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在茶园的雾滴沉积分布及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46
1
作者 王明 王希 +4 位作者 何玲 史建苗 范劲松 钟玲 袁会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8,87,共8页
为研究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在实现茶园农药减量中的作用,通过在茶园喷施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比较其与传统大容量喷雾技术对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使用3种植保无人机喷雾,安装有TEEJET110015#喷... 为研究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在实现茶园农药减量中的作用,通过在茶园喷施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比较其与传统大容量喷雾技术对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使用3种植保无人机喷雾,安装有TEEJET110015#喷头的植保无人机的雾滴沉积密度为24.1~127.4个/cm^2,平均值为75.8个/cm^2,沉积量为0.002~1.15μg/cm^2,均值0.58μg/cm^2;安装有TEEJET11001#喷头的植保无人机的雾滴沉积密度为15.0~80.4个/cm^2,平均值为47.7个/cm^2,沉积量均值为0.01~1.38μg/cm^2,均值0.70μg/cm^2;安装有TEEJET11003#喷头的植保无人机的雾滴沉积密度为9.2~18.2个/cm^2,平均值为13.7个/cm^2;沉积量为0~1.14μg/cm^2,均值0.57μg/cm^2。农药利用率为49.3%~58.2%。使用3种传统器械喷雾,担架式动力喷雾机喷雾得到的沉积量为0.02~0.30μg/cm^2,均值0.16μg/cm^2,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得到的沉积量为0.01~0.46μg/cm^2,均值0.23μg/cm^2,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得到的沉积量为0.01~0.65μg/cm^2,均值0.33μg/cm^2。农药利用率为33.7%~39.6%。结果表明,3种植保无人机喷雾的农药沉积量和利用率均高于3种传统的施药器械,但其喷雾的均匀性还有待提高。施药后4 d,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为85.8%~90.4%,传统大容量喷雾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为91.8%~93.2%,两者差异不显著。药后10 d,前者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为72.9%~75.6%,后者防治效果为65.8%~71.6%,说明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优于传统大容量喷雾。研究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有着更长的持效期,为茶园的农药减施增效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雾滴密度 沉积量 农药利用率 茶小绿叶蝉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合物对山药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及大田药效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建 李信申 +4 位作者 范劲松 胡键 李湘民 华菊玲 沈爱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5-281,共7页
【目的】为筛选防治山药炭疽病的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混合物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及其不同比例混合对山药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大田药效试验评价了其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苯醚... 【目的】为筛选防治山药炭疽病的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混合物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及其不同比例混合对山药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大田药效试验评价了其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质量比为1∶1.6的混合物对抑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最明显,EC50值为2.88μg/mL,联合毒力测定增效系数为4.75;在大田药效试验中,2种药剂质量比1∶1.6混用对瑞昌山药炭疽病的防效最好,第3次药后7 d、14 d防效分别为70.56%和66.54%,均高于其他药剂处理。【结论】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配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嘧菌酯 山药炭疽病 联合毒力测定 大田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应用性引诱剂与农业、生物防治技术控制水稻二化螟试验示范 被引量:2
3
作者 钟玲 张天才 +8 位作者 施伟韬 王良寿 刘初生 余春华 范劲松 李驹 江桦 蔡德珍 许思学 《江西植保》 2009年第4期155-158,共4页
协调应用稻田耕沤、性引诱剂诱蛾及Bt防治第一代二化螟等措施,即在越冬代二化螟盛蛹期耕沤稻田、在盛蛾期挂放性引诱剂、在第一代二化螟盛卵期施用Bt,对第一代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不同类型诱捕器挂放同一企业同一批次生产的二... 协调应用稻田耕沤、性引诱剂诱蛾及Bt防治第一代二化螟等措施,即在越冬代二化螟盛蛹期耕沤稻田、在盛蛾期挂放性引诱剂、在第一代二化螟盛卵期施用Bt,对第一代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不同类型诱捕器挂放同一企业同一批次生产的二化螟性引诱剂,其诱蛾量有明显差异,水盆诱捕器诱蛾量最高,为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性引诱剂 诱捕器 稻田耕沤 苏云金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地区水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率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范轶斐 范劲松 +2 位作者 聂细国 熊贻义 范回桥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4期81-82,共2页
为了系统监测水稻主要病虫田间为害情况,确定防治适期,展示防治效果,增强防治意识,进一步了解水稻病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效益,通过连续5a水稻病虫为害损失试验研究,得出了水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率,对于指导水稻病虫防治更有实际... 为了系统监测水稻主要病虫田间为害情况,确定防治适期,展示防治效果,增强防治意识,进一步了解水稻病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效益,通过连续5a水稻病虫为害损失试验研究,得出了水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率,对于指导水稻病虫防治更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要病虫 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化螟标准化性诱监测器试验与应用探讨
5
作者 范轶斐 范劲松 +3 位作者 聂细国 熊贻义 范回桥 熊爱芳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6期123-125,共3页
进行二化螟标准化性诱监测器试验与应用探讨,开发诱捕效果优异、性能稳定、应用技术规范的测报专用性诱监测器,推进二化螟监测简易、自动化、多元化,不断提高二化螟监测质量和预报水平。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较测报灯的诱蛾时效长,数量多... 进行二化螟标准化性诱监测器试验与应用探讨,开发诱捕效果优异、性能稳定、应用技术规范的测报专用性诱监测器,推进二化螟监测简易、自动化、多元化,不断提高二化螟监测质量和预报水平。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较测报灯的诱蛾时效长,数量多,灵敏性好,效果显著,而且也省去了测报灯维护的麻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性诱监测器 试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