下,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波段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指数,构建了适用于夏季鄱阳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经6组独立数据验证后R 2均值为0.86,RMSE均值为1.01μg/L,MAPE均值为17.6%,认为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较好地适用于鄱阳湖区夏季(丰水期)叶绿素a浓度的的反演,同时也为具备长期观测条件下内陆二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监测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反演 鄱阳湖 叶绿素A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典型红壤区竹节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及经济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杰诗 汤崇军 +1 位作者 伍冰晨 谢方杰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目的]探究南方红壤丘陵区竹节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为同类水土保持措施的价值核算提供借鉴,并为竹节沟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为研究区,通过地形勘测、野外调查采样及土壤理化性质检测,运用替代成本法、市... [目的]探究南方红壤丘陵区竹节沟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为同类水土保持措施的价值核算提供借鉴,并为竹节沟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为研究区,通过地形勘测、野外调查采样及土壤理化性质检测,运用替代成本法、市场价值法等方法,综合分析竹节沟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固碳增汇、减轻面源污染等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结果]不同坡位竹节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价值上坡位最高,为74.86元/(m^(2)·a);水源涵养功能及价值中坡位最高,为5.16元/(m^(2)·a);固碳增汇功能及价值下坡位最高,为0.25元/(m^(2)·a);减轻面源污染功能及价值上坡位最高,为0.34元/(m^(2)·a)。不同坡位竹节沟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有所不同,其中上坡位78.63元/(m^(2)·a),中坡位57.11元/(m^(2)·a),下坡位60.51元/(m^(2)·a)。[结论]竹节沟措施在南方典型红壤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不同坡位展现出显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区 竹节沟 生态系统服务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重点堤防白蚁防治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9
作者 鄢煜川 吴高伟 +1 位作者 敖跃飞 李珍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8期229-231,共3页
阐述了江西省重点堤防白蚁防治任务核查实施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分析了江西省重点堤防白蚁防治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结果表明,落实2020—2023年堤防工程白蚁防治任务的县(市、区)共组织实施43批(次)堤防工程白蚁防治项目,治理堤防数量为... 阐述了江西省重点堤防白蚁防治任务核查实施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分析了江西省重点堤防白蚁防治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结果表明,落实2020—2023年堤防工程白蚁防治任务的县(市、区)共组织实施43批(次)堤防工程白蚁防治项目,治理堤防数量为148条,治理总堤长为2 550.35 km,完成重点工程量为挖巢13 359巢,灌浆3 390巢,白蚁诱杀932万m~2,已全部完成项目合同工程验收,工程质量评定为合格,白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效果显著;存在问题为未严格按照年度任务要求及时开展防治工作、工程档案管理不规范、项目管理水平差、结余资金闲置或浪费等;建议为高度重视白蚁防治,加大对基层管理人员白蚁防治培训,重视白蚁智能化监测技术推广,优化白蚁防治资金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重点堤防 白蚁防治 工作现状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负荷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氮沉降降低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芳芳 王彬宇 +7 位作者 姚必达 莫明敏 廖迎春 房焕英 邹显花 刘文飞 袁颖红 樊后保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22,共12页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氮沉降恢复的方法,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和溶液化学)、结构(植被-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生产力和碳吸存)对氮沉降降低的响应。随着氮沉降的降低,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过程可能恢复缓慢,而一些土壤参数(如pH、硝酸盐和铵浓度等)对氮输入减少的响应相对较快。当氮沉降降低时,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土壤酸化,促进树木生长,但也可能因环境氮沉降速率依然很高并保持土壤酸化,林木的活力仍在恶化。植被多样性的恢复可能存在恢复障碍并在短期内难以维持富营养化的恢复,但促进了贫营养型物种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响应对减排政策存在延迟,且氮沉降增加存在遗留效应,致恢复相当缓慢,但恢复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高氮负荷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减排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降低 高氮负荷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恢复 土壤酸化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黏性底质淤泥固结起动规律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苏芬 黄志文 王志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4,共6页
为研究鄱阳湖黏性底质淤泥固结起动规律,采用玻璃水槽测量了不同淤积历时及水深条件下黏性底质淤泥起动流速,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得到鄱阳湖底质淤泥起动与淤积历时和水深的经验公式,并将结果与相关文献泥沙起动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为研究鄱阳湖黏性底质淤泥固结起动规律,采用玻璃水槽测量了不同淤积历时及水深条件下黏性底质淤泥起动流速,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得到鄱阳湖底质淤泥起动与淤积历时和水深的经验公式,并将结果与相关文献泥沙起动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鄱阳湖黏性底质淤泥固结程度随着淤积历时的增加经历了新落淤、固结初期、加速固结、固结稳定4个阶段,起动流速与水深呈正相关关系;淤积1 d起动流速与相关文献泥沙起动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较接近,淤积历时越长,试验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相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泥沙 固结 起动流速 模型试验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邛海水质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佳卉 徐力刚 +4 位作者 蒋名亮 杨军 李超凡 肖克彦 李国祥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1363,共13页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CWQI)模型进行优化,建立了同时考虑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基于博弈论的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CWQI_(G))模型和考虑权重时间动态的分阶段组合权重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CWQI_(P))模型,并以邛海作为案...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CWQI)模型进行优化,建立了同时考虑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基于博弈论的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CWQI_(G))模型和考虑权重时间动态的分阶段组合权重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CWQI_(P))模型,并以邛海作为案例依托,选取2020~2023年不同水期11个样点的水质监测数据,使用ICWQI_(G)和ICWQI_(P)模型科学评估了邛海水质状况,验证了改进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CWQI模型相比,改进后的ICWQI_(G)和ICWQI_(P)模型都考虑了TP超标的因素,评价结果更符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水质情况,并且可以敏锐的识别出更多的污染风险区域与污染程度较严重的水体.ICWQI_(P)采用阶段性权重代替统一权重,能够补偿降水等因素影响的水质指标权重,可以更好地辨识出不同时期影响水质的关键环境变量,得到更准确合理的结果.同时,基于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发现,2023年邛海水质劣于2020~2022年,并且邛海水质指标空间差异性显著,西北部湖区的污染程度高于东部和南部湖区.本文改进的ICWQI_(G)和ICWQI_(P)模型在邛海水质评价中表现了更好的合理性,可为邛海水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对其他类似水体的水质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水质评价 阶段性权重 邛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量等级与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对降雨空间插值方法精度的影响
13
作者 胡龙颂 曾建玲 +4 位作者 王艳艳 李娜 周昌明 陈光杰 刘士余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9,共7页
不同的降雨空间插值方法会导致面雨量估算结果的差异,进而影响洪水预报的准确性。为探讨降雨量等级与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对插值精度的影响,基于江西省濂水流域2015—2023年的日降雨数据,选取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各10场典型降雨事件。... 不同的降雨空间插值方法会导致面雨量估算结果的差异,进而影响洪水预报的准确性。为探讨降雨量等级与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对插值精度的影响,基于江西省濂水流域2015—2023年的日降雨数据,选取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各10场典型降雨事件。在对每场降雨进行不均匀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普通克里金法(OK)和样条函数法(SF)进行空间插值,并对比分析降雨量等级与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对插值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量等级的增加,降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小雨、大雨及暴雨条件下,反距离加权法表现最优,而在中雨条件下时,普通克里金法具有更高的插值精度;3种方法的插值精度均随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降低而提高;当降雨变差系数C v<0.3时,推荐使用反距离加权法,而当C v>0.3时,则建议采用普通克里金法进行插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等级 降雨空间分布 不均匀性 降雨插值方法 精度 濂水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中小河流健康评价研究
14
作者 樊振阳 刘伟佳 +2 位作者 戴霖 张振宇 裴青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共9页
中小河流健康评价是量化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为客观评估中小河流的健康状况,以江西省丰城市清丰山溪流域的6条中小河流为例,构建了涵盖水环境、水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3个方面的10个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 中小河流健康评价是量化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为客观评估中小河流的健康状况,以江西省丰城市清丰山溪流域的6条中小河流为例,构建了涵盖水环境、水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3个方面的10个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i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估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江河总分最高,为87.81分,河流健康程度达到了理想状况;其余河流的健康状况均达到了健康水平,表明河流功能虽有一定程度的受损,但整体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状态。研究成果可为中小河流的生态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健康评价 组合赋权 综合评估模型 清丰山溪流域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田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15
作者 夏国勋 张海娜 +2 位作者 鲁向晖 马露露 张利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49-55,63,共8页
消落带水位周期性调节和人类活动导致植物群落结构变化频繁,及时准确获取消落带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过程,可以为植物群落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持。以江西省景德镇玉田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无人机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运用随机... 消落带水位周期性调节和人类活动导致植物群落结构变化频繁,及时准确获取消落带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过程,可以为植物群落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持。以江西省景德镇玉田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无人机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运用随机森林、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最大似然方法对消落带植物进行物种分类,以实现为库区消落带植物物种遥感精细分类及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利用随机森林方法识别库区消落带植物种类的分类精度可达86.48%,总体精度较其他分类方法提高2.50百分点~5.74百分点,Kappa系数提高0.03~0.07,且植物分类完整性强,准确性高。以野外调查和随机森林分类为基础的消落带植物群落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61和0.7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1和1.26。因此,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及随机森林分类是分析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及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无人机遥感 随机森林分类 植物多样性 植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率空间分布差异对明渠流场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邹俊 夏阳 刘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79,共4页
糙率的空间分布影响明渠的三维流场特性,且已有的研究未关注糙率分布本身的影响。为此,构建以明渠糙率分布为单因素的模型试验系统,定义了糙率分布权重系数,在综合糙率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探讨了糙率空间分布差异对明渠流场特性的影响。... 糙率的空间分布影响明渠的三维流场特性,且已有的研究未关注糙率分布本身的影响。为此,构建以明渠糙率分布为单因素的模型试验系统,定义了糙率分布权重系数,在综合糙率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探讨了糙率空间分布差异对明渠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明渠底板糙率权重增大,断面主流流速、各向紊动强度及紊动能等参数从横向分布变为垂向分布,同时边壁附近主流流速的横向梯度减小,底板附近垂向梯度增大。边壁附近的各向紊动强度与紊动能随底板糙率权重的增加而减小,底板附近、中心区的情况相反。研究结果可揭示明渠糙率分布对流场分布及相关参数的作用规律,亦为水流结构敏感的明渠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率 分布 流场 紊动 差异 明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测坑作物需水量测量系统研制与应用
17
作者 万浩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针对农田测坑作物需水量测定方式落后、效率低下,无普适性自动测量仪器的现状,设计开发了一种高精度测坑作物需水量(腾发量)自动测量系统。系统基于测针每日整点自动下行测量水位的原理,采用主机与传感器分离式结构设计,设计了入水检测... 针对农田测坑作物需水量测定方式落后、效率低下,无普适性自动测量仪器的现状,设计开发了一种高精度测坑作物需水量(腾发量)自动测量系统。系统基于测针每日整点自动下行测量水位的原理,采用主机与传感器分离式结构设计,设计了入水检测电路,解决了测针极化、水体电导率变化可能引起的测量误差,应用楔形设计免维护消隙螺杆,为传感器长时间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经试验,系统测量分辨率为0.01 mm,100 mm量程范围内测量误差≤0.01 mm,走时精度误差≤±1 min/月。系统在试验基地大型综合测坑进行了应用,长时间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测坑 作物需水量 腾发量 测量精度 水位 入水检测电路 消隙螺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F的大面积水域荧光浓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8
作者 万浩平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1,共10页
针对水环境领域污染物扩散预报研究中,难以实现大面积水域浓度场实时测量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水域多通道荧光浓度测量系统,提出了传感器、采集装置、上位机的系统层级架构方式。研制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荧光(LIF)原理的光电浓度测量传感器... 针对水环境领域污染物扩散预报研究中,难以实现大面积水域浓度场实时测量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水域多通道荧光浓度测量系统,提出了传感器、采集装置、上位机的系统层级架构方式。研制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荧光(LIF)原理的光电浓度测量传感器,发射部分采用频率调制的发光二极管(LED)激发光源,接收部分采用滤光片组及光电池。创新设计了斗笠帽结构样式的隔离反光罩及信号处理电路,可将水体中微弱的荧光电信号提出,避免自然光源和干扰光源对电信号的影响。经实验室测试,该系统的荧光物质浓度测量范围为0.001 mg/L~0.040 mg/L,分辨率为0.001 mg/L,测量误差不大于5%,可长时间稳定、可靠运行。该系统已应用在“核电厂环境污染预报研究”项目中,为核电厂环境污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水域 浓度场 测量系统 传感器 采集装置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覆盖措施对果园梯壁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9
作者 潘峰 邱欣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将崩岗侵蚀劣地开发利用种植果树,是南方红壤区山地开发主要模式之一,但也成为主要的水土流失策源地。为探究植被覆盖措施对果园梯壁土壤的改良作用,在赣州市赣县区选择试验区对比分析不同植被覆盖措施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以期为崩岗的合... 将崩岗侵蚀劣地开发利用种植果树,是南方红壤区山地开发主要模式之一,但也成为主要的水土流失策源地。为探究植被覆盖措施对果园梯壁土壤的改良作用,在赣州市赣县区选择试验区对比分析不同植被覆盖措施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以期为崩岗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赣县区脐橙园梯壁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自然恢复芒萁覆盖、人工恢复梯壁植草覆盖、人工恢复椰纤植生毯覆盖和裸露对照4种处理,通过室内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不同植被覆盖措施下土壤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养分含量和团聚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覆盖措施均能提升土壤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自然恢复芒萁覆盖效果最好,相比裸露对照,人工恢复椰纤植生毯覆盖土壤黏粒质量分数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92.28%和25.17%;2)不同植被覆盖措施均能提升土壤养分含量,但都处于较低水平,人工恢复椰纤植生毯覆盖效果最好;3)自然恢复芒萁覆盖、人工恢复椰纤植生毯覆盖均能提升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降低土壤团聚体破坏率,人工恢复梯壁植草覆盖则反之。综上所述,不同植被覆盖措施以自然恢复芒萁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最优。人工恢复模式下,椰纤植生毯覆盖效果显著高于梯壁植草覆盖。椰纤植生毯覆盖能够快速提升梯壁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在南方红壤丘陵区果园水土流失防治和植被恢复中应该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 椰纤植生毯 土壤理化性质 果园 崩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改性高流动水泥基注浆性能及机理研究
20
作者 廖铖 高江林 +2 位作者 胡松涛 黄诗渊 戴国强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6-192,共7页
为提升高流动水泥基注浆材料性能,节约水泥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粉煤灰(GO-FA)协同作用下水泥基浆体流动性、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浆液流变性能和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GO掺量为0.03%时浆液流动性仅降低11.6%... 为提升高流动水泥基注浆材料性能,节约水泥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粉煤灰(GO-FA)协同作用下水泥基浆体流动性、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浆液流变性能和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GO掺量为0.03%时浆液流动性仅降低11.6%,28 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提升24.1%和22.1%,GO最佳掺量为0.03%;GO水泥基浆液中复掺FA能提高浆液的流动度,FA掺量为20%时抗压强度最高为25.84 MPa.GO-FA浆液具有明显的剪切稀化和经时效应,采用修正宾汉流体模型拟合精度更好.微观研究证实,GO-FA协同效应不会改变水化产物的种类,GO能促进水化反应生成更多的C-S-H胶凝产物,同时激活FA的活性发生火山灰效应,二次水化产物在微裂纹和空隙中生长,使结构更加致密,从而增强结石体的宏观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动注浆材料 氧化石墨烯-粉煤灰 协同作用 力学性能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