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方法利用江西省国家级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7年上报的数据,计算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标化率、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mortality,YLL)、伤残寿命损失年...目的分析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方法利用江西省国家级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7年上报的数据,计算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标化率、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mortality,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等指标,并通过Joinpoint软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2011-2017年间,江西省肿瘤登记农村地区农村居民肺癌中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4.19%,P<0.05),农村男性居民肺癌中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4.42%,P<0.05);总体男性肺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2.94%,P<0.05),城市男性肺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3.06%,P<0.05)。男性YLL率变化呈上升趋势(APC=2.58%,P<0.05)。不同性别YLD率变化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3.28%和4.20%,P<0.05);男性和总体DALY率变化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2.61%和2.20%,P<0.05)。DALY率在50岁组以后显著上升,在70岁以上组达到高峰。结论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居民肺癌疾病负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不同性别、地区和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综合防控工作。展开更多
目的对2009-2016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鼻咽癌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评价其疾病负担。方法以2009-2016年江西省12个国家级肿瘤登记点鼻咽癌监测数据为基础,计算鼻咽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利用WHO提供的疾病负担分析模块计算死亡损...目的对2009-2016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鼻咽癌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评价其疾病负担。方法以2009-2016年江西省12个国家级肿瘤登记点鼻咽癌监测数据为基础,计算鼻咽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利用WHO提供的疾病负担分析模块计算死亡损失生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mortality,YLL)、伤残损失生命年(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等指标。结果 2009-2016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鼻咽癌发病率为5.75/10万、死亡率为2.31/10万,男性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城市。鼻咽癌所致DALY为9352.23人年,其中YLL为9058.82人年,YLL所占比例高至96.86%;DALY率为0.39,男性DALY率高于女性,农村DALY率高于城市,60~69岁年龄组负担最重。结论江西省鼻咽癌疾病负担主要由早死所致,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尤其是45岁及以上男性人群;此外,应继续扩大江西省肿瘤登记人群的覆盖范围,健全恶性肿瘤监测系统。展开更多
目的对江西省2005-2015年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进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研究,揭示菌群特征和变迁情况。方法对2005-2015年分离的200株脑膜炎奈瑟菌采用血清凝集的方法鉴定血清群,对引起流脑流行的血清群进行脉...目的对江西省2005-2015年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进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研究,揭示菌群特征和变迁情况。方法对2005-2015年分离的200株脑膜炎奈瑟菌采用血清凝集的方法鉴定血清群,对引起流脑流行的血清群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使用BioNumerics软件构建最小生成树。分析不同来源、不同年份分离株的血清型和分子型别以及变迁情况。结果 200株脑膜炎奈瑟菌中,有168株可鉴定为已知血清群,包括C群(101株)、B群(50株)、A群(12株)、W135群(2株)、Y群(2株)和X群(1株),另外32株为不可分群菌株。临床病人、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分离株中分别有100%、86.0%和28.9%的菌株为C群。针对健康人群分离株,2005年、2007年、2008年、2012年分离的菌株中,C群分别占1.9%、58.8%、81.5%和0%。95株C群菌株分为14个PFGE型,其中NMNh.JX0001和NMNh.JX0002为优势带型,分别包含46和30株菌。NMNh.JX0001型菌株在2005-2006年、2007-2008年、2013-2014年3个时间段在C群菌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97.2%、28.6%、10.0%;而NMNh.JX0002型菌株在2005-2006年、2007-2008年、2013-2014年3个时间段在C群菌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8%、57.1%、90.0%。挑选优势带型以及相似带型的33株菌株进行MLST分型,均为ST-4821型。结论江西省2005-2015年的流脑病例均为C群菌株引起。在健康人群中存在C群脑膜炎奈瑟菌。虽然近10年流行的C群菌株MLST序列型未发生改变,但是PFGE型别发生了变迁,提示菌株基因组存在微进化。PFGE型别的变迁有可能导致流行模式发生改变,所以有必要开展持续监测,密切关注新型菌株在人群中的传播扩散以及引起的流脑病例。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方法利用江西省国家级肿瘤登记地区2011-2017年上报的数据,计算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标化率、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mortality,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等指标,并通过Joinpoint软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2011-2017年间,江西省肿瘤登记农村地区农村居民肺癌中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4.19%,P<0.05),农村男性居民肺癌中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4.42%,P<0.05);总体男性肺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2.94%,P<0.05),城市男性肺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3.06%,P<0.05)。男性YLL率变化呈上升趋势(APC=2.58%,P<0.05)。不同性别YLD率变化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3.28%和4.20%,P<0.05);男性和总体DALY率变化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2.61%和2.20%,P<0.05)。DALY率在50岁组以后显著上升,在70岁以上组达到高峰。结论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居民肺癌疾病负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不同性别、地区和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综合防控工作。
文摘目的对2009-2016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鼻咽癌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评价其疾病负担。方法以2009-2016年江西省12个国家级肿瘤登记点鼻咽癌监测数据为基础,计算鼻咽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利用WHO提供的疾病负担分析模块计算死亡损失生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mortality,YLL)、伤残损失生命年(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等指标。结果 2009-2016年江西省肿瘤登记地区鼻咽癌发病率为5.75/10万、死亡率为2.31/10万,男性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城市。鼻咽癌所致DALY为9352.23人年,其中YLL为9058.82人年,YLL所占比例高至96.86%;DALY率为0.39,男性DALY率高于女性,农村DALY率高于城市,60~69岁年龄组负担最重。结论江西省鼻咽癌疾病负担主要由早死所致,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尤其是45岁及以上男性人群;此外,应继续扩大江西省肿瘤登记人群的覆盖范围,健全恶性肿瘤监测系统。
文摘目的对江西省2005-2015年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进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研究,揭示菌群特征和变迁情况。方法对2005-2015年分离的200株脑膜炎奈瑟菌采用血清凝集的方法鉴定血清群,对引起流脑流行的血清群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使用BioNumerics软件构建最小生成树。分析不同来源、不同年份分离株的血清型和分子型别以及变迁情况。结果 200株脑膜炎奈瑟菌中,有168株可鉴定为已知血清群,包括C群(101株)、B群(50株)、A群(12株)、W135群(2株)、Y群(2株)和X群(1株),另外32株为不可分群菌株。临床病人、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分离株中分别有100%、86.0%和28.9%的菌株为C群。针对健康人群分离株,2005年、2007年、2008年、2012年分离的菌株中,C群分别占1.9%、58.8%、81.5%和0%。95株C群菌株分为14个PFGE型,其中NMNh.JX0001和NMNh.JX0002为优势带型,分别包含46和30株菌。NMNh.JX0001型菌株在2005-2006年、2007-2008年、2013-2014年3个时间段在C群菌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97.2%、28.6%、10.0%;而NMNh.JX0002型菌株在2005-2006年、2007-2008年、2013-2014年3个时间段在C群菌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8%、57.1%、90.0%。挑选优势带型以及相似带型的33株菌株进行MLST分型,均为ST-4821型。结论江西省2005-2015年的流脑病例均为C群菌株引起。在健康人群中存在C群脑膜炎奈瑟菌。虽然近10年流行的C群菌株MLST序列型未发生改变,但是PFGE型别发生了变迁,提示菌株基因组存在微进化。PFGE型别的变迁有可能导致流行模式发生改变,所以有必要开展持续监测,密切关注新型菌株在人群中的传播扩散以及引起的流脑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