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园区(开发区)能耗效率及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西省35家园区(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翠青 王伟 孙志伟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0,共6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大国担当的重要体现。园区作为承载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企业聚集地,是能源消耗的重要场所,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实现地区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战场。以江西省35家园区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大国担当的重要体现。园区作为承载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企业聚集地,是能源消耗的重要场所,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实现地区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战场。以江西省35家园区为例,利用DEA方法对2016年和2021年园区能耗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园区能耗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大部分园区能耗效率降低,且稳定性不强,工业增加值、工业技改投资额和工业固废利用率对园区能耗效率起正向作用,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产值能耗起负向作用,最后提出了园区低碳发展的相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发展 能耗效率 DEA测算 园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渐进融合的无人机海上救援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绿娥 于晓伟 +1 位作者 鄢化彪 毛玉婷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8,共15页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目标检测在海上救援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无人机空中拍摄的视角和高度多变,检测目标存在多尺度变化。此外,阳光照射海面产生的耀斑会造成误检现象。基于上述问题,为满足无人机实时目标...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目标检测在海上救援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无人机空中拍摄的视角和高度多变,检测目标存在多尺度变化。此外,阳光照射海面产生的耀斑会造成误检现象。基于上述问题,为满足无人机实时目标检测的算法轻量化需求,本文以YOLOv8n为基准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渐进融合的轻量级无人机海上救援目标检测算法(Dynamic progressive fusion YOLO,DPF⁃YOLO)。首先,提出轻量级冗余信息提取模块(Redundant information extraction module,RIEM),通过减少特征图中的冗余信息,突出关键特征,避免耀斑误检问题。其次,提出动态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Dynamic multi⁃scale feature extraction module,DMFEM),通过动态调整感受野大小以适应不同尺度的目标,增强多尺度特征表达能力。最后,结合DMFEM模块提出动态渐进融合网络(Dynamic progressive fusion network,DPFNet),通过渐进式融合结构,减少非相邻层间不同尺度目标的语义差异,增强多尺度特征融合效果。DPF⁃YOLO设计为P2、P3和P4检测层结构以适应海上救援任务中不同尺度的目标,丰富多尺度信息,增强对小目标的特征提取。在SeaDronesSee v2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DPF⁃YOLO以仅1.19M的参数量实现了mAP0.5=72.2%的检测精度,较基准网络YOLOv8n参数量降低60.5%,召回率提升12.4%,精度提升8.2%。在VisDrone数据集上的泛化性实验结果表明,DPF⁃YOLO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无人机海上救援 多尺度 渐进融合 轻量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通胀问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邹薇薇 刘熙 李娜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2-70,共9页
自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全球经济脱碳化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导向。但在当前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经济脱碳化带来的绿色通胀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企业碳排放成本、居民用电价格、金属矿产价格已呈现持续性上涨的态势。从大宗商品供需关系... 自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全球经济脱碳化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导向。但在当前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经济脱碳化带来的绿色通胀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企业碳排放成本、居民用电价格、金属矿产价格已呈现持续性上涨的态势。从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和国际、国内“双碳”政策的传导效应出发,剖析供给冲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视角下绿色通胀的形成路径与内在逻辑,并进一步探讨2022年乌克兰危机对绿色通胀现象的加剧效应,发现传统能源供需、新旧能源交替和金属矿产供需“三大错位”将推动绿色通胀成为一种中长期趋势,而新冠肺炎疫情、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绿色通胀的短期压力。对此,国内应当从落实稳增长措施、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加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和健全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地缘冲突 绿色通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和增温对鄱阳湖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 Kukenth.)湿地秋草生长期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程俊翔 徐力刚 +2 位作者 樊龙凤 陈曦 游海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2-1162,共11页
湿地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氮库,而且对大气氮沉降增加、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响应非常敏感。目前关于湿地氧化亚氮(N_(2)O)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区域不均衡性,湿地N_(2)O排放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在鄱阳湖... 湿地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氮库,而且对大气氮沉降增加、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响应非常敏感。目前关于湿地氧化亚氮(N_(2)O)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区域不均衡性,湿地N_(2)O排放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在鄱阳湖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 Kukenth.)湿地开展N_(2)O通量原位监测及全球变化模拟实验,以揭示鄱阳湖灰化薹草湿地N_(2)O排放变化特征及其对施氮和增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灰化薹草湿地总体上是N_(2)O弱源,平均N_(2)O通量为(5.77±1.45)μg/(m^(2)·h)。施氮对鄱阳湖灰化薹草湿地N_(2)O通量有显著影响,相对于不施氮,施氮可显著提升2.7倍的N_(2)O排放通量。增温及其与施氮的交互作用对N_(2)O通量的影响不显著。鄱阳湖灰化薹草湿地N_(2)O排放过程主要由湿地植物调节,而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非生物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认识全球变化与湖泊湿地N_(2)O排放的互馈作用,并为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湖泊湿地N_(2)O收支平衡提供重要支撑;未来还需要加强多因子交互作用研究并开展长期连续监测,从而为阐明湿地氮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和构建气候预测模型提供验证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温室气体 N_(2)O 全球变化 氮沉降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冬季温室气体浓度与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曦 程俊翔 +2 位作者 徐力刚 徐宪根 丁竹红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78-2489,共12页
内陆水体是大气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自然排放源。为研究浅水湖泊温室气体溶存浓度及排放通量,以太湖流域上游浅水湖泊-长荡湖为例,在冬季(2022年1-2月)利用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对其表层水体温室气... 内陆水体是大气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自然排放源。为研究浅水湖泊温室气体溶存浓度及排放通量,以太湖流域上游浅水湖泊-长荡湖为例,在冬季(2022年1-2月)利用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对其表层水体温室气体溶存浓度及排放通量进行测定,综合采用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长荡湖湖区及主要出入湖河口区温室气体溶存浓度与排放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荡湖冬季CO_(2)、CH_(4)、N_(2)O平均溶存浓度分别为(40.49±14.18)μmol/L、(0.86±1.92)μmol/L和(18.43±8.44)nmol/L,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49.99±69.49)μmol/(m^(2)·h)、(1.28±2.64)μmol/(m^(2)·h)和(12.01±14.37)nmol/(m^(2)·h)。②在空间分布上,湖区CO_(2)排放通量高于出入湖河口区,湖区CH_(4)、N_(2)O溶存浓度和排放通量均显著低于出入湖河口区。③CO_(2)排放主要受水温、电导率(EC)以及TN、TP和Chla浓度的影响,CH_(4)排放主要受pH、高锰酸盐指数(CODMn)、EC和DO浓度的影响,N_(2)O排放主要受pH以及DO、TN和TP浓度的影响。④长荡湖冬季CO_(2)、CH_(4)和N_(2)O累积排放通量分别为47.51、0.44和0.01 kg/hm^(2),结合水域面积估算得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45.57 t(以CO_(2)当量计)。研究显示,长荡湖冬季温室气体排放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并受到不同区域水环境条件、外源营养输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本研究强调了浅水湖泊冬季温室气体排放在内陆水体温室气体收支中的重要性,可为全球和区域湖泊温室气体排放精确估算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温室气体 溶存浓度 水-气界面 排放通量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地型河流-水库秋冬季水体CO_(2)排放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曦 程俊翔 +1 位作者 徐力刚 丁竹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4,共12页
河流、水库水体是大气CO_(2)的重要排放源。为探究河流-水库连续型水体CO_(2)动态变化特征,文章以中国东南低山丘陵地区水源地型水库——沙河水库及其主要入库河流平桥河为例,于2022年秋季(9月-11月)、冬季(12月-次年2月)进行逐月采样,... 河流、水库水体是大气CO_(2)的重要排放源。为探究河流-水库连续型水体CO_(2)动态变化特征,文章以中国东南低山丘陵地区水源地型水库——沙河水库及其主要入库河流平桥河为例,于2022年秋季(9月-11月)、冬季(12月-次年2月)进行逐月采样,采用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和漂浮箱-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法分别对表层水体CO_(2)溶存浓度和水-气界面CO_(2)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分析了平桥河、入库口及沙河水库CO_(2)浓度与通量的时空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平桥河-沙河水库连续体的CO_(2)浓度和通量的范围分别为0.034~0.415 mmol/L和-7.835~4.481 mmol/(m^(2)·h);CO_(2)浓度及通量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入库口显著高于平桥河和沙河水库(P<0.05),在季节上表现为秋季显著高于冬季(P<0.05)。平桥河-沙河水库连续体不同区域水体CO_(2)动态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在平桥河主要受DO和pH的影响,在入库口主要受DO、pH和NH_(4)^(+)-N的影响,在沙河水库主要受水温、DO、pH、Chl-a、PO_(4)^(3-)-P、TP、DOC和DIC的影响。研究表明,河流、入库口和水库CO_(2)排放及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全面考虑水源地型河流-水库连续体不同区域水体CO_(2)动态变化特征有利于提升区域碳收支估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温室气体 CO_(2) 时空变化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水文干旱下鄱阳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7
作者 沈玉莹 程俊翔 +3 位作者 徐力刚 李仁英 游海林 杨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0399-10412,共14页
2022年鄱阳湖流域发生了特大干旱事件,对鄱阳湖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揭示极端水文干旱年的鄱阳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22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鄱阳湖浮游动物进行了综合调查。... 2022年鄱阳湖流域发生了特大干旱事件,对鄱阳湖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揭示极端水文干旱年的鄱阳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22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鄱阳湖浮游动物进行了综合调查。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70种(轮虫40种、桡足类17种和枝角类13种),丰度和生物量范围分别为0—152.67个/L和0—1.52 mg/L。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在季节上,物种数夏季最多,丰度和生物量呈现夏季最高、秋季最低的特征,干旱季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优势种组成明显不同于非干旱季节;在空间上,南部湖区的物种数、丰度、生物量高于北部湖区,多样性指数在中部湖区最高、北部湖区最低。极端水文干旱年的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往年同期,但空间上的差异较小。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干旱季节和非干旱季节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干旱季节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水温、水位、硝态氮、氨氮等的共同影响,非干旱季节受化学需氧量和水位的影响较大。总体上,极端水文干旱使得鄱阳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往年减弱,研究结果可为极端干旱条件下的鄱阳湖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时空变化 极端干旱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根系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钰馨 郑博福 +3 位作者 傅赫 罗诚康 江旖慧 朱锦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6,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根系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以江西省北部武宁县的典型针阔混交林、毛竹林和休耕地为对象,采用染色示踪实验,并观测和采集土壤和根系样品,分别测定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植物根系特征、土壤蓄... 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根系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以江西省北部武宁县的典型针阔混交林、毛竹林和休耕地为对象,采用染色示踪实验,并观测和采集土壤和根系样品,分别测定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植物根系特征、土壤蓄水性能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等指标,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其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多重影响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针阔混交林和毛竹林均在0~60 cm土层出现大面积的染色情况,而休耕地则仅在0~20 cm土层出现,且根系越多的土层,染色面积往往越突出;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显著降低(P<0.05);3)针阔混交林和毛竹林的根系数量分别为休耕地的16.96和30.95倍,其深层(40~60 cm)的蓄水能力(最大持水量)分别高出休耕地3%和10%,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平均质量直径)分别高出13%和23%;4)根系特征指标、土壤蓄水能力指标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均与染色面积比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3种类型样地中,土壤中丰富的根系对土壤蓄水能力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均显示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促进土壤中的水分分布。因此针阔混交林和毛竹林的水分分布程度均强于休耕地。为有效提升区域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风险抗性,需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林地植被的多样性以提高地下根系的分布密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分布 根系 土壤蓄水能力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经济林种植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元皓 黄云 +5 位作者 盛储望 艾彪 谢泽阳 黄琼瑶 郑博福 朱锦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3-220,共8页
为了探索经济林发展对土壤的影响,为区域经济林可持续发展、防止土壤退化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赣南丘陵地带为研究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种经济林:脐橙林、茶林与竹林,并以无人为干扰的针阔混交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植物种植条件下土壤团... 为了探索经济林发展对土壤的影响,为区域经济林可持续发展、防止土壤退化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赣南丘陵地带为研究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种经济林:脐橙林、茶林与竹林,并以无人为干扰的针阔混交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植物种植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变化规律:(1)针阔混交林和茶林土壤团聚体组成主要是大团聚体和中间团聚体,脐橙林和竹林土壤团聚体组成主要是中间团聚体和微团聚体。(2)针阔混交林与茶林的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高于脐橙林与竹林,针阔混交林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0.25)显著高于脐橙林(86.17%)、竹林(84.01%)与茶林(81.86%),针阔混交林的团聚体破坏率(PAD)显著低于脐橙林(4.58%)、竹林(12.44%)与茶林(12.70%)。(3)针阔混交林和茶林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脐橙林和竹林。针阔混交林开发成为经济林后,会导致大团聚体破碎化,阻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增加水土流失风险。人工管理下的茶林虽然有机碳含量、MWD和GMD与针阔混交林相近,但WSA0.25和PAD较差,表明茶林土壤的水土流失风险依然较高,因此在对经济林的水土流失风险的评价中,不能只考虑某一个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团聚体 组成 稳定性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