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氮条件下沼液与尿素配施对油菜产量和红壤团聚体氮素分配的影响
1
作者 何小林 柳开楼 +9 位作者 吴春虹 冀建华 卢再杰 宋惠洁 陶峰 王志美 黄尚书 李模其 胡丹丹 胡志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4-742,共9页
为探究沼液与尿素配施在红壤地区油菜生产中的增产效果以及对土壤团聚体氮素分配的影响,本研究于2022至2023年布置了大田试验,处理包括尿素氮与沼液氮比例为85%∶15%(以有机氮占比记为ON15,以此类推)、70%∶30%(ON30)、55%∶45%(ON45)、... 为探究沼液与尿素配施在红壤地区油菜生产中的增产效果以及对土壤团聚体氮素分配的影响,本研究于2022至2023年布置了大田试验,处理包括尿素氮与沼液氮比例为85%∶15%(以有机氮占比记为ON15,以此类推)、70%∶30%(ON30)、55%∶45%(ON45)、40%∶60%(ON60)、尿素氮100%(ON0)和不施尿素氮(N0)。分析了油菜产量、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全氮含量,并探讨了土壤团聚体氮含量与油菜相对产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尿素氮及其与沼液配施的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N0处理(2022年和2023年的增幅分别为16.53%~45.45%和14.71%~50.98%),且沼液比例越高,油菜产量越高。与N0处理相比,ON15、ON30、ON45和ON60处理中>2 mm团聚体组分的比例均显著增加,2022年和2023年的增幅分别为48.83%~66.97%和37.10%~61.09%。与ON0处理相比,2022和2023年ON60和ON45处理>2 mm、0.25~2 mm、0.053~0.25 mm和<0.053 mm团聚体组分中全氮含量均得到显著提升,且2023年还呈现出ON30处理中>2 mm和<0.053 mm团聚体组分中全氮含量显著高于ON0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各团聚体组分中全氮含量与油菜相对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合拟合方程的参数表明,在所有团聚体组分中,>2 mm团聚体组分与油菜相对产量的斜率明显大于其它团聚体组分,即当>2 mm团聚体组分的全氮含量每增加0.1 g/kg,油菜相对产量可以增加5.08%~6.58%。因此,在红壤地区的油菜种植中,沼液配施尿素是提升油菜产量和促进团聚体氮素固持的重要措施,且相较其它团聚体组分,合理提升>2 mm团聚体组分中全氮含量是实现油菜高产目标最优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配施尿素 红壤 油菜 团聚体组分 相对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型花生配方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长发育、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熊文 韩德鹏 +7 位作者 陈明 余喜初 张美薇 李亚贞 刘赟 陈荣华 饶文平 郑伟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71,共9页
为探究缓释型花生配方肥在花生大田生产的最佳用量,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设置4个不同施肥量处理(0、450、600和750 kg/hm^(2)),分析测定了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各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各个器官全氮、全磷、全钾积累量及农学利用率的... 为探究缓释型花生配方肥在花生大田生产的最佳用量,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设置4个不同施肥量处理(0、450、600和750 kg/hm^(2)),分析测定了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各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各个器官全氮、全磷、全钾积累量及农学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缓释型花生配方肥可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及各生育期叶绿素含量,600 kg/hm^(2)处理荚果产量达到最佳,为5 938.65 kg/hm^(2)。此外,施用缓释型配方肥也可显著提高花生干物质的积累和促进氮、磷、钾在籽仁、茎秆、叶片中的积累,750 kg/hm^(2)处理花生茎和叶的干物质量达到最大,600 kg/hm^(2)处理花生的根、壳、籽仁的干物质量达到最大。全氮、全磷的积累量集中在籽仁、茎秆、叶片中,全钾的积累量集中在茎秆和叶片。同时缓释型花生配方肥也可提升花生氮肥、磷肥、钾肥的农学利用率,600 kg/hm^(2)处理的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均最高,分别达11.03、15.14、10.53 kg/kg,为植株生长、产量的形成及品质提升奠定了基础。综上,利用线性加平台肥效模型进行拟合,得出缓释型花生配方肥的适宜用量为538.6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型配方肥 花生 产量 叶绿素 干物质 肥料农学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矿质氮含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林小兵 黎江 +4 位作者 成艳红 王斌强 何绍浪 黄尚书 黄欠如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9-1318,共10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常规化肥为对照(CK),研究了减肥条件下配施不同有机物料[葛渣堆肥(PC)、葛渣生物质炭堆肥(PBCC)、葛渣蚯蚓堆肥(PVCC)、秸秆生物质炭(BC)、牛粪蚯蚓堆肥(VC)]对晚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溶解有机碳(DOC)、硝态氮(NO-3-N)...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常规化肥为对照(CK),研究了减肥条件下配施不同有机物料[葛渣堆肥(PC)、葛渣生物质炭堆肥(PBCC)、葛渣蚯蚓堆肥(PVCC)、秸秆生物质炭(BC)、牛粪蚯蚓堆肥(VC)]对晚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溶解有机碳(DOC)、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和还原性物质总量、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晚稻成熟期,与CK相比,施用有机物料各处理的土壤MBC含量显著(P<0.05)增加89.37%~161.84%,BC处理的土壤MBN含量显著增加108.36%,BC、PC、PVCC处理的土壤NO-3-N含量显著增加51.16%~103.88%,VC、BC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4.39%、37.07%,VC、PVCC处理的土壤D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9.70%、50.99%。各处理相比,水稻产量并无显著差异。综上,在减肥条件下配施适宜的有机物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且不引起水稻减产,该试验条件下,以PVCC处理的效果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蚯蚓堆肥 矿质氮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对三熟制谷林飞套播早熟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程业伟 张永华 +9 位作者 刘开基 王瑞平 韩德鹏 郑伟 肖国滨 熊文 肖小军 黄天宝 陈明 李亚贞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调控三熟制谷林飞套播早熟油菜群体密度,分析不同播种量下群体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异,以确定江西省三熟制区域谷林飞套播早熟油菜适宜的播种量,为三熟制谷林飞套播早熟油菜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 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调控三熟制谷林飞套播早熟油菜群体密度,分析不同播种量下群体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异,以确定江西省三熟制区域谷林飞套播早熟油菜适宜的播种量,为三熟制谷林飞套播早熟油菜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2个早熟油菜品种:赣油杂906和中油988,设置5个播种量处理:4.5、6.0、7.5、9.0、10.5 kg∙hm^(-2)。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群体密度显著增加,叶片大小、总叶数、根茎粗有下降趋势,干物质积累量先增长后趋于稳定,抗倒伏性、抗逆性在播种量为7.5 kg∙hm^(-2)时表现最佳。赣油杂906、中油988产量和净收入均呈现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先增后减的趋势。赣油杂906在播种量为6.0 kg∙hm^(-2)时产量和净收入最高,分别为1729.6 kg∙hm^(-2)、387.3元∙hm^(-2),产投比为1.62;中油988在播种量为7.5 kg∙hm^(-2)时产量和净收入最高,分别为1935.4 kg∙hm^(-2)、5147.4元∙hm^(-2),产投比为1.80。因此,在三熟制谷林飞套播早熟油菜种植模式下,应充分选择适应性品种,播种量以6.0~7.5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量 三熟制 飞套播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