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茶树种质化学特性多样性分析与鉴定评价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治会 岳翠男 +5 位作者 李琛 蔡海兰 彭华 李文金 胡瑶根 杨普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179,共8页
以江西省内不同区域和省外引种驯化的45份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6个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江西茶树种质的化学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1,平均变异系数为31.36%;通过主成分分... 以江西省内不同区域和省外引种驯化的45份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6个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江西茶树种质的化学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1,平均变异系数为31.36%;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5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的80.135%信息,16个化学成分在各主成分中均有贡献,载荷图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化学成分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将45份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中均有亚组,第1类群属于红、绿茶兼制类型,第2类群适合制作红茶,第3类群适合制作绿茶;从茶树种质资源中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资源3份,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资源6份,高儿茶素资源11份,低咖啡碱资源1份,低茶多酚资源4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化学成分 多样性 鉴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全量替代化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黄尚书 孙永明 +6 位作者 江新凤 吴艳 林小兵 何绍浪 余跑兰 熊文 雷礼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171,共9页
为促进区域茶园科学合理施肥,以当地茶园推荐的化肥施用量为对照(CK),设置了6个梯度有机肥施用量作为处理,即:3000(FQ1),4500(FQ2),6000(FQ3),7500(FQ4),9000(FQ5),12000 kg/hm^(2)(FQ6),分析了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 为促进区域茶园科学合理施肥,以当地茶园推荐的化肥施用量为对照(CK),设置了6个梯度有机肥施用量作为处理,即:3000(FQ1),4500(FQ2),6000(FQ3),7500(FQ4),9000(FQ5),12000 kg/hm^(2)(FQ6),分析了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及产量性状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与CK相比,养分投入量相当(或更少)条件下施用有机肥造成了茶园产量及产量性状不同程度地下降(降幅为4.32%~32.28%),进一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才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及产量性状。与CK相比,有机肥施用量≥4500 kg/hm^(2)时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其中FQ6处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施用有机肥对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仅2019年FQ5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叶氨基酸含量及2020年FQ1处理显著降低了茶叶茶多酚含量(P<0.05);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咖啡碱及酚氨比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但一定程度提高了茶叶咖啡碱含量并降低了茶叶的酚氨比。与CK相比,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均可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状况并显著提高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除FQ1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P<0.05);FQ1显著降低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而FQ5(2019年)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增加和下降趋势(P<0.01),其中:CK与养分投入量相当条件下施用有机肥(FQ3处理)的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氮素盈余量、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分别呈线性(y=0.786x-115.04,P<0.01)和幂函数关系(y=635.28x-0.605,P<0.01),即随着肥料氮投入的增加,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呈增加和下降趋势。基于2019,2020年的茶叶产量反应,应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每年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8739.55~9169.95 kg/hm^(2),但造成氮素盈余量过大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低,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综上,茶园施用有机肥虽然降低了产量,但提高了茶叶品质,改善了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同时,从氮素利用角度考虑,茶园施用有机肥时不应过分追求茶叶产量,可适当降低有机肥施用量以控制氮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有机肥 化肥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评价江西赣东北茶树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
3
作者 蔡翔 胡桂萍 +1 位作者 王礼献 杨普香 《茶叶通讯》 2021年第3期409-414,共6页
遗传多样性评价是茶树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筛选的9对SSR引物对17份江西赣东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对SSR标记在17个品种中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3.56个,PIC和遗传多样... 遗传多样性评价是茶树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筛选的9对SSR引物对17份江西赣东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对SSR标记在17个品种中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3.56个,PIC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4和1.07,参试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D)在0.14~0.78;当D=0.19时,可将17个茶树品种聚为4类,江西赣东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结果为江西省茶树优良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茶树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引种无性系茶树良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治会 李文金 +5 位作者 杨普香 彭华 江新凤 李延升 岳翠男 李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1-739,共9页
【目的】为探究江西省引种省外无性系茶树良种的适应性与特征特性,从中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茶树良种。【方法】以25份省外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为材料,测定其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含量、抗逆性和制茶品质等15项性状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性状... 【目的】为探究江西省引种省外无性系茶树良种的适应性与特征特性,从中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茶树良种。【方法】以25份省外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为材料,测定其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含量、抗逆性和制茶品质等15项性状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性状指标的贡献度与相关性,最终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引种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15项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08%-57.20%,其中13项在10%以上,表明所引进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在江西省的适应性差异性较大,其中生长势、EGC、耐旱性、耐旱性最大,发芽密度、一芽二叶百芽质量、一芽一叶期、总游离氨基酸、EC、ECG、EGCG次之,水浸出物和绿茶品质得分最小;因子分析提取的5个主因子能够解释引种品种适应性的79.19%的信息,各性状对主因子均有相应的贡献,性状指标中生长势、发芽密度、耐寒性和耐旱性之间相关性较大,水浸出物、茶多酚、EGCG、EGC和一芽二叶百芽质量之间相关性较大,EGC、EC、咖啡碱和一芽一叶期之间相关性较大;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显示有11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在0.7以上,综合评价最好,依次为浙农117、福鼎大白茶、浙农113、鄂茶1号、迎霜、湘波绿2号、浙农902、白毫早、名山白毫、玉笋和春雨1号,这些品种的制茶品质优良,生长势较强、产量较大,物候期早,化学成分含量优异和抗逆性较强;11份品种评价为中等;3份评价较差。【结论】灰色关联度法可应用于茶树引种品种的适应性评价,综合评价最好的11份茶树良种可以在实际生产中进一步推广种植,也可以作为茶树品种选育时的遗传亲本材料,评价中等和较差的应谨慎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良种 引种 因子分析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茶树资源功能成分综合评价与种质优选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治会 彭华 +3 位作者 岳翠男 李琛 李文金 杨普香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4-62,共9页
为探讨茶树资源的综合评价方法与关键评价指标,筛选功能优异的茶树资源,以江西省不同区域以及省外引种驯化的45份茶树资源为材料,测定茶叶中14个主要功能成分指标,利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筛选关键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西... 为探讨茶树资源的综合评价方法与关键评价指标,筛选功能优异的茶树资源,以江西省不同区域以及省外引种驯化的45份茶树资源为材料,测定茶叶中14个主要功能成分指标,利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筛选关键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西茶树资源在主要功能成分含量上差异较大,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个主成分因子和8个关键评价指标,最终建立茶树资源的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根据综合评价模型对茶树资源的功能性进行综合评价,可将45份茶树资源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综合评价指数>7.0为功能性最好的资源,依次为浮梁槠叶、岩背垴2号、江茶15号、黄金茶、浮梁广明2号,共5份,同时也说明主成分分析可以作为茶树功能成分综合评价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资源 茶叶 功能成分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评价模型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茶树种质资源芽叶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治会 彭华 +1 位作者 江新凤 杨普香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34-138,142,共6页
以江西省茶树种质资源圃35份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21个芽叶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35份茶树资源芽叶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描述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35.32%,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90,其多样性程度依次为芽叶颜色>叶色>叶... 以江西省茶树种质资源圃35份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21个芽叶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35份茶树资源芽叶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描述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35.32%,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90,其多样性程度依次为芽叶颜色>叶色>叶质>叶面隆起>叶齿形态>芽叶茸毛;数量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23.57%,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95,其多样性程度依次为叶长>叶宽=叶面积>一芽二叶百芽质量>一芽二叶长=叶脉对数>叶厚>发芽密度。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21个性状简化为7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6.785%。聚类分析将茶树种质资源分为6类,各类均具有特异性状特点。综合各份种质资源的芽叶表型性状特点,为深入研究和利用江西区域内茶树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资源 芽叶 表型性状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山引进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及制茶品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曹挥华 江新凤 +4 位作者 李琛 石旭平 童忠飞 林淑红 朱运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145-149,共5页
以江西省铅山县主栽并主产的河红茶的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研究了从浙江、福建引进江西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中茶108、金观音的河红茶适制性和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中茶108、金观音的春、夏、秋季鲜叶的水浸出物含量范围为42.09%~46.10%,氨... 以江西省铅山县主栽并主产的河红茶的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研究了从浙江、福建引进江西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中茶108、金观音的河红茶适制性和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中茶108、金观音的春、夏、秋季鲜叶的水浸出物含量范围为42.09%~46.10%,氨基酸含量范围为3.07%~4.91%,茶多酚含量范围为24.53%~29.60%,均显著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酚氨比(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范围为5.42~9.65,也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具有红茶适制性;所制红茶内含物丰富,其特征成分氨基酸含量范围为2.90%~3.96%,茶多酚含量范围为15.51%~26.48%;茶汤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较高,分别为0.54%~0.74%、6.85%~9.03%,且茶红素/茶黄素范围为10.98~12.65,因此其具有滋味浓强、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引进的2个品种所制红茶品质较优异且相当,均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所制红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品种 河红茶 适制性 制茶品质 酚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间作绿肥生态控草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彩霞 江新凤 +4 位作者 李文金 李延升 黎小萍 贺望兴 王新民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26-28,98,共4页
针对现有茶园杂草防控方面存在费时、成本高、污染重等问题,为有效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改进和推广防草新技术提供依据。选用了紫云英、黑麦草、白三叶为绿肥材料,于丘陵红壤茶园套种绿肥的方式对田间杂草进行绿色生态防控。期间分别对套... 针对现有茶园杂草防控方面存在费时、成本高、污染重等问题,为有效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改进和推广防草新技术提供依据。选用了紫云英、黑麦草、白三叶为绿肥材料,于丘陵红壤茶园套种绿肥的方式对田间杂草进行绿色生态防控。期间分别对套种绿肥茶树生长情况、杂草控制情况、茶园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比较。结果表明间作黑麦草株防效、高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种植绿肥能有效地控制茶园害虫的发生,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说明茶园中套种或间作适宜的绿肥,能有效地提高茶园生态生物多样性,减少茶园虫害、杂草的发生,从而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选择当地适宜的绿肥种植,能很好地控制茶园杂草的危害,改善茶园微生态环境,减少茶园虫害的发生,提高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绿肥 套种 生态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茶枝屑代料栽培的优良食用菌菌株筛选 被引量:15
9
作者 贺望兴 石旭平 +3 位作者 谢小群 郭金 蔡翔 李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0-115,共6页
为筛选到适宜茶枝屑代料栽培的食用菌优良菌株,对灵芝、平菇、香菇、杏鲍菇以及榆黄菇等11个食用菌菌株在茶枝屑和常规杂木屑栽培基质配方上的菌丝生长状况、产量和商品经济性状等筛选指标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杂木屑配方相比,平... 为筛选到适宜茶枝屑代料栽培的食用菌优良菌株,对灵芝、平菇、香菇、杏鲍菇以及榆黄菇等11个食用菌菌株在茶枝屑和常规杂木屑栽培基质配方上的菌丝生长状况、产量和商品经济性状等筛选指标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杂木屑配方相比,平菇菌株在茶枝屑配方上的菌丝生长状况更好、产量更高、商品经济性状更优;灵芝菌株在茶枝屑栽培配方上除菌丝生长速度显著低于杂木屑配方外,其他菌丝生长状况指标、产量以及商品经济性状指标间均差异不显著,其他食用菌菌株在茶枝屑配方上的筛选指标均显著差于杂木屑配方组,因此以灵芝和平菇分别作为复筛菌株。菌株复筛试验结果表明,在茶枝屑代料栽培配方上夏灰1号和灵芝92菌株菌丝长势最好,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0.92、0.45 cm/d,产量最高,分别达436、45 g/棒,商品经济性状最优。经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得到夏灰1号平菇以及灵芝92是适宜茶枝屑代料栽培的优良食用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屑 代料栽培 食用菌 菌株筛选 商品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植茶园杂草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江新凤 李文金 +4 位作者 贺望兴 黎小萍 李延升 童忠飞 叶川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72-76,共5页
为江西省新建茶园杂草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对江西省井冈山新城镇黄夏村新植茶园基地中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采用覆盖除草、绿肥控草和机械清草3种处理进行防除,比较不同防除技术对新植茶园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 为江西省新建茶园杂草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对江西省井冈山新城镇黄夏村新植茶园基地中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采用覆盖除草、绿肥控草和机械清草3种处理进行防除,比较不同防除技术对新植茶园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基地中有杂草23科46种,菊科和禾本科杂草分别占总杂草的26.09%和19.57%;危害夏季茶树生长的杂草有45种,占总杂草的97.83%,危害茶树生长春、夏、秋季的杂草有13种,占调查茶园杂草总数的28.26%。不同除草方式均能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除草效果依次为覆盖除草>绿肥控草>机械清草>不除草。建议茶园杂草绿色防控采用覆盖除草、绿肥控草与机械清草相结合进行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植茶园 杂草 发生规律 防控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市茶园主要危害性杂草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新凤 孙永明 +5 位作者 贺望兴 杨普香 李延升 余跑兰 李文金 叶川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3-628,共6页
为了有效控制井冈山茶园杂草,2018—2019年调查了江西省井冈山主要茶叶产区高山、低丘陵茶园的杂草密度与种类及生活型,分析杂草危害特点。杂草种类调查结果表明:井冈山市茶园有杂草112种,共涉及45科,杂草区系丰富,其中以菊科、禾本科... 为了有效控制井冈山茶园杂草,2018—2019年调查了江西省井冈山主要茶叶产区高山、低丘陵茶园的杂草密度与种类及生活型,分析杂草危害特点。杂草种类调查结果表明:井冈山市茶园有杂草112种,共涉及45科,杂草区系丰富,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豆科、旋花科占比高,分别为14.29%、9.82%、5.36%和5.35%;杂草生活型及危害特点结果表明:低丘陵茶园杂草以禾本科等一年生杂草为主;高山茶园以多年生杂草为主,防治难度更大。通过对井冈山茶园杂草多样性分析,为茶园绿色防草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 茶园 杂草 危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份黄金菊茶树自然杂交单株的表型变异与资源价值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治会 彭华 +5 位作者 杨普香 江新凤 李文金 岳翠男 李琛 李延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8-307,共10页
黄化茶树品种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的表型性状差异大,为探究其表型变异与多样性,从中筛选优异单株。以17份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单株为材料,分析其23项表型性状的变异与多样性,从中筛选表型优良单株,最终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生化品质评价。... 黄化茶树品种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的表型性状差异大,为探究其表型变异与多样性,从中筛选优异单株。以17份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单株为材料,分析其23项表型性状的变异与多样性,从中筛选表型优良单株,最终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生化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7份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的描述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0~57.23%,均值为33.88%,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78,均值为0.81;其中树型与树姿未发生变异,芽叶色泽变异最大;数量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0.33%~19.82%,均值为14.68%;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14~1.95,均值为1.75。自然杂交显著提高了部分单株的游离氨基酸和简单儿茶素含量,显著降低了茶多酚、总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含量。咖啡碱含量在各表型优良单株中无显著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5份表型与生化品质较好的单株,其中HJJ-12和HJJ-1芽叶为绿色,HJJ-7和HJJ-11芽叶为黄色,HJJ-17芽叶为紫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黄金菊 杂交后代 表型 变异系数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黄化茶树品种的特征特性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治会 彭华 +5 位作者 杨普香 李文金 岳翠男 李琛 江新凤 王新民 《茶叶通讯》 2021年第3期415-421,共7页
为了探究黄化茶树品种的生化特征与适制性,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良黄化新品种,对江西省主栽的5份黄化茶树品种的化学成分、色差、农艺性状和制作绿茶品质等33项指标进行鉴定,并采用加权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越黄1号为早... 为了探究黄化茶树品种的生化特征与适制性,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良黄化新品种,对江西省主栽的5份黄化茶树品种的化学成分、色差、农艺性状和制作绿茶品质等33项指标进行鉴定,并采用加权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越黄1号为早生种,中黄1号和黄金芽为中生种,黄魁和黄金菊为晚生种;越黄1号和黄金菊的生长势与抗性强,中黄1号中等,黄金芽和黄魁较弱;主生化成分中,越黄1号、中黄1号、黄魁和黄金芽4份黄化品种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高(4.55%±0.11%~5.24%±0.09%)、茶多酚含量低(14.59%±0.09%~18.86%±0.05%)、酚氨比较低(3.07%±0.23%~4.07%±0.07%),黄金菊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相对偏低。制绿茶综合得分范围为90.85~94.55,5份黄化品种均适合制优质绿茶;综合评价隶属值显示越黄1号>中黄1号>黄金芽>黄金菊>黄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茶树品种 化学成分 绿茶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