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包装用铝箔关键质量属性和技术要点
1
作者 饶艳春 熊炜 +5 位作者 左军凤 陈蕾 付辉政 熊马剑 张芳芳 常亮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63-1767,共5页
药品包装用铝箔是用于固体药品的包装材料,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指导原则9625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理念,明确了铝箔质量要求。该文将铝箔基本情况、生产工艺特点及国内外标准相结合,分析探讨铝箔关键质量属性和技术... 药品包装用铝箔是用于固体药品的包装材料,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指导原则9625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理念,明确了铝箔质量要求。该文将铝箔基本情况、生产工艺特点及国内外标准相结合,分析探讨铝箔关键质量属性和技术控制要点,旨在为相关方理解和应用该指导原则提供参考,促进药品包装质量的提升和行业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指导原则 药品包装用铝箔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法测定药用胶塞中硫化剂及硫化促进剂
2
作者 辜倩 汪元亮 +3 位作者 肖小武 赵霞 朱碧君 朱必林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7-553,共7页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法(HS-GC-SCD)测定药用胶塞中9种硫化剂及硫化促进剂。方法采用DB-1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以氦气为载气。进样口温度220℃,分流比10∶1,载气流速1.5 mL·min^(-1)。程序...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法(HS-GC-SCD)测定药用胶塞中9种硫化剂及硫化促进剂。方法采用DB-1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以氦气为载气。进样口温度220℃,分流比10∶1,载气流速1.5 mL·min^(-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设定为40℃·min^(-1),随后以5℃·min^(-1)的速度升高,直到达到60℃·min^(-1);随后,再以15℃·min^(-1)的速度升温,直至温度升至260℃·min^(-1)。SCD检测器参数:底座温度280℃,燃烧室温度800℃,空气流速为60 mL·min^(-1),氢气流速为40 mL·min^(-1)。结果样品前处理方法简单便捷,有效减少提取损失。方法学结果显示,在浓度范围内所有硫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0);精密度和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2%。平均回收率范围86.4%~97.5%。通过对样品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胶塞中普遍存在游离硫。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与其他现有检测方法相比,HS-GC-SCD的基质效应更小,灵敏度和选择性更高,适用于不同药用胶塞中硫化剂和硫化促进剂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胶塞 硫化学发光检测器 硫化剂 硫化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咽扁颗粒HPTLC鉴别和UPLC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3
作者 姜军华 陈建兰 +1 位作者 谭甜霞 陈乐 《特产研究》 2025年第5期139-143,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小儿咽扁颗粒的HPTLC鉴别和UPLC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TLC技术结合一板多测技术建立了金银花、射干、玄参、金果榄4味药材的定性鉴别方法,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野鸢尾苷元和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色谱柱使用沃特世HSS T3 C18... 本研究旨在建立小儿咽扁颗粒的HPTLC鉴别和UPLC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TLC技术结合一板多测技术建立了金银花、射干、玄参、金果榄4味药材的定性鉴别方法,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野鸢尾苷元和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色谱柱使用沃特世HSS T3 C18(2.1 mm 100 mm,1.8 m),柱温35℃,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4 L,检测波长为266 nm。结果表明,建立的HPTLC法操作简单,鉴别斑点清晰且专属性强,分离度佳,无阴性干扰;野鸢尾苷元和次野鸢尾黄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002 3~0.135 2 g,0.002 5~0.152 8 g,相关系数r^(2)均为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5%和98.23%,RSD分别为0.99%和1.40%。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度高,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小儿咽扁颗粒质量控制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咽扁颗粒 HPTLC UPLC 野鸢尾苷元 次野鸢尾黄素 射干 金果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双黄连清热解毒口服液中8种成分的含量
4
作者 张凌云 钟振华 刘匡一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40-2344,共5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双黄连清热解毒口服液中地黄苷D、知母皂苷BⅡ、绿原酸、黄芩苷、黄芩素、连翘酯苷A、槲皮素、阿魏酸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0.05%甲酸-乙腈,梯度...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双黄连清热解毒口服液中地黄苷D、知母皂苷BⅡ、绿原酸、黄芩苷、黄芩素、连翘酯苷A、槲皮素、阿魏酸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ZORBAX SB-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0.05%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96.20%~103.19%,RSD 1.41%~2.7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双黄连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清热解毒口服液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来源乳香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钦 颜干明 +3 位作者 殷海霞 朱娜 吴毅 李国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8-677,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乳香的差异性化学成分,为乳香的产地判别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对乳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来源乳香药材及炮制品进行...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乳香的差异性化学成分,为乳香的产地判别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对乳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来源乳香药材及炮制品进行分析,筛选不同来源乳香的差异性化合物。结果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共鉴定出乳香含有108个化合物;化合物以萜类成分为主,其中三萜类成分含量最高。通过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不同来源乳香的化学成分差异明显,共得到34种差异性化合物,并且寻找到不同来源乳香的特征性成分。结论差异性化学成分可作为乳香来源鉴别以及后续乳香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 化学成分 不同来源 多元统计学方法 三萜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陈皮(樟头红)与亲本黄酮类成分的差异
6
作者 张鹏 吴志瑰 +6 位作者 廖优银 王佳义 邓可众 肖勇 饶毅 吴毅 付小梅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2-245,共14页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联用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学对樟头红与两个亲本(三湖红桔和酸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阐释其功效物质基础,从化学分类学方面为樟头红起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LC...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联用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学对樟头红与两个亲本(三湖红桔和酸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阐释其功效物质基础,从化学分类学方面为樟头红起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LC-MS技术分析陈皮(樟头红)、陈皮(三湖红桔)和枳壳的化学成分,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寻找樟头红与两个亲本间黄酮类差异成分,对其进行聚类热图分析、箱线图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樟头红中114种成分,筛选出30种差异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28种。陈皮(樟头红)中含量高的成分为甜橙黄酮、6-去甲氧基橘皮素和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三者属于多甲氧基黄酮类,且含量具有强相关性;枳壳中含量高的成分为野漆树苷、柚皮苷、柚皮素和枸橘苷,四者为母核在5、7、4’位有取代的黄酮,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过程进行分析。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樟头红及其亲本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分析,从三者的化学成分差异方面解释陈皮、枳壳呈现生物活性差异的物质基础,为樟头红这一江西特色栽培变种的起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头红 陈皮 枳壳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黄酮 差异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金属药包材标准制订路径和收载逻辑解析
7
作者 张芳芳 蔡荣 +18 位作者 兰婉玲 陈蕾 姚琳 丁豪 陆维怡 周亚菊 张凤兰 刘元 许凯 常亮 刘言 贾菲菲 李颖 江燕 王丹丹 伍胜利 沈永 徐向炜 吕杨格格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45-1751,共7页
深入解析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金属药包材标准制订路径和收载逻辑。通过系统阐述基本情况、国内外相关标准、金属药包材关键质量属性的建立、金属药包材标准的构建全面解析指导原则制订的背景及标准建立过程。通过广泛调研、... 深入解析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金属药包材标准制订路径和收载逻辑。通过系统阐述基本情况、国内外相关标准、金属药包材关键质量属性的建立、金属药包材标准的构建全面解析指导原则制订的背景及标准建立过程。通过广泛调研、聚焦产品关键质量属性、以实际使用为导向、广泛调研行业实际情况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625药品包装用金属材料和容器指导原则兼具刚性及延展性,将有助于提高包装药品的安全性,满足监管需求,推动行业国际化和科学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金属药包材 标准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氧氟沙星滴耳液的质量分析
8
作者 肖钦钦 陈希 +5 位作者 张银花 王杰 刘卫德 段和祥 裴昆 章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312,共9页
目的探讨国产氧氟沙星滴耳液的质量现状与风险点,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供质量控制参考依据。方法在法定检验结果的基础上,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出发,重点对关键辅料质量控制、原辅料相容性及杂质谱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综合评价产品的... 目的探讨国产氧氟沙星滴耳液的质量现状与风险点,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供质量控制参考依据。方法在法定检验结果的基础上,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出发,重点对关键辅料质量控制、原辅料相容性及杂质谱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综合评价产品的质量现状。结果186批次样品按法定标准检验,合格率为100%。但现行质量标准存在缺失及方法适用性差;部分企业产品存在渗漏;多家企业药品说明书不规范;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不同批次间的产品质量存在差异。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甘油、乙醇、丙二醇等辅料可加速氧氟沙星降解;尼泊金酯类、三氯叔丁醇等抑菌剂稳定性差;抑菌剂存在过度添加风险;不良反应与产品渗透压摩尔浓度相关;分析了氧氟沙星滴耳液中11个杂质的来源,采用UPLC-QTOF-MS初步推测了4个降解杂质的可能的结构式。结论本品总体质量较好,但多家企业处方设计存在较大风险,建议企业在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时,重点关注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及产品效期内关键辅料质控等方面,从而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滴耳液 原辅料相容性 杂质谱 抑菌剂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用复合膜及袋相关内容解析
9
作者 常亮 汪元亮 +3 位作者 熊马剑 付辉政 陆维怡 饶艳春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1-1065,共5页
该文结合药用复合膜及袋的产业和标准现状,对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指导原则中药用复合膜、袋有关内容进行梳理,解析其生产要求、使用要求、关键质量属性和控制要求改进细节,为协助相关方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药典指导原则提供参考... 该文结合药用复合膜及袋的产业和标准现状,对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指导原则中药用复合膜、袋有关内容进行梳理,解析其生产要求、使用要求、关键质量属性和控制要求改进细节,为协助相关方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药典指导原则提供参考,有助于提升行业质量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指导原则 药用复合膜 药用复合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煎药工艺的蒲公英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博 李西文 +5 位作者 朱广伟 张鹏 李琦 杉田亨 友田健久 万林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9-254,共6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13批次蒲公英饮片标准汤剂质量评价方法,并以出膏率、指标成分量及转移率、指纹图谱为指征进行研究。方法以水为溶剂,参照传统煎药工艺制备标准汤剂,采用UPLC-DAD法测定咖啡酸量,计算转移率、出膏率,采用UPLC-ESI-MS/M...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13批次蒲公英饮片标准汤剂质量评价方法,并以出膏率、指标成分量及转移率、指纹图谱为指征进行研究。方法以水为溶剂,参照传统煎药工艺制备标准汤剂,采用UPLC-DAD法测定咖啡酸量,计算转移率、出膏率,采用UPLC-ESI-MS/MS法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确认共有峰。结果13批蒲公英样品制成的标准汤剂中咖啡酸含量为1.9~11.34μg/mL,咖啡酸转移率在4.78%~29.29%,平均转移率为10.65%,标准偏差(RE)为7.06%。出膏率为17.68%~34.25%,平均出膏率为23.36%,标准偏差(RE)为4.99%。指纹图谱共有峰11个,确认6个,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金丝桃苷、单咖啡酰酒石酸、木犀草苷。结论13批次蒲公英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工艺符合传统汤剂制法,样品来源具有代表性,样品批次符合指纹图谱研究要求,质量评价内容涵盖面广,所得数据具有代表性,可用于蒲公英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可以为配方颗粒标准的制定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标准汤剂 配方颗粒 指纹图谱 UPLC-ESI-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8例烫发类化妆品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易路遥 李杰 +3 位作者 虞雪军 熊雯 杨婷婷 王慧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7,共5页
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相应的测定方法对市售518批烫发类化妆品进行巯基乙酸及pH值的检测,并对巯基乙酸检测结果、标签标识及批件配方一致性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烫发类化妆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发现风险并提出合理监管建... 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相应的测定方法对市售518批烫发类化妆品进行巯基乙酸及pH值的检测,并对巯基乙酸检测结果、标签标识及批件配方一致性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烫发类化妆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发现风险并提出合理监管建议。结果表明,总体不合格样品97批,不合格率18.73%,巯基乙酸测定值均未超出限度,但66批次不合格的样品是由于巯基乙酸测定结果与标签标识及批件配方比对不一致导致的,1批次pH值未达标,31批次不合格样品是单纯标签或批件问题。针对结果进行多维度比较及关键指标测定值的深入剖析,提出针对烫发类化妆品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加强此类化妆品集中区域或标签标识及批件等不规范问题的专项抽检,尽早市场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发类化妆品 巯基乙酸 PH值 标签标识 批件配方 监管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盆子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建雄 肖小武 +4 位作者 赵敏敏 陈丽楠 陈丹丹 王栋 付辉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16-2922,共7页
目的研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覆盆子叶水提取物采用硅胶、C 18中压反向柱、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槲皮苷(1)、槲皮... 目的研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覆盆子叶水提取物采用硅胶、C 18中压反向柱、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槲皮苷(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金丝桃苷(3)、(+)-异落叶松树脂醇(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6)、2,3-dihydro-7-methoxy-2-(4′-hydroxy-3′-methoxyphenyl)-3a-O-β-D-xylopyranosyloxymethyl-5-benzofuranpropanol(7)、鞣花酸(8)、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9)、山柰酚-3-O-α-D-阿拉伯糖苷(10)、没食子酸(11)、15,18-二-O-β-D-吡喃葡萄糖-13(E)-对映-劳丹烷-7(8),13(14)-二烯-3β,15,18-三醇(12)、15,18-二-O-β-D-吡喃葡萄糖-13(E)-对映-劳丹烷-8(9),13(14)-二烯-3β,15,18-三醇(13)、覆盆子苷A(14)、goshonoside F5(15)、goshonoside F6(16)、dihydrobuddlenol(17)、(S)-3-hydroxy-β-ionone(18)、13(E)-对映-劳丹烷-8(17),13-二烯-3β,15,18-三醇(19)、icariol A2(20)、(+)-松脂醇(21)、gomojoside J(22)。结论化合物4、7、10、17~18、20~22为首次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6、8~9、11~14为首次从覆盆子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梗香草中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洪挺 钱媛 杨毅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2-1097,共6页
细梗香草是我国民间中草药,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皂苷和挥发油等。细梗香草皂是苷结构多样,且具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本文针对细梗香草植物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进行阐述,以期为该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梗香草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叶中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柯城 袁铭铭 +2 位作者 代敏 周国平 吴良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79-3884,共6页
目的研究大青叶Folium isatidis Fort.中生物碱类成分。方法大青叶75%乙醇提取液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 目的研究大青叶Folium isatidis Fort.中生物碱类成分。方法大青叶75%乙醇提取液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5-羟基-2-吲哚酮(1)、3-hydroxy-3-(2-hydroxyethyl)indolin-2-one(2)、烟酰胺(3)、2′-甲氧基尿苷(4)、safowerine A(5)、胸苷(6)、次黄嘌呤(7)、indoline-2-one-5-O-β-D-glucopyranoside(8)、腺苷(9)、吲哚-3-甲酸-6-O-β-D-葡萄糖苷(10)、transtorine(11)、苯丙氨酸(12)、左旋色氨酸(13)、anoectochine(14)、吲哚-3-乙腈(15)、isatindigotindoline A(16)、色胺酮(17)。结论化合物2~6、8、10~11、13~14为首次从菘蓝属植物和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 正丁醇部位 生物碱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梗香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丹丹 杨毅生 +2 位作者 张昆艳 王栋 洪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60-3366,共7页
目的研究细梗香草Lysimachia capillipes Hemsl.的化学成分。方法细梗香草二氯甲烷提取物采用薄层色谱、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25个化合物,分... 目的研究细梗香草Lysimachia capillipes Hemsl.的化学成分。方法细梗香草二氯甲烷提取物采用薄层色谱、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eicosenoic acid(1)、dibutyl phthalate(2)、2-tridecanone(3)、月桂酸(4)、dodecyl(Z)-9-hexadecenoate(5)、油酸(6)、(R,Z)-21-methyl-8-pentatriacontene(7)、9(Z)-octadecenamide(8)、芥酸酰胺(9)、(10E)-heptadec-10-en-1-ol(10)、cetyl triacontanoate(11)、1-bromo-(8Z)-heptadecene(12)、棕榈酸(13)、oleamide(14)、cis-octadec-9-enoic acid(15)、pentatriacontane(16)、butyl 1H-imidazole-4-carboxylate(17)、o-phthalic acid bis-(2-ethyl decyl)-ester(18)、2-methyltridecane(19)、bis(2-ethylhexyl)benzene-1,2-dicarboxylate(20)、5,5′-dibutoxy-2,2′-bifuran(21)、2-aminoethyl tetradecanoate(22)、hentriacontanol(23)、decan-1-ol(24)、17-三十三酮(2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梗香草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万勇 钟国豪 +1 位作者 袁铭铭 谢二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88-3391,共4页
目的研究白云参Campanumoea javanica BI.的化学成分。方法白云参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以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丙氨酸(1)、尿苷(2)、(8E)-he... 目的研究白云参Campanumoea javanica BI.的化学成分。方法白云参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以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丙氨酸(1)、尿苷(2)、(8E)-heptadeca-1,8-dien-4,6-diyn-3,10-dio(3)、secoisolariciresinol diglucoside(4)、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5)、鸡脚刺醛(6)、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7)、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苷(8)、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9)、香草酸(10)、对羟基苯甲酸(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参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铭铭 李柯城 +3 位作者 代敏 周雷罡 周国平 吴良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23-2929,共7页
目的研究大青叶Isatidis Folium的化学成分。方法大青叶7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9-hept... 目的研究大青叶Isatidis Folium的化学成分。方法大青叶7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9-heptadecenoic acid(1)、(7 R,8S)-赤式-愈创木基丙三醇(2)、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isotachioside(4)、tachioside(5)、(3 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3-O-β-D-glucopyranoside(6)、6-O-β-D-glucopyranosy-β-D-(1-O-sinapoyl-2-O-feruloyl)glucopyranose(7)、2-(乙酰胺基)-苯甲酸(8)、芥子酸(9)、4-O-sinapoyl-α/β-D-glucopyranose(10)、6,6′-di-O-sinapoylsurcose(11)、6-O-β-D-glucopyranosy-β-D-(1-O-sinapoyl-2-O-sinapoyl)glucopyranose(12)、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3)、胭木二酮(14)、反式-4-苯基-3-丁烯酸(15)、N-butyl-N′-(2′-nitrophenyl)urea(16)。结论化合物16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8、10~15为首次从菘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定性定量检测3种非法添加抗感染药物 被引量:3
18
作者 易路遥 蒋诗扬 +3 位作者 仲雪 虞雪军 杨婷婷 洪燕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7-922,共6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金纳米溶胶作基底,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SERS)对甲硝唑、依诺沙星、氟康唑等3种非法添加抗感染药物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取1%(质量分数)氯金酸溶液950μL,加入60 mL水,于100℃剧烈搅拌至溶液沸腾,加入1%(质量分数...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金纳米溶胶作基底,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SERS)对甲硝唑、依诺沙星、氟康唑等3种非法添加抗感染药物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取1%(质量分数)氯金酸溶液950μL,加入60 mL水,于100℃剧烈搅拌至溶液沸腾,加入1%(质量分数)柠檬酸钠溶液0.6mL,静置20min至溶液颜色呈紫红色。冷却至室温,将所得的金纳米溶胶于4℃储存。取50μL标准溶液,加入450μL金纳米溶胶,利用拉曼光谱仪在100~3 000cm-1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种抗感染药物的定性拉曼特征峰分别在1 180,1 264,1 364,1 550cm-1(甲硝唑),1 346,1 424cm-1(依诺沙星)和986,1 370cm-1(氟康唑)处,定量拉曼特征峰分别在1 364cm-1(甲硝唑),1 424cm-1(依诺沙星),986cm-1(氟康唑)处,其质量分数分别在0.500~10.000mg·kg^(-1)(甲硝唑)和2.000~20.000mg·kg^(-1)(依诺沙星和氟康唑)内和定量拉曼特征峰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143s)为0.12~0.39mg·kg^(-1),回收率为88.5%~10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1.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溶胶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SERS) 甲硝唑 氟康唑 依诺沙星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检测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中3种1,4-丁二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覃玉梅 袁铭铭 +6 位作者 和燕玲 叶继威 李春燕 周雪飞 吴春艳 段光玉 邵伍军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2-27,共6页
建立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中3种1,4-丁二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1,4-丁二磺酸二甲酯、1,4-丁二磺酸二乙酯和1,4-丁二磺酸二异丙酯)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PFP色谱柱(3.0 m... 建立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中3种1,4-丁二磺酸酯类基因毒性杂质(1,4-丁二磺酸二甲酯、1,4-丁二磺酸二乙酯和1,4-丁二磺酸二异丙酯)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PFP色谱柱(3.0 mm×150.0 mm,2.7μm),以0.01 mol/L甲酸铵(A)-甲醇(B)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进行梯度洗脱。采用质谱检测器,在电离模式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显示,1,4-丁二磺酸二甲酯、1,4-丁二磺酸二乙酯和1,4-丁二磺酸二异丙酯分别在0.999 6~19.992 0 ng/mL、0.997 2~19.944 0 ng/mL、0.996 8~19.936 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为1.000 0,定量限浓度分别为0.999 6 ng/mL、0.997 2 ng/mL、0.996 8 ng/mL,检测限浓度分别为0.299 9 ng/mL、0.299 2 ng/mL、0.299 0 ng/mL,样品加标回收率均为80%~120%。该方法可以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地测定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中1,4-丁二磺酸二甲酯、1,4-丁二磺酸二乙酯和1,4-丁二磺酸二异丙酯的含量,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1 4-丁二磺酸酯类 基因毒性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巢素珍 周年 +5 位作者 石心怡 周怡丽 夏俊杰 刘波 任明诗 李子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284-3290,共7页
目的旨在利用同型半胱氨酸(Hcy)构建体外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脂向分化模型,剖析Hcy对BMSCs脂向分化与骨向分化的具体作用,对Hcy诱导的BMSCs施加不同浓度的芒果苷进行干预,探究芒果苷对BMSCs脂向分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 目的旨在利用同型半胱氨酸(Hcy)构建体外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脂向分化模型,剖析Hcy对BMSCs脂向分化与骨向分化的具体作用,对Hcy诱导的BMSCs施加不同浓度的芒果苷进行干预,探究芒果苷对BMSCs脂向分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首先提取分离rBMSCs,将培养至一定代数状态良好的rBMSCs置于含不同浓度Hcy(0.125、0.250、0.5、1、2、4 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建立rBMSCs脂向分化模型。随后,对实验组细胞施加不同浓度的芒果苷(37.5、75、150μmol/L)进行干预。培养一定时间后,收集细胞进行以下检测:运用油红O染液半定量方法检测细胞内脂质累积情况,以评估脂向分化程度;采用ρNPP法精准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骨形成蛋白-2(BMP-2)、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变化,以评估骨向分化程度。结果芒果苷在体外能显著上调BMP-2、ColⅠ的表达,升高ALP水平,促进rBMSCs的骨向分化。Hcy则通过增加脂质累积,促进rBMSCs的脂向分化;与此同时,Hcy还下调BMP-2与ColⅠ的表达,降低胞内ALP水平,从而抑制rBMSCs的骨向分化。然而,上述与Hcy相关的效应能够被芒果苷成功扭转。结论芒果苷在体外能够显著促进rBMSCs的骨向分化,而Hcy可抑制rBMSCs骨向分化并促进其脂向分化,芒果苷具有扭转该效应的能力,说明芒果苷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疾病方面具有一定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芒果苷 同型半胱氨酸 骨向分化 脂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