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采茶戏的起源与流派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星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4-255,共2页
本文以江西采茶戏的起源和流派作为研究对象,简要地阐述了江西采茶戏对全国文化的影响。详细地分析江西采茶戏是如何形成和如何发展的,揭示了在全国戏曲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江西采茶戏是如何成为与时俱的当代艺术文化,并且使其戏剧发生了... 本文以江西采茶戏的起源和流派作为研究对象,简要地阐述了江西采茶戏对全国文化的影响。详细地分析江西采茶戏是如何形成和如何发展的,揭示了在全国戏曲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江西采茶戏是如何成为与时俱的当代艺术文化,并且使其戏剧发生了新的创新改变。深入地探讨江西采茶的起源及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影响,本文将从江西采茶戏起源发展为出发点,进而从背后叙事讲解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采茶戏 艺术结构 起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农化体制性约束的理论分析--基于分工和资源配置的角度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旭晟 江美玲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3-86,共4页
所有非农化的体制性约束都是通过阻碍分工的广化、深化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及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来起作用的。非农化的各种体制性障碍都能从分工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得到解释,从而为分析非农化的体制性因素找到了两条最基本且最便于掌握的... 所有非农化的体制性约束都是通过阻碍分工的广化、深化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及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来起作用的。非农化的各种体制性障碍都能从分工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得到解释,从而为分析非农化的体制性因素找到了两条最基本且最便于掌握的理论线索,并找到了非农化体制性约束研究的理论依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研究"三农"问题的理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化 体制性约束 分工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博物馆化保护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迪 黄国飞 《古今农业》 2018年第1期79-84,共6页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系统性、景观性、发展性的特点。此种特点决定了生态博物馆将成为其最佳保护方式。生态博物馆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涉及管理机制和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展示中心、生态保护与展示区的建设。生态博物馆在农业文化遗产保...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系统性、景观性、发展性的特点。此种特点决定了生态博物馆将成为其最佳保护方式。生态博物馆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涉及管理机制和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展示中心、生态保护与展示区的建设。生态博物馆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具有保护、研究、教育与经济4个方面的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博物馆 模式 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由俚被曲的合雅到因曲述事的雅趣--论汉魏六朝民间故事乐府的兴与衰
4
作者 晁成林 苏子裕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由于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与乐府采诗制确立的客观催化,两汉民间故事乐府的创作可谓盛况空前。伴随着被曲吟唱的雅环境的渐渐形成,六朝时期民间故事乐府的创作环境已不复存在,继之以合雅的文人故事乐府喧嚣诗坛。客体和主体两大创作环境... 由于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与乐府采诗制确立的客观催化,两汉民间故事乐府的创作可谓盛况空前。伴随着被曲吟唱的雅环境的渐渐形成,六朝时期民间故事乐府的创作环境已不复存在,继之以合雅的文人故事乐府喧嚣诗坛。客体和主体两大创作环境的变化,最终使得民间故事乐府在六朝时期趋于沉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乐府 汉魏六朝 雅环境 兴与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梅”与南宋扬无咎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燕 王亚菲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6-290,共5页
梅花是中华民族坚毅高洁之精神的象征,也成为历代文人笔下经久不衰的表现题材。南宋画家扬无咎以画墨梅著称,所绘墨梅高洁清幽,不染尘俗,成为士大夫人格的理想象征。他所创立的墨梅新派,追随者代不乏人,对于推动文人水墨画的新发展,起... 梅花是中华民族坚毅高洁之精神的象征,也成为历代文人笔下经久不衰的表现题材。南宋画家扬无咎以画墨梅著称,所绘墨梅高洁清幽,不染尘俗,成为士大夫人格的理想象征。他所创立的墨梅新派,追随者代不乏人,对于推动文人水墨画的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其成为墨梅艺术史上地位极高的画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无咎 墨梅 圈花法 村梅 野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电影革命叙事的三种类型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子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0,共5页
红色电影的革命叙事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史诗风格的革命叙事。它题材重大,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力图还原历史真实,呈现社会历史的整体性风貌。二是传奇类的叙事。它从中国古代的传奇叙事中吸收养分,追求中和的审美形态,情节要求... 红色电影的革命叙事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史诗风格的革命叙事。它题材重大,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力图还原历史真实,呈现社会历史的整体性风貌。二是传奇类的叙事。它从中国古代的传奇叙事中吸收养分,追求中和的审美形态,情节要求完整,头尾呼应,曲折离奇,人物传奇注重人物的非凡事迹与内心世界,事件传奇注重事件的离奇与完整。三是人物成长类的革命叙事。它的主人公大都是普通人物,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种种磨难,最后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战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传奇 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侯孝贤电影中的“戏中戏”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6-80,共5页
"戏中戏"是戏剧、影视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作为具有独特影像风格的导演,侯孝贤基于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美学理念在其作品中频繁地运用"戏中戏"。其"戏中戏"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具有类比、... "戏中戏"是戏剧、影视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作为具有独特影像风格的导演,侯孝贤基于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美学理念在其作品中频繁地运用"戏中戏"。其"戏中戏"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具有类比、反衬、串联、隐喻、怀旧、致敬等多重功能。"戏中戏"既丰富了表现手段,又拓展了艺术空间。"戏中戏"与固定机位、长镜头、空镜头等表现手法一起构成侯孝贤电影美学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孝贤 影像风格 戏中戏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世纪景德镇民窑中的工匠与作坊
8
作者 陈燕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94,共8页
17世纪景德镇民窑的时代性风格是文人趣味与流行文化、世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种风格是由新兴的士绅阶层所主导、商贾阶层所推衍、工匠阶层所呈现。景德镇的工匠与作坊主在17世纪儒家世俗化转向、商业社会兴起以及炫耀性消费文化成长... 17世纪景德镇民窑的时代性风格是文人趣味与流行文化、世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种风格是由新兴的士绅阶层所主导、商贾阶层所推衍、工匠阶层所呈现。景德镇的工匠与作坊主在17世纪儒家世俗化转向、商业社会兴起以及炫耀性消费文化成长的时代性氛围中发生了一些转变,其中一些名工高匠、作坊主人与士绅、商贾阶层互相渗透与影响,更能了解士绅富贾对瓷器风格的追求和需要,并将其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世纪 景德镇民窑 工匠 作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