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啮齿动物青光眼模型研究进展
1
作者 谢志(综述) 曹婷 张旭(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7-563,共7页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视神经病变,已成为全球不可逆性致盲的常见原因,但其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合理的青光眼动物模型对揭示青光眼发病机制和改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近年来,啮齿动物由于具...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视神经病变,已成为全球不可逆性致盲的常见原因,但其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合理的青光眼动物模型对揭示青光眼发病机制和改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近年来,啮齿动物由于具有众多优点而逐渐成为青光眼模型制作的主流选择,除转基因小鼠可自发诱导青光眼外,青光眼实验模型主要分为眼压依赖性和非眼压依赖性。眼压依赖性青光眼模型通过各种手段阻碍房水流出,从而诱导眼压升高;非眼压依赖性青光眼模型试图评估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相关发病机制。本文就啮齿动物各种青光眼模型的不同损伤机制、操作方法、优点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动物模型 啮齿动物 眼压 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视野联合OCTA对于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行内界膜覆盖术后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吴泠瑶 游志鹏 +1 位作者 谈赟玉 苏晓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713,共7页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微视野计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ILM)覆盖术对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治疗的23例23眼大直径IMH患者...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微视野计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ILM)覆盖术对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治疗的23例23眼大直径IMH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孔闭合率、黄斑区(分为中心子区、内层区及外层区)浅层微循环[浅层毛细血管灌注密度(PSCP)与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VSCP)]及黄斑区视网膜光敏感度(MS)、固视稳定性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患眼参数改变并研究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6个月,所有患眼黄斑裂孔均闭合,闭合率100%。与术前BCVA相比,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BCVA逐渐改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FAZ面积相比,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FAZ面积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3个区域的VSCP在术后1周时与术前相比均有下降,在术后6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3个区域的PSCP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黄斑区12°MS与术前相比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固视点在2°及4°内的占比与术前相比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1周时,患者固视点在4°内的占比与术前相比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术前MS与固视点在2°内占比与术后6个月BCVA(logMAR)均呈负相关(r=-0.819、-0.790,均为P<0.05),术前FAZ面积及术前最小孔径与术后6个月BCVA(logMAR)均呈正相关(r=0.596、0.853,均为P<0.05)。术前内层区、外层区的VSCP与术后6个月BCVA(logMAR)均呈负相关(r=-0.521、-0.570,均为P<0.05)。结论 OCTA及微视野的结果显示大直径IMH经PPV联合ILM覆盖术治疗后裂孔闭合率良好,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覆盖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微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屏终端的使用对人泪膜及眼表的影响及非侵人性眼表综合分析仪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熊婵 刘珍凯 +3 位作者 纪开宝 喻理 古学军 张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3-447,共5页
背景目前,视屏终端已广泛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对眼表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而临床上对眼表的健康评估和干眼的早期诊断尚有一定的困难。以往对眼表的检查以侵入性方法为主,影响检查结果的客观性。近年来,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 背景目前,视屏终端已广泛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对眼表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而临床上对眼表的健康评估和干眼的早期诊断尚有一定的困难。以往对眼表的检查以侵入性方法为主,影响检查结果的客观性。近年来,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已用于临床,其在对视屏终端使用者眼表健康状况的评估方面的研究尚少。目的使用Keratograph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青年人长时间注视视屏终端对泪膜及眼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性研究方法,于2015年3月1日至11月10日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纳入健康志愿者81人,其中男39人,女42人;年龄18~30岁,均取右眼为受试眼。受试者在自然光线和屈光矫正状态下观看和操作计算机上的同一个视频,距离计算机显示屏约3013m,使用Keratograph5M非侵人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分别测定受试者计算机操作前后右眼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结膜充血评分、角膜缘充血评分、睑板腺和泪膜脂质层等,比较计算机操作前后各项检查指标的差异和出现眼表异常的眼数。结果受试者持续操作计算机3h后出现视物疲劳、干涩感、眼胀痛、视物模糊和结膜充血的眼数明显多于试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受试眼计算机操作后首次N1TBUT、平均NITBUT分别为(6.086±3.701)8和(9.103±4.680)s,明显低于试验前的(11.445±4.964)s和(14.626±4.467)s;操作后受试眼泪河高度为(0.190±0.032)mm,明显低于受试前的(0.212±0.040)mm;操作后结膜充血评分和角膜缘充血评分分别为0.869±0.311和0.572±0.276,均分别高于受试前的0.780_±0.306和0.509±0.2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而试验前后眼压变化及不同级别角膜荧光素染色眼数分布、不同形态睑板腺眼数分布及不同形态的脂质层眼数分布均无改变。结论长时间注视视屏终端影响泪膜及眼表健康,Keratograph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是临床上客观评估泪膜及眼表情况的有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病/诊断 泪膜/生理 干眼/诊断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眼表 视屏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肿瘤治疗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余进海(综述) 徐柒华 廖洪斐(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83-988,共6页
眼眶肿瘤不仅损害患者容貌,还损伤视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由于眼眶组织结构复杂、神经血管丰富且与视觉器官联系紧密等原因,该部位肿瘤的治疗较其他部位呈现出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肿瘤的经典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化学... 眼眶肿瘤不仅损害患者容貌,还损伤视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由于眼眶组织结构复杂、神经血管丰富且与视觉器官联系紧密等原因,该部位肿瘤的治疗较其他部位呈现出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肿瘤的经典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手术是大部分眼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且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改良,其现已朝着微创的方向发展。化学药物治疗多应用于晚期肿瘤或侵犯程度广泛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且随着给药方式和方案的改进,正朝着高效和低不良反应的方向发展。放射治疗则多用于手术难以完整切除和易复发的难治性肿瘤,且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已实现了安全和精准化治疗。除了经典的治疗方法外,针对致癌位点在分子水平上的靶向治疗也成为眼眶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眼眶肿瘤在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的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手术治疗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调控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余进海 刘琪 +1 位作者 廖洪斐 徐柒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2-995,共4页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眼外伤和视网膜脱离常见的并发症,可造成视力不可逆转的急剧下降。手术治疗的高复发率促使学者们积极寻求有效的药物辅助治疗方法。虽然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经历的上...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眼外伤和视网膜脱离常见的并发症,可造成视力不可逆转的急剧下降。手术治疗的高复发率促使学者们积极寻求有效的药物辅助治疗方法。虽然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经历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是其发病的关键步骤。近年来学者们对上皮-间质转化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增殖作用和纤维化、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表观遗传以及中药提取物等多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对此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上皮-间质转化 视网膜色素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激光疗法的应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余进海 徐柒华 +1 位作者 吴玮琪 廖洪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0-124,共5页
低能量激光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低能量激光疗法相较于传统的手术、药物以及放射治疗而言,具有无创和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其在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营养神经、保护肌肉以及改善体型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深入了解低... 低能量激光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低能量激光疗法相较于传统的手术、药物以及放射治疗而言,具有无创和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其在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营养神经、保护肌肉以及改善体型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深入了解低能量激光疗法的这些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该疗法的疗效和拓宽其应用范围。本文对低能量激光疗法的应用和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激光疗法 炎症反应 伤口愈合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视野损害进展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平(综述) 张旭(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7-452,共6页
青光眼是一类与进行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丢失有关的致盲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正确评估青光眼进展对青光眼的诊疗至关重要。视野作为诊断和监测青光眼进展的金标准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在常规临床青光眼进展... 青光眼是一类与进行性视神经损害和视野丢失有关的致盲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正确评估青光眼进展对青光眼的诊疗至关重要。视野作为诊断和监测青光眼进展的金标准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在常规临床青光眼进展评估中,视野进展的检测方法有临床判断、事件分析和趋势分析,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互补使用,但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还有一些不足。目前,正在开发多项新的算法及结构功能测试,以改进现有的视野进展评估方法,如结合趋势与事件分析、评估疾病晚期状态、减少测试频率、建立新型统计模型等,使临床医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青光眼患者的进展,并相应地应用于随访。自动视野检查仍然是青光眼长期监测的金标准,其作为青光眼视功能检查的方法在青光眼进展的评估中继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各种评估方法互补及改进、建立新型统计模型、考虑空间相关性、利用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等,可以更好地评估青光眼早期和晚期的变化状态。本文就视野进展评估的局限性、新近改进的一些视野进展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野进展 评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青林 张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6-889,共4页
青光眼是一类不可逆性视神经变性和视野缺损的疾病,青光眼导致视神经损伤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上对青光眼的治疗一直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人类利用干细胞治疗青光眼成... 青光眼是一类不可逆性视神经变性和视野缺损的疾病,青光眼导致视神经损伤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上对青光眼的治疗一直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人类利用干细胞治疗青光眼成为可能。青光眼干细胞移植分两大类:一是基于小梁网的干细胞替代治疗,另一类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替代治疗。本文就干细胞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干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小梁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动物模型中自噬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傅诗雅 张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0-183,共4页
青光眼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渐进性丢失,而其损伤机制尚未明确。自噬是溶酶体降解物质的过程,该过程消除了受损的细胞成分,包括细胞器和长寿蛋白,这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自噬... 青光眼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渐进性丢失,而其损伤机制尚未明确。自噬是溶酶体降解物质的过程,该过程消除了受损的细胞成分,包括细胞器和长寿蛋白,这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自噬参与了青光眼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总结了视神经损害模型、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模型、高眼压模型等不同青光眼动物模型中自噬与RGCs的关系,发现在不同青光眼动物模型中,自噬既可促进RGCs存活,又可促进其死亡,而在相同动物模型中,自噬对RGCs的调节也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同时阐述了自噬与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的Sirt1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动物模型 自噬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C918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梦琳 吴玮琪 +2 位作者 罗昊 余进海 廖洪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1-735,共5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C918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918细胞,木犀草素0μmol·L^-1、0.10μmol·L^-1、6.25μmol·L^-1、12.50μmol·L^-1、25.00μmol·L^-1...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C918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918细胞,木犀草素0μmol·L^-1、0.10μmol·L^-1、6.25μmol·L^-1、12.50μmol·L^-1、25.00μmol·L^-1、50.00μmol·L^-1、100.00μmol·L^-1、200.00μmol·L^-1、400.00μmol·L^-1作用细胞12 h、24 h后,CCK-8法测定光密度值,通过GraphPad Prism软件拟合量效曲线。根据IC50值及实验目的,确定分组为对照组(木犀草素0μmol·L^-1组)、木犀草素12.50μmol·L^-1组、木犀草素25.00μmol·L^-1组、木犀草素50.00μmol·L^-1组。应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在Matrigel基质胶上三维培养C918细胞并行PAS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PI3K P85、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C918细胞活力,GraphPad Prism软件拟合量效曲线,确定木犀草素作用C918细胞12 h及24 h的IC50值分别为163.70μmol·L^-1和51.46μmol·L^-1。划痕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各浓度木犀草素组细胞迁移速率、侵袭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木犀草素12.50μmol·L^-1组和木犀草素25.00μmol·L^-1组相比,细胞迁移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木犀草素25.00μmol·L^-1组和木犀草素50.00μmol·L^-1组相比,细胞侵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实验组间两两相比细胞迁移速率、侵袭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对照组和木犀草素12.50μmol·L^-1组C918细胞形成环状结构,且糖原PAS染色阳性,两组之间环状结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木犀草素25.00μmol·L^-1组和木犀草素50.00μmol·L^-1组仅有部分细胞形成树枝样结构,无明显环状结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浓度木犀草素组p-PI3K P85、p-AKT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C918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木犀草素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血管生成拟态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在视神经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纪开宝 张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3-666,共4页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具有内外双层膜,其通过氧化呼吸作用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与人体内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有关,具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线粒体在耗能较高的组织器官中广泛分布,视网膜和视...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具有内外双层膜,其通过氧化呼吸作用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与人体内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有关,具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线粒体在耗能较高的组织器官中广泛分布,视网膜和视神经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为视觉信号传导和细胞内物质运输提供必需的能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不全参与视神经病变,从而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本文就线粒体在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分布、功能以及功能障碍介导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视神经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盘筛板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纯化及鉴定
12
作者 李丽萍 李宁凤 +2 位作者 陈杉杉 郭翠菊 张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视盘筛板部位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方法。方法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成年大鼠视盘及其后一小段视神经,切块后放入含DMEM/F-12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经2.5 g·L-1胰蛋白酶消化、星形胶质细胞选择性培养基纯化... 目的探讨大鼠视盘筛板部位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方法。方法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成年大鼠视盘及其后一小段视神经,切块后放入含DMEM/F-12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经2.5 g·L-1胰蛋白酶消化、星形胶质细胞选择性培养基纯化,传代2次后,用胶质细胞标志性抗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和波形蛋白(Vimentin)进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证实为星形胶质细胞后,用表皮生长因子刺激星形胶质细胞24 h,观察其形态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细胞GAFP、NCAM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块贴壁后10 d左右,细胞开始爬出,且形态各异。经星形胶质细胞选择性培养基纯化后,细胞形态多呈星形或不规则形,胞质丰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显示GFAP、NCAM、Vimentin蛋白染色阳性,阳性细胞率达90%以上;表皮生长因子刺激后,细胞增生,形状发生改变,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刺激后GAFP、Vimentin和NCAM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方法可在体外培养并获得纯度较高的大鼠视盘筛板部位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 筛板 细胞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