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0-2018年中国日照时数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汪姚 黄莉 +4 位作者 尚丽君 廖花妹 谢水石 龚煜涵 钟科元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日照时数是反映太阳辐射强弱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太阳能开发潜力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表征气候变化的重要气候要素之一,分析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农业生产、太阳能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595个气象站点1960—2018... 日照时数是反映太阳辐射强弱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太阳能开发潜力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表征气候变化的重要气候要素之一,分析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农业生产、太阳能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595个气象站点1960—2018年逐日日照时数数据,选取3个指数(年平均日照时数、日照时数≥3 h·d^(-1)的天数和日照时数≥6 h·d^(-1)的天数)量化日照时数变化,并分析了中国日照时数指数变化趋势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1)中国日照时数空间分布不均,日照时数高的地区分布在青藏、西北、华北地区。青海冷湖是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和日照时数≥6 h·d^(-1)的天数最多的区域;四川盆地是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最短、日照时数≥3 h·d^(-1)和≥6 h·d^(-1)的天数最少的区域。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日照时数≥3 h·d^(-1)和≥6 h·d^(-1)天数由最低值的四川盆地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增加。(2)1960—2018年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日照时数≥3 h·d^(-1)和≥6 h·d^(-1)天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P<0.001),其中东北的南部、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及新疆的中部地区日照时数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而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3)日照时数变化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显著。日照时数年际变化与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北极涛动指数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中国东部地区大气环流主要通过影响天气进而影响日照时数变化的。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太阳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日照时数变化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太阳能 日照强度 大气环流 相关性分析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HA-RVA法的东江源区生态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曾金凤 刘祖文 +4 位作者 刘友存 邹杰平 仝兴庆 刘星根 谢水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7-164,共8页
[目的]研究东江源区流域生态水文情势的变化,为明确流域生态修复目标和开展生态修复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水利部水环境水生态监测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江西省寻乌县的寻乌水背水文站和定南县的定南胜前水文站两个国家站1... [目的]研究东江源区流域生态水文情势的变化,为明确流域生态修复目标和开展生态修复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水利部水环境水生态监测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江西省寻乌县的寻乌水背水文站和定南县的定南胜前水文站两个国家站1980—2020年的逐日流量数据,运用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以及水文改变度法综合评价流域的水文情势改变程度。[结果]①东江源区整体水文改变度为50.1%,属中度改变,其中寻乌水影响大于定南水;②32个水文改变指标中,高低流量的频率及延时受影响最小,改变度为26.3%,属低改变;③流量变化率及概率最大61.5%,属中度改变,特别是最大1 d流量、变换次数、1月均值流量、5月均值流量等指标发生严重变异;④以鱼类资源变化响应分析验证,源区鱼类资源减少。[结论]水库运行对东江源区周边生态系统影响较大,亟需适时调控河流的流量,使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HA-RVA法 生态水文 水文情势 水文改变度 东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