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的咽异感症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双勇 张蕾 +3 位作者 黄亮明 谢东阳 曾敏波 黄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100-4104,共5页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的咽异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副反应。方法:132例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的咽异感症患者,按开放、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的咽异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副反应。方法:132例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的咽异感症患者,按开放、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治疗组(A组,43例)、盐酸氟西汀胶囊(百优解)联合常规治疗组(B组,46例)、常规治疗组(C组,43例),疗程均为4周。于入组时(0周)和治疗第1、2、4周后进行咽异感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抗抑郁副反应量表(SERS)的评测。结果:共完成了120例患者的研究(A组40例、B组41例、C组39例)。治疗4周后,在咽异感症状和HAMA、HAMD评分的总有效率方面,A、B两组均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组的咽异感症状、HAMA评分、HAMD评分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87.50%(35/40)、85.00%(34/40)、87.50%(35/40);B组78.05%(32/41)、82.93%(34/41)、90.24%(37/41);C组48.72%(19/39)、46.15%(18/39)、38.46%(15/39)。A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在治疗2周后见明显改善,而B组在4周后才见明显改善。SERS评定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治疗对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的咽异感症患者疗效显著,副反应极少,且较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盐酸氟西汀胶囊显效时间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异感症 抑郁 焦虑 氟哌噻吨 美利曲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舟 李广生 +4 位作者 钟华 王魁元 王海丽 李宁 邹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287-3291,共5页
目的探讨酒精相关精神障碍的男性住院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社会环境、生物学及精神心理认知因素,为其发生攻击行为的预测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3年于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酒精相关精神障碍的男性患者222例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讨酒精相关精神障碍的男性住院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社会环境、生物学及精神心理认知因素,为其发生攻击行为的预测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3年于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酒精相关精神障碍的男性患者2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学特征及饮酒情况、社会环境、生物学特征、精神心理认知情况;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价患者日常各类危险行为,根据MOAS总分,将患者分为攻击组(≥4分,113例)和非攻击组(<4分,109例)。结果两组患者居住模式、教育方式、幻觉、思维障碍、睡眠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文化程度、住址、家庭结构完整性、儿童时期不良经历、既往攻击史、合并其他躯体疾病、诊断类型、接触异常、情感活动异常、伴发情绪障碍、易激惹、妄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OR=2.660,95%CI(1.045,6.769)]、儿童时期不良经历[OR=2.075,95%CI(1.113,3.869)]、既往攻击史[OR=3.232,95%CI(1.560,6.699)]、合并其他躯体疾病[OR=0.348,95%CI(0.183,0.622)]、诊断类型[OR=3.867,95%CI(1.005,14.883)]、接触异常[OR=2.774,95%CI(1.284,5.993)]是酒精相关精神障碍男性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文化程度低、有儿童时期不良经历和既往攻击史、未合并其他躯体疾病、诊断类型为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或行为障碍及接触异常的酒精相关精神障碍男性住院患者有较高的攻击行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相关性障碍 攻击 危险因素 男性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性厌食住院儿童患者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颖申 刘靖 高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5-689,共5页
目的:了解住院治疗的神经性厌食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北京大学第六医院2008年-2012年住院治疗的神经性厌食患儿58例,按是否伴有暴食/清除行为分为暴食/清除型(28例)和限制型(30例)两组,通过既往病历对所有患儿的病前个性特征、社会心... 目的:了解住院治疗的神经性厌食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北京大学第六医院2008年-2012年住院治疗的神经性厌食患儿58例,按是否伴有暴食/清除行为分为暴食/清除型(28例)和限制型(30例)两组,通过既往病历对所有患儿的病前个性特征、社会心理因素、起病年龄、病程、饮食相关行为、情绪症状、躯体症状、辅助检查、共病情况等进行系统回顾。结果:神经性厌食儿童起病较早,最早起病年龄7岁;病前91.4%存在怕胖心理;32.8%存在体像障碍,48.3%有暴食/清除行为;96.6%存在情绪症状,36.2%存在行为问题;86.2%存在躯体症状。暴食/清除型患儿起病和住院年龄均大于限制型患儿(P<0.05),入院时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限制型患儿(均P<0.05),恐惧症状少于限制型患儿,偷窃行为多于限制型患儿,误学时间长于限制型患儿(均P<0.05),其余变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性厌食儿童起病较早,除具有神经性厌食的核心症状外,常伴有情绪症状、行为问题、躯体损害。神经性厌食暴食/清除型与限制型儿童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 暴食/清除型 限制型 临床特征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2
4
作者 李江婵 姚素华 +1 位作者 谢秀东 朱政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改善及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给予连续10周,2次/周的认知行为治疗过程,对其病耻感及应对方式进行...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改善及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给予连续10周,2次/周的认知行为治疗过程,对其病耻感及应对方式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病耻感自我评估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进行测评。结果认知行为治疗前后患者的病耻感及各因子、除合理化外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中的退避、求助、幻想以及解决问题因子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于减轻或消除患者病耻感以及对于改变应对方式疗效明显。病耻感体验是影响抑郁症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消除病耻感和改变应对方式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疗法 抑郁症 病耻感 应对方式 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点解决短期取向团体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李江婵 朱政仁 +4 位作者 袁水莲 李卫红 钟华 何著发 刘旺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3874-3877,共4页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期取向团体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焦点...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期取向团体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焦点解决短期取向团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自我效能感水平,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精神症状。结果两组自我效能感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自我效能感得分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并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因子得分及总分与自我效能感得分均呈直线负相关(P<0.05),而激活性因子得分与自我效能感得分呈直线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忧郁因子得分及总分是自我效能感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焦点解决短期取向团体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且自我效能感水平与焦虑、忧郁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团体治疗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蓝光心 李正春 +13 位作者 李凌 廖捷 谢秀东 邓广 谢光平 刘仁 姚素华 崔竹生 王飞 刘庆华 李颖申 曾衍峰 申璎 王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96-698,共3页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1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西酞普兰+氯氮平)和对照组(氯氮平+安慰剂),进行双盲研究。在治疗前、治疗后3、6、9、12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1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西酞普兰+氯氮平)和对照组(氯氮平+安慰剂),进行双盲研究。在治疗前、治疗后3、6、9、12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末,研究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56.7%比25.8%,X2= 6.00,P=0.014)。从第3周末起,阴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和总分均为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但是各时点阳性因子分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酞普兰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比单用氯氮平好,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西酞普兰 氯氮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妊娠期代谢综合征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冯玲 周舟 +1 位作者 杨晓冬 邱玉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4439-4444,共6页
目的阐述我国妊娠期代谢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了解我国妊娠期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趋势,为后续医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12-20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检索式为:主题="妊娠"or"代谢"or"综合征",发表时间为"1... 目的阐述我国妊娠期代谢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了解我国妊娠期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趋势,为后续医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12-20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检索式为:主题="妊娠"or"代谢"or"综合征",发表时间为"1970—2017",检索到妊娠期代谢综合征研究的相关文献569篇,对其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妊娠期代谢综合征研究相关文献量呈逐步增长态势,可分为初步探索、成长、成熟阶段。设置阈值(3,4,20;3,3,20;3,3,20)得出的关键词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并发症、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高发文量作者中,杨慧霞、孙伟杰、杨东梓位于前列。在高发文组织机构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位于前列。结论我国妊娠期代谢综合征治疗可采用中医和西医相结合思路进行研究;作者之间、跨机构之间合作较少,研究组织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与医院,将来可扩展至社区及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以推动妊娠期代谢综合征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