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越冬雁类时空分布特征及热点区域识别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晨溪 夏少霞 +2 位作者 余定坤 于秀波 龚磊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6-845,共10页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水鸟越冬栖息地,雁类是迁徙路线上的优势种群。然而,近年来迁徙路线上的雁类种群数量有所下降,识别越冬地雁类时空分布特征,确定分布热点区域是科学、精准保护的前提。本研究利用2018—2021年...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水鸟越冬栖息地,雁类是迁徙路线上的优势种群。然而,近年来迁徙路线上的雁类种群数量有所下降,识别越冬地雁类时空分布特征,确定分布热点区域是科学、精准保护的前提。本研究利用2018—2021年越冬期在鄱阳湖区域开展的共58次水鸟调查数据,提取了基于时间序列的白额雁(Anser albifrons)、豆雁(Anserfabalis)、鸿雁(Anser cygnoid)的分布数据,分析了3种雁类在越冬地的种群动态、时间和空间分布动态,评估了鄱阳湖各子湖的重要性,确定了雁类分布热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3种雁类在越冬地的种群数量表现出一定的年际波动,雁类种群总数量维持在27.9万~44.8万只;不同雁类迁徙的时间节律存在差异,本次地面调查数据显示白额雁、豆雁、鸿雁分别是在10月初至11月初、11月中旬、12月中旬到达鄱阳湖,其中鸿雁到达最晚;高峰期集中在11月底至次年2月初,持续时间约为100天;3种雁类分别在2月中旬、2月底和3月中旬开始迁离鄱阳湖。3种雁类空间分布范围有所差异,豆雁分布范围最广,白额雁分布相对集中,高峰期雁类的分布范围最大,对子湖的利用强度也最大。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大湖池和大汊湖重要性最高,鄱阳湖保护区是雁类利用强度最高的区域,其次是都昌保护区。此外,雁类,特别是鸿雁,对保护区以外的子湖利用强度也较高。本研究对精准刻画鄱阳湖越冬雁类时空分布范围、针对性地开展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加强子湖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越冬雁类 时空分布 重要性评估 热点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及温度敏感性
2
作者 刘洁 郑博福 +4 位作者 徐志文 龚磊强 余定坤 詹慧英 沈瑞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5-1435,共11页
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_(10))是预测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参数。全球湿地水文节律正在迅速变化,然而淹水差异对湿地土壤Q_(10)的影响还较少受到关注。在淹水差异梯度上,土壤有机碳质量对Q_(10)的调控机制也未明确... 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_(10))是预测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参数。全球湿地水文节律正在迅速变化,然而淹水差异对湿地土壤Q_(10)的影响还较少受到关注。在淹水差异梯度上,土壤有机碳质量对Q_(10)的调控机制也未明确。以鄱阳湖的东湖洲滩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淹水时长差异诱导形成的3个植被群落样带(泥滩带、苔草带和芦苇带)各采集深度为0~10、10~20和20~30 cm的土壤,在实验室内测定不同温度(10、15、20、25、30℃)下各植被带3个深度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运用指数方程拟合Q_(10),探讨淹水时长梯度上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和Q_(10)的变化规律。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测定土壤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结合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等有机碳组分含量,明确土壤有机碳质量对Q10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10、15、20、25、30℃的温度下,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9.19、31.00、51.67、77.28和109.32μg/(d·g)。各个植被带的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然而,在3条植被带之间,只有0~10 cm的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30),表现为芦苇带>苔草带>泥滩带。土壤Q_(10)的平均值为2.48,没有受到植被带和土壤深度的显著影响。FTIR数据显示,随着土壤深度和淹水时长的增加,洲滩湿地易分解的脂肪类有机物比例逐渐下降,但难分解的芳香类有机物比例逐渐升高。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含水量、微生物碳含量、pH和营养盐含量等。土壤有机物官能团结构、pH和总氮等因素对土壤Q_(10)有显著影响。表层土壤Q_(10)与脂肪类有机物含量呈正相关,与芳香类有机物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洲滩湿地 温度敏感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越冬水鸟种群变化动态 被引量:31
3
作者 崔鹏 夏少霞 +7 位作者 刘观华 吴建东 曾南京 伍旭东 文思标 罗盛金 纪伟涛 雷富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2-296,共5页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越冬地,开展鄱阳湖越冬水鸟种群变化动态研究,对指导鄱阳湖湿地生境管理,尤其是水位管控具有重要意义。2005~2007年的越冬季节,我们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个重要湖泊(大湖池、沙湖...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越冬地,开展鄱阳湖越冬水鸟种群变化动态研究,对指导鄱阳湖湿地生境管理,尤其是水位管控具有重要意义。2005~2007年的越冬季节,我们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个重要湖泊(大湖池、沙湖和梅西湖)的越冬水鸟种群变化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时间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3年共记录到水鸟53种,隶属于7目13科。3个越冬季节中单个调查日种类的最低值为9种,最高为31种。鄱阳湖越冬水鸟从10月上旬开始出现,在11月份鸟类数量急剧增加,在12月上旬和中旬达到数量峰值,然后开始缓慢减少,至4月初仅有少于1%的鸟类还停留在监测区域。在鄱阳湖要继续深入开展越冬候鸟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研究,分析水文节律变化对越冬鸟类生境的潜在影响,并深入研究气候因子与鄱阳湖越冬水鸟迁徙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越冬 水鸟 多样性 丰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鄱阳湖越冬水禽航空调查 被引量:16
4
作者 纪伟涛 吴英豪 +4 位作者 吴建东 刘观华 伍旭东 易武生 俞长好 《江西林业科技》 2006年第3期36-44,共9页
采用航空调查的方法对鄱阳湖区的越冬水禽进行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的调查,快速准确地取得了有关珍稀越冬水禽的分布情况和栖息地现状,为整个鄱阳湖区越冬水禽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鄱阳湖 越冬水禽 航空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