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钾红壤中铁铝氧化物调控有机无机复合体钾素分布
1
作者 颜俊 韩天富 +6 位作者 柳开楼 申哲 李继文 艾栋 张楚 李冬初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5-1857,共13页
【目的】探究长期施用钾肥如何调控有机无机复合体中速效钾的分布及作用机制,为红壤钾库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6年,2022年玉米收获后采集不施肥(CK)、化学氮磷肥配施(NP)、化学氮磷钾肥配施(NPK)3... 【目的】探究长期施用钾肥如何调控有机无机复合体中速效钾的分布及作用机制,为红壤钾库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6年,2022年玉米收获后采集不施肥(CK)、化学氮磷肥配施(NP)、化学氮磷钾肥配施(NPK)3个处理的土样,通过干筛法获得各处理大团聚体(>2 mm)、小团聚体(0.25~2 mm)和微团聚体(<0.25 mm)土样,结合虹吸法进一步分离得到各级团聚体下的有机无机复合体(<2、2~10、10~50和>50μm)样品,分析各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颗粒组成、速效钾和铁铝氧化物含量与分布,探究铁铝氧化物与速效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与CK和NP处理相比,NPK处理大团聚体中<2μm粒级复合体含量占比分别提高20.5%和149.0%,10~50μm粒级复合体含量占比分别提高18.6%和降低31.0%。2)在0~50μm粒级复合体范围内,大、小和微团聚体中10~50μm粒级复合体速效钾含量均为最低水平。土壤速效钾主要存在于<2μm粒级复合体中,占比为54.6%~85.9%。与CK和NP处理相比,NPK处理大团聚体中<2μm粒级复合体速效钾含量占比分别提高44.6%和23.0%。3)与NP处理相比,NPK处理大团聚体<2μm粒级复合体游离铁、铝氧化物含量分别提高30.0%、467.0%,无定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分别降低79.7%、59.3%。与NP处理相比,NPK处理大团聚体<2μm粒级复合体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含量提高9.8%;10~50μm粒级复合体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含量降低33.2%。4)在<2μm粒级复合体中,游离态铁铝氧化物、无定形态铝氧化物和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与速效钾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无定形态和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对速效钾含量分布解释度较高,分别为11.2%和11.0%。【结论】长期施用钾肥显著提高红壤旱地土壤大团聚体<2μm粒级复合体速效钾含量占比和游离态铁铝氧化物含量,降低无定形态铝氧化物含量。且无定形态、有机络合态铝氧化物对<2μm粒级复合体速效钾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有助于增加土壤钾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速效钾 铁铝氧化物 有机无机复合体 红壤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肥用量下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
2
作者 宋惠洁 吴艳 +4 位作者 胡丹丹 胡志华 柳开楼 徐小林 张九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探明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为红壤稻区的水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于2022年开展不同磷肥用量的田间试验,设置P_(2)O_(5)用量分别为0、26.6、33.8、41.1、48.3、55.6、62.8、70.1 kg/hm^(2)(分别为P0、P26.6、P33.8、P41.1... 探明红壤区早稻季产量与田面水磷素动态变化,为红壤稻区的水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于2022年开展不同磷肥用量的田间试验,设置P_(2)O_(5)用量分别为0、26.6、33.8、41.1、48.3、55.6、62.8、70.1 kg/hm^(2)(分别为P0、P26.6、P33.8、P41.1、P48.3、P55.6、P62.8、P70.1处理),测定磷素吸收量与早稻产量,监测施肥后0、1、3、5、7 d田面水总磷浓度和含量的变化,并分析监测期内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及田面水总磷含量与磷肥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磷素吸收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P55.6处理磷素吸收量最高,其次是P48.3、P62.8、P41.1、P33.8、P26.6和P70.1处理,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处理最低,拟合计算发现,最佳磷肥用量为50.29 kg/hm^(2);早稻产量呈随磷肥用量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处理产量最低,其次是P26.6处理,二者均显著低于其他施磷处理,其他各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以P55.6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P48.3处理,P41.1、P33.8处理较P48.3处理略有降低,拟合计算发现,51.88 kg/hm^(2)时产量最高;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田面水总磷浓度和含量逐渐增加,各磷肥用量田面水总磷浓度、含量均在施肥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肥后1 d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并在施肥后3 d趋于稳定;结合线性方程发现,施肥后0~7 d,田面水总磷含量与磷肥用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施肥后0、1、3、5、7 d磷肥用量每增加1 kg/hm^(2),田面水总磷含量分别增加0.046、0.033、0.011、0.011、0.020 kg/hm^(2)。因此,我国红壤稻田早稻季适宜磷肥(P_(2)O_(5))施用量为51.09 kg/hm^(2),施肥后3 d内是磷流失的高风险期,应减少排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磷肥用量 早稻 田面水磷素浓度变化 田面水磷素含量变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江西早籼-晚粳模式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3
作者 李大明 胡志华 +6 位作者 胡丹丹 徐小林 宋惠洁 柳开楼 吴艳 吴成彧 余喜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了研究现有养分专家推荐施肥系统(NE)推荐的施肥量对早籼晚粳模式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的特征,获取符合早籼-晚粳模式养分需求特点的推荐施肥参数,借助田间试验,采用裂区处理设计。主处理为品种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早籼晚粳、早籼晚籼... 为了研究现有养分专家推荐施肥系统(NE)推荐的施肥量对早籼晚粳模式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的特征,获取符合早籼-晚粳模式养分需求特点的推荐施肥参数,借助田间试验,采用裂区处理设计。主处理为品种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早籼晚粳、早籼晚籼;副处理为施肥处理,设农民习惯施肥(FP)、养分专家推荐施肥(NE)、养分专家推荐施肥不施氮肥(NE-N)、养分专家推荐施肥不施磷肥(NE-P)、养分专家推荐施肥不施钾肥(NE-K)、不施肥(NF)等处理。连续测定2年4季水稻产量、植株养分吸收量,综合分析肥料产量反应和利用效率。结果显示,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使用NE推荐施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双季稻产量(P<0.05),早、晚稻产量分别增加了6.14%~9.43%、9.58%~14.69%。与早籼晚籼模式相比,早籼晚粳处理的双季稻产量显著增加(P<0.05)。早籼晚粳模式下,NE处理双季稻总产量较FP处理增幅为15.10%~19.71%。NE推荐施肥模式能够显著促进水稻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与利用,与FP处理相比,NE处理的早、晚稻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增加了15.49%~24.71%、10.18%~15.51%、6.21%~7.94%和13.16%~29.92%、9.45%~23.37%、11.89%~24.42%。NE推荐施肥模式显著提高了双季稻的肥料偏生产力,氮肥偏生产力、磷肥偏生产力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分别增加了20.25%~47.79%、33.04%~169.96%。与早籼晚籼模式相比,在早籼晚粳模式下,晚稻季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9.88%~34.04%、9.28%~17.01%、11.37%~15.98%,氮、磷、钾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16.13%~47.33%、35.17%~64.43%、52.68%~163.92%。养分专家推荐施肥模式可显著提高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量与肥料利用率;与传统双季籼稻模式相比,早籼晚粳模式在提高双季稻的产量、晚稻养分吸收与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专家推荐施肥 早籼晚粳 早籼晚籼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玉米氮素利用率和红壤碱解氮含量的阶段性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惠洁 胡丹丹 +6 位作者 邬磊 都江雪 胡志华 张文菊 李大明 余红英 柳开楼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30-2040,共11页
【目的】充足的氮素供应是玉米高产的保证,研究红壤上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盈余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特征,旨在为红壤地区玉米持续高产和土壤氮素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江西进贤双季玉米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 【目的】充足的氮素供应是玉米高产的保证,研究红壤上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盈余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特征,旨在为红壤地区玉米持续高产和土壤氮素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江西进贤双季玉米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常量化肥(NPK)、两倍量化肥(DNPK)、有机肥(OM)与常量化肥+有机肥(NPKM)5个处理,以10年为一个试验阶段,分析了35年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及氮素表观盈余量等的阶段性变化规律。【结果】施肥处理(NPKM、DNPK、OM和NPK)玉米35年平均产量较不施肥对照(CK)分别显著提高了3.36~9.07、3.31~5.64、2.46~6.72和1.91~3.70倍,氮素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20~11.93、4.33~7.02、3.66~5.90和1.80~3.64倍。在试验0~10年,各施氮处理间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氮素吸收量NPKM、DNPK和OM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NPK处理。在试验11~20年,NPKM和DNPK处理产量与氮素吸收量显著高于NPK和OM处理;在试验21~35年,NPKM处理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PK和DNPK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在0~20年期间升高,在21~35年间下降,而NPKM和OM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升高,至试验31~35年时,显著高于NPK和DNPK处理。各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均处于盈余状态,前30年均以NPKM处理氮素盈余量最高,较DNPK与NPK处理分别显著提升了13.63%~37.48%、133.95%~208.24%,而在试验31~35年,DNPK处理氮素盈余量与NPKM处理无显著差异。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与氮素盈余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氮素盈余量每增加10 kg/hm^(2),0~10、11~20、21~30、31~35年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1.00、1.20、1.60、2.80 mg/kg。【结论】在试验前20年,单施化肥玉米氮素吸收量和肥料的偏生产力呈增加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而有机无机肥配施或者单施有机肥可持续提高氮肥利用率,促进玉米增产。氮素盈余量的增加与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随施肥年限的延长,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含量提升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双季玉米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肥配施 氮肥偏生产力 碱解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缓释配方肥施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馨悦 欧阳凤仔 +7 位作者 蔡辉 陈明 周莺 罗文辉 周琦娜 高彦妮 杨红兰 许煜峰 《作物研究》 2023年第1期5-9,48,共6页
为探究缓释配方肥在油菜上的施用效果,2021—2022年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以常规肥、缓释配方肥和6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肥料对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研究,以期为当地油菜轻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缓释配方肥在油菜上的施用效果,2021—2022年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以常规肥、缓释配方肥和6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肥料对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研究,以期为当地油菜轻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释配方肥可延长油菜生育期,提高菌核病抗性与肥料利用率,增加单株角果数与千粒质量,从而获得更高产量。与常规肥处理相比,施用缓释配方肥的油菜生育期延长1~2 d,菌核病发病率降低14.95%,肥料偏生产力提高22.73%,株高增加2.64%,单株角果数增加3.37%,千粒质量增加3.87%,产量为1893.63 kg/hm^(2),增产6.68%。缓释配方肥处理比常规肥处理增收1722.56元/hm^(2),增幅为31.42%。缓释配方肥在实现肥料一次性施用的同时,保证了丰产,节省了肥料、人工成本,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了油菜生产节本、增产、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施肥 缓释配方肥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配比对红壤区双季直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惠洁 吴艳 +4 位作者 余红英 杨延安 胡丹丹 胡志华 柳开楼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1期53-60,共8页
探明红壤区双季直播稻控释氮肥适宜的施用比例,以期为直播稻科学高效施肥提供理论指导。于2021年在江西省余江市直播稻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80%复合肥+20%尿素(N_(1))、50%控释氮肥+50%尿素(N_(2))、60%控释氮肥+40%尿素(N... 探明红壤区双季直播稻控释氮肥适宜的施用比例,以期为直播稻科学高效施肥提供理论指导。于2021年在江西省余江市直播稻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80%复合肥+20%尿素(N_(1))、50%控释氮肥+50%尿素(N_(2))、60%控释氮肥+40%尿素(N_(3))、70%控释氮肥+30%尿素(N_(4))5个处理,监测早、晚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表观盈余等指标,并分析氮素表观盈余量与氮肥利用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N_(2)、N_(3)处理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提升效果最好,可使早稻产量增加5.7%~6.5%,晚稻产量增加9.0%~10.0%,早稻氮素吸收量提高7.5%~7.7%,晚稻氮素吸收量提高8.6%~9.7%,但晚稻产量、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均低于早稻。氮素表观盈余量以N_(4)表现最高,N_(2)、N_(3)处理较低,且晚稻氮素表观盈余量均高于早稻。氮素表观盈余量与氮肥利用率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氮素表观盈余量增加10 kg·hm^(−2)时,早、晚稻氮肥利用率分别降低了6.3%、6.2%。因此,等氮水平下,50%~60%比例的控释氮肥更有利于双季直播稻产量、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的提升,为红壤区双季直播稻控释氮肥最佳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配比 直播稻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氮素表观盈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配施微生物菌剂对大豆套种西瓜产量和红壤肥力的影响
7
作者 柳开楼 李浩 +3 位作者 张景云 胡丹丹 宋惠洁 胡志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3期45-48,共4页
以提高红壤肥力,增加大豆、西瓜产量为目标,研究了石灰配施微生物菌剂对大豆套作西瓜产量及红壤肥力的影响。试验共设置了CK(常规施肥对照)、L(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配施石灰)、M(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配施微生物菌剂)、L+M(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配... 以提高红壤肥力,增加大豆、西瓜产量为目标,研究了石灰配施微生物菌剂对大豆套作西瓜产量及红壤肥力的影响。试验共设置了CK(常规施肥对照)、L(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配施石灰)、M(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配施微生物菌剂)、L+M(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配施石灰和微生物菌剂)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L、M、L+M处理的鲜食大豆产量分别提高了18.40%、22.45%和32.96%,西瓜产量分别增加了15.20%、27.20%和41.37%;与CK相比,L+M处理下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43.49%、48.21%和23.91%,同时土壤pH提高了0.69个单位;综合肥力质量指数与鲜食大豆和西瓜产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由此可知,在红壤旱地上,配施石灰和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提升大豆套种西瓜模式的作物产量,并显著改善土壤氮、磷、钾速效养分的供应状况,从而增加土壤综合肥力质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微生物菌剂 鲜食大豆 西瓜 红壤 综合肥力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镁对红壤耕地油菜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张晨 李炳霖 +5 位作者 李子婧 罗军元 王馨悦 刘小三 肖国滨 吕伟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21-28,共8页
为明确镁肥对红壤耕地油菜的增产提质效果,在典型红壤丘陵区(江西进贤)的水田和旱地分别设置了0、15、30、45和60 kg/hm2等5个镁肥施用量试验,研究了施用镁肥对油菜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镁肥显著增加了油菜籽粒产量,当... 为明确镁肥对红壤耕地油菜的增产提质效果,在典型红壤丘陵区(江西进贤)的水田和旱地分别设置了0、15、30、45和60 kg/hm2等5个镁肥施用量试验,研究了施用镁肥对油菜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镁肥显著增加了油菜籽粒产量,当镁肥施用量介于34.9~46.7 kg/hm2时,油菜籽产量达到最高。与不施用镁肥相比,增施镁肥增加了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质量,但对收获密度影响不显著;施用镁肥显著提高了油菜籽含油率,但降低了油菜籽的蛋白质含量,对油菜籽的含水率和硫甙含量则无显著影响;施用镁肥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籽粒油脂产量和蛋白产量,当镁肥施用量介于30~45 kg/hm2时,两者均达到最高;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施用镁肥对籽粒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均有显著提升效应,同时降低了亚油酸和芥酸含量,而对其他脂肪酸组分的影响较小。综合上述,红壤耕地镁肥施用量介于30~45 kg/hm2时,有利于提高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及千粒质量,并提高了籽粒含油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蛋白产量,协同实现了增产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肥 红壤水田 红壤旱地 油菜 产量构成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区草皮的生长状况及土壤质量
9
作者 何晋保 王玲 +4 位作者 彭慧玲 黄欠如 周利军 张鸿燕 赖发英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59-1968,共10页
为研究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区草皮的生长状况及移植过程对草皮地的土壤肥力和土壤有毒元素含量的影响,以中国南方某Cd污染严格管控区的矮生百慕大(Cynodondactylon)草皮为对象,实地采集典型草皮和对照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每年... 为研究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区草皮的生长状况及移植过程对草皮地的土壤肥力和土壤有毒元素含量的影响,以中国南方某Cd污染严格管控区的矮生百慕大(Cynodondactylon)草皮为对象,实地采集典型草皮和对照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每年一次共计3年的草皮移植,研究区表层Cd的平均浓度由原来的约2.32 mg·kg^(-1)降低至目前的1.25 mg·kg^(-1)。研究区的矮生百慕大生长状况良好,草皮质量受土壤Cd浓度的影响不大。与附近水稻田相比,草皮地的全氮、总磷、有效磷浓度降低,可能与移植过程中表层土壤被带走有关。基于等比数列模型,推算本区域移植第n次草皮后,草皮地土壤Cd浓度大致符合c_(n)=2.32×0.814^(n)关系。经过约10年的草皮移植,草皮地土壤Cd浓度降至0.30mg·kg^(-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皮 CD污染 土壤肥力 矮生百慕大 移植 耕地质量 严格管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肥增密对三熟制直播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德鹏 王馨悦 +8 位作者 郑伟 肖小军 李亚贞 黄天宝 熊文 夏晶 黄宇辉 陈明 欧阳凤仔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94,共7页
为促进三熟制油菜生产提质增效,探究缓释型配方肥减施配合密植对三熟制直播油菜生长发育、产量构成的影响,以甘蓝型冬油菜中油607为材料,采用缓释型配方肥施用量(F)和密度(D)两因素裂区试验,主区为缓释型配方肥施用量,设置F1当地农民习... 为促进三熟制油菜生产提质增效,探究缓释型配方肥减施配合密植对三熟制直播油菜生长发育、产量构成的影响,以甘蓝型冬油菜中油607为材料,采用缓释型配方肥施用量(F)和密度(D)两因素裂区试验,主区为缓释型配方肥施用量,设置F1当地农民习惯施用量(750 kg/hm^(2))和F2农民习惯施用量减少20%(600 kg/hm^(2))2个水平,副区为密度处理,设置D1农民习惯种植密度(30万株/hm^(2))、D2增密50%(45万株/hm^(2))和D3增密100%(60万株/hm^(2))3个水平,调查油菜农艺性状、养分吸收和抗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F1D1相比,减肥增密处理F2D3因个体生长不足导致油菜苗期根颈粗、SPAD值、绿叶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成熟期株高、分枝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菌核病发病率和倒伏指数,但充分发挥了群体优势,从而获得高产,其产量为2 064.7 kg/hm^(2),比F1D1处理高9.3%,N、P、K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比F1D1处理高36.5%、36.6%、36.5%。因此,缓释型配方肥施用量600 kg/hm^(2)配合种植密度60万株/hm^(2)可协同提高本试验区域内三熟制直播油菜产量与肥料偏生产力,同时兼顾了化肥减施和产量效益,可为油菜绿色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熟制油菜 化肥减施 增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铝花生品种筛选鉴定
11
作者 周莺 王馨悦 +6 位作者 李涵 韩德鹏 陈明 熊文 夏立 万长艳 柴晓明 《作物研究》 2023年第4期409-414,共6页
本试验以23个花生品种为试验对象,于2022年4—8月在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温室大棚中开展人工模拟铝毒胁迫盆栽试验,选取株高、根长、根颈粗、分枝数、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荚果数和荚果产量等8个指标对23个花生材料耐铝性进... 本试验以23个花生品种为试验对象,于2022年4—8月在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温室大棚中开展人工模拟铝毒胁迫盆栽试验,选取株高、根长、根颈粗、分枝数、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荚果数和荚果产量等8个指标对23个花生材料耐铝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强耐铝性的花生品种。结果表明,在1.5 mmol/L铝浓度处理下,不同花生品种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P<0.05),平均耐铝系数范围在0.499 5~0.957 8。以耐铝系数作为耐铝性鉴定的指标,筛选出平均耐铝系数0.9以上的强耐铝性花生品种3个,占供试材料的13.04%,分别为1407、1508和驻花3号。初步明确根干质量、荚果数和产量可作为评价筛选耐铝花生品种的有效指标,为耐铝花生品种的筛选鉴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耐铝性 品种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作鲜食大豆和子粒大豆对南丰蜜橘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12
作者 宋惠洁 吴艳 +5 位作者 胡丹丹 陈晓 胡志华 徐小林 柳开楼 康锋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37-40,共4页
以江西省红壤丘陵区南丰蜜橘(杨小-26)园为研究对象,行间套作鲜食大豆(B1)、子粒大豆(B2),以不套作(CK)为对照,探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柑橘产量、糖度、大豆产量、经济效益、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从产量与经济效益看,B1处理和B2处理... 以江西省红壤丘陵区南丰蜜橘(杨小-26)园为研究对象,行间套作鲜食大豆(B1)、子粒大豆(B2),以不套作(CK)为对照,探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柑橘产量、糖度、大豆产量、经济效益、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从产量与经济效益看,B1处理和B2处理的柑橘产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2.96%和9.60%,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经济收益分别显著提高34.96%和14.42%,且B1处理显著高于B2处理。从果实品质看,B1处理和B2处理的柑橘糖度较CK分别显著提高24.30%和11.23%,且B1处理显著高于B2处理。从土壤性质看,B1处理和B2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但效果未达显著水平;B1处理和B2处理对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无显著影响。B1处理和B2处理均有利于提升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且有助于优化团聚体组成,提升土壤质量。套作鲜食大豆和子粒大豆均能提高柑橘产量和土壤肥力,生产上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丰蜜橘 套作 鲜食大豆 子粒大豆 产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