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研究
1
作者 汪可 张瑞 李志萌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4,共11页
新质生产力催生优质投资标的,为市场资本带来收益,对于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促进家庭财富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显著提高... 新质生产力催生优质投资标的,为市场资本带来收益,对于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促进家庭财富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显著提高了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提升家庭金融素养和增加风险偏好来提升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拥有较高资产水平以及东部地区家庭的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加强政策引导与协调、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模式、加强家庭金融教育,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提升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家庭发展能力 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 金融素养 风险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李志萌 张宜红 杨志诚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年第6期809-816,共8页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首提"产业兴旺",油茶产业的发展振兴攸关国家粮油战略安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在分析当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我国油茶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首提"产业兴旺",油茶产业的发展振兴攸关国家粮油战略安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在分析当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我国油茶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油茶产业的振兴发展对策:一要实施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油茶产业链;二要有效整合财政金融资金支持;三要强化科技支撑,建设国家级油茶技术集成平台;四要做好油茶文化的研究、挖掘、打造与宣传;五要加大油茶地理标志保护与设定法定油茶产区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安全 油茶产业 扶贫富民 健康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西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承梁 李志萌 +1 位作者 刘勇 黄以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生态环境领域创新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重大成果。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生态环境领域创新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江西考察调研,参加了江西代表团审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构成并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热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的非凡智慧和经验总结。未来,江西要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更好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更高标准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美丽江西 江西样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和阶段性目标研究
4
作者 刘东 汪世琦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7-97,共11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现代化作为核心支撑要素,其阶段性目标设定与指标体系构建对破解超大规模人口治理难题具有战略意义。本研究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构建涵盖人口规模适配、人口发展普惠、人口素质提升、人与自...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现代化作为核心支撑要素,其阶段性目标设定与指标体系构建对破解超大规模人口治理难题具有战略意义。本研究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构建涵盖人口规模适配、人口发展普惠、人口素质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口发展与安全统筹协调五大维度的人口现代化评估框架,通过34项量化指标科学规划2035年发展路径,为政策制定提供阶段性目标与操作指南。展望2035年,中国人口现代化将实现三大历史性跨越:完成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战略转型,实现从“数量规模”向“质量优势”的深层跃升,推动从“本土实践”向“全球贡献”的格局拓展。当14亿多人口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持续迸发的创新力、深沉厚重的文明素养深度融入现代化进程,必将开创超越资本逻辑、彰显人民主体性的新型发展道路。这既是中国人口现代化进程的终极归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人口高质量发展破解人类共同难题、以东方智慧丰富全球文明形态的创新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现代化 量化指标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与自觉: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研究——基于鄱阳湖区的调研数据
5
作者 龚梦玲 朱顺东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135,共11页
当前,长江禁渔正处于“三年强基础”向“十年练内功”转段推进的关键节点,探讨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对于提升长江全流域禁捕退捕实效、共抓长江大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综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制度变革... 当前,长江禁渔正处于“三年强基础”向“十年练内功”转段推进的关键节点,探讨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对于提升长江全流域禁捕退捕实效、共抓长江大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综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制度变革与文化自觉多重视角,测量退捕渔民生计资本结构及其对生计可持续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生态认知资本均对生计资本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长期主义来看,制度资本的作用不显著,生计资本对生计可持续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有序稳步开展渔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渔村、深化金融政策协调联动、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优化配置自然资源、强化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等建议,保障退捕渔民生计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十年禁渔 退捕渔民 生计资本 可持续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台思维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6
作者 盛方富 朱羚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8-75,共8页
城市与乡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场域,是承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维功能的两大重要平台载体,其相互关系变化折射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路径与目标变迁。城市与乡村相互之间具有鲜明的网状立体交融特征,融合... 城市与乡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场域,是承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维功能的两大重要平台载体,其相互关系变化折射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路径与目标变迁。城市与乡村相互之间具有鲜明的网状立体交融特征,融合的程度、深度、广度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融合本身具有平台思维的突出特征,体现的是理念、路径、举措、要素等的统筹整合。新发展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运用平台思维,从政府、市场和社会等维度打造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平台体系,统筹整合城乡优势资源,推动构建城乡规划同框、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城乡金融普惠均衡、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并网、城乡发展成果共享等平台,推动城乡差异化、互补式、有机式融合发展,以打造城乡深度融合的经济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思维 城乡融合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组合与演进阶段
7
作者 黄群慧 盛方富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4,F0002,共11页
具有鲜明时变性、地域性、流动性、集聚性等特性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在生产过程中催生并驱动生产力系统的量变积累与质变跃迁。本文构建了一个生产力系统质变跃迁演进阶段的理论框架模型,认为单次生产力系统质变跃迁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 具有鲜明时变性、地域性、流动性、集聚性等特性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在生产过程中催生并驱动生产力系统的量变积累与质变跃迁。本文构建了一个生产力系统质变跃迁演进阶段的理论框架模型,认为单次生产力系统质变跃迁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质变孕育阶段、质变摩擦阶段、质变加速阶段、整体质变阶段。根据构建的理论框架模型分析得出,我国新质生产力演进正处于质变摩擦阶段。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围绕生产力质变跃迁演进阶段中的不同特征持续增强全社会动态能力,加快促进社会-制度体系与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动态适配,建立健全“创造性破坏”与“创造性转型”相统筹的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系统 生产要素组合 演进阶段 质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2
8
作者 汪世琦 李志萌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1,共12页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人口负增长是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到达某个特定阶段时,难以规避的人口变化趋势及现象。在中国,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速,2022年标志着人口增长进入了负区间。人口发展的转折与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紧密相连,并将在...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人口负增长是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到达某个特定阶段时,难以规避的人口变化趋势及现象。在中国,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速,2022年标志着人口增长进入了负区间。人口发展的转折与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紧密相连,并将在中国追求“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持续显现,需要准确把握、科学应对。基于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梳理总结中国人口负增长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人口负增长形势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表明:中国人口负增长既有低生育率主导、人口规模持续收缩等各国人口负增长的共同特征,同时具有建立在人口规模巨大基础上,时间上高度压缩,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形成历史交汇,与跨越式现代化进程相互交叠等独有特征。人口负增长的这些特征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挑战,诸如面临经济增长的供需两侧冲击、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受阻、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凸显,影响我国国防安全和边境安全等。面对这些挑战,提出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色定位,在充分激发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与红利、优化人口空间配置、不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提高人民精神素质、促进人口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人口安全保障体系五个维度上采取措施,为现代化发展探索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负增长 中国式现代化 特征 挑战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治理长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志萌 盛方富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151,共9页
长江经济带覆盖东中西三大区域,建设绿色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战略平台。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创新探索了省际区域协商合作、协调区域利益的生态补偿、构建跨界联动治理的法治、推动跨区域开展"飞地经... 长江经济带覆盖东中西三大区域,建设绿色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战略平台。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创新探索了省际区域协商合作、协调区域利益的生态补偿、构建跨界联动治理的法治、推动跨区域开展"飞地经济"合作等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但长江流域内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集中"缩影",表现为发展水平梯度差异大、利益诉求差异明显,区域内存在生态环境"囚徒困境"难题和弱约束合作的"搭便车"现象等,折射出区域协同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协同视角,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应加快长江大保护立法进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公平正义的全流域生态补偿、推进跨区域产业合作、实施长江智慧治水、构建环境执法监督等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长江经济带 生态共同体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十年禁渔”长效机制建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盛方富 李志萌 龚梦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7-202,共6页
长江是我国生态体系中生物多样性颇具典型性的生态河流之一。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等活动影响,长江水域生态功能退化、渔业资源恶化的趋势明显加剧,甚至生物完整性指数接近“无鱼”程度。为扭转长江生态环... 长江是我国生态体系中生物多样性颇具典型性的生态河流之一。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等活动影响,长江水域生态功能退化、渔业资源恶化的趋势明显加剧,甚至生物完整性指数接近“无鱼”程度。为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守护长江生物系统安全,我国提出长江“十年禁渔”的战略决策,要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迫切需要构建长效管理政策机制。文章在分析长江“十年禁渔”与长效机制内在机理的基础之上,提出长江“十年禁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凭借子系统组成的“机制丛”来形成“组合拳”,以发挥和维护工程的功效。并据此构建长江“十年禁渔”长效机制理论模型,依据理论模型提出构建“稳得住、禁到位、能致富、可持续”的系统化长效机制,以提升长江“十年禁渔”的现代治理效能,助力长江流域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十年禁渔” 长效机制 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休禁渔政策演进历程、特征与未来政策设想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盛方富 李志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5-160,共6页
天然渔业资源保护与管控是世界性难题,我国较早在海洋领域实施伏季休渔探索,之后逐步向内陆河湖流域拓展,政策历程上大致经历了试点探索、全面深化到现代治理的演进脉络,具有实施路径从近海流域到内河流域、禁渔时间从短周期到长周期、... 天然渔业资源保护与管控是世界性难题,我国较早在海洋领域实施伏季休渔探索,之后逐步向内陆河湖流域拓展,政策历程上大致经历了试点探索、全面深化到现代治理的演进脉络,具有实施路径从近海流域到内河流域、禁渔时间从短周期到长周期、禁渔区域从局部流域到全流域的演进特征,对保护天然渔业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发挥了积极作用。分析1995年以来我国天然渔业资源状况发现,天然渔业资源保护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在统筹做好河海休禁渔政策衔接、因时因势优化现有休禁渔政策、提升天然渔业资源的现代治理能力、弘扬传承绿色健康的生态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政策体系的完备切实转化为保护天然渔业资源的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渔 禁渔 政策 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商资本参与乡村建设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飞 盛方富 朱顺东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6-272,共7页
本文根据梯度理论,从区位、资源与乡贤维度,立足工商资本的视角对我国乡村类型进行划分,提出工商资本进入乡村的路径具有一定区位导向、资源导向和乡贤导向性,认为不同类型乡村蕴含的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存在差异,而支撑工商资本进入乡... 本文根据梯度理论,从区位、资源与乡贤维度,立足工商资本的视角对我国乡村类型进行划分,提出工商资本进入乡村的路径具有一定区位导向、资源导向和乡贤导向性,认为不同类型乡村蕴含的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存在差异,而支撑工商资本进入乡村最主要的驱动力是资本回报率。聚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工商资本进入乡村的差异化特征,建议健全差异化补短板强弱项的政策体系,完善现代资源要素市场建设的政策体系,出台鼓励引导乡贤等群体返乡创业的政策体系,以及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政策体系,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资本 乡村建设 梯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的冲击、传导及其应对——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被引量:61
13
作者 盛方富 李志萌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0,共9页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影响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大敌,对区域乃至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的冲击是全方位和系统性的。作为全球大流行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具有不同于以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自身特征和...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影响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大敌,对区域乃至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的冲击是全方位和系统性的。作为全球大流行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具有不同于以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自身特征和环境条件,将沿着从微观、中观到宏观,从短期到中长期的渐次传导路径,对个体、社会、政府乃至全球格局产生影响。为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应强化逆周期调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加大纾困帮扶企业力度,强化消费基础作用,提升现代供应链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 传导 新冠肺炎疫情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志萌 何雄伟 +1 位作者 马回 王露瑶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4,共10页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路径,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内在逻辑是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系统...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路径,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内在逻辑是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和“增量”转化为“金山银山”。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有利于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共同体,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水平。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体系、核算体系、政府考核评估机制等,是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2
15
作者 李志萌 邱信丰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59,共6页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民间资本涌向农业农村的速度不断加快,全国农业民间资本增速、占比和总量均不断提高,已成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但民营企业仍存在参与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深、主体规模偏小及与农民利...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民间资本涌向农业农村的速度不断加快,全国农业民间资本增速、占比和总量均不断提高,已成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但民营企业仍存在参与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深、主体规模偏小及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江西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在全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江西为例,分析了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应从扩宽农业民间投资准入范围、完善民企参与PPP政策环境、完善民企利益联结机制及壮大农业民企规模四个方面加以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 民间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商资本入乡在乡村治理中的多重效应与内在逻辑--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被引量:4
16
作者 龚梦玲 盛方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199,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中,明确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重大任务。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处理好入乡工商资本与乡村治理的关系,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伴随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中,明确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重大任务。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处理好入乡工商资本与乡村治理的关系,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伴随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这不仅对农业结构、农村面貌产生影响,还给乡村治理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带来影响。本文梳理了工商资本入乡在乡村治理中的再组织化效应、规则嵌入效应、阶层分化效应和替代断裂效应,探索了地方政府、村组织、村民与工商资本间的互动所遵循的政治、经济、实践与熟人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完善经济利益联结政策保障机制、城市要素协同入乡政治反哺机制、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机制、农村社会力量培育壮大机制,以推动乡村治理有效、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资本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要素价格扭曲与居民收入分配失衡 被引量:1
17
作者 蓝管秀锋 刘思月 杨喆翔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1-76,共6页
文章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资本、劳动和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无论是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程度的提高还... 文章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资本、劳动和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无论是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程度的提高还是资本要素价格扭曲的加剧都会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和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该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未带动居民收入水平同步提高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价格扭曲 居民收入分配 系统GMM估计 市场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