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点磁悬浮系统自抗扰自适应控制
1
作者 曹泽华 杨杰 胡海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3,共8页
为解决磁悬浮系统中存在的未知干扰导致的控制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梯度信息自适应观测带宽的自抗扰控制方法(adaptive 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ALADRC)。首先,建立单点悬浮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理论推导出... 为解决磁悬浮系统中存在的未知干扰导致的控制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梯度信息自适应观测带宽的自抗扰控制方法(adaptive 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ALADRC)。首先,建立单点悬浮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理论推导出单点悬浮系统的自抗扰参数稳定域,并由此得出临界带宽概念;其次,根据观测误差最小化推导出自适应线性扩张观测器的迭代公式,增强了系统参数的稳定性,即使当前带宽会使系统发散,ALADRC也可以自动调节到相对最优稳定带宽点,使自整定变得可行,同时当遇到扰动时,带宽也会做出相应调整,增强系统抗扰能力;然后,仿真分析了ALADRC在不同学习率下观测带宽的收敛情况,得出学习率越大观测带宽收敛速度越快,最后收敛的带宽值也相对越大,且根据临界带宽和系统单位尺度可以反向推导出学习率的数量级,简化学习率的调整;最后,在单点悬浮平台上分别对比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LADRC(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和ALADRC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PID和LADRC,ALADRC的综合控制性能最优,可以实现快速无超调起浮,具有良好的自调节和抗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 自适应 LADRC 抗扰 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混合磁悬浮系统的自抗扰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苏芷玄 杨杰 +1 位作者 彭月 彭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4-873,共10页
电磁永磁混合悬浮技术比常导磁悬浮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能优势。然而,由于永磁材料存在非线性特性,且实际工程应用中时常面临扰动突变与磁场变化等现象,因而提高了混合悬浮系统的抗扰动能力与控制精度要求。以单点磁-电混合悬浮球为研究对... 电磁永磁混合悬浮技术比常导磁悬浮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能优势。然而,由于永磁材料存在非线性特性,且实际工程应用中时常面临扰动突变与磁场变化等现象,因而提高了混合悬浮系统的抗扰动能力与控制精度要求。以单点磁-电混合悬浮球为研究对象,依据单自由度的简化结构,构建混合悬浮球的动力学模型并分析混合悬浮系统处于欠稳定状态。针对混合悬浮球系统的非线性、悬浮精度要求高与悬浮参数摄动等特点,设计基于Levant微分器的自抗扰控制算法,将Levant微分器安排在过渡过程可实现兼顾响应的快速性与滤波能力的同时简化控制器结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调参难度。分析并验证基于Levant微分器的自抗扰控制算法在稳定性、冗余性、适应性和鲁棒性方面的优越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PID算法,基于Levant微分器的自抗扰控制算法可实现在超调量较小的情况下具备较快的响应速度、较强的抗扰动能力、适应性以及鲁棒性,由此为未来实现“永磁材料为基础,电磁控制为手段”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促进将自抗扰控制算法实践于混合悬浮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悬浮 ADRC 磁悬浮 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球的自适应径向基函数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清华 樊宽刚 雷爽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1-1179,共9页
磁悬浮是集众多学科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具有无摩擦、清洁环保和安全可靠等优点。而悬浮控制作为磁悬浮技术的核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以单点磁悬浮球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磁悬浮球系统具有高度非线性、随机不确定性和时滞性等特点,采用其他... 磁悬浮是集众多学科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具有无摩擦、清洁环保和安全可靠等优点。而悬浮控制作为磁悬浮技术的核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以单点磁悬浮球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磁悬浮球系统具有高度非线性、随机不确定性和时滞性等特点,采用其他传统控制算法往往会引起系统超调量过大和响应速度过慢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不依赖于精确数学模型的自适应径向基函数(A-RBF)控制算法,以此实现磁悬浮球的稳定悬浮和获取系统满意的动态性能。首先建立磁悬浮球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其次通过非线性坐标变换得到磁悬浮球的线性数学映射模型;然后设计出A-RBF算法中相应的控制律和自适应律,并利用Lyapunov函数验证该算法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不同的评判指标进行SMC和A-RBF算法的比较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由于A-RBF算法未忽略磁悬浮球系统中的高阶项,因此它不仅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小的超调量等优点,而且还具有适应系统参数变化范围大的能力。当依次输入正弦和方波信号作为输入时,A-RBF算法的跟踪效果最佳,其次为SMC。实验结果表明:当外部扰动存在时,A-RBF算法不仅实现了磁悬浮球的稳定悬浮,而且其误差仅在0.2 mm之内,并且在正弦跟随下的误差仅在0.15 mm之内,再次证明了A-RBF算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 A-RBF算法 非线性变换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LESO自抗扰直线感应电机矢量控制
4
作者 胡海林 严庄宇 +1 位作者 钟经平 丰富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3,共9页
直线感应电机(LIM)因其卓越的爬坡性能、低噪音和转弯半径小等特点,广泛用于磁浮管轨。针对传统LIM矢量控制在强耦合、高精度控制等场合存在动态响应速度慢、抗干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并设计了基于级联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线性自... 直线感应电机(LIM)因其卓越的爬坡性能、低噪音和转弯半径小等特点,广泛用于磁浮管轨。针对传统LIM矢量控制在强耦合、高精度控制等场合存在动态响应速度慢、抗干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并设计了基于级联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线性自抗扰(LADRC)的速度调节器。首先设计基于传统自抗扰控制方法的速度调节器;由于传统LADRC速度调节器中单个LESO估计扰动负担较重,难以满足LIM较高的扰动观测需求。因此设计级联LESO提高LADRC对系统扰动的估计能力,并在频域上分析了改进型LADRC在扰动估计性能的优越性。在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验证了级联LESO线性自抗扰控制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电机 线性自抗扰控制 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 频域分析 半实物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BP-PID单点混合悬浮球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彭月 苏芷玄 +1 位作者 杨杰 姜桥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1-1520,共10页
磁悬浮列车是下一代地面绿色交通工具的必然选择,而传统电磁悬浮结构存在悬浮能耗大和发热严重等问题,研究如何有效降低电磁悬浮的能耗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电磁悬浮结构中引入永磁体能够有效降低列车悬浮功耗,但永磁材料的非线... 磁悬浮列车是下一代地面绿色交通工具的必然选择,而传统电磁悬浮结构存在悬浮能耗大和发热严重等问题,研究如何有效降低电磁悬浮的能耗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电磁悬浮结构中引入永磁体能够有效降低列车悬浮功耗,但永磁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加剧了车辆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对悬浮控制器精度的要求。以单点混合磁悬浮球作为研究对象,在完善单点混合悬浮球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BP-PID控制算法。以传统单点电磁悬浮球模型为参考,对混合悬浮球系统进行理论模型分析,并简化得出其动力学被控对象。依据该系统的非线性和时滞性特征,设计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PID控制策略。在仿真环境下,与常见控制算法进行动静态特性对比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SO算法有效弥补了BP-PID自身的收敛速度慢、对网络初始权值依赖强及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陷,PSO-BP-PID控制算法不仅能够提高响应速度、减少超调量,而且在动态性能中也能快速准确跟踪信号,并具备良好的抗扰性和鲁棒性优势。对于磁悬浮技术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也为磁悬浮技术的工程化推广应用提供了较好的基础算法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悬浮 PSO BP-PID 磁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抗扰的永磁电磁混合悬浮型磁浮球控制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秦耀 杨杰 +1 位作者 江聚松 高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33-4343,共11页
永磁电磁混合悬浮(PEMS)系统在降低能耗和增大悬浮气隙方面优势明显,但其非线性特征和控制难度也相对增加。针对PEMS系统中未知干扰和输入信号噪声引起的控制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Levent微分器(ILevent)的自抗扰控制(ADRC)... 永磁电磁混合悬浮(PEMS)系统在降低能耗和增大悬浮气隙方面优势明显,但其非线性特征和控制难度也相对增加。针对PEMS系统中未知干扰和输入信号噪声引起的控制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Levent微分器(ILevent)的自抗扰控制(ADRC)方法。首先,结合电磁悬浮(EMS)型磁浮球系统的控制结构,搭建PEMS型磁浮球控制系统试验台,并对PEMS型磁浮球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能观能控特性;其次,采用双曲正切函数对Levent微分器进行改进,降低输出信号抖振,分析改进前后Levent微分器以及ADRC中TD微分器的输出性能,充分融合Levent微分器对信号噪声的鲁棒性和ADRC对干扰的估计与补偿优势,设计了ILevent-ADRC控制器;并利用带约束因子的模拟退火-粒子群(SA-CFPSO)优化算法有效的解决了ILevent-ADRC参数多、关联性强等制约问题;最后,分别对传统ADRC、PID控制和ILevent-ADRC方法在PEMS型磁浮球控制试验台上进行对比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ADRC和PID控制方法,所提ILevent-ADRC方法有效提升了PEMS型磁浮球系统的控制性能,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测量信号噪声对系统的影响,而且还对系统悬浮气隙大范围变化和运行过程中受到的未知扰动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研究成果为磁悬浮智能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对于永磁电磁混合悬浮这一类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S型磁浮球控制系统 ILevent-ADRC方法 SA-CFPSO优化算法 控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obileNet v2的服装图像分类算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林红 杨杰 +1 位作者 蒋严宣 朱浩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3,共11页
针对现有服装图像分类算法参数量较多、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迁移学习的改进型MobileNet v2算法。首先,选取MobileNet v2作为特征提取网络,确保服装分类算法的整体轻量性。其次,将通道与空间注意力机制嵌入特征... 针对现有服装图像分类算法参数量较多、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迁移学习的改进型MobileNet v2算法。首先,选取MobileNet v2作为特征提取网络,确保服装分类算法的整体轻量性。其次,将通道与空间注意力机制嵌入特征提取单元,自适应地选择和强化有用的特征信息,从而提高服装图像分类算法的识别精度。最后,通过迁移学习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初始化,使得模型能够从源域中获得先验知识。在Fashion MNIS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分类精度为93.28%,相较于ResNet50、EfficientNet v2_l、ShuffleNet v2和MobileNet v2模型,分别提高了1.85%、1.34%、3.86%和3.17%;在DeepFashion数据集上的准确率为88.24%。此外,该算法参数量低至2.35M,单张图像推理速度仅为7.5 ms,在参数量基本不变的的情况下提升了分类精度与推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分类 MobileNet v2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Transformer的城市路网提取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冯志成 杨杰 陈智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9,108,共11页
针对现有方法存在道路区域提取不精准和实时性不足的限制,提出基于轻量级Transformer的路网提取方法RoadViT.利用卷积神经网络与Transformer混合的MobileViT架构进行编码特征,有效地提取高级上下文信息.提出金字塔解码器实现多尺度特征... 针对现有方法存在道路区域提取不精准和实时性不足的限制,提出基于轻量级Transformer的路网提取方法RoadViT.利用卷积神经网络与Transformer混合的MobileViT架构进行编码特征,有效地提取高级上下文信息.提出金字塔解码器实现多尺度特征的提取和融合,生成像素类别的概率分布.结合Mosaic与多尺度缩放和随机裁剪策略实现数据增强,构建精细多样的遥感图像.针对城市遥感图像中道路类别和背景类别的不平衡问题,提出动态加权损失函数.实验结果表明,RoadViT的参数量仅为1.25×10^(6),在Jetson TX2上的推理速度可达10帧/s,在CHN6-CUG数据集上的精度可达57.0%.所提方法是轻量级Transformer在城市遥感图像中的有效探索,在保证推理实时性的同时,实现道路提取精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路网提取 TRANSFORMER MobileViT 遥感图像语义分割 轻量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扩展卡尔曼的直线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9
作者 丰富 胡海林 +2 位作者 葛琼璇 杨杰 程浪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8-1179,共12页
直线感应电机(linear induction motor,LIM)可实现无接触、无摩擦的直线运动,具有爬坡强、横断面小、低噪音等优势,在中低速磁悬浮与城市轨道交通中被广泛应用。其中,基于观测器的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是解决速度传感器成本高... 直线感应电机(linear induction motor,LIM)可实现无接触、无摩擦的直线运动,具有爬坡强、横断面小、低噪音等优势,在中低速磁悬浮与城市轨道交通中被广泛应用。其中,基于观测器的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是解决速度传感器成本高、可靠性低、维护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LIM速度辨识受系统内外扰动影响导致观测精度下降问题,提出基于模糊扩张卡尔曼滤波(Fuzzy Extended Kalman Filter,FEKF)的速度观测方法,提高观测器鲁棒性。首先在αβ坐标系下建立考虑动态边端效应的LIM数学模型,利用LIM的实时电流和电压作为输入信号,以电流、磁链和速度作为状态变量,推导出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观测器电机状态空间方程的离散模型,利用EKF对LIM的速度和磁链进行在线观测,并用于实现LIM的矢量控制。其次,为提高EKF的噪声协方差矩阵Q对LIM系统内外扰动的鲁棒性,引入模糊控制方法对矩阵Q进行自适应调整,实现速度与磁链的估计精度。具体通过计算系统理论残差与实际残差的偏离程度得到噪声调节因子,实时调整噪声协方差矩阵Q,并在下一周期更新模糊扩展卡尔曼的反馈增益矩阵,提高对速度与磁链的估计精度。之后对系统的能观性与FEKF的收敛性进行分析,探明矩阵Q中各参数的边界及整定规律。最后通过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所提FEKF优化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FEKF能有效提高对LIM速度辨识准确性,实现LIM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电机 无速度传感器 模糊扩展卡尔曼滤波 边端效应 系统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边端效应及参数变化的直线感应电机MRAS速度观测方法
10
作者 胡海林 陈维金 +2 位作者 虞诗焱 丰富 汪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1601,共11页
以轨道交通直线感应电机(Linear Induction Motor,LIM)牵引驱动系统速度观测器为研究对象,针对边端效应及电机参数变化导致辨识结果实时性、鲁棒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阶超螺旋滑模的改进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odel Reference Adap... 以轨道交通直线感应电机(Linear Induction Motor,LIM)牵引驱动系统速度观测器为研究对象,针对边端效应及电机参数变化导致辨识结果实时性、鲁棒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阶超螺旋滑模的改进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MRAS)速度观测方法。首先,以计及动态边端效应的初次级电压电流磁链方程为核心,设计直线感应电机标准MRAS速度观测器,降低边端效应对速度辨识性能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分析初级集肤效应和初次级横向错位对标准MRAS速度观测器辨识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二阶超螺旋算法对MRAS参考模型进行改进,利用主滑模面和辅助滑模面对次级磁链观测的干扰项进行补偿,同时抑制由于滑模算法引入的系统抖振,提高了速度观测器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最后,搭建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环境进行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励磁互感及其他电机参数随边端效应修正因子变化,标准MRAS观测器在突加负载、引入测量误差和电机参数突变的工况下,速度辨识误差明显;改进的MRAS观测器能够实现直线感应电机速度的快速、准确辨识,基于该速度观测器的矢量控制策略,在突加负载、引入测量误差和电机参数突变的工况下,控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能为轨道交通直线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牵引驱动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电机 无速度传感器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边端效应 二阶超螺旋滑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互联型全阶观测器的直线感应电机在线参数辨识
11
作者 丰富 胡海林 +1 位作者 钟德鸣 杨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6-785,共10页
由于直线感应电机特殊结构和动态边端效应等影响,其励磁电感和次级损耗电阻的变化机理和规律复杂,为提高观测器对励磁电感和次级损耗电阻的辨识精度和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互联型全阶观测器的直线感应电机双参数在线辨识方法.首先,根... 由于直线感应电机特殊结构和动态边端效应等影响,其励磁电感和次级损耗电阻的变化机理和规律复杂,为提高观测器对励磁电感和次级损耗电阻的辨识精度和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互联型全阶观测器的直线感应电机双参数在线辨识方法.首先,根据考虑动态边端效应的直线感应电机T型等效电路,建立双参数变化的电机状态空间方程,并分析参数变化及耦合特性对电机极点影响;其次,为减小参数耦合对辨识精度的影响,建立双参数互联的低耦合辨识模型,完成互联型全阶自适应观测器设计,采用Popov超稳定性理论推导励磁电感和次级电阻在线辨识的自适应律,实现双参数在线辨识;然后,为提高观测器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结合新型极点配置法完成反馈增益矩阵的推导与设计;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硬件在环辨识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新型全阶自适应观测器在启动加速阶段时励磁电感和损耗电阻辨识误差在0.01%左右;在负载动态时损耗电阻辨识误差在0.0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电机 全阶观测器 参数辨识 极点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的弓网接触点检测方法
12
作者 李凡 杨杰 +2 位作者 冯志成 陈智超 付云骁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01-1810,共10页
针对现有受电弓-接触网(弓网)接触点检测方法无法兼顾实时性与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两阶段快速检测方法.在第1阶段提出基于改进BiSeNet v2的弓网区域分割算法.采用浅层特征共享机制将细节分支提取的浅层特征送入语义分支中获取高层语义信息... 针对现有受电弓-接触网(弓网)接触点检测方法无法兼顾实时性与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两阶段快速检测方法.在第1阶段提出基于改进BiSeNet v2的弓网区域分割算法.采用浅层特征共享机制将细节分支提取的浅层特征送入语义分支中获取高层语义信息,减少冗余参数;将压缩激励注意力模块嵌入网络中,增强重要通道信息;加入金字塔池化模块提取多尺度特征,提高模型精度.在第2阶段,基于分割结果,使用直线拟合和位置校正实现接触点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分割算法精度为87.50%,浮点运算数为6.73 G,在CPU(Intel Core I9-12900)和JETSON TX2上推理速度分别为49.80、12.60帧/s.所提检测方法在弓网仿真平台和双源智能重卡的弓网系统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弓网接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BiSeNet v2 直线拟合 受电弓-接触网系统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动特征自学习的磁浮列车强化学习制动控制
13
作者 刘鸿恩 胡闽胜 胡海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847,共9页
精准、平稳停车是磁浮列车自动驾驶制动控制的重要目标.中低速磁浮列车停站制动过程受到电-液混合制动状态强耦合等影响,基于制动特性机理模型的传统制动控制方法难以保障磁浮列车的停车精度和舒适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制动特征自学... 精准、平稳停车是磁浮列车自动驾驶制动控制的重要目标.中低速磁浮列车停站制动过程受到电-液混合制动状态强耦合等影响,基于制动特性机理模型的传统制动控制方法难以保障磁浮列车的停车精度和舒适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制动特征自学习的磁浮列车强化学习制动控制方法.首先,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建立磁浮列车混合制动特征模型,结合磁浮列车运行环境和状态数据进行动态制动特征自学习;然后,根据动态特征学习结果更新强化学习的奖励函数与学习策略,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列车制动优化控制方法;最后,采用中低速磁浮列车现场运行数据开展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制动控制方法较传统方法的舒适性和停车精度分别提高41.18%和22%,证明了本文建模与制动优化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制动控制 多目标优化控制 强化学习 制动特征自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磁浮空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杰 高涛 +1 位作者 邓永芳 杨斌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37,共8页
绿色、智能、安全是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主旋律。磁悬浮技术具有适应范围广、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是下一代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研究热点。提出一种新型智能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由稀土永磁悬浮模块、直线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模块、智能定位... 绿色、智能、安全是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主旋律。磁悬浮技术具有适应范围广、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是下一代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研究热点。提出一种新型智能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由稀土永磁悬浮模块、直线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模块、智能定位与走行控制模块、地面供电模块、无线数据传输与运行控制模块、轨道支撑与基础等六大部分组成;通过软件仿真与实车测试等方式验证车辆负载与驱动牵引能力。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同时具备生态、智能、安全、经济等特点。广泛适用于景区、沿江、环湖、特色小镇、交通接驳,以及环境优美、地形起伏的中小型丘陵城市发展公共交通兼城市景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悬浮 永磁磁浮 智能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列车速度跟踪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杰 陈昱圻 王盼盼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0-46,共7页
列车速度控制具有典型的非线性、大时滞、多目标和多约束特点,精准控制的难度很大。针对列车运行速度跟踪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自抗扰控制器。首先,参照现有研究基础,总结梳理列车模型和目标速度曲线;其次,基于自抗... 列车速度控制具有典型的非线性、大时滞、多目标和多约束特点,精准控制的难度很大。针对列车运行速度跟踪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自抗扰控制器。首先,参照现有研究基础,总结梳理列车模型和目标速度曲线;其次,基于自抗扰算法开展车速跟踪控制器设计,并针对自抗扰控制器参数多、整定难的制约问题,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参数寻优。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算法,自抗扰控制算法表现出抗扰能力强、跟踪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势。该方法对于其他速度跟踪乃至大部分运动控制,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跟踪 自抗扰控制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RC参数自整定的永磁磁浮列车速度鲁棒控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鸿恩 邹吉强 杨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00-3510,共11页
永磁磁悬浮(Permanent Magnet Maglev,PMM)是继电磁悬浮和电动悬浮之后提出的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新制式,相对传统轮轨和磁悬浮轨道交通,具有低碳节能、建设成本低、工期短,选线灵活、占地少等优势,为我国构建绿色、智慧城市交通网络提... 永磁磁悬浮(Permanent Magnet Maglev,PMM)是继电磁悬浮和电动悬浮之后提出的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新制式,相对传统轮轨和磁悬浮轨道交通,具有低碳节能、建设成本低、工期短,选线灵活、占地少等优势,为我国构建绿色、智慧城市交通网络提供了一种理想方案。精确平稳的速度跟踪控制是PMM列车全自动驾驶运行过程安全高效的重要保障。在复杂静磁场力和多变环境因素干扰下,传统的列车速度控制方法难以实现PMM列车的精确平稳速度控制。为解决PMM列车在复杂干扰下智能驾驶过程的精确平稳速度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自整定ADRC的PMM列车速度跟踪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建立PMM列车的纵向动力学模型,描述PMM列车运行控制过程的非线性迟滞特性。然后设计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控制参数估计的自抗扰控制器(BP-ADRC),实现列车速度控制过程中ADRC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参数自适应调整。最后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中进行PMM列车速度跟踪控制仿真实验,实验得出BP-ADRC控制器的速度跟踪精度比传统的BP-PID和ADRC控制器分别提高20.96%和16.66%,速度跟踪平稳性分别提高19.78%和16.69%。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列车速度控制方法,BP-ADRC控制器在提升PMM列车速度跟踪控制精确度和鲁棒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速度跟踪控制 BP-ADRC控制器 参数自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抗扰控制器的磁浮列车速度跟踪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盼盼 杨杰 +1 位作者 邹吉强 刘鸿恩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0-320,共11页
磁浮列车的速度跟踪控制具有典型的非线性、大时滞、多约束等特点,制约磁浮列车在节能运行、智能驾驶和精准停车等方向的发展。针对磁浮列车的速度跟踪控制的大时滞问题,首先运用自抗扰控制理论,改进并分解控制器结构,推演分析其改进后... 磁浮列车的速度跟踪控制具有典型的非线性、大时滞、多约束等特点,制约磁浮列车在节能运行、智能驾驶和精准停车等方向的发展。针对磁浮列车的速度跟踪控制的大时滞问题,首先运用自抗扰控制理论,改进并分解控制器结构,推演分析其改进后的传递函数;其次,对控制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在低频域对控制系统进行传递函数等效;第三,基于等效传递函数,提出1阶惯性环节加时滞环节(First order plus time delay,FOPTD)模型;第四,基于FOPTD模型,提出改进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调整方法;最后,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了磁浮列车速度跟踪系统。验证了基于改进自抗扰控制器的列车速度跟踪系统对正弦信号的跟踪能力,并比较了其与基于其他2种控制器(常规自抗扰控制器、2自由度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Two-Degree-of-Freedom 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 Controller,2DOF-PID)的列车速度跟踪系统的抗阶跃扰动能力,同时,在具体算例中,对比了改进自抗扰控制器与常规自抗扰控制器、2DOF-PID跟踪目标速度曲线效果,并进行了误差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路况条件下,相比于基于其他2种控制器的磁浮列车速度跟踪系统,本文设计的磁浮列车速度跟踪系统能够在不同路段精准跟踪目标速度曲线。该控制方法对其他运动控制问题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速度跟踪 自抗扰控制器 时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huffleNet v1的服装图像分类算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曾华福 杨杰 李林红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5,共13页
针对服装图像分类模型体积较大,缺少细分类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ShuffleNet v1的服装图像分类算法。该算法以ShuffleNet v1为基础,通过优化模块的堆叠次数和网络层通道数来降低模型的计算量,满足算法的实时性要求;嵌入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模... 针对服装图像分类模型体积较大,缺少细分类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ShuffleNet v1的服装图像分类算法。该算法以ShuffleNet v1为基础,通过优化模块的堆叠次数和网络层通道数来降低模型的计算量,满足算法的实时性要求;嵌入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模块,使得模型关注重要的特征信息,抑制无用的特征信息;设计非对称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加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自建的衬衫服装数据集中准确率为88.31%,分别高于ShuffleNet v1、ShuffleNet v2、MobileNet v2和ResNet50模型2.77%、3.69%、1.98%、0.62%;所提算法在DeepFashion的部分数据集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与通用性;与基础模型相比,所提模型的参数量仅为0.73M,模型参数量减少了约60%,实现了模型准确率和推理速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图像分类 ShuffleNet v1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非对称多尺度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管道物流系统智能测速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浪 杨杰 +3 位作者 丰富 高涛 齐洪峰 邵福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27-3737,共11页
测速定位技术是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防护、牵引优化和运行组织的重要基础。针对磁浮管道物流运输系统多普勒雷达测速定位模块在复杂工况中量测噪声统计特性变化及数据失常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由于Sage-Husa自适... 测速定位技术是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防护、牵引优化和运行组织的重要基础。针对磁浮管道物流运输系统多普勒雷达测速定位模块在复杂工况中量测噪声统计特性变化及数据失常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由于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存在计算量大、易发散等问题,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引入模糊推理系统,以残差协方差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比作为模糊推理系统的输入,输出调节因子对量测噪声协方差进行实时修正。设置失常数据判断阈值,通过调节卡尔曼增益实现对失常数据的补偿,有效地提高了对磁浮管道物流运输系统的速度估计精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测速数据正常的情况下,相比于传统卡尔曼滤波器、Sage-Husa自适应滤波器,新型Sage-Husa自适应滤波器精度分别提高10.88%和4.97%;在测速数据失常的情况下,相较于前2种卡尔曼滤波器,新型Sage-Husa自适应滤波器能够更好地剔除失常数据的影响,且能够较快地收敛到真实值附近。最后通过实测车载数据对新型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进一步验证,并与传统的卡尔曼滤波算法以及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对比,其算法精度分别提高10.3%和3.6%。新型Sage-Husa自适应滤波算法对随机量测噪声抑制能力更强,速度估计精度更高,并具有对失常数据的补偿能力,能够适应管轨车辆测速定位的场景需求,为管道物流系统乃至其他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运输 雷达测速 模糊控制 Sage-Husa自适应滤波 测速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obileNet v2的垃圾图像分类算法 被引量:47
20
作者 陈智超 焦海宁 +1 位作者 杨杰 曾华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90-1499,共10页
针对现有的垃圾图像分类模型实时性能差和分类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MobileNet v2的垃圾图像分类方法,构建以MobileNet v2为核心的轻量级特征提取网络.通过调整宽度因子降低模型的参数量;在模型中嵌入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模块,增强网... 针对现有的垃圾图像分类模型实时性能差和分类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MobileNet v2的垃圾图像分类方法,构建以MobileNet v2为核心的轻量级特征提取网络.通过调整宽度因子降低模型的参数量;在模型中嵌入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模块,增强网络对特征的细化能力;设计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构,增强网络对尺度的适应性;利用迁移学习的方式优化模型参数,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自建数据集上的平均准确率为94.6%,分别高于MobileNet v2、VGG16、GoogleNet、ResNet50、ResNet101模型2.0%、3.4%、3.2%、2.3%、1.2%;所提算法在2种公共图像分类数据集CIFAR-100和tiny-ImageNet中均取得不错表现;模型参数量仅为0.83 M,体积约为基础模型的2/5,在边缘设备JETSON TX2上的单次推理耗时68 ms,实现了推理速度和预测准确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图像分类 MobileNet v2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特征融合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