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抚平原灌渠水体硝酸盐同位素组成与来源识别
1
作者 宋祉君 饶文波 +3 位作者 吴志华 栗天宁 张弛 雷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5,98,共10页
为识别赣抚平原灌渠水体硝酸盐的来源,分析了赣抚平原西总干渠水体春、秋两季pH、电导率、溶解氧和NO_(3)^(-)质量浓度及其同位素组成(δ15N-NO_(3)^(-)、δ18O-NO_(3)^(-))特征,并采用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MixSIAR)模型定量分析了主... 为识别赣抚平原灌渠水体硝酸盐的来源,分析了赣抚平原西总干渠水体春、秋两季pH、电导率、溶解氧和NO_(3)^(-)质量浓度及其同位素组成(δ15N-NO_(3)^(-)、δ18O-NO_(3)^(-))特征,并采用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MixSIAR)模型定量分析了主要污染源的贡献。结果表明:西总干渠水体硝化作用秋季略强于春季,但整体极为微弱,反硝化作用几乎不存在;上游水、铵态氮肥、土壤氮、生活污水和粪肥、降水是西总干渠水体NO_(3)^(-)的主要来源;上游水(贡献率大于50%)和人为影响(包括铵态氮肥、生活污水和粪肥,贡献率大于37%)对整个灌渠水体NO_(3)^(-)起主导作用;污染源对灌渠水体NO_(3)^(-)贡献率从大到小排序,秋季为上游水、铵态氮肥、生活污水和粪肥、土壤氮、降水,春季为铵态氮肥、上游水、生活污水和粪肥、土壤氮、降水;NO_(3)^(-)来源贡献还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从乡村到城镇,上游水、生活污水和粪肥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而铵态氮肥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抚平原 灌渠水体 氨氮同位素组成 MixSIAR模型 污染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鄱阳湖平原水稻生育期降雨对灌溉需水及降雨利用的影响
2
作者 华克骥 黄剑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3,共9页
降雨是稻田灌溉水的重要来源,其高效利用对缓解水资源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但南方水稻生育期降雨对灌溉需水和降雨利用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1957-2020年江西鄱阳湖平原6个典型站点(庐山、武宁、景德镇、南昌、樟树、贵溪)... 降雨是稻田灌溉水的重要来源,其高效利用对缓解水资源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但南方水稻生育期降雨对灌溉需水和降雨利用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1957-2020年江西鄱阳湖平原6个典型站点(庐山、武宁、景德镇、南昌、樟树、贵溪)逐日气象数据,构建水量平衡模型,分析18种水稻类型的水量平衡要素,定量评估降雨利用率和贡献率,并采用降雨集中度、集中期、基尼系数和洛伦兹不对称系数分析降雨分布特征。同时,应用Mann-Kendall检验趋势变化,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指标间相关性。结果显示,早稻生育期内降雨充沛(681.0 mm),灌溉需求大部分可由降雨满足,降雨贡献率较高(73%),但因降雨集中期与需水高峰期不匹配,降雨利用率较低(48%)。中、晚稻降雨较少(472.2 mm和310.8 mm),但降雨利用率较高(61%和69%),降雨贡献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水稻生育期大雨及以上降水事件频发,中、晚稻可能面临降雨利用率进一步下降的风险。未来研究应依据降雨分布规律,制定智能灌溉策略,提升降雨的综合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降雨分布 降雨利用率 降雨贡献率 降雨集中度 降雨集中期 基尼系数 洛伦兹不对称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抚平原灌区水利工程兴建后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石生 吕祖云 《水资源保护》 CAS 1993年第2期46-48,共3页
赣抚平原水利工程兴建后,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彻底改善了灌区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本文从抗洪、治渍、灭旱、改善健康及其它方面对工程兴建前后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还提出了灌区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平原灌区 水利工程兴建对环境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易斌 《农家科技》 2011年第S1期11-11,共1页
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探讨了农村小型水利在规划、建设、管理与改革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农村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抚平原灌区抚河故道植被对行洪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方福 刘方平 +4 位作者 苏甜 杨中华 郑俊杰 向爱农 龚来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26,共8页
为探明河道植被与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抚河故道为研究对象,基于Godunov型有限体积法建立的二维浅水数学模型,通过设置丰水和平水条件,以及丰水条件下分洪流量200和400 m^(3)/s,进行水流运动过程数值模拟。结果... 为探明河道植被与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抚河故道为研究对象,基于Godunov型有限体积法建立的二维浅水数学模型,通过设置丰水和平水条件,以及丰水条件下分洪流量200和400 m^(3)/s,进行水流运动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植被对河道水流的阻力随着上游来水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强,对水位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也在提升,但水位抬升作用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弱;同时,河道各断面上的流速随着上游来水量的增加也普遍得到提升,有植被区所对应无植被条件的流速差异也进一步扩大,有植被分布河道呈现未分洪条件下主河槽流速削减、边滩流速提升,而分洪条件下则呈相反变化规律;植被对河道断面流速具有调整作用,随着流量变化槽滩分流比的变化较为显著。以上研究结论可为河道行洪能力分析、河床演变分析、水生生物栖息地评估以及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行洪能力 模拟 河道 赣抚平原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抓机遇 提速增效 建设生态文明赣抚平原灌区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国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J0002-J0004,共3页
赣抚平原灌区地处江西省偏北的赣江和抚河下游的三角洲平原地带,是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枢,被誉为赣抚粮仓和鱼米之乡。
关键词 平原灌区 生态文明 增效 提速 三角洲平原 鱼米之乡 江西省 抚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水利工程现状及发展重点浅析
7
作者 彭小斌 马宾 《农家科技》 2011年第S1期4-4,共1页
农村水利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转变传统农村水利理念,扩展农村水利的服务范畴;完善管理服务制度,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通过政府决策、农民参与的方式,使农村水利工程走上永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新农村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管升明 刘方平 靳伟荣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106,110,共4页
为发展节水农业,制定农田节水政策,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供理论依据,对以江西省近几年2008-2013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进行总结为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灌区规模、灌溉水源类型、土壤、管理水平、节水灌溉工... 为发展节水农业,制定农田节水政策,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供理论依据,对以江西省近几年2008-2013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进行总结为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灌区规模、灌溉水源类型、土壤、管理水平、节水灌溉工程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并且分析不同年份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灌区规模越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越小;提水灌区大于自流引水灌区;土壤渗漏强度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越低;灌区渠道防渗一定程度能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但总体提高幅度不是很大;灌区管理机构比较完善,管理资金和农业水费落实到位,有助于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2008-2013年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后期增速缓于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灌区规模 水源类型 节水灌溉 管理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孔率与布置间距对透空型双丁坝水动力与冲淤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常留红 廖奕 +2 位作者 章富君 曾浩荣 张国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2,106,共9页
采用三维水动力和泥沙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开孔率和不同布置间距的透空型双丁坝局部三维水动力特性和冲淤特性以及对水生生物生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透空型双丁坝周围流场结构丰富,形成了上丁坝坝内环流区、坝间主副环流区以及下丁... 采用三维水动力和泥沙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开孔率和不同布置间距的透空型双丁坝局部三维水动力特性和冲淤特性以及对水生生物生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透空型双丁坝周围流场结构丰富,形成了上丁坝坝内环流区、坝间主副环流区以及下丁坝坝后缓流区,有利于有机质富集;开孔率15%时透空型双丁坝坝间主环流区和坝间涡量最大,坝间涡量以及紊动能随布置间距的增大而增大,控制开孔率大小并适当增大布置间距有利于底栖生物索饵洄游;最大切应力与上游切应力的比值随着开孔率和布置间距的增大逐渐降低,适当增大布置间距并选择较大的开孔率可减轻下泄水流对坝后河床的冲刷;坝内及坝后淤积范围和高度随开孔率增大而减小,随布置间距增大而增大,实际工程中适当提高开孔率和布置间距有利于透空丁坝减速促淤,为底栖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空型双丁坝 开孔率 布置间距 水动力特性 冲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莲藕的蒸散发动态以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嘉俊 宗星宇 +4 位作者 谢亨旺 邓海龙 刘方平 付桃秀 王子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40,共9页
为探究湿地莲藕的蒸散发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大型综合蒸渗测坑和试验小区进行观测试验,对莲藕在不同生育期的每日蒸散发量进行了测定,并与每日净辐射量(R_(n))、日均温度(T)、2 m高风速(U_(2))、饱和水汽压差(VPD)、日均... 为探究湿地莲藕的蒸散发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大型综合蒸渗测坑和试验小区进行观测试验,对莲藕在不同生育期的每日蒸散发量进行了测定,并与每日净辐射量(R_(n))、日均温度(T)、2 m高风速(U_(2))、饱和水汽压差(VPD)、日均湿度(RH)和降雨量等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综合测坑试验和小区试验的结果来看,莲藕的蒸散发量在全生育期呈现“倒U形”变化曲线,其中开花期的日均蒸散发量最高(15.25~18.91 mm),成苗期(2.18~2.51 mm)的日均蒸散发量最低。莲藕蒸散发量与R_(n)、T、U_(2)、VPD呈显著正相关,与RH和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气象因子中提取的两个主成分(Principle components,PCs)可以解释气象因子74.07%的变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则进一步表明,各气象因子可以分别解释小区莲藕和测坑莲藕蒸散发量76.8%和74.6%的变异。总括而言,莲藕的蒸散发规律与其生育期紧密相关;气象因素中,VPD与莲藕蒸散发量相关性最强,即使在高VPD条件下仍可促进莲藕的蒸散发;R_(n)和T与莲藕的蒸散发量在成苗期或开花期的相关性相对较小;RH对莲藕蒸散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株间蒸发过程;U_(2)和降雨量对莲藕蒸散发的影响则相对较小;通过各气象因子可以有效地预测莲藕的蒸散发量。对于科学指导莲藕种植、提高莲藕的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莲藕 气象因子 主成分分析 蒸散发 影响程度 主导因子 日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灌排系统雨洪调蓄模拟及分析
11
作者 龚来红 才硕 +1 位作者 赵树君 王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177-183,共7页
为探究农田、沟渠、塘堰、小型水库等组成的农田灌溉排水系统(简称“田-沟-塘-库”系统)对雨洪调蓄的影响,以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研究基地的农田灌溉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 EF... 为探究农田、沟渠、塘堰、小型水库等组成的农田灌溉排水系统(简称“田-沟-塘-库”系统)对雨洪调蓄的影响,以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研究基地的农田灌溉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 EFDC)构建典型小型灌溉排水系统的水量平衡模型,评估不同降雨频率下农田、塘堰和水库采用不同水管理模式对排水口洪峰流量、排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排水沟在正常水管理状态下,通过蓄积一定的雨洪资源可以削减排水口洪峰流量29.55%,减少排水量31.08%;与淹水灌溉模式相比,间歇灌溉模式系统排水量减少12.69%;当塘堰控制水深为0.6 m时,系统排水量最小。模拟结果表明,农田灌排系统可以削减径流峰值、减少排水量,具有良好的蓄雨调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排水 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 雨洪调蓄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组合对红壤地区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国强 周静 +3 位作者 崔键 刘方平 梁举 李辉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2-398,共7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施N量和N肥运筹方式对红壤地区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间歇灌溉比淹水灌溉显著提高早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早稻的植株吸N量可以提高1.7%~6.2%,而N肥表...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施N量和N肥运筹方式对红壤地区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间歇灌溉比淹水灌溉显著提高早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早稻的植株吸N量可以提高1.7%~6.2%,而N肥表观利用率低于淹水灌溉;随施N量的增加,早稻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但单位面积有效分穗数、产量、植株吸N量和N肥利用率增加;不同N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因灌溉方式和施肥量差异而表现出不同规律,分次施肥显著提高了早稻产量、植株吸N量和N肥利用率,但分3次施肥和分4次施肥时上述3个指标并无差异。结果显示:在采用间歇灌溉、施N肥量为210 kg/hm^2、N肥运筹方式为基肥50%+分蘖肥30%+拔节肥20%的水肥管理措施更具有合理性,该种措施比农民习惯采用的淹水灌溉、施N肥量为140 kg/hm^2、N肥运筹方式为基肥50%+分蘖肥30%+拔节肥20%的水肥管理措施植株吸N量提高50.9 kg/hm^2(34.3%),产量提高631 kg/hm^2 (11.1%),其N肥利用率为36.7%,是红壤地区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理想稻田种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结构 水氮耦合 吸氮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衰减窗口模型的不确定数据流频繁模式挖掘 被引量:15
13
作者 廖国琼 吴凌琴 万常选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05-1115,共11页
考虑到不确定数据流的不确定性,设计了一种新的概率频繁模式树PFP-tree和基于该树的概率频繁模式挖掘方法PFP-growth.PFP-growth使用事务性不确定数据流及概率衰减窗口模型,通过计算各概率数据项的期望支持度以发现概率频繁模式,其主要... 考虑到不确定数据流的不确定性,设计了一种新的概率频繁模式树PFP-tree和基于该树的概率频繁模式挖掘方法PFP-growth.PFP-growth使用事务性不确定数据流及概率衰减窗口模型,通过计算各概率数据项的期望支持度以发现概率频繁模式,其主要特点有:考虑到窗口内不同时间到达数据项的贡献度不同,采用概率衰减窗口模型计算期望支持度,以提高模式挖掘准确度;设置数据项索引表和事务索引表,以加快频繁模式树检索速度;通过剪枝删除不可能成为频繁模式的结点,以降低模式树的存储及检索开销;对每个结点都设立一个事务概率信息链表,以支持数据项在不同事务中具有不同概率的情形.实验结果表明,PFP-growth在保证挖掘模式准确度的前提下,在处理时间和内存空间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数据 数据流 概率频繁模式 频繁模式挖掘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稻吨粮田的土壤肥力的定位研究(1991~1995)
14
作者 唐建军 张佩莲 +4 位作者 钟旭华 戚昌瀚 傅顺妹 傅炳文 詹胜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43-47,共5页
总结了1991年~1995年关于双季稻吨粮田的土壤肥力定位研究情况。试验表明,在实施吨粮技术体系的条件下,产量和土壤肥力是稳定的。在不同冬作类型中,紫云英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量。
关键词 双季稻 吨粮田 投入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PS系统的棉花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方平 柳根水 +1 位作者 许亚群 徐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介绍了气压过程分离法(BaPS法)用于土壤碳氮循环测定的基本原理、优点及测定方法。应用BaPS法测定了棉花田不同水、肥处理土壤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灌溉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总硝化速率与反硝化速率总体上... 介绍了气压过程分离法(BaPS法)用于土壤碳氮循环测定的基本原理、优点及测定方法。应用BaPS法测定了棉花田不同水、肥处理土壤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灌溉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总硝化速率与反硝化速率总体上均呈现加强的趋势;在相同的施肥水平下,随着灌溉水平的增大,土壤总硝化速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反硝化速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PS法 棉田土壤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灌溉方式节水效益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方平 谢亨旺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10-13,共4页
根据江西省赣抚平原灌溉试验站1987—2003年水稻不同灌溉方式的对比试验资料,分析了间歇灌溉与浅水灌溉对水稻需水量、需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和耕作措施条件下,间歇灌溉与浅水灌溉相比,可以降低水稻耗水量和水稻... 根据江西省赣抚平原灌溉试验站1987—2003年水稻不同灌溉方式的对比试验资料,分析了间歇灌溉与浅水灌溉对水稻需水量、需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和耕作措施条件下,间歇灌溉与浅水灌溉相比,可以降低水稻耗水量和水稻需水系数,提高水分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间歇灌溉 浅水灌溉 节水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典型灌区不同区域尺度水稻灌溉定额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方平 管升明 +2 位作者 邓海龙 李效文 才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5,共4页
为探索南方灌区不同区域尺度水稻灌溉定额的差异,在南方地区鄱阳湖流域选取典型区域,开展不同区域尺度水量平衡试验,研究水稻全生育期不同区域尺度的灌溉定额,为不同区域尺度农业水资源规划、调度、管理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为探索南方灌区不同区域尺度水稻灌溉定额的差异,在南方地区鄱阳湖流域选取典型区域,开展不同区域尺度水量平衡试验,研究水稻全生育期不同区域尺度的灌溉定额,为不同区域尺度农业水资源规划、调度、管理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尺度水稻灌溉定额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尺度增大,灌溉定额逐渐减少,灌区存在回归水的重复利用;区域尺度灌溉定额较灌溉试验站有底测坑减少173.3 mm,减少率为32.80%;较大田典型田块尺度减少143.2 mm,减少率为28.74%。在采用灌溉试验站试验数据或典型田块观测计算数据进行农田灌溉指导或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时,要适当考虑试验限制条件和区域内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灌区 水稻 区域尺度 灌溉定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需水量研究初报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泽清 许亚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77-81,共5页
本项研究采用排水式蒸渗器对江西中、低两种种植密度棉花的需水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棉花需水量724.4mm,中密度棉花需水量750.2mm,需水量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低密度皮棉产量1143.6kg/hm... 本项研究采用排水式蒸渗器对江西中、低两种种植密度棉花的需水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棉花需水量724.4mm,中密度棉花需水量750.2mm,需水量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低密度皮棉产量1143.6kg/hm2,需水系数为6334.4,中密度皮棉产量为1134.45kg/hm2,需水系数为6613.4,表现为随着棉花产量的提高,需水系数反而下降。研究还发现冬季变暖的年份使棉花生育期较正常年份延长,需水量增大,其影响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需水量 需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下减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嘉俊 才硕 陈昱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0,共7页
为明确紫云英和秸秆联合还田方式下减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不还田+不施肥(S0N0)、不还田+全量氮肥(S0N3)、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不施肥(S1N0)、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减量氮肥(S1N1)和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减量氮肥(S1N2)... 为明确紫云英和秸秆联合还田方式下减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不还田+不施肥(S0N0)、不还田+全量氮肥(S0N3)、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不施肥(S1N0)、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减量氮肥(S1N1)和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减量氮肥(S1N2),测定各处理不同生育期双季稻的植株氮素含量及积累量,并对水氮利用效率、双季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情况下,与S0N0处理相比,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处理S1N0双季稻植株氮素含量及积累量、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均有所提升。S1N2处理在抽穗期、黄熟期双季稻氮素含量和氮素吸收均最高。在早稻时期,以常规施氮S0N3处理产量最高,减氮处理S1N1和S1N2早稻产量分别降低了7.43%和1.68%,而晚稻产量虽分别提高了0.68%和2.35%,但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施氮(S0N3)对比,在紫云英和秸秆还田方式下减施氮肥(S1N1、S1N2)处理均能减少双季稻灌水量、排水量和田间耗水量,在晚稻时期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升了5.24%和25.86%,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升了6.23%和13.74%。因此,从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综合考虑分析,紫云英和秸秆还田方式下早、晚稻分别减少15%和10%的氮肥用量是较为合适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秸秆 还田 减施氮肥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草对灌区渠道输水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国水 朱嘉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9-152,共4页
在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选择典型渠道,通过对清除水草前后渠道流速、流量和糙率的对比观测,分析水草对灌区渠道输水能力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机械除草后,渠道的流速和流量均大幅度增加,糙率大幅下降,渠道输水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主... 在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选择典型渠道,通过对清除水草前后渠道流速、流量和糙率的对比观测,分析水草对灌区渠道输水能力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机械除草后,渠道的流速和流量均大幅度增加,糙率大幅下降,渠道输水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主要水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草 灌水区渠道 水质 输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