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胡志华 李大明 +6 位作者 徐小林 黄庆海 柳开楼 胡惠文 叶会财 周利军 余喜初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7,共5页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轻简化栽培可显著降低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发展再生稻轻简化种植对于稳定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尤其对南方光温资源一...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轻简化栽培可显著降低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发展再生稻轻简化种植对于稳定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尤其对南方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及"双改单"稻区水稻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轻简化栽培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稻田谷林套播油菜3控2防1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郑伟 陈明 +7 位作者 肖国滨 李亚贞 肖小军 吴艳 雷媛元 刘小三 黄天宝 叶川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5-19,共5页
针对江西稻-稻-油三熟制油菜栽培现状,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该区域应用的双季稻田谷林套播油菜3控2防1简化栽培技术,即控制油-稻共生期、控制机收水稻留茬高度、控制油菜播种前后田间水分、防治草害和病虫害、简化施肥。
关键词 双季稻田 谷林套播油菜 3控2防1简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对稻草覆盖红壤花生产量及土壤有效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成艳红 武琳 +4 位作者 钟义军 黄欠如 章新亮 孙永明 叶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6-313,共8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等量施肥条件下,配施控释肥(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CRF)20%(MF20)、40%(MF40)、60%(MF60)、传统一次施肥(MF0)、不施肥(CK1)以及无覆盖分次施肥(CK2)对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有效氮平衡的影...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等量施肥条件下,配施控释肥(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CRF)20%(MF20)、40%(MF40)、60%(MF60)、传统一次施肥(MF0)、不施肥(CK1)以及无覆盖分次施肥(CK2)对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有效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次性施肥条件下,配施20%控释肥(MF20)处理,花生产量最佳,达到分次施肥产量水平,过多配施控释肥将影响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随控释肥配施比例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MF20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57.39%),分别较MF0和CK2处理增加20.94%和3.84%。MF20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以及花生吸氮量均最高,但随着控释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而氮素表观损失率的变化趋势相反。土壤氮盈余则随着控释肥比例增大而明显增加。综合有效氮平衡,本试验的土壤条件下,减氮施肥技术对挖掘花生自身固氮潜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红壤区花生高产稳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控释肥 稻草覆盖 有效氮平衡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团聚体特性及不同组分钾素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柳开楼 黄晶 +5 位作者 张会民 李冬初 韩天富 蔡泽江 王伯仁 黄庆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3-454,共12页
基于祁阳红壤旱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选取CK(不施肥)、NP(氮磷肥配施)、N P K(氮磷钾肥配施)、N P K M(氮磷钾肥和猪粪配施)和N P K S(氮磷钾肥和秸秆半量还田)处理,于试验26年(2016年)玉米收获后采集不同施肥处理原状土壤(全土),分析土... 基于祁阳红壤旱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选取CK(不施肥)、NP(氮磷肥配施)、N P K(氮磷钾肥配施)、N P K M(氮磷钾肥和猪粪配施)和N P K S(氮磷钾肥和秸秆半量还田)处理,于试验26年(2016年)玉米收获后采集不同施肥处理原状土壤(全土),分析土壤团聚体组分中全钾、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土壤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及其与作物吸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在所有处理中,NPKM处理下>2 mm、1~2 mm和0.5~1 m m的团聚体组分比例最高,但0.0 5 3~0.2 5 m m和<0.0 5 3 m m的团聚体组分比例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而NPKS处理下>2 mm、1~2 mm和0.5~1 mm的团聚体组分比例则无显著增加。(2)与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各团聚体组分中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含量分别增加24.37%~49.04%和82.02%~176.3%,且NPKM处理下较大的团聚体组分(>0.5 mm)中全钾、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对全土全钾、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的贡献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25%~31.97%、5.72%~43.16%和6.33%~41.98%),而在较小粒级团聚体组分(<0.25 mm)中则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14.37%~21.44%、17.04%~33.66%和34.40%~43.84%)。(3)NPKS处理各团聚体组分的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以及各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均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4)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当>0.25 mm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率增加1%时,作物吸钾量相应增加9.92~11.89 kg hm-2。长期化肥配施猪粪可显著改善红壤旱地的团聚体组分,进而提高团聚体组分钾对全土钾的贡献能力,促进作物对钾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钾 团聚体 红壤 长期试验 猪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和主成分分析的长期施肥红壤旱地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旭初 叶会财 +9 位作者 李大明 余喜初 柳开楼 胡秋萍 胡志华 谷子寒 胡惠文 周利军 黄庆海 林小兵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4,共6页
为评价红壤旱地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肥力水平,基于1986年建立的江西进贤红壤旱地玉米定位试验,选用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5个指标,采用模糊数学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和比较了连续施肥30年后... 为评价红壤旱地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肥力水平,基于1986年建立的江西进贤红壤旱地玉米定位试验,选用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5个指标,采用模糊数学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和比较了连续施肥30年后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旱地土壤综合肥力水平。结果表明,数据球形假设检验KMO值为0.73,Bartlett值为127.98,Sig<0.01,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NI)以氮磷钾配施猪粪处理最高(0.94),单施猪粪次之(0.92),单施氮肥最低(0.42)。因此,红壤旱地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旱地 玉米 肥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旱地玉米开花期土壤酶活性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15
6
作者 柳开楼 韩天富 +5 位作者 胡惠文 黄庆海 余喜初 李大明 叶会财 胡志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0-1618,共9页
【目的】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周转和作物生长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驱动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和作物养分吸收的关键土壤酶活性因子十分重要。【方法】基于始于1986年的红壤旱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于试验进行31年时的早玉米开... 【目的】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周转和作物生长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驱动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和作物养分吸收的关键土壤酶活性因子十分重要。【方法】基于始于1986年的红壤旱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于试验进行31年时的早玉米开花期(2017年6月18日)采集不施肥(CK)、氮磷钾化肥(NPK)、两倍氮磷钾化肥(2NPK)、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单施有机肥(OM) 5个处理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蔗糖转化酶(INV)、脱氢酶(DEH)、纤维素酶(CEL)、脲酶(UR)、多酚氧化物酶(PHOX)、酸性磷酸酶(ACP)和β-葡萄糖苷酶(BG)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冗余分析(RDA)探讨了驱动红壤旱地速效养分和玉米氮磷钾含量的关键土壤酶活性因子。【结果】与CK处理相比,施肥可以显著增加红壤旱地的土壤酶活性,且以NPKM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最高。NPKM处理下INV、DEH、UR、PHOX、ACP和BG活性分别比OM处理增加了13.7%、13.5%、10.6%、10.5%、5.6%和13.4%,比2NPK处理增加了32.4%、112.2%、22.8%、33.3%、27.6%和50.4%。但是,在氮磷钾化肥用量之间,呈现出2NPK处理的CEL和UR活性显著高于NPK处理(增幅为26.0%和50.6%),而INV、DEH、PHOX、ACP和BG均无显著差异。土壤pH、有机碳、速效氮磷钾和植株氮磷钾含量也呈现出NPK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规律。RDA结果表明,INV、CEL和UR是影响土壤速效氮磷钾和植株养分含量的关键酶活性因子(R2> 0.90,P <0.001)。【结论】在红壤旱地上,玉米开花期土壤酶活性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规律不同,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且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对氮磷钾化肥用量改变的响应比较敏感。土壤蔗糖转化酶、纤维素酶和脲酶可以作为关键酶活性因子表征玉米开花期红壤旱地的养分周转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红壤旱地 开花期 长期施肥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壤稻田肥力与相对产量关系的水稻生产力评估 被引量:24
7
作者 柳开楼 黄晶 +9 位作者 张会民 韩天富 黄庆海 余喜初 李大明 胡惠文 叶会财 胡志华 马常宝 薛彦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5-1434,共10页
【目的】土壤肥力是水稻产量提升的基础,研究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与水稻产量的量化关系可以为稻田土壤培肥和产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基于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的红壤稻田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和县域尺度样点调研,长期试验包括... 【目的】土壤肥力是水稻产量提升的基础,研究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与水稻产量的量化关系可以为稻田土壤培肥和产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基于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的红壤稻田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和县域尺度样点调研,长期试验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K)、氮磷肥配施(NP)、氮钾肥配施(NK)、氮磷钾肥配施(NPK)、2倍氮磷钾肥配施(2NPK)和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处理,收集1981年、1985年、1989年、1995年、2002年、2005年、2012年和2017年的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水稻产量;并于2017年在进贤县布置了58个代表性点位,获取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晚稻产量数据。采用Fuzzy方法对长期试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进行计算,构建和验证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与水稻相对产量的量化关系,并在进贤县进行了验证。【结果】在红壤性双季稻田,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与CK处理相比,NPKM、2NPK和NPK处理的年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71.6%、59.1%和36.5%;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分别增加了64.1%、47.3%和27.7%,且NPKM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分别比NPK处理增加了25.6%和28.5%;同时,NP和NK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也显著低于NPKM处理,而N、P和K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则与CK没有显著差异。线性拟合方程发现,红壤稻田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增加0.1个单位,水稻相对产量增加7.2%~22.6%。县域尺度的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土壤肥力质量指数预测的水稻相对产量与实际相对产量高度吻合(R^2=0.5268,P <0.01,RRMSE <25%),表明基于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可较准确地评估该区域的水稻生产能力。【结论】在红壤稻田上,化肥配施有机肥是提升土壤肥力质量和水稻产量的关键技术途径,且利用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与水稻相对产量的量化关系可以指导该地区的土壤培肥管理和生产力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稻田 长期施肥 土壤肥力质量 相对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磷素状况及其流失风险 被引量:16
8
作者 肖作义 马飞 +5 位作者 柳开楼 赵学强 郑春丽 张昊青 王嘉林 沈仁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2-288,共7页
红壤一般偏酸且铁铝富集,磷与铁、铝形成Fe-P、Al-P,降低了红壤磷的有效性。施磷提高红壤供磷能力,但是未被作物利用的磷积累在土壤中,对水体环境构成威胁。研究红壤磷素状况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很多关于红壤... 红壤一般偏酸且铁铝富集,磷与铁、铝形成Fe-P、Al-P,降低了红壤磷的有效性。施磷提高红壤供磷能力,但是未被作物利用的磷积累在土壤中,对水体环境构成威胁。研究红壤磷素状况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很多关于红壤磷素状况方面的报道,但是很少将红壤磷素状况与水体磷进行关联分析。在典型红壤区江西省余江县布点采集了旱地和水田土样各54份,周边水样24份,分析了土壤有效磷(Olsen-P和Bray-P)含量、水溶性磷(CaCl2-P)含量和水样总磷含量。结果表明,以Olsen-P为指标,11%的旱地和39%的水田土壤缺磷,61%的旱地和39%的水田土壤磷适合作物生长,11%的旱地和11%的水田土壤处于高磷状态。以Bray-P为指标,11%的旱地和33%的水田土壤缺磷,6%的旱地和33%的水田土壤磷适合作物生长,77%的旱地和6%的水田土壤处于高磷状态。Olsen-P、Bray-P与CaCl2-P三者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对Olsen-P与Ca Cl2-P、Bray-P与CaCl2-P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求得土壤磷流失突变点的Olsen-P和Bray-P含量分别为56.31和118.4 mg·kg^(-1)。依据这两个标准,水田土壤有效磷均未超过磷流失突变点,旱地土壤Olsen-P和Bray-P超过突变点的样品比例分别为50%和33%。水田周边排水沟渠水的总磷含量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总之,调查的红壤区水田土壤整体较为缺磷、磷流失风险低,旱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流失风险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水田 流失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有机碳、氮和磷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夏文建 王萍 +9 位作者 刘秀梅 余喜初 冀建华 李大明 刘光荣 李祖章 刘增兵 张丽芳 杨成春 李瑶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27-31,共5页
通过长期田间定位实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库累积和养分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氮肥易造成土壤酸化和土壤磷库消耗;不施氮肥土壤的氮库会发生明显耗竭,导致土壤水溶性氮含量下降;施用磷肥土壤的速效磷含量... 通过长期田间定位实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库累积和养分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氮肥易造成土壤酸化和土壤磷库消耗;不施氮肥土壤的氮库会发生明显耗竭,导致土壤水溶性氮含量下降;施用磷肥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有所增加;施用有机肥(猪粪)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氮库、磷库和碳库,并缓解土壤酸化;有机肥施用使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幅度增加,可能会导致磷素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旱地 长期施肥 有机碳 有机氮 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解钾菌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柳开楼 黄晶 +7 位作者 韩天富 黄庆海 余喜初 李大明 胡惠文 叶会财 胡志华 张会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3-194,共12页
在南方红壤区,研究长期施肥下土壤解钾菌的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可为该地区土壤钾素资源管理和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红壤旱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始于1986年),选取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有机... 在南方红壤区,研究长期施肥下土壤解钾菌的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可为该地区土壤钾素资源管理和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红壤旱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始于1986年),选取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分析玉米开花期根际土壤的解钾菌类型和解钾能力及其有机酸和激素含量,并结合玉米根系特性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影响红壤旱地解钾菌变化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体积分别增加了112.3%、174.4%、32.43%和291.5%,根际土壤pH提高了0.67个单位,有机质、非交换性钾和交换性钾分别增加了29.50%、19.34%和53.89%。各施肥处理根际土壤中均存在解钾菌,CK和NP处理的解钾菌均为类芽孢杆菌属,NPK和NPKM处理则均为纤维菌属。与CK处理相比,NP、NPK和NPKM处理下根际土壤解钾菌的解钾效率分别增加了162.4%、139.0%和105.6%,其中NP处理解钾菌的解钾效率最高。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结果显示,根系和施肥可同时调控解钾菌的解钾效率。冗余分析(RDA)进一步表明,根系长度和表面积与土壤解钾菌特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红壤旱地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不仅直接影响玉米根系发育特征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还能显著改变土壤解钾菌群落及其解钾能力,其中根系长度和表面积是调控玉米根际土壤中解钾菌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钾菌 红壤 长期施肥 根际土壤 玉米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区施用稻草源生物炭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柳开楼 胡惠文 +5 位作者 叶会财 胡秋萍 胡志华 黄庆海 李大明 余喜初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50-2354,共5页
在红壤区,土壤钾素缺乏严重限制了烟草的需钾能力和品质提升。本研究以稻草源的生物炭为切入点,分别在水稻土和旱地红壤上设不施钾肥(CK)、化学钾肥(FK)、60%化学钾肥配施40%的稻草钾肥(60%FK+40%SK)、60%化学钾肥配施40%的生物炭钾肥(6... 在红壤区,土壤钾素缺乏严重限制了烟草的需钾能力和品质提升。本研究以稻草源的生物炭为切入点,分别在水稻土和旱地红壤上设不施钾肥(CK)、化学钾肥(FK)、60%化学钾肥配施40%的稻草钾肥(60%FK+40%SK)、60%化学钾肥配施40%的生物炭钾肥(60%FK+40%BK)等4个处理,分析烤烟产量和烟叶钾素含量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与CK和FK相比,60%FK+40%SK和60%FK+40%BK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和烟叶钾含量,且水稻土明显高于旱地红壤。在所有处理中,均呈现出60%FK+40%BK处理的增幅最高。与CK相比,水稻土上60%FK+40%BK、60%FK+40%SK和FK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48.43%、40.88%和11.95%,旱地红壤上的增幅分别为29.63%、22.96%和20.00%。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烟叶钾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通过拟合方程发现,盆栽试验条件下,水稻土和旱地红壤的速效钾含量增加10mg/kg,烟叶钾含量可以增加0.12%,但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在红壤地区,施用稻草源的生物炭可以替代40%的化学钾肥,且可以保证烟叶产量和提高烟叶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生物炭 土壤速效钾 烤烟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机插稻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伟生 曾勇军 +5 位作者 石庆华 潘晓华 黄山 商庆银 谭雪明 方加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48-2057,共10页
为明确双季机插稻产量构成特征及高产协同规律,促进双季稻机插栽培技术的发展,以4个早稻(株两优30、两优287、中嘉早17和中早35)和4个晚稻(H优518、五丰优T025、五优308和天优华占)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双季机插稻中产(7 000~8 250... 为明确双季机插稻产量构成特征及高产协同规律,促进双季稻机插栽培技术的发展,以4个早稻(株两优30、两优287、中嘉早17和中早35)和4个晚稻(H优518、五丰优T025、五优308和天优华占)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双季机插稻中产(7 000~8 250 kg·hm-2)、高产(8 250~9 000 kg·hm-2)和超高产(>9 000 kg·hm-2)3个产量水平群体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双季机插稻产量水平的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量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总体上差异较小;产量与群体总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要实现9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每平方米颖花量需达到42 000以上;从中产到高产,双季早晚稻总颖花量的增加均主要依靠穗数的增加,从高产至超高产,早稻总颖花量的增加仍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穗数实现,而晚稻总颖花量的增加应在适当增加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以较多的穗数和较大的穗型协同产出较高的总颖花量,同时保证正常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双季机插稻超高产基本特征。本研究结果为双季机插稻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机插稻 产量 产量构成 群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旱地和水田土壤用量对线虫分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楠 陈小云 +4 位作者 刘满强 李大明 王明伟 李辉信 胡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植物群落研究中样方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调查的结果,而对于地下部生态系统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土壤动物的分离效率是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基础。至今在土壤线虫分离研究方面仍缺乏关于土壤样品最佳用量范围的优化。... 植物群落研究中样方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调查的结果,而对于地下部生态系统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土壤动物的分离效率是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基础。至今在土壤线虫分离研究方面仍缺乏关于土壤样品最佳用量范围的优化。本研究选择江西红壤地区旱地和水田两种典型农业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基于改进的贝尔曼漏斗法,即浅盘分离法,选择10、30、50、100、150、200、300、500 g(对应0.70~3.51 cm的土壤厚度)的土壤用量梯度,旨在探讨土壤线虫分离中土壤用量对于线虫群落特征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200 g(0.70~1.51 cm)土壤用量之间单位土壤线虫数量无显著差异,而大于200 g时显著下降(P〈0.05)。线虫属数随着土壤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线虫营养类群比例在10~200 g(0.70~1.51 cm)之间几乎没有显著性差异。线虫群落的丰富度指数、成熟度指数、富集指数和结构指数等生态指数在30~500 g(0.72~3.51 cm)之间基本无显著差异。土壤厚度在10~150 g之间无差异,大于150 g各处理间均形成显著差异。总之,基于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不同参数与样品用量关系的权衡,建议在分离线虫时选择土壤样品量在50~150 g范围内或保证土壤厚度低于1.00 cm条件下增加土壤用量,以获得对供试土壤线虫群落的全面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群落 分离方法 土壤厚度 旱地 水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水稻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庆海 李大明 +7 位作者 柳开楼 丁小满 叶会财 胡志华 余喜初 胡秋萍 胡惠文 徐小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12,共6页
清洁生产是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物质循环利用、污染物阻断减毒等为目的的生产技术体系,是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综合有关清洁生产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从事水稻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实际,分析了水稻清... 清洁生产是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物质循环利用、污染物阻断减毒等为目的的生产技术体系,是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综合有关清洁生产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从事水稻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实际,分析了水稻清洁生产技术的背景意义,提出了双季稻清洁生产的概念、原理、控制路径和主要技术,并结合生产实践比较了水稻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清洁生产 理论 技术原理 应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套播油菜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伟 肖国滨 +6 位作者 陈明 肖小军 李亚贞 刘小三 黄天宝 吴艳 叶川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434-1437,共4页
阐述了近年来水稻套播油菜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稻套播油菜油稻共生期、种植密度、肥料运筹、杂草防治技术、角果化学催熟技术,针对目前水稻套播油菜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水稻套播油菜 研究进展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黑炭和氮肥耦合提升红壤地力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永明 熊文 +3 位作者 刘祖香 黄欠如 李钟平 郭书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2-355,共4页
以江西省典型红壤旱地为对象,采用生物黑炭(用量0、6、12、24、48 t/hm2)与氮肥(用量90、120、150 kg/hm2)配施的方法来研究其对典型旱地红壤基础地力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旱地红壤的容重不同程度降低,0~15 cm土层以C5N3处理降幅最高,... 以江西省典型红壤旱地为对象,采用生物黑炭(用量0、6、12、24、48 t/hm2)与氮肥(用量90、120、150 kg/hm2)配施的方法来研究其对典型旱地红壤基础地力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旱地红壤的容重不同程度降低,0~15 cm土层以C5N3处理降幅最高,达14.90%,与对照相比降幅增加11.01百分点,且随着生物黑炭用量的增加,容重大致上逐渐减小;总孔隙度不同程度提高,0~15 cm土层C5N3处理的总孔隙度比处理前提高了9.32百分点,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土壤养分有机碳、总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0~15 cm土层有机碳含量以C4N2处理提高最多,与对照相比变化量提高了50.06百分点,总氮含量以C4N3处理最好,全氮含量相对变化量比对照提高了40.38百分点;油菜产量与对照相比提高2.90%~49.26%,其中C4N3处理产量最高,比CK高680.94 kg/hm2,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黑炭 氮肥 耦合 红壤旱地 物理结构 土壤养分 油菜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不同地市化肥用量分析及对农业产值的贡献 被引量:2
17
作者 柳开楼 万长艳 +6 位作者 胡丹丹 胡惠文 余喜初 李大明 叶会财 胡志华 宋惠洁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11-13,65,共4页
为指导江西省不同地市的化肥减施增效行动,结合《江西统计年鉴》分析了2012—2014年江西省不同地市的年均化肥用量,并量化了化肥用量与农业产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江西省范围内,氮、磷、钾肥年均用量大体呈现出赣州和宜春明显高于... 为指导江西省不同地市的化肥减施增效行动,结合《江西统计年鉴》分析了2012—2014年江西省不同地市的年均化肥用量,并量化了化肥用量与农业产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江西省范围内,氮、磷、钾肥年均用量大体呈现出赣州和宜春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同时,氮、磷、钾肥均呈现出南昌、九江、赣州、吉安、宜春、抚州和上饶在全省占比较高,其氮、磷、钾肥在全省的累计占比分别为90.09%、88.77%和91.29%。进一步分析表明,当氮、磷、钾肥的用量增加1万t/年,农业产值可以提升41.38亿~72.59亿元/年。且磷、钾肥与农业产量的拟合方程斜率明显高于氮肥。因此,在后续的化肥减施行动中,江西省应重点关注赣州和宜春的科学施肥问题,尤其是磷、钾肥对农业产值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化肥 农业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庄花生”规范化栽培氮肥用量与种植密度组合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小军 郑伟 +4 位作者 李亚贞 陈明 肖国滨 余跑兰 叶川 《花生学报》 2014年第3期48-51,共4页
为了解决江西省丘陵红壤常年种植"梅庄花生"技术落后问题,本试验研究丘陵红壤土质下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梅庄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135kg/hm2和种植密度40cm×20cm组合下,有利于果枝分... 为了解决江西省丘陵红壤常年种植"梅庄花生"技术落后问题,本试验研究丘陵红壤土质下施氮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梅庄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135kg/hm2和种植密度40cm×20cm组合下,有利于果枝分化,结果枝所占比例最高,为85.6%,饱果率、百果重、出仁率等经济性状均较好,产量最高,达3909.8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氮肥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林套播油菜田杂草防除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明 郑伟 +4 位作者 叶川 肖国滨 肖小军 吴艳 郭志明 《作物研究》 2015年第6期639-642,共4页
为探讨谷林套播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分别以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为材料,设置不除草(对照)、1次化学除草、1次人工除草3个处理,于2012~2014年在谷林套播油菜田进行杂草防除试验,以研究不同除草方式对谷林套播油菜生长发育、主要经济性... 为探讨谷林套播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分别以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为材料,设置不除草(对照)、1次化学除草、1次人工除草3个处理,于2012~2014年在谷林套播油菜田进行杂草防除试验,以研究不同除草方式对谷林套播油菜生长发育、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化学除草和1次人工除草处理后油菜个体生长、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经济效益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1次人工除草处理除经济效益外,其它指标均优于化学除草处理,但两者差异不显著.从轻简化栽培和经济效益角度综合考虑,谷林套播油菜在3~5叶期采用1次化学除草有很好的杂草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草防除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两优608在江西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下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亚贞 肖国滨 +7 位作者 郑伟 肖小军 黄天宝 吴艳 吕伟生 刘小三 陈明 叶川 《中国种业》 2017年第6期77-78,共2页
准两优608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用准S与R608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品种2015-2016年在江西作推广种植,可以作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种植,表现为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抗倒性好、丰产性好、再生稻... 准两优608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用准S与R608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品种2015-2016年在江西作推广种植,可以作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种植,表现为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抗倒性好、丰产性好、再生稻产量高。本文阐述了其在江西作三熟制下再生稻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两优608 三熟制 再生稻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