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弓形虫感染对宿主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汪涛 余辉 王中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1,共4页
弓形虫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机会性致病原虫,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能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目前,脑内弓形虫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论文重点阐述了弓形虫从感染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 弓形虫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机会性致病原虫,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能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目前,脑内弓形虫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论文重点阐述了弓形虫从感染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感染急性阶段逐渐向慢性阶段转化的整个过程中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其导致的相关神经系统症状进行了简要概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弓形虫和宿主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将来的研究中弓形虫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也会被进一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中枢神经系统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粟米草中抗肿瘤的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可越 刘海军 +4 位作者 吴家忠 高春华 刘建云 李雪芹 周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28-1631,共4页
目的:研究粟米草(Mollugo pentaphylla L.)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PHPLC等手段对粟米草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目的:研究粟米草(Mollugo pentaphylla L.)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PHPLC等手段对粟米草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化合物体外对Hela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从粟米草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经IR、NMR、MS等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1)、三十一烷醇(hentriacon-tanol)(2)、β-谷甾醇(β-sitosterol)(3)、牡荆素(vitexin)(4)、槲皮素(quercetin)(5)。药理实验结果发现化合物1,4,5对Hela肿瘤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成一定剂量依赖关系,IC50分别为216.0μg/mL、102.4μg/mL、92.2μg/mL。并对活性最强的化合物5处理的Hela细胞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明显的细胞凋亡"梯状"条带,提示槲皮素抑制Hela细胞是通过诱导其凋亡。结论:化合物1,3,5为首次自粟米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5具有显著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活性,实验证明化合物5具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米草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构建与鉴定
3
作者 汪涛 汤自豪 +2 位作者 周小鸥 余辉 周英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构建猪链球菌2型(SS2)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根据MRP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SS2型基因组为模板,扩增MRP基因片段(467-1351)序列。将PCR产物通过pMD18-T载体克隆后,再连接至腺病毒穿... 目的构建猪链球菌2型(SS2)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根据MRP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SS2型基因组为模板,扩增MRP基因片段(467-1351)序列。将PCR产物通过pMD18-T载体克隆后,再连接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MV-MRP,再经PmeⅠ酶切,然后转化至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AD-1感受态细胞中,经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no-CMV-MRP。PacⅠ酶切线性化该重组腺病毒质粒,再转染AD-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最后对细胞包装的病毒液进行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结果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no-CMV-MRP转染AD-293细胞8 d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在培养细胞的上清病毒液中也检测到了MRP基因片段及其表达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SS2型MRP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rAdeno-M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溶菌酶释放蛋白(MRP) 重组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MRP和EF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4
作者 汪涛 余辉 +3 位作者 梅钧 李兴暖 周小鸥 赵志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134,共5页
旨在构建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胞外因子(EF)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根据猪链球菌2型MRP和EF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以猪链球菌2型基因组为模板,扩增MRP基因(第1 801-2 513位)和EF基因(第1 783-2 563位)序列,并克... 旨在构建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胞外因子(EF)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根据猪链球菌2型MRP和EF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以猪链球菌2型基因组为模板,扩增MRP基因(第1 801-2 513位)和EF基因(第1 783-2 563位)序列,并克隆到pMD18-T载体。然后将MRP基因、IRES元件和EF基因依次定向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MV-MRP-IRES-EF,再经PmeⅠ酶切,然后转化至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AD-1感受态细胞中,经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rAdeno-CMV-MRP-IRES-EF。PacⅠ酶切线性化该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再转染AD-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最后对细胞包装的病毒液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克隆的MRP和EF基因测序正确,酶切重组穿梭质粒和腺病毒载体质粒得到特异酶切产物;线性化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rAdeno-CMV-MRP-IRES-EF转染AD-293细胞6 d后也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在培养细胞的上清病毒液中也检测到了MRP和EF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溶菌酶释放蛋白 胞外因子 双基因共表达 重组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