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作室的地方高校农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浅析
1
作者 饶洪辉 黎静 +2 位作者 姚明印 余佳佳 刘俊安 《南方农机》 2025年第20期161-164,共4页
目前,地方高校农机专业培养的人才存在创新创业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并以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农机专业学生为例... 目前,地方高校农机专业培养的人才存在创新创业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并以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农机专业学生为例,剖析了丘陵山区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提出了大三和大四本科生主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二本科生参与项目并承担相应绘图工作、大一本科生积极参与项目并学习相关经验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文章从专利、获奖两方面归纳了工作室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取得的成效,从参与广度、动机和完成质量等方面分析了农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激励措施、优化课程设置和建立立项机制等建议,以期为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农机专业 工作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送式定点抛秧的水稻抛秧立苗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活龙 廖仲维 +5 位作者 余佳佳 肖丽萍 伍金峰 许鹏 刘木华 陈雄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3,共9页
【目的】针对现有抛秧机具抛秧立苗差的问题,为探明不同因素对水稻钵体苗抛秧立苗的影响。【方法】选用黄华占为供试品种,以D448P复用型钵体苗盘培育的水稻钵体苗为试验对象,以抛秧高度(0.60~1.40m)和抛秧速度(0.10~1.30m/s)为试验因素... 【目的】针对现有抛秧机具抛秧立苗差的问题,为探明不同因素对水稻钵体苗抛秧立苗的影响。【方法】选用黄华占为供试品种,以D448P复用型钵体苗盘培育的水稻钵体苗为试验对象,以抛秧高度(0.60~1.40m)和抛秧速度(0.10~1.30m/s)为试验因素,以立苗角度、入土深度和立苗率为评价指标,基于带送式定点抛秧装置,开展抛秧立苗试验。建立立苗角度、入土深度和立苗率的回归模型,探究各因素在不同水平下与抛秧立苗之间的关系。【结果】就黄华占而言,立苗角度范围为50.13°~57.12°,入土深度范围为23.76~29.59mm,立苗率范围为84%~93.33%。建立了立苗角度、入土深度和立苗率的回归方程,R2均高于0.9。抛秧高度对立苗角度、入土深度及立苗率均有显著影响,抛秧速度对立苗角度和入土深度影响较小,对立苗率影响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立苗角度、入土深度和立苗率,达到最佳抛秧立苗效果的参数组合为抛秧高度1.22 m,抛秧速度0.31 m/s,该条件下立苗角度均值为54.69°,入土深度均值为27.93mm,立苗率均值为92.34%。研究结果可为带送式定点抛秧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钵体苗 带送式定点抛秧 抛秧立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落点供料离心式撒肥机构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江斌 张鸿 +4 位作者 陈雄飞 刘木华 肖丽萍 余佳佳 黄岘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1-533,共13页
【目的】针对水稻变量施肥均匀性不高的问题,基于圆盘式撒肥机结构简单、撒肥幅宽大、作业效率高等优点,配套研制了一种双落点供料离心式撒肥机构。【方法】基于EDEM离散元仿真模型,对单趟肥料仿真试验进行分析,以落料点半径、落料点夹... 【目的】针对水稻变量施肥均匀性不高的问题,基于圆盘式撒肥机结构简单、撒肥幅宽大、作业效率高等优点,配套研制了一种双落点供料离心式撒肥机构。【方法】基于EDEM离散元仿真模型,对单趟肥料仿真试验进行分析,以落料点半径、落料点夹角、施肥量及离心圆盘转速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确定单个因素对肥料颗粒分布的影响规律;在筛除落料点夹角因素下采用正交旋转仿真试验,明确上述因素交互作用对肥料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和幅宽距离的影响规律;利用优化后的目标参数开展台架试验验证以及田间试验,并以实际往复作业工况进行对叠加后肥料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及正交旋转试验结果表明,落料点夹角越大越不利于肥料抛撒均匀性,各因素对肥料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影响由大到小分别为施肥量、落料点半径、离心圆盘转速;经参数优化后,当落料点半径112 mm、施肥量475.05 kg/hm^(2)、离心圆盘转速540 r/min时单趟均匀性变异系数最小,为15.49%,有效幅宽为8 m;仿真试验结果分别为15.19%、8 m,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台架试验结果为15.83%、7.7 m,在实际往复作业工况下,叠加后肥料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为9.12%。【结论】田间作业试验表明:在试验施肥量范围内,落料点半径为100 mm较其他半径更适合田间撒肥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施肥 离散元法 双点落料 定量排肥 离心式撒肥 撒肥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须根剪切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郭宇辉 邓勇杰 +4 位作者 胡淑芬 赖曲芳 刘木华 邓吉 李长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4,共12页
【目的】针对新鲜黄精须根繁多、韧性大难以去除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干燥工艺去除须根的新方法,通过对黄精进行干燥处理,使黄精须根失水变脆,在剪切作用下,实现黄精须根的去除。通过研究黄精在不同取样部位、不同含水率和加载速率条件... 【目的】针对新鲜黄精须根繁多、韧性大难以去除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干燥工艺去除须根的新方法,通过对黄精进行干燥处理,使黄精须根失水变脆,在剪切作用下,实现黄精须根的去除。通过研究黄精在不同取样部位、不同含水率和加载速率条件下其须根的剪切力学特性,可为黄精须根机械化去除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4年生多花黄精为试验对象,根据黄精不同取样部位进行分组,分为上表面须根组和下表面须根组共2个试验组,并测量上、下表面须根的初始直径;再通过干燥获得不同含水率的黄精,对这些黄精的含水率和须根直径进行测量,并设置质构仪的加载速率,对须根进行剪切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获得黄精须根剪切试验的载荷-位移曲线,该载荷-位移曲线分为4个阶段:剪切力近似线性增长阶段、剪切力振荡波动阶段、剪切力近似指数增长阶段、剪切力急速下降阶段。试验条件下,剪切力范围为1.39~44.37N,剪切强度范围为0.63~20.41MPa。黄精须根的剪切强度受取样部位和含水率影响显著(P<0.01);加载速率对黄精须根剪切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各因素对黄精须根剪切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含水率、取样部位和加载速率。【结论】当黄精须根含水率为(4.08±2)%时,须根的剪切力和剪切强度最小,剪切力均值为3.16N,剪切强度均值为0.83MPa,此时最适宜进行黄精须根去除。研究结果可为黄精须根机械化去除和参数选取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为黄精脱须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须根 力学特性 剪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余佳佳 陈雄飞 +2 位作者 刘木华 黎静 饶洪辉 《南方农机》 2018年第23期5-7,共3页
文章针对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高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和江西省教学改革项目,调查了205名在校本科生学习状况,分析了本科生在专业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构建... 文章针对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高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和江西省教学改革项目,调查了205名在校本科生学习状况,分析了本科生在专业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构建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科研教学融合模式、企业学校联合培养等多项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明确专业发展以学科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和农业生产为培养目标,为探索培养农业机械化卓越工程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卓越工程师 培养模式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微农业蔬菜钵苗电动移栽机的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黎静 许天皓 +5 位作者 孙正 何梁 薛龙 郑建鸿 刘木华 曾喻琦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99,104,共6页
针对我国都市微农业移栽作业存在设备成本高、通用性差及室外旱地移栽机并不能适应都市微农业蔬菜钵苗移栽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都市微农业蔬菜钵苗电动移栽机,可满足对不同行距、株距要求的蔬菜钵苗实现供苗、栽植及覆土... 针对我国都市微农业移栽作业存在设备成本高、通用性差及室外旱地移栽机并不能适应都市微农业蔬菜钵苗移栽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都市微农业蔬菜钵苗电动移栽机,可满足对不同行距、株距要求的蔬菜钵苗实现供苗、栽植及覆土作业。首先,确定了移栽机采用电动控制部分,采用Arduino开发实现,并通过气缸及电动推杆代替以往复杂的机械传动机构在空间运动完成栽植;其次,单片机控制4个步进电机完成鸭嘴栽植器的三维空间运动,并可以实现株距行距的任意调整;最后,试制样机并进行了田间移栽作业,使用西红柿苗、黄瓜苗、辣椒苗作为试验对象开展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钵苗的株距变异系数均小于10%,栽植深度合格率均大于90%,西红柿苗栽植成功率为91.21%,黄瓜苗栽植成功率为92.31%,辣椒苗栽植成功率为94.91%,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旱地栽植机械国家标准,栽植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移栽机 蔬菜钵苗 单片机 都市微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覆土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敦科 刘木华 +3 位作者 陈雄飞 余佳佳 刘俊安 刘兆朋 《南方农机》 2021年第13期I0001-I0001,1,4,共3页
水稻机械直播是实现机械化、轻简化种植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省工省力和节本增效的优势,也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之一。课题组分析了国内外水稻机械化旱直播和水直播的技术装备,重点阐述了机械旱直播和水直播配套的农艺技术和... 水稻机械直播是实现机械化、轻简化种植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省工省力和节本增效的优势,也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之一。课题组分析了国内外水稻机械化旱直播和水直播的技术装备,重点阐述了机械旱直播和水直播配套的农艺技术和精量排种技术等,阐明了直播覆土技术对直播水稻出苗率的影响,系统总结了水稻直播覆土技术和机械直播同步覆土装备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直播覆土适用品种选育、气力式覆土装备设计、覆土材料的配套研究和覆土性能智能化监测等方向是水稻机械直播同步覆土技术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直播 旱直播 水直播 同步覆土 技术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果园立式螺旋开沟施肥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平录 苏江红 +1 位作者 许静 刘木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3-233,274,共12页
针对丘陵果园大型开沟施肥机无法进入,小型开沟施肥机因低功率限制无法达到所需开沟深度且功能单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宜丘陵地区25°坡度地形集开沟、施肥、覆土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小型立式螺旋开沟施肥机。通过理论分析对开沟装置... 针对丘陵果园大型开沟施肥机无法进入,小型开沟施肥机因低功率限制无法达到所需开沟深度且功能单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宜丘陵地区25°坡度地形集开沟、施肥、覆土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小型立式螺旋开沟施肥机。通过理论分析对开沟装置、施肥装置和覆土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根据丘陵果园土壤板结的特点选择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接触模型建立了开沟仿真模型,并以降低开沟旋转功耗、前进功耗、比功为目标,设计Box-Behnken试验对螺旋开沟刀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刀具优化仿真试验结果为:螺旋开沟刀的螺旋角、齿数、刃角、齿长分别取17.6°、10、30°、19.76 mm,此时,开沟旋转功耗、前进功耗、比功分别为6.74 kW、0.132 kW、0.165 kW·h/kg。将优化后的螺旋开沟刀试制并开展仿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与仿真测得开沟旋转功耗相对误差为5.6%,说明刀具优化结果正确。整机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机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沟底宽度一致性系数、施肥均匀性系数、覆土率分别为96.91%、98.16%、97.08%、77.38%,各项指标均满足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果园 开沟施肥机 离散元法 立式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ACT的油茶叶片炭疽病感染严重程度分级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聂刚刚 饶洪辉 +1 位作者 李泽锋 刘木华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目的/意义]炭疽病(anthracnose)作为油茶生长过程中重要的病害,其严重程度的精准判定对于精准施药和科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YOLACT(You Only Look At CoefficienTs)分级模型Camellia-YOLACT,旨在实现对油茶叶片炭... [目的/意义]炭疽病(anthracnose)作为油茶生长过程中重要的病害,其严重程度的精准判定对于精准施药和科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YOLACT(You Only Look At CoefficienTs)分级模型Camellia-YOLACT,旨在实现对油茶叶片炭疽病感染严重程度的自动、高效判定。[方法]首先在YOLACT主干网络部分使用Swin-Transformer来进行特征提取。Transformer架构的自注意力机制拥有全局感受野及移位窗口等特性,有效地增强了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引入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加强模型对不同尺度目标的检测能力,提高模型的检测精度;在激活函数的选择上,采用非线性能力更强的HardSwish激活函数替换原模型的ReLu激活函数。由于HardSwish在负值区域不是完全截断,对于输入数据中的噪声具有更高的鲁棒性,自然环境下的图像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前景信息,HardSwish的鲁棒性有助于模型更好地处理这些情况,进一步提升精度。[结果和讨论]采用迁移学习方式在油茶炭疽病感染严重程度分级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消融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Camellia-YOLACT模型的mAP75为86.8%,较改进前提升5.7%;mAPall为78.3%,较改进前提升2.5%;mAR为91.6%,较改进前提升7.9%。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amellia-YOLACT在精度和速度方面表现均好于SOLO(Segmenting Objects by Locations),与Mask R-CNN算法相比,其检测速度提升了2倍。在室外的36组分级实验中进一步验证了Camellia-YOLACT模型的性能,其对油茶炭疽病严重程度的分级正确率达到了94.4%,K值平均绝对误差为1.09%。[结论]本研究提出的Camellia-YOLACT模型在油茶叶片和炭疽病病斑分割上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实现对油茶炭疽病严重程度的自动分级,为油茶病害的精准防治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油茶炭疽病诊断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叶部病害 炭疽病 BiFPN YOLACT TRANSFORMER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的油茶病害识别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刚刚 饶洪辉 +2 位作者 康丽春 李泽锋 刘木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15,共14页
【目的】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叶部病害图像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ShuffleNet V2改进的多尺度油茶病害识别模型COLDR-Net(Camellia oleifera leaf disease recognition net)。【方法】通过嵌入高效注意力模块EC... 【目的】针对自然环境下油茶叶部病害图像识别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ShuffleNet V2改进的多尺度油茶病害识别模型COLDR-Net(Camellia oleifera leaf disease recognition net)。【方法】通过嵌入高效注意力模块ECA(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来增强图像中病斑特征信息。设计了一种多尺度特征提取单元MFE(multi-scale feature extraction)提升对细微病斑的识别能力。引入焦点损失(focal loss)函数替换交叉熵损失函数,缓解了样本类别分布不均衡导致模型对不同类别病害识别效果差异大的问题。采用Mish激活函数,避免了输入为负时产生的梯度消失问题,提升模型的表达能力。通过修剪网络层数及调整输出通道数优化网络结构,降低了模型的运算量和参数量,实现了模型的轻量化。【结果】该模型在油茶病害数据集上准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97.19%和97.08%,相比于AlexNet(93.04%)、VGG16(94.18%)、ResNet18(94.5%)、ResNet50(95.45%)以及MobileNetV3-Large(93.41%)准确率均有提升,较改进前的模型提高了4.07%。模型参数量为2.61 M,FLOPs为0.24 G,移动端单张图像平均推理时间为67 ms。将模型部署在移动端Android平台开发了油茶病害识别系统。【结论】COLDR-Net模型能够有效满足油茶病害的实时识别需求,可为油茶病害防治和诊断及在移动终端等资源受限设备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识别 油茶 病害 轻量化 ShuffleNet 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鲜果螺旋挤压式脱壳性能试验与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洋 邓勇杰 +4 位作者 刘琼 赖曲芳 廖阳森 刘木华 胡淑芬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3-1636,共14页
【目的】针对现有油茶果机械脱壳存在的脱壳率低、破籽率高等问题,设计油茶鲜果螺旋挤压式脱壳机,提高油茶鲜果脱壳率、降低其破籽率,并对其脱壳性能进行了试验与分析。【方法】基于油茶果物料性能分析,设计了螺旋挤压式油茶鲜果脱壳机... 【目的】针对现有油茶果机械脱壳存在的脱壳率低、破籽率高等问题,设计油茶鲜果螺旋挤压式脱壳机,提高油茶鲜果脱壳率、降低其破籽率,并对其脱壳性能进行了试验与分析。【方法】基于油茶果物料性能分析,设计了螺旋挤压式油茶鲜果脱壳机,并对油茶鲜果与螺旋挤压脱壳机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确定了影响油茶鲜果螺旋挤压式脱壳性能的主要因素。以油茶果脱壳率、油茶籽破籽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了电机转速、脱壳间隙和挤压间隙的取值范围。以电机转速、脱壳间隙和挤压间隙为试验因素,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以油茶果脱壳率、油茶籽破籽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试验因素进行参数优化,获得各因素的最优参数组合。【结果】各因素对评价指标油茶果脱壳率与油茶籽破籽率影响的主次排序是脱壳间隙、挤压间隙、电机转速,最佳参数组合为:电机转速50 r/min,脱壳间隙20 mm,挤压间隙6 mm,油茶果脱壳率为94.13%,油茶籽碎籽率为3.15%。【结论】该油茶鲜果螺旋挤压式脱壳机达到预期设计目标,可以较好地完成油茶果采后脱壳加工要求,为后期整机研发与性能优化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鲜果 螺旋挤压 脱壳率 机械脱壳 破籽率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梳式油茶花药采集器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
12
作者 李忠英 赖曲芳 +6 位作者 邓勇杰 刘木华 胡淑芬 张露 胡坚文 曹昕奕 林玉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7-1051,共15页
【目的】针对油茶花粉人工采集难度大、耗时费工、尚未实现机械化等问题,为实现油茶花粉的机械化采收,提出一种通过采集油茶花药来收集花药裂开后释放全部花粉的研究思路,设计一种油茶花药采集装置,并对其工作过程及关键部件参数进行设... 【目的】针对油茶花粉人工采集难度大、耗时费工、尚未实现机械化等问题,为实现油茶花粉的机械化采收,提出一种通过采集油茶花药来收集花药裂开后释放全部花粉的研究思路,设计一种油茶花药采集装置,并对其工作过程及关键部件参数进行设计与分析。【方法】基于油茶采粉与授粉农艺性状和力学特性的分析,设计一种齿梳式油茶花药采集器,并对油茶花药与齿梳分离机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力学分析,确定影响花药采摘性能的主要因素。以花药采净率、花朵损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齿梳间隙、齿梳安装角度、齿梳辊转速的取值范围;并以齿梳间隙、齿梳安装角度、齿梳辊转速为试验因素,开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花药采净率、花朵损伤率为考核指标,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因素进行参数优化,获得了各因素的最优参数组合。根据优化后的工作参数,进行油茶花药采摘性能试验,以采摘一朵油茶花花药的时间作为评价指标,测定齿梳式油茶花药采集器的采集效率。【结果】各因素对花药采净率影响的主次排序是齿梳辊转速、齿梳安装角度、齿梳间隙;对花朵损伤率影响的主次排序是齿梳辊转速、齿梳安装角度、齿梳间隙。综合分析选取较优参数组合为:齿梳间隙为0.59 mm,齿梳安装角度为58°,齿梳辊转速为322.23 r/min;该花药采集器采净率为97.02%,花朵损伤率为8.33%。采摘性能试验表明,齿梳式油茶花药采集器平均采集效率约为3.88 s/朵。【结论】提出的齿梳机构采摘花药的方法可行,研制的齿梳式油茶花药采集器运行稳定,满足油茶生产农艺要求,可为油茶机械化采粉技术与装备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花药采集器 齿梳式 关键部件 采摘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机械直播的土壤表层泥浆离散元参数标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甜 陈雄飞 +4 位作者 刘俊安 刘木华 余佳佳 蔡金平 陶中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0,共9页
【目的】针对水稻机械直播稻田播前土壤与触土部件的相互作用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可利用离散元分析法研究影响水稻精量穴直播质量的因素。由于播前土壤的结构复杂,其表层泥浆与耕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分层构建复合土壤模型。为获取精确... 【目的】针对水稻机械直播稻田播前土壤与触土部件的相互作用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可利用离散元分析法研究影响水稻精量穴直播质量的因素。由于播前土壤的结构复杂,其表层泥浆与耕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分层构建复合土壤模型。为获取精确的水稻机械直播的表层泥浆离散元参数,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并标定表层泥浆的离散元仿真参数。【方法】按照水稻精量穴直播的整地要求处理,并在播种前去田间获取表层泥浆,采用漏斗法进行泥浆堆积角试验,利用数显倾角仪多次测量泥浆堆积角并取平均值。选择EDEM离散元软件中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开展泥浆堆积角仿真试验。以堆积角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堆积角影响显著的3个参数,进一步开展最陡爬坡试验缩小显著性参数的取值范围。采用Box-Behnken试验建立表层泥浆堆积角与筛选的显著性参数的回归模型,并以物理试验测得的泥浆堆积角为目标值,对显著性参数寻优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将最优参数代入仿真软件验证表层泥浆颗粒离散元参数的准确性。【结果】泥浆堆积角物理试验获取表层泥浆堆积角为40.20°。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表明,泥浆剪切模量、泥浆-泥浆表面能和泥浆-钢表面能对表层泥浆堆积角有显著性影响,其余试验因素对堆积角的影响均不显著。最陡爬坡试验将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区间缩小为:泥浆剪切模量1.6~4.6 MPa、泥浆-泥浆表面能0.25~0.35 J/m^(2)、泥浆-钢表面能0.02~0.04 J/m^(2)。通过堆积角回归模型,获取最优解为:泥浆剪切模量1.839 MPa、泥浆-泥浆表面能0.25 J/m^(2)、泥浆-钢表面能0.029 J/m^(2)。将最优参数仿真软件验证的结果为39.10°,与泥浆堆积角物理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74%。【结论】基于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标定的水稻机械直播的表层泥浆颗粒离散元参数准确可靠,可为构建水稻机械直播稻田土壤的离散元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直播 土壤 表层泥浆 离散元 参数标定 堆积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分层采摘机构花苞损伤有限元分析及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庆松 康丽春 +2 位作者 饶洪辉 周华茂 刘木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针对目前油茶果采摘机花苞损伤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油茶果分层采摘机构。利用Adams软件对油茶果与胶辊的接触碰撞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油茶果的临界脱落速度为105mm/s;根据油茶花苞的生长特性,建立花苞与胶辊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在ANSY... 针对目前油茶果采摘机花苞损伤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油茶果分层采摘机构。利用Adams软件对油茶果与胶辊的接触碰撞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油茶果的临界脱落速度为105mm/s;根据油茶花苞的生长特性,建立花苞与胶辊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仿真分析了花苞与胶辊的碰撞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茶果临界脱离速度条件下,花苞与胶辊发生碰撞接触后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的值随着胶辊速度和胶辊直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胶辊间距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且花苞均未与果柄发生分离;分层采摘机构室内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油茶果采摘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花苞 有限元分析方法 碰撞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飞行参数对油茶授粉雾滴分布及坐果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胡淑芬 曹昕奕 +10 位作者 邓勇杰 赖曲芳 王冠 胡冬南 张露 刘木华 陈晓 肖本贵 盛强 张庐陵 刘永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92-100,共9页
为了探究植保无人机授粉喷施时对油茶坐果率的影响,该文采用大疆T20型无人机开展授粉试验研究。通过设置植保无人机不同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比较分析各试验组的雾滴分布情况,探究植保无人机飞行参数对油茶授粉雾滴分布的影响,以及雾滴... 为了探究植保无人机授粉喷施时对油茶坐果率的影响,该文采用大疆T20型无人机开展授粉试验研究。通过设置植保无人机不同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比较分析各试验组的雾滴分布情况,探究植保无人机飞行参数对油茶授粉雾滴分布的影响,以及雾滴分布对油茶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树冠层对于植保无人机喷施的雾滴有较强的阻碍作用;植保无人机授粉喷施的雾滴沉积量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随着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增加,雾滴沉积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飞行速度为3 m/s、飞行高度为2.5 m时,植保无人机授粉效果最好,油茶树上层平均坐果率达到42.67%,油茶树下层平均坐果率为36.00%;油茶坐果率与雾滴沉积量之间呈正相关,斜率K为25.267,修正后的R^(2)为0.806。该研究结果可为植保无人机开展油茶林授粉喷施作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为提高油茶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雾滴 沉积量 植保 油茶 坐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行距水稻钵苗移栽机移栽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16
作者 蔡金平 刘木华 +3 位作者 肖丽萍 林金龙 叶洋洋 杨红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59,共10页
针对现有水稻钵苗移栽机移栽行距固定、不能适应南方双季稻区不同行距移栽农艺要求的问题,在歩距式水稻插秧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取苗轨迹简单、实用及性能可靠的变行距钵苗移栽装置。根据钵苗最佳拔取角度与取、投苗位置要求,确定取苗... 针对现有水稻钵苗移栽机移栽行距固定、不能适应南方双季稻区不同行距移栽农艺要求的问题,在歩距式水稻插秧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取苗轨迹简单、实用及性能可靠的变行距钵苗移栽装置。根据钵苗最佳拔取角度与取、投苗位置要求,确定取苗运动轨迹,设计取苗连杆机构,建立运动学模型,并应用Matlab对机构模型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取苗连杆机构运动参数与钵苗下落姿态的要求,设计苗夹开合与旋转运动控制凸轮,并进行取苗连杆机构与苗夹机构之间运动同步性的运动仿真分析;为满足钵苗经过输苗筒后下落至水田时刻的一致,以保证移栽时钵苗株距均匀性,对输苗筒的关键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设计;进行不同取苗速度、不同行距的移栽试验,平均取苗成功率达到89.96%,平均倒苗率3.45%,表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移栽效果,可应用于水稻钵苗变行距移栽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钵苗移栽 变行距 移栽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荧光光谱的鸡肉中抗生素残留量快速检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健 刘木华 +3 位作者 袁海超 黄双根 赵进辉 徐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4-401,共8页
研究应用同步荧光技术对鸡肉中盐酸沙拉沙星(SARH)和盐酸强力霉素(DCH)残留快速检测的可行性。首先,分析了SARH标准溶液、DCH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SARH及DCH的鸡肉提取液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检测的波... 研究应用同步荧光技术对鸡肉中盐酸沙拉沙星(SARH)和盐酸强力霉素(DCH)残留快速检测的可行性。首先,分析了SARH标准溶液、DCH标准溶液、空白鸡肉提取液和含SARH及DCH的鸡肉提取液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了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检测的波长差Δλ都为110 nm,荧光激发峰分别为320 nm和381 nm。其次,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硫酸镁溶液浓度和SDS溶液浓度及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的最佳检测条件为:硫酸镁溶液浓度0.375 mol/L、SDS溶液浓度0.300 mol/L和采集时间12 min。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算法分别建立了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与基于MLR和SVR的预测模型相比,基于PLSR的预测模型综合评价更好。基于PLSR的SARH残留预测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2)_(P)为0.8465,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为0.3441 mg/kg,相对预测误差(RPD)为2.5882。基于PLSR的DCH残留预测模型的R^(2)_(P)为0.9141,RMSEP为5.8909 mg/kg,RPD为3.2435。由此可见,应用同步荧光技术检测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是可行的,该方法简便、快速,为鸡肉中SARH和DCH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盐酸沙拉沙星 盐酸强力霉素 同步荧光光谱法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力学在火星壤力学参数估计研究中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
18
作者 薛龙 党兆龙 +2 位作者 陈百超 李建桥 邹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掌握火星土壤的力学参数是保障火星车顺利完成巡视探测的关键。通过对已成功开展的火星巡视探测任务进行汇总,探讨了复杂火星地貌对火星车移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基于地面力学理论的火星土壤力学参数估计方法,包括:基于车轮的火星壤在轨... 掌握火星土壤的力学参数是保障火星车顺利完成巡视探测的关键。通过对已成功开展的火星巡视探测任务进行汇总,探讨了复杂火星地貌对火星车移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基于地面力学理论的火星土壤力学参数估计方法,包括:基于车轮的火星壤在轨力学参数估计方法和基于轮壤力学模型的力学参数辨识方法。最后,对未来关于地面力学在星壤力学参数评估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力学 巡视探测器 参数辨识 滑转率 挂钩牵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成像的猕猴桃形状特征检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黎静 伍臣鹏 +6 位作者 刘木华 陈金印 郑建鸿 张一帆 王威 赖曲芳 薛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64-2570,共7页
猕猴桃形状特征是猕猴桃在产后分级处理过程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影响果实外观,也决定果实等级高低的划分。传统的形状分级方法大多采用人工分级,存在耗时长、效率低、重复性差且易受人为主观影响等问题。针对传统猕猴桃形状分级存在的问... 猕猴桃形状特征是猕猴桃在产后分级处理过程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影响果实外观,也决定果实等级高低的划分。传统的形状分级方法大多采用人工分级,存在耗时长、效率低、重复性差且易受人为主观影响等问题。针对传统猕猴桃形状分级存在的问题,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建立猕猴桃正常果和畸形果的分类检测方法。以成熟期的248个金魁猕猴桃(正常果107个,畸形果141个)作为研究样本,先利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猕猴桃样本的光谱数据,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得到第一主成分图像。随后提取第一主成分图像的3个特征波长(682, 809和858 nm),并对其进行融合计算,生成新的光谱图像(融合图像)。然后利用四叉树分解算法对融合图像进行分割处理,并计算掩膜图像所对应的12组形状特征参数,结合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PLS-LDA)、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判别模型,对比分析,最终得到猕猴桃形状特征的最佳分类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种分类模型中, BPNN和LSSVM模型的分类效果较好,总体分类准确率均在95%以上;PLS-LDA的效果略差,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0.12%和76.83%。其中BPNN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总体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8.19%和97.56%,总体误判个数分别为3和2,而LSSVM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97.59%和95.12%,总体误判个数分别为4和4。对猕猴桃正常果的检测,三种模型的分类效果分别为:LSSVM最好、 BPNN其次、 PLS-LDA最差。对猕猴桃畸形果的检测,三种模型的分类效果分别为:BPNN最优、 LSSVM其次, PLS-LDA效果最差。因此,猕猴桃形状特征的最佳分类模型是BPNN模型。试验结果说明,可利用高光谱成像对猕猴桃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判别。为猕猴桃形状特征的快速、准确无损检测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技术 形状特征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土厚度对直播早稻全苗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佳佳 刘俊安 +4 位作者 朱保雨 陈雄飞 刘木华 石庆华 陈其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9-428,共10页
【目的】针对南方稻区水稻直播稻种裸露在泥面影响直播全苗和群体生长的问题。【方法】以常规稻中嘉早17和杂交稻陵两优722为试验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土厚度(0,5,10,15,20 mm)对直播早稻出苗率、出苗响应速率和秧苗素质的影... 【目的】针对南方稻区水稻直播稻种裸露在泥面影响直播全苗和群体生长的问题。【方法】以常规稻中嘉早17和杂交稻陵两优722为试验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土厚度(0,5,10,15,20 mm)对直播早稻出苗率、出苗响应速率和秧苗素质的影响规律。【结果】相较于不覆土处理,覆土厚度5 mm和10 mm处理直播早稻的平均出苗率分别提高18.82%和5.64%,覆土厚度15 mm和20 mm处理下出苗率则降低1.30%和10.19%;水稻直播同步覆土处理影响出苗响应速率,且随着覆土厚度增加出苗响应速率峰值产生滞后,覆土厚度5~15 mm滞后0~4 d,但覆土处理抵抗低温的能力更强;较于不覆土处理,覆土厚度5 mm对直播水稻秧苗株高、叶龄、茎叶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显著,但秧苗株高和茎叶根干物质积累均高于不覆土处理,适宜的覆土厚度具有促进直播水稻秧苗素质提升的趋势。【结论】综合考虑出苗率、出苗响应速率和秧苗素质,水稻直播同步最佳覆土厚度以5 mm为宜,不超过10 mm。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稻区水稻机械直播同步覆土技术与装置研究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早稻 覆土厚度 播期 出苗率 出苗响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