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范敏 甘筱青 谢运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04-107,共4页
概述了江西省生猪规模化养殖、生猪存栏量的区域分布特点及2004—2011年变化趋势,对生猪养殖肠道甲烷排放、粪便处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机制进行了介绍,计算分析了各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以及影响生猪养殖温室气... 概述了江西省生猪规模化养殖、生猪存栏量的区域分布特点及2004—2011年变化趋势,对生猪养殖肠道甲烷排放、粪便处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机制进行了介绍,计算分析了各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以及影响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并结合江西省省情提出了生猪养殖温室气体减排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生猪养殖 温室气体排放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邱霖 刘勇 +2 位作者 江成 聂发辉 曹文平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基质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基质对传统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从基质的级配和组合、新基质研发、基质改性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和发展现状。指出今后关于基质研究的重点在于... 基质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基质对传统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从基质的级配和组合、新基质研发、基质改性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和发展现状。指出今后关于基质研究的重点在于:做好不同基质之间的级配、组合;加强对基质材料的研发和改性;开展基质的再生利用和资源化;关注人工湿地对新型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应的基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基质 污染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钌基硫属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龚青 陈泊宏 +1 位作者 程刚 邹俊华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8,共11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速度迟缓,严重依赖价格高昂的铂基催化剂,亟须开发低成本、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非铂替代材料。钌基硫属化物具有较低的成本,良好的氧还原活性以及强甲醇抗性,有望替代铂基催化剂应...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速度迟缓,严重依赖价格高昂的铂基催化剂,亟须开发低成本、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非铂替代材料。钌基硫属化物具有较低的成本,良好的氧还原活性以及强甲醇抗性,有望替代铂基催化剂应用于PEMFC。近年来,钌基硫属化物作为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制备方法愈加高效简单,催化活性和电池性能得到稳步增强。系统总结了钌基硫属化物的制备方法,并分类综述了Ru_(x)Ch_(y)(y/x<1.0)、RuCh_(2)以及三元钌基硫属化物作为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它们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基硫属化物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氧还原反应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应链的江西养猪业沼气发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敏 甘筱青 郭建晖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60-162,共3页
基于江西养猪业沼气发展现状,构建了户用沼气和规模养殖沼气供应链两种不同模式,根据调研数据定量分析了未来江西省养猪业沼气供应链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江西生猪养殖结构的调整,沼气供应链发酵原料的多元化、沼气产品和副产品的高... 基于江西养猪业沼气发展现状,构建了户用沼气和规模养殖沼气供应链两种不同模式,根据调研数据定量分析了未来江西省养猪业沼气供应链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江西生猪养殖结构的调整,沼气供应链发酵原料的多元化、沼气产品和副产品的高值利用、沼气服务体系的建设、清洁发展机制的引入将带动江西养猪业沼气供应链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养猪业沼气 供应链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6年江西省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陆晴 闫冰 赵东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6-173,共8页
利用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江西省及周边地区30个气象站点的月气候数据,采用ANUSPLIN软件对各气象要素进行插值获得江西省空间数据,通过对1961—2016年江西省地区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高气温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江西省及周边地区30个气象站点的月气候数据,采用ANUSPLIN软件对各气象要素进行插值获得江西省空间数据,通过对1961—2016年江西省地区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高气温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江西省气候变化特征以增温为主,特别是20世纪80时代之后更为显著,最低气温是平均气温增温的主要贡献者;降水量呈波动变化趋势,20世纪60年代为枯水期,而90时代为丰水期;夏季气候变化以降水增加为主,增加速率为20.0 mm/10 a(p<0.05),其他季节以增温为主;空间上,江西省北部地区增温增湿趋势更为显著;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在季节上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春、秋、冬季在江西省北部地区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夏季在江西省东北部地区增湿增温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降水 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水热液化生物油特性及重金属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蒋海伟 艾仙斌 +5 位作者 阙志刚 韩佩 邹俊华 邓同辉 付尹宣 石金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8-541,546,共5页
如何绿色、高效、资源化处置富含重金属植物收获物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产业化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以苎麻为原料,水为反应溶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酸碱催化剂对苎麻水热产油及重金属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75℃、30 mi... 如何绿色、高效、资源化处置富含重金属植物收获物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产业化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以苎麻为原料,水为反应溶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酸碱催化剂对苎麻水热产油及重金属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75℃、30 min和5%HCOOH条件下,苎麻液化生物油产率最高为20.86%,且其热值为30.68 MJ/kg。空白组生物油有机组分主要由醇、烃、酸、酮和含N化合物类组成,HCOOH组液化生物油中烃和酯类化合物含量增加,而Na_(2)CO_(3)组的生物油中烃、醇和酸类含量减少。此外,重金属(Cd、Pb、Cu和Cr)85%以上保留在固相残渣中,而As主要转移到水相中,且生物油中重金属含量低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液化 苎麻 生物油 重金属 水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陆生脊椎动物编目——Ⅰ.两栖、爬行、哺乳动物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戈 李小港 刘信中 《江西林业科技》 2011年第1期56-65,共10页
笔者根据已进行了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的15个自然保护区(含三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资料进行整理、编目。江西省陆生脊椎动物有740种。其中,两栖动物53种,爬行动物92种,哺乳动物101种,鸟类494种。每种都列出调查记录地点。
关键词 陆生脊椎动物 编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陆生脊椎动物编目——Ⅱ.鸟类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戈 李小港 刘信中 《江西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48-61,共14页
笔者根据已进行了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的15个自然保护区(含三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资料进行整理、编目。江西省陆生脊椎动物有740种。其中,两栖动物53种,爬行动物92种,哺乳动物101种,鸟类494种。每种都列出调查记录地点。
关键词 陆生脊椎动物 编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特征及潜在污染风险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莉 韩佩 +3 位作者 刘勇 聂含冰 彭艳红 桂双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80,共10页
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掌握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特征及其潜在污染风险尤为重要。以赣江南昌市(西湖区段)的两个饮用水水源地断面(青云水厂、朝阳水厂)及其上下游断面作为研究主体,通过调查分析各断面水环境现状、推演水源地上游污染衰减... 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掌握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特征及其潜在污染风险尤为重要。以赣江南昌市(西湖区段)的两个饮用水水源地断面(青云水厂、朝阳水厂)及其上下游断面作为研究主体,通过调查分析各断面水环境现状、推演水源地上游污染衰减扩散过程,根据GB 3838—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研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水平;通过解析水体沉积物磷释放速率与磷形态特征,评估磷内源释放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①赣江(西湖区段)重点断面水质基本为Ⅱ类水,青云水厂断面化学需氧量(COD)在2022年6月超Ⅱ类水标准。②饮用水水源地断面上游存在规模型排污口——前湖电排站,污染扩散模型显示对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存在降类威胁。③赣江(西湖区段)沉积物总磷(TP)含量整体为轻中度污染状态,沉积物磷形态以铁铝结合态无机磷(Fe/Al-Pi)为主,其次是中活性有机磷(MA-Po)和钙结合态无机磷(Ca-Pi),平均占比分别为32.56%,20.72%,19.40%,平均含量分别为123.17,78.36,73.38 mg/kg。有机质(OM)含量与TP含量(R=0.873,P≤0.05)、Fe/Al-Pi含量(R=0.949,P≤0.05)显著相关。④青云水厂断面磷释放速率(v P)最大,存在较高磷释放风险。建议持续监测饮用水水源地上下游断面水质,密切关注青云水厂断面水质TP指标变化;对前湖电排站来水进行定期检测与排查溯源,避免雨污混流或废水直排入河;加强沿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减少人为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科学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 污染物扩散衰减模型 沉积物磷释放风险 磷形态 赣江 南昌市西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析处理稀土冶炼废水的脱盐效能研究
10
作者 陈涛 姜钦亮 +3 位作者 李建新 王一雯 邓建平 桂双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8,共7页
采用电渗析技术处理稀土冶炼高盐废水,研究了电压、极室流速、原料室流速、盐浓度、酸度、混盐比例(xNaCl+yCaCl_(2))、萃取剂P507浓度等参数对脱盐效率的影响,考察了最优参数条件下,电渗析处理实际稀土冶炼高盐废水的脱盐效能。结果表... 采用电渗析技术处理稀土冶炼高盐废水,研究了电压、极室流速、原料室流速、盐浓度、酸度、混盐比例(xNaCl+yCaCl_(2))、萃取剂P507浓度等参数对脱盐效率的影响,考察了最优参数条件下,电渗析处理实际稀土冶炼高盐废水的脱盐效能。结果表明,脱盐率与电压、极室流速、原料室流速、盐浓度、酸度有较强的相关性,脱盐率随着电压的增加而不断升高,随着极室流速、原料室流速、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酸度对脱盐效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P507对脱盐率影响较小;电渗析时间220 min时,不同比例的混盐的脱盐率均达到了95%以上且脱盐效能接近。结果表明,电渗析技术能有效处理稀土冶炼高盐废水,当电渗析时间220min时,实际稀土冶炼高盐废水脱盐率为99.5%、回收率达到91.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析 稀土冶炼 高盐废水 脱盐率 资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TiO_(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卢尔君 邹俊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3-1097,共15页
金属/TiO_(2)复合材料是一类典型的光催化剂,对其研究已取得重大的进展。通过对金属/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全面的综述,深入探讨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点、缺点以及对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金属/TiO_(2)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领... 金属/TiO_(2)复合材料是一类典型的光催化剂,对其研究已取得重大的进展。通过对金属/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全面的综述,深入探讨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点、缺点以及对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金属/TiO_(2)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改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金属助催化剂 光催化 改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效率SBM-ML模型的5个造纸大国生态效率测算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沙沙 乔元波 +1 位作者 谢运生 邓蕙菁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6,共12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造纸行业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亟待提升,本研究基于2010—2019年美国、中国、日本、巴西和加拿大5个造纸大国的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造纸行业的生态效率,选用Malmquist-Luenberger(ML)指...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造纸行业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亟待提升,本研究基于2010—2019年美国、中国、日本、巴西和加拿大5个造纸大国的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造纸行业的生态效率,选用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模型探索其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国家造纸行业生态效率差异大且各具不同演变特征:美国、日本、巴西、加拿大、中国造纸行业的生态效率10年均值分别为0.9327、0.8951、0.7541、0.4853、0.3462。美国造纸行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W”型变化态势;中国造纸行业生态效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变化态势;日本和巴西的造纸行业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变化态势;加拿大造纸行业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平稳变化态势。各国家造纸行业生态效率变化受到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美国、日本、巴西和加拿大4个国家造纸行业生态效率的ML指数受技术进步(TC)指数的影响更大,中国则受到效率改进(EC)指数的影响更大。表明资源利用和管理极大地影响着生态效率的高低,同时政策和市场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且可持续的。最后从技术革新、资源利用管理以及污染物防控等方面提出了造纸行业的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行业 生态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非期望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预处理稻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付嘉琦 夏嵩 +3 位作者 陈小平 付尹宣 晏恒 吴九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5-1261,共7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Na OH对稻秆进行预处理,对碱处理的糖化效果、作用机制以及对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NaOH溶液浓度为1.5%(W/V)时产还原糖质量分数最高,达到71.6 mg·g^(-1)稻秆,远高于对照组(P<0.01);... 采用不同浓度的Na OH对稻秆进行预处理,对碱处理的糖化效果、作用机制以及对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NaOH溶液浓度为1.5%(W/V)时产还原糖质量分数最高,达到71.6 mg·g^(-1)稻秆,远高于对照组(P<0.01);扫描电镜(SEM)分析发现预处理后稻秆结构松散,细胞壁松弛,外壁比表面积增大,生物可利用性增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同步热分析仪(TG)分析均发现,NaOH预处理改变了稻秆的结构特征,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发生了变化;采用全自动甲烷潜力测试系统(AMPTS)对预处理稻秆及其与猪粪混合发酵产甲烷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经1.5%NaOH预处理的稻秆中温厌氧发酵累积产甲烷量为327.10 m L·g^(-1)VS,远高于对照组稻秆的产甲烷量(P<0.01);将经1.5%Na OH处理后的稻草秸秆与猪粪进行混合厌氧发酵,累积甲烷产量达到了340.95 mL·g^(-1)VS,比未处理稻秆猪粪混合组的272.23 mL·g^(-1)VS提高了25.24%(P<0.01),比单一碱处理稻秆组提高了4.23%(P<0.05)。研究结果表明1.5%Na OH预处理能够有效改善稻秆纤维结构,提高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产甲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处理 稻秆 猪粪 混合厌氧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养殖过程抗生素使用与耐药病原菌及其抗性基因赋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4
作者 隋倩雯 张俊亚 +3 位作者 魏源送 陈梅雪 董红敏 熊继海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34,共15页
兽用抗生素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球超过一半以上抗生素用于畜禽养殖,畜禽养殖源耐药病原菌、抗性基因及其传播风险愈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是畜禽养殖和抗生素使用大国,但兽用抗生素使用、病原菌耐... 兽用抗生素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球超过一半以上抗生素用于畜禽养殖,畜禽养殖源耐药病原菌、抗性基因及其传播风险愈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是畜禽养殖和抗生素使用大国,但兽用抗生素使用、病原菌耐药水平及其抗性基因类型等数据却较为缺乏,不利于今后畜禽养殖源耐药病原菌及其传播风险的控制。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我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的兽用抗生素使用情况、畜禽养殖源耐药病原菌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基因移动元件以及向环境传播的途径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规范合理用药、降低耐药病原菌及其抗性基因传播风险,建立从畜禽养殖场至公共环境全过程的抗性污染控制链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用抗生素 重金属 耐药病原菌 抗生素抗性基因 基因移动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太阳能炕系统运行模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魏蔚 季杰 +2 位作者 罗成龙 王艳秋 郭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6-812,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复合太阳能炕系统,该系统由提供被动采暖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和提供主动采暖的太阳能炕系统组成。系统的运行模式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为寻求最佳的运行模式,在3种运行模式下对系统进行实验测试。结果发现:当系统以... 提出一种新型复合太阳能炕系统,该系统由提供被动采暖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和提供主动采暖的太阳能炕系统组成。系统的运行模式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为寻求最佳的运行模式,在3种运行模式下对系统进行实验测试。结果发现:当系统以晚上模式或下午模式运行时,运行过程中炕体所吸收的热量在之后的放热过程中无法充分释放,且炕面和空气温度的波幅较大;当系统以傍晚模式运行时,炕体能够充分发挥其蓄热优势,使炕面和空气温度的变化相对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采暖 太阳能炕 蓄热 温度波动 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氨在高含氮废水生物法处理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永明 万金保 +2 位作者 熊继海 王顺发 顾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共4页
高含氮有机废水如动物养殖场排出液、垃圾渗滤液、消化污泥脱水液等是目前较难处理的废水种类之一,生物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介绍了游离氨(FA)在此类废水处理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概括了利用游离氨对氨氧化菌和亚... 高含氮有机废水如动物养殖场排出液、垃圾渗滤液、消化污泥脱水液等是目前较难处理的废水种类之一,生物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介绍了游离氨(FA)在此类废水处理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概括了利用游离氨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抑制差异性实现亚硝酸型硝化的相关研究,指出游离氨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为解决此类废水处理难题呈现出了积极的另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氨 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 选择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改性稻壳生物炭材料对镉污染土壤钝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晓晖 艾仙斌 +3 位作者 李亮 王玺洋 辛在军 孙小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01-1908,共8页
中国耕地镉污染问题严峻,重金属钝化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的关键在于所施用钝化剂的钝化性能。为寻求高效镉污染土壤钝化剂,以稻壳生物炭为基体,采用磷酸化-钙盐复合改性手段制备新型复合稻壳生物炭材料用于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 中国耕地镉污染问题严峻,重金属钝化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的关键在于所施用钝化剂的钝化性能。为寻求高效镉污染土壤钝化剂,以稻壳生物炭为基体,采用磷酸化-钙盐复合改性手段制备新型复合稻壳生物炭材料用于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采用SEM-EDS、FTIR表征材料形貌和表面功能基团,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材料对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及小白菜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磷酸化稻壳生物炭(TFQ)材料表面存在大量磷酸根和–OH,大量镉吸附于TFQ材料表面上。与空白对照、稻壳生物炭(DT)和磷酸化稻壳生物炭(DTY)处理相比,TFQ对土壤镉的钝化效果最佳,TFQ处理中土壤镉形态分布规律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可交换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与空白对照相比,TFQ处理后土壤中可交换态镉大幅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变,约94%土壤镉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残渣态比例较其他处理提高,约占2.3%,明显增强了土壤镉化学稳定性。TFQ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电导率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促进了小白菜生长,并显著降低小白菜叶片中镉含量。综上所述,TFQ对增强土壤镉稳定性和降低小白菜叶片镉含量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磷酸化稻壳生物炭 钝化 小白菜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BR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万金保 邓香平 吴永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9,共5页
介绍了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这种新型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基本流程和特点,概括了SBBR在国内外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有待发展与完善的问题,同时指出随着对该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它必将成为一种很有竞争力的污水处理工艺,拥有... 介绍了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这种新型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基本流程和特点,概括了SBBR在国内外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有待发展与完善的问题,同时指出随着对该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它必将成为一种很有竞争力的污水处理工艺,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污水处理 填料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便中有害成分的无害化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晓晖 艾仙斌 +2 位作者 黄凯 孙建刚 吴永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3,共6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畜禽养殖业呈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但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抗生素和高剂量重金属添加剂,直接影响其资源化利用。文章综述了畜禽粪便中抗生素、重金属和病原菌的无害化处...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畜禽养殖业呈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但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抗生素和高剂量重金属添加剂,直接影响其资源化利用。文章综述了畜禽粪便中抗生素、重金属和病原菌的无害化处理工艺,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处理效果,对这些无害化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重金属 抗生素 病原菌 无害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湿地植物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及产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嵩 付嘉琦 +3 位作者 付尹宣 晏恒 陈小平 吴九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61-2066,共6页
为研究湿地植物能源化利用潜力,采用全自动甲烷潜力测试系统对不同温度下三种湿地植物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进行评价,并对产甲烷过程及发酵产物稳定性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30 d发酵周期内,中温(37℃)下三种湿地植物巨菌草、狐尾藻... 为研究湿地植物能源化利用潜力,采用全自动甲烷潜力测试系统对不同温度下三种湿地植物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进行评价,并对产甲烷过程及发酵产物稳定性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30 d发酵周期内,中温(37℃)下三种湿地植物巨菌草、狐尾藻和水葫芦累积甲烷产量分别达166.5、159.4、236.9 m L·g^(-1)VS,分别比常温(25℃)提高了29.6%、18.3%和39.9%(P<0.01),且中温发酵产气速度更快,发酵周期更短,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更高;采用热重-示差扫描量热法(TG-DSC)对发酵产物稳定性进行分析,TG曲线呈现三个明显失重过程(100℃,250~350℃及400~600℃),全发酵周期总失重率逐渐降低,DSC曲线有两个明显的放热峰,低温区(300℃)放热强度逐渐降低,高温区(400~550℃)狐尾藻峰强度逐渐降低,巨菌草和水葫芦逐渐增加,且峰值右移,表明有机物逐步降解,发酵产物稳定性增加;采用Cheynoweth方程对巨菌草、狐尾藻和水葫芦中温发酵产气过程进行拟合,模型相关系数均大于0.95,产气预测值和实测值差异比分别为1.98%、0.82%和0.32%(P>0.05)。研究表明厌氧发酵制甲烷是湿地植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解决人工湿地技术二次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湿地植物 产甲烷 发酵产物稳定性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