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霉素与七水合硫酸亚铁对猕猴桃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宁心怡 毛积鹏 +3 位作者 黄国华 林孟飞 高柱 王小玲 《现代园艺》 2025年第9期5-8,12,共5页
猕猴桃种子小,自然萌发率低,且萌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种类、光照、水分、休眠期、种皮限制等。因此,探讨猕猴桃种子萌发特性以及萌发最适宜的条件对猕猴桃培育良种有重要的意义。以‘金艳’猕猴桃种子为材料,用7种不同浓度的GA3和5种不... 猕猴桃种子小,自然萌发率低,且萌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种类、光照、水分、休眠期、种皮限制等。因此,探讨猕猴桃种子萌发特性以及萌发最适宜的条件对猕猴桃培育良种有重要的意义。以‘金艳’猕猴桃种子为材料,用7种不同浓度的GA3和5种不同浓度的FeSO_(4)·7H_(2)O溶液浸泡其种子,来探究不同浓度的GA_(3)和FeSO_(4)·7H_(2)O对猕猴桃种子发芽指标、幼苗生长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g/L GA_(3)能显著提高‘金艳’猕猴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增加幼苗根部的伸长量和Pro含量,提高SOD、POD及CAT活性。100μmol/L FeSO_(4)·7H_(2)O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促进芽长和鲜重,显著提高SOD、POD和CAT活性及Pro含量,但对根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表明,400 mg/L GA_(3)及100μmol/L FeSO_(4)·7H_(2)O处理对促进猕猴桃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赤霉素 金属胁迫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期品质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公旭晨 毛积鹏 +4 位作者 高磊 林孟飞 卢玉鹏 王小玲 高柱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6-224,232,共10页
为了探明猕猴桃果实发育期间品质变化规律,以江西奉新栽培的“晚红”“金果”“金魁”“徐香”“翠香”“米良1号”6个猕猴桃品种果实为材料,分别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时期果实13个品质指标的变化特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不同... 为了探明猕猴桃果实发育期间品质变化规律,以江西奉新栽培的“晚红”“金果”“金魁”“徐香”“翠香”“米良1号”6个猕猴桃品种果实为材料,分别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时期果实13个品质指标的变化特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不同发育期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魁”“徐香”“晚红”果实呈现扁圆形,“金果”“翠香”“米良1号”果实呈长椭圆形,发育期果实纵径的增长差异是导致供试品种果实形态不同的主要原因。6个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淀粉含量随果实发育期延长逐渐提高,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6.7%~7.5%,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晚红”淀粉含量可达293.55 mg/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可滴定酸含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至采收期6种品种积累最多的有机酸组分均为柠檬酸,其中“米良1号”柠檬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均随果实发育期延长迅速降低,采收期6个品种果实类黄酮含量稳定在75~85 mg/g,总酚含量为0.86~0.96 mg/g。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6个品种果实在发育期间各项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特点,淀粉含量、奎宁酸含量和苹果酸含量为品质分析的核心指标,其中淀粉含量可作为衡量果实是否达到采收标准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实品质 有机酸 淀粉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处理采后猕猴桃果实淀粉降解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璐 高柱 +5 位作者 毛积鹏 张小丽 卢玉鹏 林孟飞 公旭晨 王小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1-604,共14页
[目的]采后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的温度管理直接影响果实风味品质,影响着消费者对“即食”猕猴桃的接受度。[方法]研究以江西主栽的中华猕猴桃‘金艳’果实为试验材料,以采后果实淀粉降解、向即食型转化为切入点,通过不同温度处理(5,10,... [目的]采后猕猴桃果实软化过程中的温度管理直接影响果实风味品质,影响着消费者对“即食”猕猴桃的接受度。[方法]研究以江西主栽的中华猕猴桃‘金艳’果实为试验材料,以采后果实淀粉降解、向即食型转化为切入点,通过不同温度处理(5,10,20,30℃)研究猕猴桃采后淀粉降解及品质的影响。[结果](1)处理温度越高,果实硬度和淀粉含量下降越快,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腐烂率上升越快;而温度过高则会影响可食品质。低温(5℃)处理果实成熟度和品质受影响最小;10℃维持果实品质、有效降低采后损失,软熟期SSC含量达16.15%;20℃处理果实后熟品质较好,但腐烂率明显高于10℃处理;高温(30℃)下硬度迅速下降,腐烂率高达20.67%,软熟期SSC含量仅为14.28%,果实后熟品质下降。(2)不同温度处理后,通过转录组分析筛选出14个淀粉与蔗糖代谢相关且表达量较高的显著差异基因,通过RT-q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真实可靠。[结论]不同温度管理对猕猴桃果实软化进程有着不同影响,实验温度内5℃保存可延长贮藏期,PHS2.1特异响应5℃表达;10℃处理可提升果实品质,有效降低采后损失,PHS2、BAM3.2、BAM3L响应10℃表达;高温处理果实软化较快,淀粉转化不完全,果实品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温度处理 淀粉降解 果实品质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璐 毛积鹏 +6 位作者 张小丽 卢玉鹏 林孟飞 王小玲 高柱 黄国华 宁心怡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1,117,共9页
为明确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以猕猴桃黄肉品种“金艳”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30 d采用10 mg/L CPPU进行幼果浸果处理,自然生长果实为对照,测定生长发育期、常温处理(20℃)与低温贮藏(1℃)的果实品质指标动态变... 为明确CPPU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及采后品质的影响,以猕猴桃黄肉品种“金艳”为试验材料,于盛花后30 d采用10 mg/L CPPU进行幼果浸果处理,自然生长果实为对照,测定生长发育期、常温处理(20℃)与低温贮藏(1℃)的果实品质指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10 mg/L CPPU处理在采收时明显提高了果实内外品质指标,促进了果实提早成熟。其中单果质量与纵横侧径分别提高了11.35%、7.20%、6.21%与7.08%;蔗糖含量提高了12.93%;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与果糖含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2)在20℃常温处理下,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达到可食状态时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蔗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0.74%、3.34%、4.42%;同时促进了呼吸高峰的提前,缩短了货架期。(3)在1℃低温贮藏末期,经CPPU处理的果实采后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3.11%、7.23%、11.11%,且果实硬度下降加快,缩短了采后贮藏保鲜期。综上所述,10 mg/L CPPU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单果质量,提升果实内在品质,同时加快了果实成熟进程,缩短了果实成熟期及采后贮藏保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艳”猕猴桃 CPPU 生长发育 采后性能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