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五河”流域水文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谢冬明 严岩 +2 位作者 邓红兵 方豫 樊哲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369,共6页
对江西省"五河"流域(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的水文特征,包括降水、地表水资源、水位、入湖流量、入湖输沙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河"流域降水充沛,但年内分配不均,其中信江流域降水最为充沛,但年内差... 对江西省"五河"流域(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的水文特征,包括降水、地表水资源、水位、入湖流量、入湖输沙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河"流域降水充沛,但年内分配不均,其中信江流域降水最为充沛,但年内差异系数较大;修河流域降水量最小,但年内差异系数最小;地表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不同,水资源丰富的信江流域人均水资源却最低;洪水通常出现在6月,差异并不明显;各水系径流量略有增加,年内变化显著,最大月份是最小月份的几倍到几十倍;近年来入湖输沙量波动下降;据单位面积水土流失状况分析,抚河流域较为严重,信江流域2006年有所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河”流域 水文特征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蔡海生 刘木生 +1 位作者 陈美球 林联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0-196,共7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对认识、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表现特征,结合生态环境潜在脆弱性、胁迫脆弱性、现实脆弱性,提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江西省生态...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对认识、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表现特征,结合生态环境潜在脆弱性、胁迫脆弱性、现实脆弱性,提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表明,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总体趋于缓和,2000年与1985年相比,变化主要集中在由较高脆弱性向较轻脆弱性转变,总面积为102820.49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1.61%。同时,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现状和发展趋势,讨论了生态脆弱性分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生态环境 脆弱性评价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江西省地震潜在危险度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建平 林联盛 +2 位作者 蔡海生 刘木生 赵小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0-164,共5页
利用G IS的定距离空间分析功能,对江西省境内分布的18条主要活动断裂周围5、10、15、20、25 km的区域分别建立缓冲区,对各缓冲区的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进行了统计,初步分析了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的相关性,确定了沿断裂带的历史地震次数。... 利用G IS的定距离空间分析功能,对江西省境内分布的18条主要活动断裂周围5、10、15、20、25 km的区域分别建立缓冲区,对各缓冲区的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进行了统计,初步分析了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的相关性,确定了沿断裂带的历史地震次数。在系统全面地分析近代所发生地震的基础上,得出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及有关参数。最后,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划分了地震潜在危险性区域,得出江西省地震活动较强区域主要在赣南,其次在赣北,为江西省的防震减灾工作部署提供了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断裂 烈度 岩性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中药资源蔓荆子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灵光 张秀平 方豫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3923-3927,共5页
选择夏季、秋季两个时期对江西中药资源蔓荆子(Vitex trifolia Linn.var.trifolia)进行定点抽样调查和光谱采集,开展了不同时期的蔓荆子及周边共生地物光谱特征研究,建立了蔓荆子光谱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选择国产资源一号02C和资源三号... 选择夏季、秋季两个时期对江西中药资源蔓荆子(Vitex trifolia Linn.var.trifolia)进行定点抽样调查和光谱采集,开展了不同时期的蔓荆子及周边共生地物光谱特征研究,建立了蔓荆子光谱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选择国产资源一号02C和资源三号卫星及其他辅助资料,经数据融合后,结合遥感分类提取技术实现对蔓荆子的空间分布监测,估算了其面积及产量,监测精度达到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蔓荆子(Vitex trifolia Linn.var.trifolia) 遥感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谢冬明 周琼 +1 位作者 金国花 张其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0-94,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三因素(社会-经济-环境)模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即多因子加权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MWSDI)。在结合江西省情的基础上,提出江西省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CSDI),两种模型在假设情况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因子加权模型更能... 提出一种基于三因素(社会-经济-环境)模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即多因子加权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MWSDI)。在结合江西省情的基础上,提出江西省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CSDI),两种模型在假设情况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因子加权模型更能准确反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对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在当前和未来两个尺度基础之上,简化了计算成本。且模型简明易懂,能够被人们特别是普通老百姓接受和理解,操作性强,在实践中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五大流域水文特征初步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冬明 严岩 +1 位作者 贾俊松 邓红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3-44,53,共3页
分析了江西省五大流域(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的降水、地表水资源、水位、入湖径流量以及输沙量等情况。结果表明:五大流域降水丰沛,年内分配不均,信江流域降水最为丰沛,但差异系数最大,修河流域降水量最小,年内差异系... 分析了江西省五大流域(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的降水、地表水资源、水位、入湖径流量以及输沙量等情况。结果表明:五大流域降水丰沛,年内分配不均,信江流域降水最为丰沛,但差异系数最大,修河流域降水量最小,年内差异系数也最小;地表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不同,水资源丰富的信江流域人均水资源却最低;洪水基本出现在5~6月,差异并不明显;各水系径流量年内变化显著,最大月份是最小月份的几倍到几十倍;近年来入湖泥沙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抚河流域的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水资源 径流 泥沙量 五大流域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湿地保护规划分区布局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林联盛 严玉平 +2 位作者 刘木生 易军 胡卡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对江西省湿地进行全面分析,以流域为单位,以湿地分布特点为基础,结合其自然特征,以及水文和地质特性、湿地功能、湿地保护和利用途径的相似性、行政区域和流域的连续性及实际的可操作性,同时考虑鄱阳湖在全省、全国及国际上的重要性,将... 对江西省湿地进行全面分析,以流域为单位,以湿地分布特点为基础,结合其自然特征,以及水文和地质特性、湿地功能、湿地保护和利用途径的相似性、行政区域和流域的连续性及实际的可操作性,同时考虑鄱阳湖在全省、全国及国际上的重要性,将江西省湿地分为三个保护区,分别为鄱阳湖淡水湖泊湿地保护区、"五河"下游河湖湿地保护区、"五河"中上游河库湿地保护区。按照各保护区主要生态功能及现有条件,分析各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重点和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分区布局 生态功能 流域 鄱阳湖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上高龙潭期牙形刺的发现——兼论Galowayinela的时代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相水 林联盛 胡忠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174-177,共4页
江西上高七宝山龙潭组中近年发现了一些牙形刺,为确定该组中产出的Gallowayinela的地质年代提供了补充依据.按照牙形刺、菊石等动物化石的组合特征及垂直分布。
关键词 牙形刺 菊石 Gallowayinella 江西 TING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江湖三维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黄灵光 郭秋忠 +1 位作者 方豫 樊哲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山江湖工程是多学科、跨部门、跨行政区划的系统工程,二十多年来,随着山江湖工程不断推进和深入,积累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和基础资料。这些资料种类繁多、格式多样,因此,建立一套所有信息数据标准化、系统化,实现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显得尤为... 山江湖工程是多学科、跨部门、跨行政区划的系统工程,二十多年来,随着山江湖工程不断推进和深入,积累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和基础资料。这些资料种类繁多、格式多样,因此,建立一套所有信息数据标准化、系统化,实现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采用B/S架构模式设计,以EV-Globe平台为基础,基于ActiveX插件技术、ASP.NET开发环境,采用C#、JavaScript设计,开发的山江湖三维信息平台,可为山江湖工程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江湖工程 平台 GIS ASP.NET 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东江源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秋忠 周学林 +3 位作者 严玉平 樊哲文 林联盛 黄海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26-128,共3页
以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和常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求和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集中在中间区段的5~7级,其面积约占... 以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和常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求和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集中在中间区段的5~7级,其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9.91%;总体上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纺锤形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源区 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遥感快速解译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21-424,共4页
以美国陆地卫星TM为信息源 ,利用加拿大遥感图像处理软件PCI ,通过目视判读与现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相结合的方法快速采集训练样本 ;并在预分类的过程中不断修改训练样本 ;然后进行计算机监督分类 。
关键词 鄱阳湖区 土地利用 遥感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吉林省农业系统可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庆文 王绍先 +1 位作者 戴明江 谢冬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72-2775,2805,共5页
利用能值理论对吉林省2005-2007年农业系统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5-2007年,吉林省农业效益在宏观层面逐步改善,产出投入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可更新辅助能值所占比率不断增加,农业产出主要依赖化工能源等不可更新资源的投入... 利用能值理论对吉林省2005-2007年农业系统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5-2007年,吉林省农业效益在宏观层面逐步改善,产出投入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可更新辅助能值所占比率不断增加,农业产出主要依赖化工能源等不可更新资源的投入;环境负载率的逐年上升加大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农业效益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水位变化对候鸟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量:65
13
作者 刘成林 谭胤静 +2 位作者 林联盛 陶海南 谭晦如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35,共7页
鄱阳湖越冬候鸟保护最重要的环节是保护栖息地,候鸟栖息地的面积和空间分布随水位过程而变化.在分析认定鄱阳湖湿地景观分类中水陆过渡带及其上下摆动区(稀疏草滩区和浅水区)为越冬候鸟主要栖息地的基础上,选择不同水位的遥感影像资料,... 鄱阳湖越冬候鸟保护最重要的环节是保护栖息地,候鸟栖息地的面积和空间分布随水位过程而变化.在分析认定鄱阳湖湿地景观分类中水陆过渡带及其上下摆动区(稀疏草滩区和浅水区)为越冬候鸟主要栖息地的基础上,选择不同水位的遥感影像资料,经解译定量分析不同水位水陆过渡带面积及其空间分布,从而分析不同水位条件对候鸟栖息地的影响.进而分析研究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地形水位过程候鸟栖息地变化及对候鸟越冬的影响,提出湖泊湿地候鸟栖息地(水陆过渡带)水位过程的自然变化,尤其是湖泊湿地微地形水位过程变化是保证候鸟(尤其是水禽)越冬的重要影响因素.枯水期鄱阳湖水位14.18m(星子站,黄海高程)以上时,水陆过渡带将缩小乃至消失,鄱阳湖湿地作为越冬候鸟栖息地的功能将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位过程 候鸟 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水位变化的景观响应 被引量:44
14
作者 谢冬明 郑鹏 +3 位作者 邓红兵 赵景柱 樊哲文 方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9-1276,共8页
根据《湿地公约》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关于湿地内涵和界定条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鄱阳湖湿地面积为3886km2。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段遥感影像,分析了湿地在相似水位条件和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景观变化... 根据《湿地公约》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关于湿地内涵和界定条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鄱阳湖湿地面积为3886km2。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段遥感影像,分析了湿地在相似水位条件和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相似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地和裸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变化不明显;在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比较显著。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湿地水位变化是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边界 景观变化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水文特征及湖泊纳污能力季节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金国花 谢冬明 +3 位作者 邓红兵 严岩 刘梅影 王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8-393,共6页
分析了鄱阳湖水文和湖泊纳污能力的季节性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水文季节性变化显著,多年高于19.5 m水位的频率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低于7.5 m水位的频率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但年内变化比年际变化的差异大。多年最大月平均... 分析了鄱阳湖水文和湖泊纳污能力的季节性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水文季节性变化显著,多年高于19.5 m水位的频率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低于7.5 m水位的频率主要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但年内变化比年际变化的差异大。多年最大月平均容量是多年最小月平均容量的2个数量级以上,最大月平均容量是7月,为182.4×108 m3;最小月平均容量是1月,为4.4×108 m3。鄱阳湖水体自净时间平均为19 d,水量交换系数为21.33。湖泊纳污能力季节性变化明显,在1年之中,7月份的纳污能力最大,1月份的纳污能力最小。在当前情况下,湖泊对CODMn的纳污能力只有5月—10月等6个月的纳污能力在III级标准之上,4月和11月处于III级标准的临界点,其余月份的纳污能力在III级标准之下;7月最大纳污能力为111 466 t,1月最小纳污能力为2 649 t。湖泊全年对总磷的纳污能力都在III级标准之下,鄱阳湖全年处于磷超标状况。湖泊对TN的纳污能力只有4月—11月等8个月的纳污能力都在III级标准之上,其余月份的纳污能力都在III级标准之下;7月最大纳污能力为18 574 t,1月最小纳污能力为442 t。鄱阳湖迄今未出现大面积的富营养化现象也与湖泊容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纳污能力 季节性变化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鄱阳湖区脆弱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陈美球 蔡海生 +1 位作者 赵小敏 林联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23-527,共5页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自然条件、人为土地利用方式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以县为评价单元 ,对鄱阳湖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 ,土地利用格局及社会经济条件的空间分异特征...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自然条件、人为土地利用方式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以县为评价单元 ,对鄱阳湖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 ,土地利用格局及社会经济条件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 ,认识了鄱阳湖区各县不同脆弱因子在区域内的相对差异性 ,从而为各地在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证方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理信息系统 鄱阳湖区 脆弱生态环境 空间分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脆弱性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 被引量:21
17
作者 蔡海生 刘木生 +1 位作者 李凤英 林联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5,165,共8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对认识、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内涵和机理,认为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复合性、动态性、相对性和可控性等表现特征,并对生态环境脆弱性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进行...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对认识、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内涵和机理,认为生态环境脆弱性具有复合性、动态性、相对性和可控性等表现特征,并对生态环境脆弱性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进行比较分析。脆弱性静态评价只是对脆弱性的空间定性描述,不能满足人们认识、改善和利用生态环境的客观需求;只有进行动态评价,掌握脆弱生态环境的成因、过程、结果、尺度,从而调整外力对生态环境干扰的类型、特征、强度等,实现对脆弱性变化的调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是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 评价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 被引量:296
18
作者 赵其国 钱海燕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09-1614,共6页
大气中碳浓度的升高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目前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如何减少农... 大气中碳浓度的升高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目前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如何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探寻减排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从低碳经济这一热点问题谈起,论述了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当前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以及具体措施,旨在为呼应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决策,促进现代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温室气体 生态高值农业 低碳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谢冬明 邓红兵 +1 位作者 王丹寅 田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6-142,共7页
在分析鄱阳湖湿地自然环境特征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基础上,利用G IS技术,对鄱阳湖湿地范围进行界定,湿地面积为3886km2.基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要求,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理,对湿地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研究.根... 在分析鄱阳湖湿地自然环境特征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基础上,利用G IS技术,对鄱阳湖湿地范围进行界定,湿地面积为3886km2.基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要求,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理,对湿地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分区研究.根据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将湿地分为极重要区、高度重要区、重要区、一般重要区四个区域,其面积分别是125km2,1387km2,2064km2和310km2.针对分区结果,文中提出了湿地生态保护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功能 重要性分区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几种常见湿地植物光谱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樊哲文 周学林 +1 位作者 黄灵光 卢艳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4-338,共5页
以鄱阳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湿地为实验区,使用FieldSpec3便携式地物波谱仪对2010年11月的苔草、芦苇、南荻、虉草等7种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的反射光谱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对不同湿地植物的光谱特征、光谱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 以鄱阳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湿地为实验区,使用FieldSpec3便携式地物波谱仪对2010年11月的苔草、芦苇、南荻、虉草等7种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的反射光谱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对不同湿地植物的光谱特征、光谱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二阶导数方法得到识别典型湿地植被的7个最佳波段:685.8 nm,692.4 nm,698.6 nm,704.3 nm,737.5 nm,746.2 nm,957.1 nm。通过验证,植被类型分类精度和样点验证精度分别为85.7%和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鄱阳湖 湿地植物 二阶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