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江西农史要略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友良 曾丽雅 +2 位作者 易宗礼 黄春 刘善庆 《农业考古》 2003年第3期22-40,45,共20页
关键词 当代 江西 农史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区社会变革的特点与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何友良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7,共5页
苏区的社会变革发生在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时期,其变革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核心,提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走向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并由刚建立的新政权领导,同时进行两大重点变革,即改革旧的社会结构... 苏区的社会变革发生在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时期,其变革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核心,提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走向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并由刚建立的新政权领导,同时进行两大重点变革,即改革旧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改变农村人口的生存现状、倡导人民的解放和发展。围绕着一个方向、两大重点进行的社会变革,具有革命性、整体性和反复摸索性等特点。这场变革开创了改变近代中国社会形态、实现社会和人民解放发展的新道路,初步展示了中共改造中国的战略思考和实际努力,对其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变革 社会发展方向 中共领导 苏区 土地革命时期 新政 近代中国社会 倡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社会公平正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曾丽雅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96,共4页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中也积累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和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过程...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发展中也积累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和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过程中,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转变,并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了周密的战略部署和大量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社会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江西国民党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友良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8-74,86,共8页
江西省国民党组织的活动及其发展历程,以1927年为界,分为革命与执政两个时期。在反对清朝和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国民党是革命的政党,为在江西结束清朝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执政党后,江西国民党的党务活动,... 江西省国民党组织的活动及其发展历程,以1927年为界,分为革命与执政两个时期。在反对清朝和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国民党是革命的政党,为在江西结束清朝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执政党后,江西国民党的党务活动,在执掌省政和国内战争、民族战争中展开。党的性质、执政地位和战争环境,给国民党以严峻的考验,也在很大程度上规定和制约着其活动的内容和结果,使其既主导了江西该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未能处理好多元复杂的现代社会的利益关系,未能顾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没有从根本上做好党的自身建设,以至最终溃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国民党组织 党务活动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略论
5
作者 曾丽雅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49-55,共7页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现代化进程始终与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合在一起:由求强向富民转变——现代化首要目标的重新定位,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现代化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从经济现代化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现代化进程始终与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合在一起:由求强向富民转变——现代化首要目标的重新定位,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现代化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从经济现代化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内涵的渐趋丰富完整,由封闭式到全面开放——现代化道路的不断拓宽。我们可以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得出一些有意义的启示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奔小康战略的实施 被引量:1
6
作者 曾丽雅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8-332,共5页
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在具体落实现代化"三步走"之第二步小康战略中,重点是实施农村奔小康暨扶贫攻坚战略。党中央详尽地规划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具体方针政策,奔小康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和各项工作的出发... 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在具体落实现代化"三步走"之第二步小康战略中,重点是实施农村奔小康暨扶贫攻坚战略。党中央详尽地规划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具体方针政策,奔小康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同时,党和国家在扶贫攻坚上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世纪90年代农村奔小康战略的实施,不仅对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它还具有两个重大意义:一是为21世纪实施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在全面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奔小康 扶贫攻坚 农村改革 发展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中期一次典型的消极避战之役——浙赣会战述评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善庆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80,共6页
浙赣会战是抗战中期正面战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历时四个半月 ,最后以国民党军失败告终。其失败原因主要是 :一、没有正确处理好政略与战略的关系 ,在战争指导上实行消极避战的方针 ;在战术运用上频频出错。二、国民党军队自身腐... 浙赣会战是抗战中期正面战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历时四个半月 ,最后以国民党军失败告终。其失败原因主要是 :一、没有正确处理好政略与战略的关系 ,在战争指导上实行消极避战的方针 ;在战术运用上频频出错。二、国民党军队自身腐败严重 ,平时不注重训练 ,思想政治工作未能跟上 ,致使士气低落 ,战斗力差 ;加之其派系众多 ,指挥失灵 ,协同不好。综观整个战役 ,可以看出这是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典型的消极避战之役。尽管如此 ,在客观上 ,浙赣会战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直接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 ,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军对苏联东部和华北敌后战场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赣会战 日军 国民党军 蒋介石 美国 第三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