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宗族、乡绅与基层社会——以万载县辛氏宗族以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施由明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7-109,共13页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社会 万载县 中国南方 农村 县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江西的仓储述论 被引量:4
2
作者 施由民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249-254,共6页
关键词 常平仓 清代江西 社仓 义仓 仓储建设 地方官 清前期 康雍乾时期 述论 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江西水利建设的发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施由民 《古今农业》 1994年第3期15-20,共6页
江西省简称赣,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岸。省境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广亘,北部平原坦荡,整个地势,由外及里,从东而北,渐次向鄱阳湖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境内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修河、... 江西省简称赣,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岸。省境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广亘,北部平原坦荡,整个地势,由外及里,从东而北,渐次向鄱阳湖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境内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等。由于全省处于偏低的纬度,且距海不远,具有热带湿润、温暖的气候特色。 由于全省河流多,且雨量充沛,每当春夏雨降,沿河各地常发生水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水利建设 清代江西 鄱阳湖区 农业生产 水利工程 广信府 兴修水利 农田灌溉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江西农业的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施由民 《农业考古》 1995年第1期141-149,共9页
论清代江西农业的发展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施由民江西省简称赣,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省境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绵亘,北部平原坦荡。整个地势,由外及里,从南而北,渐次向郡阳湖倾斜,构成一个巨大的盆地。境内气候温暖,雨量... 论清代江西农业的发展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施由民江西省简称赣,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省境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绵亘,北部平原坦荡。整个地势,由外及里,从南而北,渐次向郡阳湖倾斜,构成一个巨大的盆地。境内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有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江西 发展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民国江西茶业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易凤林 《农业考古》 2019年第2期63-71,共9页
茶业一直是江西的特色传统产业,在江西农村经济中占据独特位置,也是中国茶业的重要部分。因天然优厚的自然条件,江西茶叶品质优良,盛产著名的宁红茶、绿茶等,并且产区广,产量大,远销欧美、日本、朝鲜等多个国家,江西茶成为中国茶业对外... 茶业一直是江西的特色传统产业,在江西农村经济中占据独特位置,也是中国茶业的重要部分。因天然优厚的自然条件,江西茶叶品质优良,盛产著名的宁红茶、绿茶等,并且产区广,产量大,远销欧美、日本、朝鲜等多个国家,江西茶成为中国茶业对外贸易中非常重要的来源。然而,民国时期面临着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中国茶业包括赣茶必然要经历这一过程。总体而言,江西茶的产量、销量在民国时期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证明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之艰难。鉴于运输成本高、生产技术落后、思想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时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改良生产技术、运销公营、茶业统制、扩大宣传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业 出口贸易 生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江西农村借贷方式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易凤林 《农业考古》 2017年第3期84-92,共9页
民国时期,江西农村的借贷方式形成了以传统借贷为绝对主导、现代化金融为点缀的格局,这是由传统向现代艰难转型的民国农村金融经济的地方表现。一系列调查数据充分表明:民国时期江西农村借贷具有浓厚的传统性和高利贷色彩,银行、信用合... 民国时期,江西农村的借贷方式形成了以传统借贷为绝对主导、现代化金融为点缀的格局,这是由传统向现代艰难转型的民国农村金融经济的地方表现。一系列调查数据充分表明:民国时期江西农村借贷具有浓厚的传统性和高利贷色彩,银行、信用合作社等现代化金融逐渐渗透进农村,但发挥的作用有限;农村借贷抵押品之盛行力证了"借方被动,债方主动"并且"保障债方利益最大化"的借贷原则;处于农村经济的衰落环境中,农民的偿还能力较为低下,与之相对应,债方逼债强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贷 农村经济 民国时期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之谨《农器谱》与宋代江西农耕文明的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虞文霞 《农业考古》 2019年第6期131-135,共5页
江西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宋代是江西农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最能代表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创新及先进生产工具的推广和普及,曾之谨专门论述农具的著作《农器谱》正是这一时期江西农耕文明进步发展的理论结晶... 江西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宋代是江西农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最能代表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创新及先进生产工具的推广和普及,曾之谨专门论述农具的著作《农器谱》正是这一时期江西农耕文明进步发展的理论结晶。《农器谱》是一部最早系统记述各种农具的专著,对当时江西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之谨 《农器谱》 宋代 农耕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江西茶业经济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虞文霞 《农业考古》 2017年第5期54-58,共5页
宋代江西茶叶生产在唐五代基础上有了较快的发展,不仅数量巨大,种植地广,专业化程度加强,而且在长期栽培实践中,创制了以质量取胜的优良品种,出现了众多风味独特的名茶佳茗。宋代江西茶业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得益于江西农业的发展与人... 宋代江西茶叶生产在唐五代基础上有了较快的发展,不仅数量巨大,种植地广,专业化程度加强,而且在长期栽培实践中,创制了以质量取胜的优良品种,出现了众多风味独特的名茶佳茗。宋代江西茶业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得益于江西农业的发展与人口的持续增长,农业生产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江西 茶业经济 种植与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封闭的公共空间:民国农村妇女的文艺生活——以江西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易凤林 《农业考古》 2018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处于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民国,以江西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文艺生活始终未能超脱传统社会的藩篱。同时,她们的文艺理念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文化要素的发散性影响。从总体上言之,民国农村妇女的文艺生活始终处在以传统为主线... 处于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民国,以江西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文艺生活始终未能超脱传统社会的藩篱。同时,她们的文艺理念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文化要素的发散性影响。从总体上言之,民国农村妇女的文艺生活始终处在以传统为主线、现代为暗线的农村社会的艰难转型中。这就决定她们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不是绝对封闭,而是相对封闭,呈现出有限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江西 农村妇女 文艺生活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农业生产的缩影”:民国江西农作物调查
10
作者 易凤林 《农业考古》 2016年第4期29-35,共7页
在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民国,江西的农作物生产没能跨入现代化的行列,继续保持着传统的方式。从科研机构、国民政府、学者、共产党等各方对江西农村的调查结果看,江西农作物的种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尚少有现... 在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民国,江西的农作物生产没能跨入现代化的行列,继续保持着传统的方式。从科研机构、国民政府、学者、共产党等各方对江西农村的调查结果看,江西农作物的种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尚少有现代科技元素的加入。栽培技术的落后、病虫害防治的无力等共同导致农作物的低产量。同时,农产品的价格普遍不高,农民的成本投入与收入相比往往不平衡,农产品的低效益又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传统农业生产 农村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茶文化的多向度创新发展思考 被引量:8
11
作者 虞文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1,共5页
进入新时代,传统的茶文化受到了众多新因素的影响与冲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茶文化,应当担当新的使命与责任,有更高的站位与作为;主动与新业态相互融合,创造出茶文化的新形态;打造新品牌,树立茶文化的新形象;拥抱新技术,让茶文... 进入新时代,传统的茶文化受到了众多新因素的影响与冲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茶文化,应当担当新的使命与责任,有更高的站位与作为;主动与新业态相互融合,创造出茶文化的新形态;打造新品牌,树立茶文化的新形象;拥抱新技术,让茶文化插上智慧的翅膀;树立新理念,提升新实力,为新时代文化发展做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茶文化 发展 创新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及近代河口镇的茶叶贸易 被引量:4
12
作者 施由民 《农业考古》 1993年第2期204-207,共4页
河口镇,是明清时期江西的四大名镇之一,它以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在明清时期对闽浙赣皖四省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河口镇的贸易以纸茶为大宗,从清代及近代河口镇茶叶贸易的兴衰过程,可以得到一些历史的启迪。河口镇在江西东北部的... 河口镇,是明清时期江西的四大名镇之一,它以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在明清时期对闽浙赣皖四省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河口镇的贸易以纸茶为大宗,从清代及近代河口镇茶叶贸易的兴衰过程,可以得到一些历史的启迪。河口镇在江西东北部的铅山县境内。就全省的地理特点而言,铅山县在军事和商业活动中都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铅山县志》是这样描写:“铅为豫章东北境,吭闽控越,山川深秀。”或者说“铅山南控八闽,东连吴越,岩壑深峙。”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的描写:“铅山据江右上流,襟喉入闽,控带两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茶叶贸易 武夷山 铅山县 茶叶加工技术 明清时期 清代中期 赣东北 闽浙赣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徽宗《大观茶论》成书年代及“白茶”考释 被引量:3
13
作者 虞文霞 《农业考古》 2015年第5期188-191,共4页
《大观茶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由皇帝御笔亲撰的全面反映和总结宋代茶事的书,在中国茶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宋代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在对《大观茶论》成书年代、真伪、版本进行考证的基础上,重点对《大观茶论》中... 《大观茶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由皇帝御笔亲撰的全面反映和总结宋代茶事的书,在中国茶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宋代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在对《大观茶论》成书年代、真伪、版本进行考证的基础上,重点对《大观茶论》中有关白茶记载相关内容进行考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茶论》 宋徽宗 白茶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审美与中国茶文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施由明 《农业考古》 2020年第5期22-26,共5页
审美即对美的取向和追求。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承等会形成人对美的不同感知和认知。中国国民的审美,由于受特定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有着中国的特点,这就是温柔敦厚与内敛的特点,我们可称之为中国式审美。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式审... 审美即对美的取向和追求。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承等会形成人对美的不同感知和认知。中国国民的审美,由于受特定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有着中国的特点,这就是温柔敦厚与内敛的特点,我们可称之为中国式审美。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式审美的表现与成果,中国茶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显示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中国茶文化 温柔敦厚 内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羽茶文化贡献及《顾渚山记》考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虞文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8-321,共4页
作为中国茶文化第一人,茶圣陆羽为唐代茶文化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书,其所著《顾渚山记》亦是一部著名茶书。本文对惜已遗佚的《顾渚山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与注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 作为中国茶文化第一人,茶圣陆羽为唐代茶文化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书,其所著《顾渚山记》亦是一部著名茶书。本文对惜已遗佚的《顾渚山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与注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参考。顾渚山是陆羽撰写《茶经》的主要地区之一,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以顾渚为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羽 唐代 茶文化 《顾渚山记》 考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谓与北苑茶文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虞文霞 《农业考古》 2020年第5期242-245,共4页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宋代茶文化的创造者和践行者,以丁谓、蔡襄等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以超乎想象的热情,为北苑贡茶著书立说,大力宣扬北苑茶文化,对宋代茶文化的传播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北苑茶文化不仅是地域性的特...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宋代茶文化的创造者和践行者,以丁谓、蔡襄等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以超乎想象的热情,为北苑贡茶著书立说,大力宣扬北苑茶文化,对宋代茶文化的传播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北苑茶文化不仅是地域性的特色文化,也是宋代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谓 北苑贡茶 北苑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茶在中国茶业史上的意义——郭红军著《黑茶通史——兼记民国茶事》述评
17
作者 施由明 《农业考古》 2019年第2期266-268,共3页
郭红军先生所著《黑茶通史——兼记民国茶事》一书,是一部研究中国黑茶的力作。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于阐述了黑茶生产和饮用的悠久历史及黑茶在中国民族史上所起过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中国各地域黑茶生产的独特技术和中国各地域黑茶的内... 郭红军先生所著《黑茶通史——兼记民国茶事》一书,是一部研究中国黑茶的力作。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于阐述了黑茶生产和饮用的悠久历史及黑茶在中国民族史上所起过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中国各地域黑茶生产的独特技术和中国各地域黑茶的内销和外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边销 外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谓与真宗时期的茶法改革
18
作者 虞文霞 《农业考古》 2001年第2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宋朝 茶法改革 丁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两篇名茶重要文献考释
19
作者 虞文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306,共4页
本文对历代茶文献目录均未见载录的《全宋文》中两篇有关名茶的重要文献王庠《雅州蒙顶茶记》与王敏《紫云坪植茗灵园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与注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参考。《雅州蒙顶茶记》是迄今为止最早和最详细介绍蒙... 本文对历代茶文献目录均未见载录的《全宋文》中两篇有关名茶的重要文献王庠《雅州蒙顶茶记》与王敏《紫云坪植茗灵园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与注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参考。《雅州蒙顶茶记》是迄今为止最早和最详细介绍蒙顶茶的文献。古时关于移植茗茶的诗文极为罕见,《紫云坪植茗灵园记》一文,其在茶树栽培史的重要意义在于记载了将福建建溪绿茗成功移种至四川达州紫云坪,这也是笔者所仅见茶树苗移植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庠《雅州蒙顶茶记》 王敏《紫云坪植茗灵园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